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金寨遗址是一处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以及共计200余件的陶、石、玉类文物。浮选出粟1923粒、水稻138粒、黍14粒。下列关于金寨文化遗址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B.金寨文化已经出现农业生产C.贫富分化现象十分显著 D.是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浮选出粟1923粒、水稻138粒、黍14粒”可知,出土了农作物,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农业生产,B项正确;根据“该遗址出土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以及共计200余件的陶、石、玉类文物”,可知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显示与贫富分化有关的信息,排除C项;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2.周成王年幼继位,“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周厉王被国人驱逐后,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这些事例佐证了西周()A.舆论左右政治走向 B.政治蕴含氏族遗风C.君臣政治地位平等 D.分封制度得以推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周公摄政和“共同执政”反映了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原始氏族民主遗风还存在,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周公摄政和“共同执政”,而不是舆论,排除A项;“平等”说法错误,西周是严格等级社会,不存在君臣平等,排除C项;材料反映对王权的限制,而不是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一统趋势加强 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C.铁犁牛耕的使用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可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其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C项正确;大一统趋势加强与诸侯国边界的荒地被开垦没有联系,排除A项;兼并战争是指大的诸侯国不断兼并小国扩大自身势力范围,与材料中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生产工具的变化导致生产力提高,土地获得开垦,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4.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官僚制()A.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B.标志选官制度的完善C.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推动了国家开疆拓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其确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强化封建等级秩序”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材料为官员任命,与选官制无关,排除B项;“国家开疆拓土”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5.永嘉之乱以后,北方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大量北方世家大族迁徙到了南方,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许多南迁成功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世家大族为首领。当时拉拢士族的一个政策就是设立侨州、侨郡,并对南迁的百姓免除赋役。这一政策()A.不利于东晋政权的稳固 B.有利于缓和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C.加速了赋役制度的瓦解 D.体现了对士族身份的认同和优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许多南迁成功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世家大族为首领"可知,东晋政府设置侨州、侨郡来安置流民,且给予政策上的优待,体现了对士族身份的认同和优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政府设置侨州、侨郡来安置流民,并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这些做法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排除A项;大量流民南迁以及世家大族圈占土地加剧了南方人地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做法与赋役制度的瓦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这一改革下()A.货币开始成为主要税收形式 B.赋税原则由税丁变为税产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D.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缓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可知,唐初按丁征收租调,唐中期以后按户等、地亩征税,这说明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体现出赋税原则由税丁向税产的变化,B项正确;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后,货币成为了主要的税收形式,排除A项;两税法以按照财产多少征税为主,人丁征税为辅,有利于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唐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兼并的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失,租庸调也无法维持,故在此背景下,推出了两税法,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不再干预土地的私有,这会加重土地的兼并,排除D项。故选B项。7.唐朝时,参知政事类似于临时官职。宋朝时,参知政事名义上是副职,但除了名称稍逊一筹,在所统事务上参知政事与宰相工作内容一样,且权力相当。此举()A.体现强干弱枝原则 B.推动三省体制解体C.反映分化事权目的 D.促成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在所统事务上参知政事与宰相工作内容一样,且权力相当”及所学可知,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化了宰相的行政权,C项正确;强干弱枝主要体现在宋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排除A项;三省体制解体与史实不符,中书与门下合并体现此点,排除B项;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排除D项。故选C项。8.“桃花石”即“中国”的意思,原有“大汗(汉)”之意,是西域外族对中原汉人的称呼。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的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直译就是中国回鹘人。由此可推知()A.少数民族政权不断汉化 B.中原政权加强边疆管理C.各政权开启同一化进程 D.民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和“西域外族对中原汉人的称呼”体现了回鹘人对“中国”这一观念的认同,即侧面反映了当时民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项正确;少数民族汉化指的是汉族对周边民族的同化与融合,如少数民族学习汉人的文化,接受汉人的服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的民族认同观念的发展,没有体现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管理和措施,排除B项;“各政权开启同一化进程”说法错误,各政权不可能是同一化,排除C项。故选D项。9.《梦粱录》载:临平、汤村等镇市,因南渡以来靠近行都(临安),“二百年户口喜盛,商贾买卖十倍于昔,往来辐较,非他郡比也”。桐乡的濮院镇,北宋为一草市,高宗时,曲阜濮氏扈从南下卜居于此,以农桑、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遂置镇。这反映出南宋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 B.社会秩序遭到了冲击C.市镇兴盛深受时局影响 D.经济形态向近代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因南渡以来”“曲阜濮氏扈从南下卜居于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之交,北方人口大量迁移江南,相当多的人进入市场谋生,市镇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南迁人口在村落或市镇落脚后,推动了市镇的建立与扩大。“临安府的汤村、临平,桐乡的濮院镇”等镇市,都因南渡人口的迁入而繁荣,C项正确;虽然宋代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但并未放松对农业的重视,排除A项;社会秩序包括很多方面,如四民秩序、统治秩序等,市镇兴盛虽一定程度上改善工商业者的处境,但社会秩序仍是士农工商、封建统治等,且B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旨为时局对市镇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农桑手工业均是传统经济,而市镇经济也是封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近代经济形态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认为元朝的建立是从“小中国”走向了“大中国”时代,强调元以后的朝代相较于汉、唐等时期,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要高得多。下列选项可以用来论证该观点的是,元朝()A.实行四等人制 B.奠定了中国现代疆域的版图C.中书省设直辖 D.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元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取代了以往的羁縻制度,并且“皆赋役之”,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推动边疆和内地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边疆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D项正确;四等人制是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排除A项;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版图,排除B项;中书省设直辖只是少数地区,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高效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1.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皇帝在诏令中规定“赍敕及锦绮、纱罗、绫等,赐诸(朝贡)国”,并为他的船队提供了银两铜钱等,以便在印度洋国家进行贸易;明人王圻曾说:“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这表明明朝的对外交往()A.旨在维护发展宗藩体系 B.实施了开明开放政策C.具有政治经济双重性质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皇帝对郑和下西洋的诏令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既有政治目的,又有与印度洋地区的国家进行商品贸易的要求;根据材料“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可知,明朝的对外交往中既有政治往来又有商贸交流,这都体现了政治经济的双重性质,C项正确;材料明朝的对外交往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发展宗藩关系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明朝海洋政策较为保守,一度禁止海外贸易,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明朝政府的财政负担,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李贽在《藏书》中列举战国时期齐国灭亡、齐王饿死的事例,他认为此事保全了齐国老百姓的性命,齐王也算是立了大功德了。他还替冯道翻案,认为冯道任职的几十年历经多次皇权的更迭,却使百姓得以保全。这表明李贽()A.主张经世致用 B.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C.抨击君主专制 D.继承发展了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在评价齐王饿死、冯道任职两件历史事件时,其出发点是两人都保全了百姓,这表明李贽的立足点是民本,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民本思想,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信息中强调的是民本,而非个性和自由,排除B项;李贽对齐王饿死、冯道任职两件事情的评价,并未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排除C项。故选D项。13.1853年,山西等地的票号一再命令江南各据点紧缩业务,撤退资本;1855年,这些票号更是从江南地区纷纷撤庄,导致了各城镇间出现汇兑不通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战争加速了传统金融的萎缩 B.商业经营形式快速更新C.商帮积极抵抗英法联军侵华 D.货币紊乱影响经济秩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从1853年到1855年(中国)。从1853年到1855年,正是太平天国在江南地区风起云涌之际,票号考虑到风险,实行撤庄或收缩业务,体现战争加速了传统金融的萎缩,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更新,只能看出传统的票号衰退,排除B项;英法联军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攻击江南,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货币紊乱,票号不是货币,排除D项。故选A项。14.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表明魏源()A.旨在唤醒民众救亡意识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C.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海国图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D项正确;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但材料只提到其介绍各国地理,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关知识,排除B项;西学东渐在明末已经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5.1895年2月,《申报》刊载文章指出,“中国自二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借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这一评论()A.促进了时人的思想解放 B.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C.推动了民主观念的传播 D.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的失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反思,使人们意识到“师夷长技”不足以挽救当下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反思,并未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反思,并未提及民主思想,排除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排除D项。故选A项。16.1902年,日本侵入东沙群岛,两广总督张人骏命人搜集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籍。其中王之春的《国朝柔远记》和陈寿彭翻译的《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等中外文献,记录有“中国至此围渔,已有年所”,中国渔民为证明东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纷纷提供证据。最终迫使日本归还东沙群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列强侵略行为受到有效遏制 B.国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文献的国防价值得到了重视 D.清廷边疆危机空前严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02年,当日本侵略者侵犯中国东沙群岛时,清政府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用以论证东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以此维护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表明文献中的国防价值得到重视,C项正确;当时中国较为落后,无法有效遏制列强的侵略行为,排除A项;国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凭日本入侵东沙群岛--个例子不能断定边疆危机空前严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材料二“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百家争鸣中三家学派所提出的“塑当世之秩序”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答案〗(1)主张:孟子主张仁政;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2)原因: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分封制渐趋瓦解,士人阶层兴起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上,私学出现,学术下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题干“‘塑当世之秩序’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题目问的是他们的政治主张;据材料一“儒尚仁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仁政;据材料一“道体无名”可知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据材料一“法兼势术”可知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投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例如: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田制走向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分封制渐趋瓦解,士人阶层兴起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上,私学出现,学术下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宋之变材料一状况时间北方农田水利工程南方农田水利工程全国农田水利工程总数数量占全国比例(%)数量占全国比例(%)唐代前期8868.24131.8129唐代后期3127.78172.3112——据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材料二时间区域隋大业五年(609)前后唐天宝年间(742-755)唐元和年间(806-820)全国总户数(户)890754689553702746150北方户数所占比例(%)75.854.929.4南方户数所占比例(%)24.245.170.6——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材料三时间区域北宋元丰三年(1080)南宋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元至顺元年(1330)全国总户数(户)165704741916600113711174北方户数所占比例(%)30.635.4189南方户数所占比例(%)69.464.681.1——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1)指出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2)据表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指出隋唐、宋元时期人口南北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影响隋唐至宋元时期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因素。〖答案〗(1)现象:唐代后期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超过了北方。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2)特点:隋唐时期,北方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南方则逐渐上升;唐中后期,南方人口比重迅速超越北方,并占一定优势。两宋时期,南北人口比重变化较为稳定,宋元时期,南北人口比重差距进一步扩大;南方的人口比重始终超过北方。因素:政治局势演变,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差距,人口迁移流动,自然环境差异,民族交流融合。(任答3点)〖解析〗(1)关于现象:根据材料一可知,北方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下降,南方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上升,即唐代后期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超过了北方。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2)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二可知,隋大业五年(609)前后到唐元和年间(806-820),全国总户数(户)不断减少,北方户数所占比例减少,南方户数所占比例增加,故可知特点是:隋唐时期,北方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南方则逐渐上升;唐中后期,南方人口比重迅速超越北方,并占一定优势。根据材料三可知,全国总户数(户)减少,北方户数所占比例减少,南方户数所占比例增加,故可知特点是两宋时期,南北人口比重变化较为稳定,宋元时期,南北人口比重差距进一步扩大;南方的人口比重始终超过北方。关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局势演变、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差距、人口迁移流动、自然环境差异、民族交流融合等方面分析作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不仅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还使农业经营发生了变化。——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地区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方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商品的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作物引进给明朝农业带来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期白银内流对明朝社会的影响。〖答案〗(1)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专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2)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商人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商人群体发展(商帮);促进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推动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答出3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结合所学,番薯、玉米等对贫瘠土地的适应性比较强,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据材料一“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得出粮食产量增长;据材料一“使农业经营发生了变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较少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即可满足粮食需要,就空出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这就促进了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促进农产品专业化。经济作物和剩余粮食的买卖会增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就提高了。【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二“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可得出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材料二“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得出促进商人资本的积累以及有利于商人群体发展(商帮);据材料二“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可得出促进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据材料二“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可得出推动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据材料二“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可以得出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