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不同时期中共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影响下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列(%)农民党员比例(%)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前5.850.818.71928年6月13.010.976.61949年底448.82.559.61956年1250.48.852.4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尝试解题]________C[根据材料可知,与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前相比,1928年6月,工人党员比例迅速下降,农民党员比例迅速上升,该现象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有关;与1949年底相比,1956年,工人党员比例有所上升,农民党员比例有所下降,这与此时党的工作中心已经由农村转向城市有关,故C项正确。]2.命题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下列不同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ABCD[尝试解题]________B[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因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开始增多,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后,中国与美洲国家的外交联系才得以加强,故C、D两项错误。]3.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20·浙江新高考等级考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尝试解题]________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齿轮和麦稻穗分别代表着工人和农民,进而推断出这标志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尚未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新事物的象征意义,而不是旧制度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计量史学以表格形式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加以呈现,要求分析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原因第2题图示呈现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不同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命题方式灵活,延伸了思考空间,对审题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题创设情境新中国国徽图案中的齿轮和麦稻穗的象征转换思维齿轮象征工人阶级,麦稻穗象征农民阶级,寓意“工农联盟”[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4.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教育发展的特点(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尝试解题]________D[“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前沿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C项错误。]5.命题点: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家工作任务的分析(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尝试解题]________C[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故A项错误;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发展(2017·全国卷Ⅲ)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尝试解题]________C[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故C项正确。]7.命题点:1977年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2017·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尝试解题]________C[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从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4题转换思维试题形式上是考查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问题第5题紧扣热点中共八大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有关论述,契合当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6题独特视角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的渴望鲜活素材图片史料,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时代气息第7题隐含热点1977年恢复高考,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一、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1.政治方面(1)举措: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确立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依据: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2.经济方面(1)举措:采用自愿互利、逐步推进、赎买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2)依据: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3.民族关系方面(1)举措: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4.外交政策方面(1)举措: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依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二、20世纪50—70年代“左”倾错误的表现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外交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革命外交”,强调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教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四、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1.(2020·安徽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C[由材料“第一次……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第二次……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体现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2.(2020·河南高三联考)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D[万隆会议强调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并一致通过了相关决议,体现了亚非国家认可“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D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A项;万隆会议强调各国之间的联合,反殖民斗争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苏建交打破了中国外交的僵局,排除C项。]3.(2020·无锡期中)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权威评论员奥尔基·拉季阿尼的署名文章,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A.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D.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最高级会晤”“同北京成交”相符,故选C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不符,排除A项;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而“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4.(2020·汕头高三质监)1908年,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训是“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洗刷东亚病夫耻辱”。1955年,朱德为第一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体育目标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工业建设成就巨大C.人民体质逐渐增强 D.国防力量迅速增强A[由材料中1908年(晚清)时期的校训“洗刷东亚病夫耻辱”到1955年工人体育运动大会题词“普及人民体育……国防建设服务”反映出的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雪耻”目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目标的转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体育目标而非工业建设,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家体育建设的目标而非人民体质的变化,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研制“两弹一星”提高了国防力量,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隐性时空“共同纲领”、一届人大、五四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两弹一星”、“双百”方针、杂交水稻、人民教育、恢复高考[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尝试解题]________C[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整了生产关系,于是出现了材料中的变化,故C项正确。]2.命题点: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建设(2020·天津新高考等级考试)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尝试解题]________D[结合题中信息“20世纪50年代”“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可知,结束“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的原因在于工人们具有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与材料中“1955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制造出国产手表只能反映出制表业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当时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B项错误,排除;勤俭节约并非材料主旨,C项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创设情境由河北定县农业机械的使用情景结合1952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进行分析,还原历史情境第2题图文并茂选取“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的图片,体现工人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手表,不能造手表”的历史时代精神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3.命题点: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建设(2018·全国卷Ⅱ)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尝试解题]________B[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排除D项。]4.命题点:“一五”计划(2018·全国卷Ⅰ)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尝试解题]________D[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故排除A项;“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5.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的住宅建设(2016·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尝试解题]________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故排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故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第4题情境鲜活均以漫画作为命题材料,人物形象生动,信息更直观热度不减均考查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五”计划价值观念一是突出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二是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第5题逆向思维减少住宅建设、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目的是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即扩大积累率,为工业建设服务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社会生活变迁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2)“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3)三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总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2)探索失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经济客观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左”倾错误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3)纠正失误: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寒冬”:“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使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回升。3.社会生活的变迁(1)生活水平: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2)交通事业: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3)大众传媒:《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功能。二、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经济建设的特点(1)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是改造的典型;“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的典型,最终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2)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农业实行集体化。(3)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在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生产与分配,排斥市场经济。(4)发展速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的局面下,发展较快,增长较为迅速。2.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萌生阶段(1949年10月—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然后对非公有制的私营工商业进行调整,最终使私营工商业初步纳入计划经济轨道初步形成阶段(1950年6月—1952年8月)加强对国营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计划管理,对农业、手工业加强计划领导。在市场管理方面,国家指令要求国营贸易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基本形成阶段(1952年9月—1956年12月)1952年11月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53年“一五”计划开展,1954年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1.(2020·泉州高三质检)下图所示为1950年的年画《劳动换来光荣》。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B.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C.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C[材料年画反映出人民以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荣,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故选C项;1950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未确立,排除A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排除B项;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2.(2020·无锡期中)20世纪50年代有这么一首民歌:“从南门到北门,进东门出西门,家家户户无闲人,昼忘食来夜忘寝:老人送砖砸石子,儿童就把缸渣寻,妇女在碾耐火土,壮年在砌高炉群,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该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动三大改造的热烈进行B.体现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C.贯彻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反映了“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D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早于“大跃进”运动,与材料“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不符,排除A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材料中“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不符,排除B项;中共八大确定的路线未能坚持下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的高潮,排除C项。]3.(2020·潍坊高三期末)1962年,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到1963年全省有65%的生产大队都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这一做法()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D[根据材料“1962年……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60年底,国家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D项;根据材料“超产奖励”“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可知,该责任制的推行在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非强调农民对于土地的使用权,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之后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排除C项。]4.(2020·南京、盐城一模)英国《星期日快报》曾经报道:“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俄国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有了投掷洲际距离核武器的能力了。”材料反映的是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与材料中“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相符,故选C项;原子弹是核武器,与材料中“这次向空间进军”不符,排除A项;氢弹是核武器,与材料中“这次向空间进军”不符,排除B项;201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毛泽东已经逝世,与材料中“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不符,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隐性时空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八字方针[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20·天津新高考等级考试)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尝试解题]________C[根据题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由部分地区的群众自发开展发展到中央顺应民意允许包产到户或者包干到户,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领域顺应群众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探索,C项正确。]2.命题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尝试解题]________D[根据题干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说明粮食可以按照市场需求价格进行买卖,这种现象体现出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故选D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粮食由统购统销向市场化方向转化,没有涉及人民公社,排除A项;题干中述及“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说明农民还没有完全实现对粮食的自由支配,排除B项;题干所述内容主要涉及农民粮食买卖的现象,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变革,排除C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能力立意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考查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第2题呼应热点当今的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材料以1985年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统购的标志性事件呼应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3.命题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2020·全国卷Ⅱ)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尝试解题]________B[根据材料“1978年底”“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讨论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为了借鉴他国经验,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故B项正确。]4.命题点: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020·全国卷Ⅰ)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尝试解题]________D[根据材料信息“1983年”“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企改革,通过改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D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A项错误;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尚未得到解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营方式的变化,并非所有制,故C项错误。]5.命题点: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经营活力增强(2020·全国卷Ⅲ)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尝试解题]________A[材料反映的是1983年企业(百货商场)与人民政府签订承包合同,该合同的规定一改过去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创收,因而激起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热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项排除;C、D两项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6.命题点: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19·全国卷Ⅱ)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尝试解题]________A[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始实施和推广,C项“完善了”的说法错误,故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7.命题点:改革开放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Ⅲ)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尝试解题]________A[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城市与乡镇的联系,故排除B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反映工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8.命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7·全国卷Ⅰ)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尝试解题]________C[根据材料时间“1990年”和“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份报告的通过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要求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立意高远以中央工作会议印发的讨论战后日本、西德、法国是如何迅速发展起来的材料设置情境,多角度考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4题时代脉搏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第5题历史解释通过北京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考生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历史解释第6题还原情境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还原历史情境考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第7题巧妙切入以1982年和1988年两个时期乡镇企业行业分布为切入点,分析表格中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动,认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3.对外开放(1)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1990年中央政府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年“南方谈话”奠基: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5.社会生活的变迁(1)衣食住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更多地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外出旅游。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二、新时期的思想文化1.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理论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3)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2.新时期的文化(1)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计算机、生物技术、载人航天等方面成就突出,中国科技快速发展。(2)文艺的春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3)教育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启动“希望工程”;实施“211工程”计划。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1.政治上(1)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2)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经济上(1)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2)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外交上(1)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教育全面发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干部群众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得到解脱。材料表明()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C.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已经形成A[党中央平反大量冤假错案,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这种有错必改的举措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贯彻执行,故选A项;平反冤假错案保障的是干部群众的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民主政治的建设,排除C项;“已经形成”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2020·洛阳高三联考)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的派购,允许自由上市,按质论价。这些政策()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确立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B[农产品自由上市交易,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人民公社体制早在1983年就已结束,排除A项;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农产品的自由交易,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3.(2020·渭南高三质检)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A.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D[根据“上海精神”判断这一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根据所学可知新时期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断努力,故选D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时中国已开始迈入国际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未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排除。]4.(2020·北京丰台期末)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我国()年代及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C[材料提到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2012年收录的部分新词汇,反映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公有制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阶级斗争,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隐性时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加入WTO村民自治制度、依法治国、“一国两制”“九二共识”、不结盟、上海合作组织、三个面向、科教兴国、邓小平理论、载人航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例](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首先要提取并整理笔记中的有效信息,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空间信息,将问题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坐标上;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工作笔记当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等进行梳理并进行客观叙述;最后结合所学史学方法的知识对材料的史料价值进行针对性说明。[试答]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避免做无用功。(4)表述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5)语言要简洁,切中要害。(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高考阅读时间紧,阅卷教师工作量大,最喜欢批阅符合以上六点要求的试卷。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六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1.政治上新政权刚刚诞生,各种反动势力还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美国在国际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2.经济上国民党政府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3.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等地负隅顽抗。美国不仅在军事上企图包围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过渡时期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等,都具有肃清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的性质,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2)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任务是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建设(1)新中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建设①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②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外交奠定基础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③重大外交活动: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3)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①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②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③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科技、教育与文化成就①科技方面: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1956年国务院编制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②教育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工农与工农子女的识字教育,1957年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文艺方面: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2020·天津南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一切都表明()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C.新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A[题干主要述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其一,“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其二,“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其三,“商人囤积居奇”;其四,“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成为当务之急,故选A项。]2.(2020·福州高三期末)下图为1960年版1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该设计()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B.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C.描绘了农业合作化的场景D.倡导适应国家建设的新风D[妇女开拖拉机,说明妇女也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体现的是国家对男女平等社会风尚的倡导,故选D项;传统文人画以写意为主,上图属于写实,排除A项;上图反映的是妇女建设国家的场景,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排除B项;1956年已经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3.(2020·张家口高三期末)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长期以来,列强依靠武力攫取的诸多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加之美国长期支持蒋介石政权,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三大政策是中共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外交方针的制定主要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与革命性质无太大关系,排除B项;1949年上半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美国还没有对我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排除C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悟新关注点——激活思维统购统销制度的正负效应[史学新论]对于统购统销制度的正负效应,应辩证看待:从其决策初衷看,决策者并无“剥夺”农村的自觉意图,而是希望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能够兼顾,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所取舍;从其内在要求看,正效应是主要的,由此造成的负效应是后起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性代价;从其实现形式看,负效应深深印刻着“左”的痕迹;从其实施过程看,负效应也是制度僵化、缺乏反思的结果。——张学兵《统购统销制度正负效应的辩证思考》[命题思考]统购统销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和当时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现行教材对统购统销制度几乎没有涉及,但高考中多次出现。材料中作者辩证的分析统购统销制度的正负效应,弥补了教材知识的欠缺。1.(权威预测)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年继续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计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B[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出现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在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推动了经济管理体制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故选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年才开始展开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并不是市场缺失导致的,排除C项;经过1949年至1952年的建设,国民经济逐渐走向恢复,排除D项。]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史学新论]到1957年的时候,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分裂后已经建立。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比较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命题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权威预测)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 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 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B[根据材料“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可知,这些措施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工人的工资来节约财政支出,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用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无法看出改善员工待遇,故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用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无法看出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故排除D项。]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两个发展趋向[史学新论]在1956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命题思考]作者概述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两个发展趋向。一是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二是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3.(权威预测)1956年中共八大《有关政治报告的决议》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一规定()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B.强化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由材料“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可知,这一规定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故选D项;“否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增加市场的调控,故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排除C项。]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在不同时期的角色也大相径庭。一、明清时期——“受益者”1.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闭关自守”(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不可能置身于世界经济潮流之外。在早期的东西方交往中,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早期世界市场客观上的“受益者”。(2)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有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性的生产区域,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3)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2)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方面,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传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因文化冲突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4)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增长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二、近代中国——“被动者”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战火,中国开始了被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中国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冲击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中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会员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萎缩,陷入绝境三、现代中国——“竞争者”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全面禁运的封锁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基本关上了对苏联、东欧开放的大门。2.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付诸实施,是中国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与全球化的一个创新。“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也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2020·洛阳高三统考)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表明中国()A.茶叶物美价廉受欧美欢迎B.当时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D.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开始出现C[由于通商口岸的开辟使中国的茶叶出口日益增加,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故选C项;材料不能表明茶叶“价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开始变化,用“重大”一词说法欠妥,排除B项;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不是在清末开始的,排除D项。]2.下图是20世纪初晚清画报上登载的时事评论画《女士走马》,据此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船舶设备维修保养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河道清渠建设施工协议范本一
- 2024甲乙双方就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之合作协议
- 九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问答题必刷必背(答案版)
- 2024年退役士兵供养合同3篇
- 2024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与调试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物流司机劳务合同
- ups不间断电源建设项目合同(2024年)
- 2024年龙门吊设备租赁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石料供应合同模板3篇
- 限期交货保证书模板
-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 07MS101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 2024年纪委监委招聘笔试必背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店铺(初级)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乡土中国》重要概念解释一览表
-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教材教学课件
- 变、配电室门禁管理制度
- T-SDEPI 043-2024 土壤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主成分分析法技术指南
- 小学体育期末检测方案
- 手术室交接班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