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1)eq\o(□,\s\up2(0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eq\o(□,\s\up2(02))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eq\o(□,\s\up2(03))集约的现代农业。(3)eq\o(□,\s\up2(04))20世纪下半叶以来①一大批eq\o(□,\s\up2(05))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eq\o(□,\s\up2(06))化肥广泛应用。②以高科技为基础的eq\o(□,\s\up2(07))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eq\o(□,\s\up2(08))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eq\o(□,\s\up2(09))生产经营模式。2.农业科技的发展(1)农业机械化①eq\o(□,\s\up2(10))20世纪以来,eq\o(□,\s\up2(11))汽油拖拉机、eq\o(□,\s\up2(12))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同。美国农业机械以eq\o(□,\s\up2(13))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eq\o(□,\s\up2(14))大、中、小型相结合。(2)农业自动化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eq\o(□,\s\up2(15))人工化向eq\o(□,\s\up2(16))自动化转变。(3)杂交育种技术①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a.1930年,eq\o(□,\s\up2(17))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增至350千克。b.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eq\o(□,\s\up2(18))小麦新品种,亩产提高到250千克。c.20世纪60年代,eq\o(□,\s\up2(19))菲律宾培育出一季亩产可达600-650千克的杂交水稻。d.2014年,“eq\o(□,\s\up2(20))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②意义: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eq\o(□,\s\up2(21))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eq\o(□,\s\up2(22))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3.养殖业与渔业的现代化(1)养殖业: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eq\o(□,\s\up2(23))机械化和eq\o(□,\s\up2(24))自动控制。(2)渔业: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eq\o(□,\s\up2(25))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古代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eq\o(□,\s\up2(01))保鲜功能。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2.20世纪以来(1)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eq\o(□,\s\up2(02))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后来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eq\o(□,\s\up2(03))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eq\o(□,\s\up2(04))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eq\o(□,\s\up2(05))低温、eq\o(□,\s\up2(06))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eq\o(□,\s\up2(07))自动化和eq\o(□,\s\up2(08))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冷冻食品工业与冷链物流产业自20世纪eq\o(□,\s\up2(09))20年代起,速冻eq\o(□,\s\up2(10))加工、冷冻eq\o(□,\s\up2(11))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eq\o(□,\s\up2(12))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eq\o(□,\s\up2(13))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eq\o(□,\s\up2(14))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2010年,中国颁布《eq\o(□,\s\up2(15))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3)成果如今,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类生鲜食品,且能将其在家中保存较长时间,方便食用。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世界饥饿问题出现的原因eq\o(□,\s\up2(01))人口激增和eq\o(□,\s\up2(02))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eq\o(□,\s\up2(03))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消除饥饿的努力(1)科技进步食物生产的eq\o(□,\s\up2(04))现代化与食物eq\o(□,\s\up2(05))储备技术的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eq\o(□,\s\up2(06))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eq\o(□,\s\up2(07))统筹资源。(3)中国政府①方针: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eq\o(□,\s\up2(08))国内资源、实现粮食eq\o(□,\s\up2(09))基本自给的方针。②成就: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③成就取得的原因:政策支持、eq\o(□,\s\up2(10))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知识拓展]冷链物流的特点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时效性要求强,温度稳定性要求高;高度的组织协调性,严格的技术服务支持;对现代技术依赖性强,对设施设备要求高。3.食品安全问题及治理措施(1)问题①农业现代化大大地丰富了食品供应,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eq\o(□,\s\up2(11))土壤污染,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eq\o(□,\s\up2(12))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eq\o(□,\s\up2(13))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2)治理措施为遏制这种趋势,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中国eq\o(□,\s\up2(14))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名词解释]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突破。即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又具有互补性的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繁衍出具有杂交优势的品种,进而投入生产。[名词解释]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如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大面积利用太阳能工程等。[知识导图]现代农业[思考探究1]冷链物流的发展对我国产业与人民生活有何意义?点拨生鲜食品容易腐烂,而从产品出厂经过运输最终到达用户手中的时间较长,保鲜成为极为重要的指标。冷链物流可以在食品的生产、运输、储藏等过程中保持低温,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一方面可以促进工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保障物品品质。[思考探究2]《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发布的原因是什么?点拨这是由国际政治环境、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决定的。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一旦出现严重缺粮,势必引发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西方国家即使粮食过剩,也必然要附加一些苛刻政治条件;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大量进口粮食需要巨额外汇;粮食是大宗商品,粮食的大量进口存在很大困难。[名词解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意大利的罗马。其宗旨是提高营养和生活水平,促进食品及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以减少人类饥饿。主题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粒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二中国在1980-2010年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eq\a\vs4\al()史料一主要介绍了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原因、影响。关键信息“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人口的增长”“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脱粒机”“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史料二抓关键信息“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1980-2010年间”等。eq\a\vs4\al()(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及原因。试答:(2)如何理解史料一中“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试答:(3)结合史实说明史料二中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试答:参考:(1)表现: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原因: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资产阶级政府立法推动;圈地运动的开展;农业改革家发明机器。(2)农业的变革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3)20世纪50年代,我国借鉴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并走上农业生产机械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提高粮食产量,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如化肥、优良品种等等。eq\a\vs4\al()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问题(1)食物生产现代化的表现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生产安全化等。(2)中国粮食生产现代化的原因①敌对势力对中国封锁。②中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的安全保障。③国家安全和战斗力没有粮食万万不行。主题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一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推进速度加快,粮食需求将迅速增加,成为世界粮食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方的地位。美国粮食出口占世界出口三分之一以上,今后还会继续扩大。美国农业部虽表示不会实行谷物禁运,但在粮食短缺时,它会利用自身在生产、储备、价格和贸易的有利条件,扩大粮食作为战略商品和政治武器的可控权。美国因硬粒小麦种子中发现真菌病而一度暂停向包括我国在内的21个国家出口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小麦等。——摘编自傅梦孜《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我对策建议》二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真正注意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70年代初,全球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在世界范围内歉收,一些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输出量大幅出现下降。前苏联也改变了以往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开始进入国际粮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加剧了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状态。世界上出现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到80年代,仅非洲饥饿人口就达1.5亿,每年有500万儿童饿死。——摘编自安毅《世界格局调整中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贸易、流通与储备政策》等eq\a\vs4\al()史料一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政策)、疾病等方面分析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史料二探讨了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世界关注的历史背景。eq\a\vs4\al()(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世界粮食安全不容乐观的理由。试答:(2)根据史料二,指出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试答:参考:(1)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世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推进;疾病等突发因素;大国的霸权主义。(2)苏联政策调整;气候灾难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eq\a\vs4\al()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供求之间的矛盾加剧。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③气候灾难的影响。④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2)对策①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挖掘粮食生产潜力。②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将把治理贫困、提高农业产量和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同时摸索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途径。③改善粮食生产的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如保障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等。④重视体制创新,推动市场化改革。⑤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杨亚非在《现代农业问题研究》中指出,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其自然条件分不开,但主要归功于农业机械技术的广泛使用。2005年,我国每公顷耕地上的拖拉机使用量为7.7台,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美国的28%、日本的1.6%。我国的谷物单产在发展中国家是比较高的,我国在过去的25年里,谷物单产年平均增长3.56%,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2%左右,有的国家只有1.2%或更低,甚至停滞不前。但我国的土地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每公顷稻谷产量为6.31吨,只有美国的80%;每公顷小麦产量1.86吨,只有加拿大的70%;每公顷玉米产量5.12吨,只有加拿大的60%、美国的50%;每公顷大豆产量1.84吨,只有加拿大的70%、美国的60%。此外,我国的蔬菜单产量也仅相当于美国的66%、日本的63%。课堂跟踪训练1.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下列各项对现代农业的表述恰当的是()①以大型农场为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②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生产③出现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④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2.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A.运用科技手段战胜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C.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D.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进步答案C解析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故选C项。A项中“战胜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中“解决了”表述太绝对,排除;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与世界“和平”关系不大,排除D项。3.阅读下图,这两种设备的变迁反映了()A.谷物的生产方式根本改变B.古今食物种类的变化C.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D.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含嘉仓是用于储备粮食的,谷物冷却机也是储备粮食用的,二者的变迁表明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谷物生产,故排除A、C两项;材料看不出食物种类变化,故排除B项。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应用,网购生鲜产品已经成为大家首选的购买方式。要确保产品的新鲜质量,主要应该()A.发展冷链物流B.推动机械化生产C.实施集约经营D.推广人工智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网购生鲜产品”可知需要采用能够保鲜的物流,即冷链物流,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5.2020年,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三国蝗虫数量达数千亿只(如图),而此前该地区已有超过2000万人遭遇干旱、洪水等灾害,蝗灾无疑将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这一灾难的直接影响是()A.粮食安全问题B.传染病横行C.恐怖主义问题D.能源危机问题答案A解析蝗灾与干旱、洪水都会造成粮食减产,从而威胁粮食安全,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课后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B.机器的噪声影响人们生活C.内燃机推动工业生产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答案D解析材料“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都是指内燃机在农业方面中的运用,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而不是推动了工业生产,故选D项,排除C项。内燃机是德国人发明的,而且材料也没有提到内燃机发明者,故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说机器的噪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而是说内燃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故排除B项。2.下图农业设备变迁说明()A.农具的牵引动力革新B.耕作方式逐步集体化C.设施农业获得了大发展D.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答案A解析铧式犁产生机械牵引,从传统的曲辕犁到铧式犁,说明牵引动力从人力(畜力)到机械,故选A项。铧式犁并不能说明生产的集体化,也有可能是私人农场,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设施农业,故排除C项;耕作动力的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未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排除D项。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A.产业化B.智能化C.无人化D.工业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能根据实时采集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等,可得出智能化,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材料,均排除。4.1966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召开后,支援穷队(生产大队)投资改称“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从主要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转变为发展农业机械化。这表明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定优势B.中央在反思农业发展的方向C.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严重失衡D.人民公社的模式发生了变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转变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可知,中共中央对穷生产大队的扶持方式发生了变化,着重从技术上进行扶持,说明中央对人民公社模式之下的中国农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B项正确。人民公社投资方式的转变,与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工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失衡是在“大跃进”时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人民公社的模式变迁,排除D项。5.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A.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D.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答案C解析农业集体化是从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的,故A项错误;单从此图无法得出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采用拖拉机的生产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人民公社化,故D项错误。6.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此表反映了中国()时间粮食产量(万吨)1978年304.771980年320.561984年407.31A.温饱问题基本解决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现代农业迅速崛起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78年之后的几年内粮食产量明显提升,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试点并迅速在全国推行,引发了农村经济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故选D项。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从1978年开始,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撤销了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①③正确;“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故②正确;④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8.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0年FAO食品价格指数已超越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其中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以上信息最能说明()A.两极格局导致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C.投机炒作导致粮价上涨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答案D解析两极格局1991年已结束,排除A项;B项是表象,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投机炒作”,排除C项;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这恰恰说明了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故选D项。9.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①政策支持②制度创新③农业科技进步④国际粮价的低廉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主要是内因的缘故,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都是我国解决粮食安全的内因,①②③正确;而国际粮价的低廉是外因,排除④。故选C项。1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9年全世界有10亿人口在挨饿,今年下降为9.2亿左右。要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首要的途径是()A.缩小贫富国差距,提高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B.加强生物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C.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D.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业投资,扩大农业生产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了人口挨饿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出发,B项正确。缩小贫富国差距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控制人口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是首要的解决途径,C、D两项错误。[等级提升]1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生产发展和交通革命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800-1850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物价明显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由于机械化生产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交通运输改善,降低了运输成本,便利了商品流通,故选A项。12.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答案A解析苏联从1929年开始大规模农业集体化,1936年基本完成,材料中“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说明农业集体化推动机械化,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结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重工业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废止,故D项错误。13.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有利于()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答案B解析材料未反映农村的保障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和“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新型农业人才的补充,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城乡关系,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经济滞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4.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B.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C.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D.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大型联合收割机数量变化不大且有所减少而小型联合收割机迅速增长,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小型拖拉机增加,故选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方面,不是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故排除C、D两项。15.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