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_第1页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_第2页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_第3页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_第4页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FORMTEXT153/TFORMTEXT1XXXX—FORMTEXT1XXXX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黑水虻场地选择、设施设备、饲养管理、病敌害防控等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L.)的饲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GB/T27622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NY525有机肥料NY884生物有机肥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3023畜禽粪污处理场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L.属双翅目水虻科食腐性昆虫,取食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一生经历卵、幼虫、预蛹、蛹、成虫五个虫态。3.2诱导产卵Inducedspawning利用动物粪便或腐败性有机物等臭味物质作为产卵诱导剂,引诱黑水虻进行定点产卵的方法。3.3虫沙Frass黑水虻幼虫采食有机废物排出的代谢物及采食剩余物。2DBFORMTEXT153/TFORMTEXT1XXXX—FORMTEXT1XXXX4形态和习性特征黑水虻形态和习性特征见附录A。5场地选择在饲喂原料地就近选址,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农牧结合方便、自然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具备交通、电力、给水和排水条件。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宜设置在畜禽养殖场(含养殖小区)内,应设置在养殖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符合NY/T1168。以餐厨剩余物为原料的场地选择参照以上执行。6设施设备6.1成虫房成虫房建设符合以下要求:a)成虫房符合全场整体规划要求,应选择在场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b)根据15kg/m2~20kg/m2预蛹的饲养量来确定建设规模;c)屋檐高2.8m~3.5m,屋顶选用钢化玻璃、塑料薄膜、采光板等透光性好的材料建设;d)地面硬化、防水、防渗;e)房内满足栖息条件(如悬挂大叶仿真绿植等);f)安装补水、控温、通风系统,并符合GB/T50062要求。6.2幼虫饲喂房幼虫饲喂房房建设符合以下要求:a)在成虫房就近选址,处于成虫房下风向或侧风向;b)成虫房面积:幼虫饲喂房面积=1:4~1:10;c)屋檐高2.8m~3.5m,宜采用钢架大棚或塑料大棚建设;d)地面硬化、防水、防渗,符合GB/T27622、NY/T1168、NY/T1169及NY/T3023的要求;e)建设或配备幼虫饲喂设施;f)宜搭建立体养殖架或修建水泥饲养池。7饲养管理7.1成虫成虫饲养管理符合以下要求:a)将羽化前2d~3d的蛹放入成虫房;b)用2%的红糖水喷雾给水;c)宜在12:00~17:00喷雾给水,每次喷雾15s~30s,喷量30mL/m2~60mL/m2,喷雾至地面潮湿但不形成积水即可;d)饲养温度28℃~32℃。7.2产卵与孵化3DBFORMTEXT153/TFORMTEXT1XXXX—FORMTEXT1XXXX按以下方法进行产卵与孵化:a)将畜禽粪便或腐败性有机物等臭味物质搅拌混制成产卵诱导剂,含水率85%~90%;b)成虫羽化后2d~3d,将产卵诱导剂放入诱导盆中,置于成虫房内,避免阳光直射,用20目~30目纱网封口,上方放置产卵板,诱导产卵;c)每天收集虫卵置于孵化盘中,每周更换一次产卵诱导剂;d)将装有虫卵的孵化盘放入孵化箱,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70%~80%,48h后放置于装有饲料的盆上方继续孵化,60h~84h后孵化完成;e)饲料配比为豆粕:玉米面:米糠=1:2:3,含水率65%~75%。7.3幼虫7.3.1初孵幼虫的培育孵化完成后,将饲料盆取出继续培育3d,环境温度控制在26℃~28℃,适时添加饲料,配比为豆粕:玉米面:米糠=1:2:3,含水率65%~75%。7.3.2养殖方式饲喂原料为畜禽粪便时,宜采用地面平养方式,修建水泥饲养池,尺寸以便于人工操作为宜,池高25cm~30cm。饲养池可建双排或多排,两排之间设置80cm~120cm过道。饲喂原料为餐厨剩余物时,宜采用立体养殖方式,一般搭建3层~4层立体养殖架,宜采用长×宽×高为110cm×70cm×30cm的箱体饲喂。7.3.3饲喂原料预处理餐厨剩余物通过清杂、破碎,宜采用麦麸或米糠等辅料调节含水率至70%~80%。禽粪便搅拌混匀,若粪便含水率低于70%,加水调至70%~80%,若粪便含水率高于80%,用麦麸或米糠等辅料调至70%~80%。7.3.4饲喂按以下要求饲喂:a)将3日龄的幼虫按15g/m2~20g/m2卵孵化的幼虫量置于饲养池(盆)中;b)均匀撒投预处理好的饲喂原料到饲养池(盆)中,环境温度15℃~32℃,上、下午投喂两次;c)餐厨剩余物饲喂8d~10d虫料分离;d)畜禽粪便12d~15d虫料分离;e)饲养池(盆)内温度高于45℃时,宜翻动降温。7.4种虫幼虫分离后,按5%~10%的比例选留优质个体作为种虫二次饲喂,饲料配比参照6.3.1,待70%的幼虫变为棕黑色的预蛹后停止饲喂。7.5蛹化将预蛹放置于通风良好、干燥、阴凉,15℃~25℃环境下蛹化。8分离和利用4DBFORMTEXT153/TFORMTEXT1XXXX—FORMTEXT1XXXX8.1虫料分离可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虫料分离:——物料用人工进行翻抛,待幼虫钻入下层后,将上层物料清出,反复多次,直至幼虫净度达到使用要求;——采用网孔1cm×1cm和0.5cm×0.5cm的筛子进行二级筛分,先粗后细;——采用专用虫料分离设备进行幼虫和虫沙的分离。8.2利用幼虫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利用,应符合GB13078要求。虫沙可直接利用,制成有机肥料,应符合NY525的要求,制成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884要求。9病敌害防控病敌害防控符合以下要求:a)养殖器具和养殖场地应定期清洁消毒,所用消毒制剂应符合GB/T19168规定。b)若出现黑水虻幼虫病死现象,需整池(盆)清除,并用生石灰对饲养池(盆)进行消毒;c)在幼虫饲喂房四周设置防鸟网,或在饲养池(盆)上方覆盖防鸟纱网;d)饲料原料中不应添加苍蝇药、杀虫剂等药物。5DBFORMTEXT153/TFORMTEXT1XXXX—FORMTEXT1XXXX(资料性)黑水虻形态和习性特征A.1形态和习性特征A.1.1成虫形态灰黑翅,口器退化,触角宽、扁且长,体长15mm~20mm,身体主要为黑色,雌虫腹部略显红色,第二腹节两端各具一白色半透明的斑点,雄虫腹部偏青铜色。见图A.1。图A.1成虫形态A.1.2卵形态径约1mm,长椭圆形,呈淡黄色。见图A.2。图A.2卵形态A.1.3幼虫形态幼虫体型丰满,呈乳白色,有毛,低龄幼虫白色,后期体色加深,初孵幼虫长约1.8mm,成年幼虫平均体长18mm,6mm宽,部分个体可达27mm。见图A.3。6DBFORMTEXT153/TFORMTEXT1XXXX—FORMTEXT1XXXX图A.3幼虫形态A.1.4预蛹与蛹形态预蛹为末龄幼虫,身体呈棕黑色,各个体节具有极稀疏短毛,体长20mm左右,不再脱皮,不再取食,体长基本不再变化,体重减轻。迁出物料寻找干燥阴凉处化蛹。见图A.3的a图。蛹通体黑色,蛹壳坚硬,体节舒张,蛹体前半部分增厚,尾部呈下钩状。见图A.3的b图。图A.4预蛹与蛹形态A.2黑水虻习性黑水虻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预蛹、蛹、成虫五个虫态,一个生命周期约45d,随环境变化很大,适宜条件下35d就能完成一代,非适宜环境下可能需要8个月,其间蛹期的弹性最大,从10天至6个月不等。成虫羽化后即能交尾,约2d~3d后产卵,单雌产卵量约800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