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阅读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120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
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
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
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
旁己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
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
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
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
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
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
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南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
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
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
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
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
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
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
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主要内容
①〜③A________
④〜⑥"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⑦〜⑮B________
⑯"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4)选文第⑫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
2.(2011•迪庆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春天的气息已经荡漾在这座北方城市的柳梢,暖暖的春意拥着含苞花蕾。一个
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春天是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
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
乡下的炊烟中煮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
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
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⑦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
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
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
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
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
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⑧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
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⑨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
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
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⑩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
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柒的、轻盈的雨水
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
亲的爱。
(本文选自《读者》,有删改)
(1)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
吧!'"中划线词"笑眯眯"的理解。
(3)从"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这个句子中你读
出了什么?
(4)从内容和修辞两方面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文中哪一个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6)结合文章题目及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悟。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
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
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
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
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
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
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搏衣节食去买书,自
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
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
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亲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
(2)全文思路精美,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示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玲玲玲表达希望与祝愿。
(3)第②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
(4)阅读文中③④⑤⑥段并答题。
①这一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就"做学问”表达了的看法是。
③假设这几段文字是一篇完整的短论,那么它的形式是。
(5)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后面,组成一个浓缩了全文内容的语句顺畅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
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
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
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
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
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
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
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
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
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
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
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
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
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咄";"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
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
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4)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祖国南大门上的绿宝石一一钓鱼岛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
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
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瀚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
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及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②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
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
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③
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
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
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
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
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
充分的历史依据的。
⑤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派人到海外追寻仙山,搜求长生不老之药。当时找到的夷
州,就是现在的台湾岛。三国时期,公元230年春,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再次到过夷州。南宋乾道
七年(1171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那时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含钓
鱼岛)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则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
湾。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漳派杨载出使琉球,诏告即位建元,并册封察度琉球王,而钓鱼
岛就位于中国大陆与琉球之间,是册封使赴琉球必经之地。明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已被确认不
属于琉球。清初编绘的《皇朝一统舆图》上就已经用中文地名标出了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日
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
该岛都迟约500年。所以说,无论是日本政府现在"租赁"岛屿的作法,还是右翼势力鼓噪的“购岛"行为,
都是自娱自乐,不可能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⑥钓鱼诸岛就像一串绿宝石镶嵌在祖国的南大门上。
(1)标题有什么好处?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钓鱼岛的?
(3)简要说明①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5)请写出下面的链接材料里迹了原文什么内容
【链接材料】1785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这些
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日本部分用淡绿色,而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
的。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
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都是粉红色的。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
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
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
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
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
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
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
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
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
己,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
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
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
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H贵
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
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
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
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
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
由。
(2)①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②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
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噌喟"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后来驴没
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
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应是银杏吧。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
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在香山,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
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
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柏,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
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刻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壮举,露出灰
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
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吧。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
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吧,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的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
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
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
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柏,黄植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
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
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
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
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
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
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有改动)
(1)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⑥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事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
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
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
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
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1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
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
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
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
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1)请用简洁的语言填上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开满了花;
②;
③;
④文文自豪地告诉看花的小朋友这是樱桃花。
(2)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一句中画线词的妙处。
(3)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文文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4)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
的?
9.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
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
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
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
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嗡泪花艰难地咧开嘴
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
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
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
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
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
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
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
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
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
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
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
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
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3)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一一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
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一一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
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⑫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
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
竟是李俊!
(13)"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
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M)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
和爸爸了。
Q5)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
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⑹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选自
《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2)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噫泪花艰难
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
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超过50字)
(3)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
作答。
(4)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一一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
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5)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
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答案部分
第1题:
【答案】(1)"我"和父亲遇雨受阻;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2)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3)运用比喻,把马灯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表现了对打马车男人的感激。
(4)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5)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考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自然环境描写,文章线索,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1)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
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脉贯通。这里概括出"我"和父亲卖黄豆遇到倾盆大雨,夜幕降临才摸黑往家
赶,大约五里山路道路泥泞难行、附近遍地坟场,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故事即可。
(2)景物描写作用有铺垫情节、衬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主题,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比
如本文开头写景不仅是设置了故事的环境,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
垫。
(3)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本
题就是从修辞手法和精妙词语运用的角度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赏析。
(4)插叙的作用,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还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这里的插
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5)品味一个好的标题,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
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
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三种:①吸引读者关注,
②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③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内容)。联系文章的内容来解答此
题。
【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
气氛、烘托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作铺垫。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
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
第2题:
【答案】(1)运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了事情的结局,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2)母亲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劝诫儿子,从中可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与包容。
(3)儿子是母亲的希望,是母亲的全部,儿子的离去让母亲无比思念、万分悲痛。母亲虽然活着,但是
她的灵魂己经随儿子去了。可见儿子对于母亲是多么地重要,母亲对儿子爱得是多么深沉。
(4)内容:作者借天空对大地表达爱意的形式,告诉我们做儿女的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关爱和回报自己
的人。修辞:运用了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强调了儿女应该如何回报亲人对自己的爱。
(5)"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
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这处细节描写让我感动,这句话可以看出母亲对海子的深深的爱,她要
把最好的留给儿子。
(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压力而轻生,这让我们感到痛心
的同时,也可怜那些孩子的父母。我们要明白对父母爱的最好的回报就是要好好地活着。
【考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1)该题考查的是文章第一段的写作顺序及作用,能够找出运用的是倒叙,倒叙的作
用往往是先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能够吸引读者,为下文设置悬念。(2)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在句子里意
思的理解,"笑眯眯"是对海子母亲的描写,可以看出他的母亲和蔼可亲,以及对海子的包容。(3)该题考
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分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儿子的离去让母亲万分悲痛,母亲虽然活着,但是她的灵
魂已经随儿子去了,可见母亲对儿子的爱是那么沉重。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意思即可。(4)该题考查的
是对句子的赏析,要求从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作者借天空对大地的爱,告诉我们儿女应该怎么去回
报自己的父母的爱;修辞上,找出使用的是设问和拟人的修辞,设问起强调作用,拟人起生动形象的作
用,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5)该题考查的是对细节描写的赏析,能够找出一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从
母亲去北京看海子,用布包了50个鸡蛋,结果一个也没有坏,可以看出母亲对海子的爱。文中有多处细
节描写,能够找到一处进行分析即可。(6)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文章的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能够表达出:好好地活着就是对父母爱的最好的回报这一
主题即可。
【点评】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诗人海子而写的,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儿女应该如何回报亲人对自己的爱”
这一主题的理解。阅读理解要理顺文章的脉络,再去分析文章的主题,这样就容易分析题目了。
第3题:
【答案】(1)不要抛弃学问
(2)论说学问的重要
;指出怎样做学问
(3)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4)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
;总分式
(5)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文章结构方式,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1)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答案在第一段段末一句。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不要抛弃
学问”。
(2)全文思路也就是论述顺序。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全文思路应该是:提出赠言玲
论说学问的重要玲指出怎样做学问玲表达希望与祝愿。
(3)考查文段的观点句。第②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
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4)考查文段中的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内容及论证结构。③④⑤⑥段,这一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作者在这一部分就"做学问”表达了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
学问。假设这几段文字是一篇完整的短论,那么它的形式是总分式。
(5)考查学生对整个文章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观点句(警句)的提取。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
后面,组成一个浓缩了全文内容的语句顺畅的警句。不要抛弃学问,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第4题:
【答案】(1)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是处理好阅读中的
"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
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3)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4)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
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5)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如在阅读名著时,对某一情节熟读之后,然后再加以
联系,想象,思考。能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辨析能力。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一段就提了出来,可结
合第①段来概括提炼。(2)此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回答模式一般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
提出......的论点;接下来运用……道理论证和列举......事例来证明论点;最后总结概括,得出结论。(3)此
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与第②段"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一
观点一致,所以放在第②段比较合适。(4)此题考查对代词指代内容的区分。一般从相邻的前后句中找
答案,且大多是从前一句中寻找。(5)此题考查对文章读后的感悟。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只要围绕熟
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第5题:
【答案】(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答案要点:地理情况:渔业资源情况;军事价值(战略意义);主权归属情况。
(3)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面积大小,说明钓鱼岛的重要性。
(4)时间顺序。
(5)印证了“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考点】把握说明对象,时间顺序,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
其作用
【解析】【分析】
(1)这里理解说明文的标题作用,一般标题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的作用,这里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事物说明文一般
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
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位置、资源、军事地位、主权归属"等特征即可。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
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4)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例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要言之有
序,说明顺序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此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的把握能
力,学生答题时,一般这样表述:本文用了......说明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5)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
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说明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即可。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6题:
【答案】(1)"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
于枝头,意义连贯;全诗韵脚为“春、云、分”。
(2)①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
②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3)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4)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
尝不如此呢"开始,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
【考点】抒情散文,文章结构方式,借景抒情,感悟文章意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
(1)可以从句子意思的连贯性与绝句的特点来判定。意义连贯: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
现春已藏于枝头;绝句的特点:全诗韵脚为"春、云、分"。
(2)①根据文章的内容3-8小节来概括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江南的春天:在四季的
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北方的春天: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
匆匆而过。②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目的是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3)作者为了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惜春的思想感情。
(4)本文先通过南北春天的对比,突出北方春天的短暂,启示人们要珍惜美好的春光。由此引导到我们
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因为青春是短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次拥有。
【点评】
抒情性散文在形散的美丽外衣下,往往蕴涵着真情实感。所以,对抒情性散文的分析,重在入情入境,
细心品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感悟理解。感悟是对作品内涵,技巧,艺术境界的正确理
解,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阅读的本质就是从文章外在形式理解其精神核心,这就要学生与作者心
灵相通,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生活对话,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
第7题:
【答案】(1)丰富、幽静。
(2)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
的秋色做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3)①运用了对比。如“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护,黄林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更加
突出了红叶滋润、鲜亮、耀眼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②运用了比喻。如"地下也有不少,成
了薄薄一层红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艳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红叶的喜爱之情。
(4)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作为丰收季节的“绚烂多彩”"肃穆庄严""朦胧""清明"等丰富的景色,更是对人生大
彻大悟的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价值,把握现在和当下,珍惜美好和欢乐等感情。
【考点】废墟的召唤,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描写,对比,文章线索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
- 2024年特种门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某企业关于知识产权许可的合同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装工程计量计价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文化产业融资借款合同范本大全6篇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和答案
- 2025年昆明考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2024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教师(附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3篇
- 2025建筑工程民工劳动合同范文
- TBSES 001-20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
- 《财务会计学(第14版)》课后参考答案 戴德明
-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新质生产力(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5-配置DNS服务实训
- 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单元教学设计 1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唱歌 快乐的do re mi 》说课稿
-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 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 青海省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附真题答案】
- 中央2024年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