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有,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他们一边听着内容又多又长的演讲,一边把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让一个还在学习外语的人试着同声传译,那么当然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译员来说,两种语言中的字词和结构都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短期记忆只需要处理词序和句意,而这是它做得到的,尤其在经过训练后。

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

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和硬盘里特定的一串0和1代表某个文件一样,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所以,突触就是记忆的实体形式。就像我们可以从纸上的墨迹中读出具有含义的字词一样,当某个或某一群突触变得活跃时,大脑就解读出了一段记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那么,如果说长期记忆把一切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免不了会忘事呢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不过,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例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像那次往自动售货机里扔进去一包薯片的钱却出来了两包的好运。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没有哪段记忆是孤立形成的。研究揭示,哪怕是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发器”。

总而言之,短期记忆速度快、可操纵、时间短;长期记忆连续、持久、容量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一直记得学生时代发生的某件趣事,却在去房间时因为一点儿小事分心而忘了自己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如此复杂难懂、前后不一的一套系统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很简单,大多数时候,它的确管用。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好。

(摘编自迪安·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朱机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在文中指计算机信息的储存空间,它与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

B.“长期记忆”在文中指长期存在的记忆,能够为短期记忆分担压力。

C.“触发器”在文中是指所有能够促使你想起过去的某一段经历的情境。

D.“回忆”在文中是指过去的经历,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回忆”意思相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脑中那些容易被提取的记忆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附带强烈情绪,而提取不出来的记忆通常不重要且没有意义。

B.连接神经元的突触是记忆的“实体”基础,突触越多,说明建立起的记忆连接就越多,有助于我们深刻记住某一段经历。

C.置身于原来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激活”记忆,让记忆变得更容易提取,是因为环境往往与事件本身形成了重要连接。

D.人类大脑的记忆系统并非尽善尽美,但人脑的记忆系统比电脑的记忆系统更为复杂和精密,对此抱以积极的态度。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学生挑灯夜战复习备考,等测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那些“临时抱佛脚”记忆的知识会全部忘记。

B.很多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对曾经的体验一无所知,那段经历好像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了。

C.在背诵完一组英语单词后,相隔1天、2天、4天、7天再背,可以有效地记住这些单词。

D.有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记得一个人的样子,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

4.生活中常常会发生“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的情景,请结合短期记忆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5.人脑记忆的相关研究对科学领域和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和启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的山羊(节选)

费克

当老栓发现,那只头晌还在刺槐下反刍熙熙吃着干瘪草艾、黑白相间毛色的山羊,看不见了的时候,是在他刚睡醒的午后时分。

往常,日影西斜,老栓揉揉惺忪睡眼,蹀躞着来到阳台上,左手遮了半边脸,朝刺槐方向举目远眺,瞅见山羊低着头啃噬蒿草,他才放下心回到客厅,轻飘飘身子趔趄沙发上。山羊好像知道他在这光景看它,也止住噬草反刍抬头和他对望。

说来也快,晃眼的时间,老栓迁居楼上一年多了。住在四层楼上的老栓,直到现在,仍不习惯这狭仄的空间,他觉得自己每天就像关在笼子里一样,没有邻居聊天说话,碰不到街坊寒暄嬉闹。想到这里,老栓忿忿地说,如不是乡上和村主任撵着上楼,自己情愿住宽敞明净的平院房。想起庄严门楼白墙赭红颜色砖瓦院落,老栓胸口疼痛不已。还有那春天开了米黄色小花、引来蝶飞蜂舞院落中的枣树,秋末灿然红透挂满枝头,引了左邻右舍纷至沓来品爵,把一旁老栓笑得两眼眯着。老栓清楚记得,院落被乡上来人推平,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在这院落生长,而今走过天命之年的老栓,望着房子轰然坍塌的瞬间,老泪纵横长跪不起,他伤心哭着嘟囔说,家,再也没有家了!

老栓生有一个儿子,儿子常年在外做工。前年春节,老栓给儿子娶上媳妇,年后,小两口一起外出做工去了。这些年,距离老栓家不远的地方,相继冒出高高烟筒的化工厂,老栓家里土地也被征去盖了工厂。几年前,老栓婆娘患上肺癌,在床上挣扎了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联想起村里人们得的怪病,街坊都撺掇老栓找乡上,去问个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老栓看着门楼旁反刍的山羊,他燃起纸烟吧嗒抽着,无奈地摇了摇头。上楼之前,老栓犯愁那些秸秆没地方摆放,还有跟随了他多年犁地用的铧,耩播开沟下种的耧车,没地儿存放。站在农具屋门前,老栓一会儿抚摸了耧车左端详,一会儿搬起犁铧右瞅瞅。回收废弃物件的人站在一旁,见老栓好半天不吱声,不耐烦了催促说,你是卖,还是不卖呢?老栓见状,拭拭淌出眼角的泪水,冲了那人说,都送你吧!老栓说完甩起手扭头离去了。

上楼前,老栓只留了那黑白相间毛色的山羊。他把山羊拴在靠楼房不远的地方,那里有一片刺槐树林。白日里,老栓抓把草看着山羊吃食。有时候,山羊对老栓并不领情。它看着老栓手里举的草艾,并没有多大兴趣,只顾低了头啃噬一些落叶。

“山子,快点吃”,老栓管山羊叫山子,“赶明儿带你去堤坝吃虎尾草!”

山羊好像没听见,却不时抬起头,它打着喷嚏看看老栓,然后又低了头去寻食落叶。

老栓急了骂道,“不识抬举,你个坏家伙。”

自从婆娘去世后,儿子不在身边,老栓一门心思饲养山羊。每天,他把割来的青草放在井台边,然后,他从深井里提出洌洌清水,将青草反复浆洗,再把成束青草悬至刺槐树上,晾去水珠,老栓这才重新把青草整齐放进簸箕。回到家里,老栓仔细把簸箕放在厢房里,拿出几簇浆洗过的青草,从棚屋户牖喂食山羊。一段时间后,山羊毛发绒松光滑透亮,神情也抖擞起来,不时在棚屋里蹦跳跑闹。老栓见了自然很是欢喜。山羊在狭小棚屋里跳闹的声音,吵得老栓晚上难以入睡。天刚亮,老栓干脆把山羊放了出来。老栓让山羊在宽大院落里,尽情咩叫。它喜欢跟在老栓屁股后面,一副乖巧的样子。老栓去井台边担水,山羊跟了去,老栓到柴房里拿了柴禾生火做饭,山羊也抖擞着精神跑在前面。

晚上,老栓睡下呼噜直响,天空飘下雨来,淋湿了晾晒在丝绳上的衣服,他全然不知。躺在门口的山羊,不停地用头角撞击屋门。惊醒了的老栓披上袄,揉着睡眼,才知道外面下起了雨。老栓收完衣服,借了灯光看到,由于山羊碰撞厅门,它头角渗出血来,整个头部毛发浸染成了红色。老栓心疼,他蹲下身子,半张脸贴在羊身上,抚摸着山羊,眼睛湿润了说:

“山子,你知道疼我了!”

“你身边没有亲人”,山羊居然说话“需要人疼啊!”

老栓流着泪抱紧了山羊说,“打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呢。”山羊歪了头,两眼看着老栓。

“那你到屋里来歇着吧!”

老栓抱起山羊,把它放在灶台边隔着土坯的地方。可是山羊还是回到了檐下,怎么也不肯进到屋里来。这时,老栓也全然没了睡意,他燃了纸烟一支一支抽着,陪着山羊一直到天亮。

老栓也记不清自己睡了多长时间,见没了山羊,老栓一下子懵了。山子去哪里了呢?老栓环顾四周,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山子,这会儿你到底在哪里呀?老栓顾不得上楼去,披件蓝色对襟袄,趿着鞋子,找到老宅,找到亲戚家,但哪里都没有!看着天慢慢黑下来,老栓几次想哭,他惦念着山羊说,山子,我的山子,这会儿,你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呢?

晚上,老栓来到了老宅院落上。山子,你如果不在这世上了,今晚就当我给你叫魂吧!老宅有你住的地方,你我的魂都在这里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提到“山羊”丢失,这既隐含着山羊和老栓不一般的关系,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迁居楼上之后的老栓充满着对平院生活的留恋和不舍,这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C.“老栓婆娘患上肺癌”,街坊都撺掇老栓找乡上,他摇了摇头拒绝了,体现老栓的卑微与懦弱。

D.一觉醒来,山羊消失再也找不到作为开头和结尾,中间写了老栓养羊的遭遇,结构显得很完整。

7.关于老栓饲养山羊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枣树开花结果、邻居纷纷前来品尝的场面,意在表明老栓对居住楼房的不适应和对过去生活的怀恋。

B.“不停地用头角撞击屋门”“它头角渗出血来”等细节,体现了山羊知恩图报、心里牵挂着老栓的人性内涵。

C.小说后半部分中,描写下雨天山羊不肯进屋、老栓则抽烟陪它到天亮,深化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D.老栓养羊的经历,暗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乡村拆迁带来深层问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8.动物会说话显然是违背生活真实的,但文中却设计了一段老栓与山羊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一细节的表述作用和效果。(6分)

9.“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请针对这篇小说所反映出的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与《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相同。

B.诸,兼词,“之于”,与《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相同。

C.冯夷,一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也泛指水神;二是上古诸侯名。文中指后者。

D.壬戌,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中的一年。这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赤壁赋》中,两位客人跟随我一起走过黄泥坂,听到我如何度过美好夜晚的叹息,客人和妻子先后解决了无菜肴和酒的问题。

B.《后赤壁赋》写苏轼幡然醒悟鹤为道士所化,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苏轼藉此传达出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C.与《赤壁赋》仅舟游不一样,《后赤壁赋》一文在游览时还写了舍舟登山,游山后复舟游,行踪曲折复杂,景色也因之繁富多变。

D.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记游,《赤壁赋》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后赤壁赋》则主要是谈玄说理,抒发了苏轼的达观感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4分)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分)

14.两篇《赤壁赋》均写到“游于赤壁之下”,比较在景物选取上有何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

B.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灯下、雪后的梅花比拟为佳人,玉容清香,艳压群芳。

C.梅花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发了诗人的诗情、酒兴,诗人笔走龙蛇、红袖传杯。

D.这首诗寓意深刻,赞赏梅花不争名利、不惧风雪、高洁幽香、坚贞不屈的品质。

16.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音乐,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描写音乐的角度相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暑假期间,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到影院观看3D电影。但是,看完3D电影之后,(A)。这是为什么呢

3D电影是模仿人眼视角,用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完成的。大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叠加而成的,观众戴上3D眼镜就会看到三维立体图像,两部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观影者两眼之间的距离,通常这个距离会取大多数人的一个平均值,但(B)。成年人用的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对部分成年人未说,可能不合适,这就成为观影时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对未成年人未说,①只有戴着和成年人规格相同的3D眼镜,视疲劳才会更加严重。②有实验证明,3D画面造成的视疲劳超过普通画面的3倍以上。③除了大量实焦画面,3D电影还有丰富元素的虚焦画面,④这会使眼球重新聚焦,⑤让人产生眩晕感。观看3D电影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心理会随着剧情产生变化,加上感官带来的刺激,眨眼频率变低,观众更容易感到劳累甚至头痛。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站在旗津岛的海水浴场,看汪洋大海,宽阔无边的波涛,一排又一排地奔袭冲撞而来,也像是一座座山峦奔涌到你面前,崩塌溅落成美丽的水珠。极目远眺,恣肆沸腾的海水,没有尽头,没有边际线,真的是白茫茫水天一色。多么壮丽雄奇的大海!看,那海水是任何大江大湖都不能比拟的,它气势雄壮令人惊骇,它碧蓝得深不可测,它美丽魅惑使你晕眩。旗津岛像一把长长的利剑,又像一条长长的门闩,横卧在港湾前,守卫迎送来未往往的船只。从旗津岛看港湾沿岸码头停泊的轮船,一排排列队整齐,高举的起重机杆似乎显得遥远渺小,可见港湾是多么开阔水深,又有多少巨轮可以自由轻松驶入驶出。这不,说话间,一艘庞然大物快速驶来。漆黑的船身、大红的轮底,旁若无人地长驱直入,像是急着回家赶路那样轻快。

“你爷爷原来就是在这样的轮船上服务,对工作很尽责。”我对儿子菽说。

20.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的“一排又一排”和“一排排”语意相近,亦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看”字后面第一个逗号的表现力。(4分)

22.请写出文中两个加点的“对”字的语意。(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所有能够促使”错误。由原文“哪怕是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发器’”可知,是指“帮助”而不是“促使”你想起过去的某一段经历的情境。故选C。

2.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而提取不出来的记忆通常不重要且没有意义”错误。由原文“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可知,那些很难提取的记忆往往是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但并不是说这些记忆不重要且没有意义。故选A。

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由原文“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例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像那次往自动售货机里扔进去一包薯片的钱却出来了两包的好运。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可知,那些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而选项中“经历过重大创伤”指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但是他们却对这段经历好像一无所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故选B。

4.①短期记忆对大量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快,不具有稳定性和有序性。

②短期记忆没有“实体”基础,维持时间短,导致有些信息还未处理便被忽略掉。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原文“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有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可知,短期记忆对大量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快,不具有稳定性和有序性。

由原文“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可知,短期记忆没有“实体”基础,维持时间短,导致有些信息还未处理便被忽略掉。

5.①从医学方面来说,对人脑记忆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影响记忆的因素,也会推动脑科医学发展。

②在学习生活方面,可以利用长期记忆的特点,使更多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③从科技方面来说,研究复杂的人脑记忆系统,有助于研制出更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从而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可知,从科技方面来说,研究复杂的人脑记忆系统,有助于研制出更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从而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由原文“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可知,在学习生活方面,可以利用长期记忆的特点,使更多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由原文“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息的地方”可知,从医学方面来说,对人脑记忆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影响记忆的因素,也会推动脑科医学发展。

6.C(体现“体现老栓的卑微与懦弱”错,应为宽厚、朴实与善良)

7.C(“深化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偏颇,实是借山羊的人性化的安慰,来强化了农村拆迁的失落感与老栓那样的孤独感)

8.城镇化后山羊成了老栓的情感依恋和精神寄托,极写老栓对过传统乡村的生活的怀念;亲人不在身边,只有山羊相依相伴,形象地表现了老栓孤独寂寞的生活境况和心情;赋予山羊人格化的情感和行为,更增强的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老栓的儿子不再依靠种地生存,而到城里打工,只剩下老栓在家孤独地留守,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②城镇化过程中因工业建设造成污染、村民健康受到损害,应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③老栓对新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习惯、不适应,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考虑到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保护好文化根脉,留住乡愁。(6分,每点2分。有其他角度,只要符合文意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

11.C(文中指前者。)

12.D(应该为《赤壁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则以叙事写景为主)

13.(1)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反:同“返”,返回。听:“听凭”、“任凭”。焉,兼词,于彼。各1分,句意1分)

(2)浩浩淼淼好像凌空驾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脱离人世,升入仙境。(冯,同“凭”,乘。御,驾。各1分,句意2分)

14.(1)相同点:都写到“山”“月”“水”等典型景物。(1分)(2)不同点:《赤壁赋》描绘的是秋景,明朗清丽(1分);《后赤壁赋》描绘的是初冬之景,寥落峭拔。(1分)(需点出景物、季节特点,概括景物特点)

15.AA“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不合文意,这里应理解为“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而诗人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16.①诗人与“俗眼”对比,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抒发了诗人的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②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者的讽刺。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本诗主要描绘了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具体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结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尾联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述了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的桃、杏的讽刺;二、诗人与“俗眼”对比,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再结合“有意待春来”可知,诗人借梅花自喻,表述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17.(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分,每句1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18.(4分)A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会出现视疲劳或头晕甚至头痛的现象)

B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

19.(6分)①删掉“只有”“才”或改成“如果“就”②删去“以上”③“丰富”与“元素”互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20.(4分)两词都有“一排一排”的意思,但“一排又一排”加一“又”字,表现出波浪一排一排之间有时间间隔,要准确地表现了波浪连续不断、层次分明涌上岸的动态;而“一排排”表现的是停泊在码头的轮船静态地排在一起的状态,更多地表现了数量众多、空间上相连相接的特点。

21.(4分)①逗号使“看”独词成句,领起下文四句,引起读者关注;②加强语气,突出强调大海气势雄壮、碧蓝美丽;③读来简洁有力,使上下文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④停顿加长,增强现场感

22.(2分)第一个“对”有“对待”之意,第二个“对”有“向”“跟”“和”之意。

四、作文(60分)

材料分析:在作文题目十分精简的情况下,落实好“核心概念审读材料层次梳理”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以“屏蔽力”的定义起始,界定了这种能力两个方面——“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紧接着,“然而”一词,转折到现代社会中的几种没有屏蔽力的表现,“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最后一句“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总结,点明现代社会人们缺乏屏蔽力,材料以转折关系出现,本质上是“原因+现象”的关系。

有几点值得注意:

1.核心概念“屏蔽力”只能限定于材料的两方面,不能任意扩大边界,“屏蔽一切”“屏蔽一切不好的”……与此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屏蔽力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只能从正面角度理解。

2.现实针对性是这篇文章的重要写作指向。题干中“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指向极为清晰,考生能联系到现实,并能够思考屏蔽力对于当下社会的重要意义,方可成就一篇佳作。

3.避免空喊口号例如:“我们要有屏蔽力”并大写特写在肤浅的层面说车轱辘话。考生应当深入思考“我们如何拥有屏蔽力”这一重要的命题。

素材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量的世界里,这简直是一种“恩赐”。因为纵观人类历史,获取知识的途径都是有限的。权力等于你能接触到多少信息。国王们建造了巨大的图书馆,书籍是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然而,今天,曾经稀缺的东西变得丰富了。我们被信息淹没了。我们有更多的书要读,有更多的博客要关注,有更多的视频要看。我们有多到难以置信的机会学习几乎任何东西,只需点几下屏幕或鼠标。

这个新的能力也带来了挑战。现在,稀缺的东西不是知识和信息,而是注意力。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而忽略无关紧要的事情的能力,是能够实现梦想的人的典型特征。

素材二: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科学研究表明,这种信息过载对我们的大脑健康和精神状况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我们都注意减轻我们大脑的信息负担——例如,给我们的大脑更多的时间去走神或精神漫游,则对我们的认知、心理和公民健康都有显著的好处。

素材三: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的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特别是进行科学研究,现在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的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是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的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不同的人,甚至中老年与青少年,对读书还是读网,可能爱好与侧重都不同。但无论如何,如果读网全部取代读书,那就可能失去很多读书的乐趣了。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

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来源:人民日报:范小青

①暑假,是青少年与电子设备“亲密接触”的高峰期,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受到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担心并不多余,青少年媒介使用技术娴熟,但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受到网络“三俗”侵蚀。

②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这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

③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读呢?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

④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