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1页
2024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2页
2024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3页
2024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4页
2024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2024年5月目录一、向前一步的核心问题:城镇化推进 3二、理解城镇化的历史起点:二战后,30年周期 4三、2024年人口普查特征:双二元制、打工型城镇化、未城镇先老、新生代农民工和学历决定论 61、户籍限制下的城镇内部二元制结构(户籍和打工) 72、教育水平与城镇化直接相关,进入初中以下城镇化阶段 83、住宅与结婚匹配度高于城镇化率 84、新一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唯一主力 95、一个比较沉重的数据:未城镇化先老 106、结论:中国城镇化有一些独有特点 11四、用国际经验看中国城镇化,放缓亦不可避免 121、30-70%之间加速S型城镇化规律—美国 122、与中国台湾对比看教育,城镇化速度将会放缓 133、未城镇化先老的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长乏力 164、中国工业化阶段、城镇化数据的国际比较 185、用制度变革来解决中国城镇化问题 19五、总结:两个30年错步走带来的特殊性 20经济学家描述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向前一步是美景,后退一步是陷阱”。罗斯托描述这个时期的政策目标是保证充分就业、增加社会福利和追求国际影响,如果能够达到这三个目的,则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白银时代”。股票投资者则称这一时期为“忧郁年代”。就财富管理来说,这是一个理财社会的开端,对冲策略、国际配置、稳定收益使居民的理财需求和收益风险配比目标发生根本改变。一、向前一步的核心问题:城镇化推进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要解决三个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矛盾增加影响决策和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点不足。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都要放到城镇化的良好发展框架内,城镇化推进是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战略的重要性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结构造成的。我们发现很多报告直接把城镇化的国际规律套用推导,而省去了中国城镇化特征的分析。这样后边的路径、对策和投资标的选择的逻辑都不清晰。所以我们把城镇化主题报告分为三篇:摸底中国城镇化的特征、梳理城镇化的推进路径与政策、投资标的选择。二、理解城镇化的历史起点:二战后,30年周期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安排下从45-75年经历了30年完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进入转型调整。人口从0.72亿到1.12亿,增加55%,完成了人口、工业和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在之后,人口到现在才增加了14%。而后,韩国在朝韩战争结束后62-92年用了30年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进入了转型调整期。其中人口增长了65%,顺利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生产的同步发展,在这之后,人口增长了16%。中国台湾在大陆原子弹研发成功后,放弃反攻大陆的做法,致力于经济发展,64-93年经过30年完成了人口、工业和城镇化的推进,进入结构调整期,在期间,人口增加83%,达到2千万左右。在这之后,直到现在人口才增加10%。两个30年:从中国看,49年解放后到79年30年间,人口从5.4亿到9.7亿,但城镇化率保持18%不变。中国先用了30年时间完成了人口生产。而后从79年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由于人口太多,只能进行计划生育,并一直采取户籍限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现在的情况是户籍城镇人口占比30%左右,城镇化率51%。历史的角度看,是先人口生产(30年),而后推进工业化(30年),工业化过程中防止人口过渡集中于城镇,采取了限制。而现在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努力推进城镇化,所以我国是过去两个30年,人口生产、工业化分步推进,而后现在再次推进城镇化,这是历史遗留的使命。这样一条历史线索有两点:第一,中国特殊的人口生产规律是独特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并不适用中国;第二,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整体已经进入中后期,要和城镇化分开看;第三,人均指标的国际比较并不可靠,或者说不可比;第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变动看,是符合其他工业国规律的,不同的是中国的起步点很低。三、2024年人口普查特征:双二元制、打工型城镇化、未城镇先老、新生代农民工和学历决定论结合2024年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详细的分析中国城镇化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特征为城镇化之路的政策和标的选择做好铺垫。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特征:打工型城镇化、未城镇化先老、新生代农民工成主力、学历决定入城的资格、逆城镇化现象。1、户籍限制下的城镇内部二元制结构(户籍和打工)中国的城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具有户籍的城镇化居民,还有一种在城镇打工,户籍在农村的打工型城镇化居民。按照非农户口与城镇化率的对比看,2024年相差20.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城镇化规律与一般城镇化规律的不同之处,可以定义为打工型城镇化。这种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之间的双重二元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所以未来城镇化推进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是打工型城镇人口的市民身份的确认;一部分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打工型城镇化模式下,人口分年龄城镇化率显示出一个特点,就是30岁之前人口加速城镇化,30岁以后人口缓慢流出城市。形成倒U型结构,打工居民的子女教育和养老都要回归农村。2、教育水平与城镇化直接相关,进入初中以下城镇化阶段通过教育水平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看,高中以上学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的水平,这部分人口占6岁以上总人口的24.5%。接下来的城镇化是要推动初中学历以下的人口的城镇化。初中以下学历水平中60%的人在农村,其中65%的初中以下学历乡村居民的年龄在35岁以上。初中以下学历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这一部分人的城镇化必须靠经济的规模化扩大,难度非常大,进入城镇速度将放缓。3、住宅与结婚匹配度高于城镇化率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市场非常关注,我们按照10年人口普查数据,有几个数据可以借鉴:一个是每年结婚中53%在城镇登记,平均结婚年龄是24.8岁,1987+25=2022年。未来结婚对数将逐步下降,在2022年左右将大幅快速下滑。所以07年以来住宅开发套数与结婚对数的匹配度已经比较高。4、新一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唯一主力我们比较了00年、05年和10年分年龄城镇化数据,将00年后推10年、05年后推5年对比,城镇化发展趋势有几个特征:(1)近几年35岁以上人口城镇化推进速度相对于00-05年大幅放缓,有些年龄段接近于不提高,这与00-05年主要集中在30-45岁的推进差别较大。(2)城镇化推进从倒V型转变为倒U型,这反映了城镇化发展的钝化。尤其是2024年的19岁到30岁之间的平坦化,说明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城镇化。(3)这也反映了未来新一代农民工将成为接近于唯一的主力,他们的城镇化是与教育直接相关。未来的城镇化也会出现投靠子女的城镇化,但是这种城镇化属于老龄城镇化。根据一些调研,新一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本质的区别,新一代农民工只有30%的觉得他们是农民,而大部分都觉得是城市的一份子,虽然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找工作的考虑也是为了能在城市发展,而不是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回家,给儿女交学费、结婚和养老。他们换工作的间隔非常短,平均0.9年,和老一代4.2年差别极大。他们接近35%的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要重点解决新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身份和发展。5、一个比较沉重的数据:未城镇化先老我国存在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结构和一般的国际经验不同,我们发现15-64岁人口占比在去年达到最高点,而2023年15-64岁人口的绝对值也跟着达到最高点,未来十年则以平均每年370万的数值下降。如果考虑60岁退休的不同于国际规律的年龄规律,则09年就已经达到顶点。这就是未城镇化先老,这使得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将大幅放缓,并且使得未来的储蓄、消费和经济增速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6、结论:中国城镇化有一些独有特点中国的城镇化有自己的几个特点:一个是打工型城镇化,导致以年龄为标志的加速城镇化与返乡逆城镇化同时存在;一个是未城镇化先老,我们特殊的人口结构造成15-64岁人口绝对量在50%的城镇化率的时候就下降;一个是学历直接决定城镇化的融入能力;一个是在人均GDP6000美元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些难题;还有一个就是由于户籍限制导致接近40%的城市常住人口得不到市民身份。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工业化加速期并不明显,但在工业化中后期,一些增长的要素减弱,由此导致的这种进程中存在的收入分配、社保、教育、高房价等问题凸显;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和结构调整。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城镇化战略就是围绕这些问题,逐步解决,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四、用国际经验看中国城镇化,放缓亦不可避免我们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城镇化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的意义进行展望。一个是教育学历、一个是劳动人口见顶、一个是城镇化、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对比。1、30-70%之间加速S型城镇化规律—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是30进入加速阶段,直到70%的城镇化率,才进入放缓阶段。美国70年代后城镇化增速放缓。但是其人口结构非常合理,15-64岁人口一直缓慢增长,使得其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没造成较大影响。但出现了城市化放缓和GDP增速十年平均值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从人均GDP水平看,在7000美元后城镇化率放缓。这些都被当做城镇化的经典规律。在城镇化放缓阶段看到美国的钢铁、水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都出现了绝对下降,整体城市开发和基建投资进入了回落阶段。2、与中国台湾对比看教育,城镇化速度将会放缓从过去十年国内的数据看,00年到05年间,小学、初中和未上过学的城镇化速率提升较快。但05年以来,初中及以下城镇化率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整体城镇化率,教育已近成为影响城镇化率的决定因素。可能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同,城镇对低学历的吸纳能力已经大大下降。我们在寻找案例对比时,发现中国台湾有比较详细的教育与就业、城镇化有关的数据。中国的初等以上教育类似于台湾的90年代初期。台湾的这种教育结构使得其在90年代以后的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高职以上学历的就业人数快速增加,而初中及以下的绝对数量减少。如果单纯从工业结构对比看,中国现在的工业化水平绝对领先当时90年代的台湾,三次就业结构看,主要是第三产业我们就业吸纳能力较低。在其转型期制造、建筑、房地产就业人数先后见顶,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初中以下学历就业人数的下降。从服务业的就业看,95年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就业人数也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下降,金融业处于平稳期。而医疗保持平稳增长。从工资水平看,其房地产在1993年达到9299人民币以后直到现在都没有增长过。从其行业看分成了三个层次的工资水平:医疗和金融在月薪15000人民币;建筑、工业、房地产、批零9000元左右;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在7000元人民币左右。其在90年后呈现逐步收敛趋势。结论:从中国数据看,已经进入了依靠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推进城镇化阶段,按照台湾的案例,在加速以工业先进化和服务业高级化的产业结构推进过程中,初中以下学历就业人数出现了绝对值下降,就业工资中资产价格泡沫相关的房地产、建筑业逐步见顶。从中国现在的教育重点看,初中以上教育占比仍然较低,而初中以下学历在过去工业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率并没有大幅提升,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高级化将难以快速的吸收他们就业。从这个角度看,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而教育决定的城镇化将放缓。3、未城镇化先老的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长乏力人口的变动对经济和城市化进程都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一般在劳动人口占比放缓和总数见顶两个时间点对经济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可能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总劳动人口见顶,但在见顶的国家和地区都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日本的15-64岁人口占比下降后,其经济回落,城市化率有接近10年的停滞期,在15-64岁人口达到峰值时,其经济进入了长期回落阶段。两个时间点的间隔在25年左右。韩国的15-64岁人口占比在90年代初放缓后,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进入转型期。我们有查看了泰国、俄罗斯、美国等情况,发现在人口拐点附近都对经济和城市化率产生了一些拐点性的影响。我国的这两个拐点都先后出现(2021年和2023年),人口变动产生的需求的变动将使得经济增速放缓,城市化的进展斜率也将放缓。4、中国工业化阶段、城镇化数据的国际比较二战结束后,中国先进行了人口扩大再生产,而后在1978年开始致力于经济发展。但在人口生产的过程中,教育并没有跟上。这使得中国的城镇化在19%的基础上进行,而其他都在40-50%的基础上进行,而中国的农业人员就业吸纳能力又弱于其余国家和地区,这就造成了在和其他后发工业化国家相比时,我国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看起来非常落后,但在其他方面,则相对接近。按照可比人均GDP数据看,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发展水平相当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转型期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和可比汇率计算,中国现在人均GDP在9000美元左右。5、用制度变革来解决中国城镇化问题我们综合了各个角度:教育、人口结构、工业化国家经验、年龄和调研数据,认为中国建国后特殊的先人口数量大生产后计划生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导致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与其他国家不同表现的主要原因。结合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城镇化的二元制结构,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认为如果不进行大的制度改革,中国的城镇化的空间已经非常小,已经到了依靠20岁以下人口的教育自然发展。这样的最大城镇化水平在57%左右。如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身份问题,提高其全家城市化,儿女教育城镇化和未来父母的投靠类城镇化,则城镇化的最大化空间在67%左右。(如果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中长期中国的城镇化率会逐步向世界高水平靠拢,我们这里的67%是经济增速拉动保持一定增速的最大水平)。我们认为对于30-70%的加速推进规律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基于后发国家的转型期经验,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已经进入了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阶段,这个跨越必须依靠制度变革,成功的规避后发劣势,发展后发优势来进行。五、总结:两个30年错步走带来的特殊性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将中国城镇化过程总结为以下特征:1、中国特殊的两个30年,前30年人口翻倍,城镇化率提高为零。造成我们工业化30年发展的成果类似于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成果,但是在三次产业就业占比,城镇化率,人均指标等方面落后,这里面的原因不在于工业化发展的问题,而在于人口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的。2、中国恢复高考后,才使得教育得到发展,而49-79年间的人接受的教育水平仅限于识字算术,这部分人的教育水平低且大部分在农村,未来的城镇化推进使得这部分进入城市的机会更少。3、中国建国后的快速人口生产,造成了计划生育与工业化同步,我国在工业化中后期就面临到了总劳动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4、中国特殊的户籍限制使得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地位较低,这一点与其他工业国相比,也是相当落后的。5、特殊的户籍限制使得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同时存在子女教育和养老双方面的逆城镇化进程。6、未来推进城镇化会表现出即使保持51%的城镇化率不变,解决没有户籍的农村打工常住城镇人口的城镇化就需要花费较大的能力。一个是现在2100元的工资要翻倍,社保待遇要提高,子女教育要解决,按照社保欠账6万,住房欠账5万,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欠账5万算,每人欠账16万,则需要32万亿的支持。7、中国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未来养老压力特别大,这样就必须产业结构高级化,使得增加值率大幅提升,使得工作人员的抚养负重能力增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崛起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8、中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必将放缓,未来的推进速度将很大程度决定于新生代的90后,教育将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会造成低学历的就业人数的绝对数量下降。整体来看,中国由于49-79年间的人的教育水平较低,未来城镇化能力较差,他们城镇化的途径只能是其子女城镇化后的投靠类城镇化。所以中国的城镇化率的高点最大可能在67%左右,解决城镇化的途径必然包括过程抑制城镇化的欠账,这些需要每年3万亿的支出;而城镇化的良好发展则必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来人口红利拐点后的工资趋同和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工资待遇提高。中国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将明显放缓。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人均衡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指标并不是工业发展的原因,而是中国人口造成的。

2024年三线白酒行业分析报告2024年4月目录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5\h3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 PAGEREFToc368485546\h3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 PAGEREFToc368485547\h3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8\h4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 PAGEREFToc368485549\h4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 PAGEREFToc368485550\h5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 PAGEREFToc368485551\h5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 PAGEREFToc368485552\h7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 PAGEREFToc368485553\h8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 PAGEREFToc368485554\h11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 PAGEREFToc368485555\h12六、主要风险 PAGEREFToc368485556\h13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农村白酒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呈集中性。据业内人士测算,农村春节期间白酒销量约占全年的75%以上,中秋节白酒的销量约占全年的15%,剩余10%的白酒消费多集中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由于消费的集中性,农村白酒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城镇化后,带来社交的便捷性,商务往来和朋友宴请增加,以及居民自身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带来白酒销量的增加。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我国已结束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数量在减少,供给压力之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尤其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技工等初级劳动力培训不够,初级劳动者数据更加少,收入增幅更快。如一些木工、水泥工在华东地区的收入都已经达到300-400元/天,远高于一般的办公室普通职员。初级劳动者,作为三线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收入的大幅提高,会更多的选择三线名酒,一些杂牌酒将逐渐被取代,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三线名酒的增长。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葡萄酒在精神特性上则是代表了品味和浪漫,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越容易接受葡萄酒文化。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朋友聚会将更多的选择红酒消费。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过去在市场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厂家产品线都往上走,二线白酒重点打造500-800的次高端产品,三线白酒也重点打造100-200价位的相对的“高端”产品。但在目前市场形势相对转冷的情形下,二线白酒对100-200价位的份额之争是必然。此外,在消费升级下,一部分原本消费三线白酒的商务消费和居民个人消费会向二线白酒消费转移。中国人的爱面子文化,不同档次的消费是依据消费能力而决定的。当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品质意识增强,有能力消费更高档次的白酒时就有可能会选择品质更好品牌力更强的中高端白酒品牌。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白酒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各省都有自己的三线地产酒,品牌忠诚度都比较高。三线白酒由于品牌力有限,很难拓展其他区域市场。同时,也因为三线白酒品牌高度不够,定价低,即使拓展外围市场,也无法支撑目前高昂的广告费、物流费和销售费用。因此,三线白酒更多的局限于当地销售,大范围扩张的难度大,业绩大幅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三线白酒的扩产带来成本分摊问题,而随着消费升级,三线白酒的销量在下降,成本分摊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三线白酒谨慎乐观。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三线白酒由于净利润率低,提价对净利润增长的敏感系数高,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品牌都享受产品升级和提价后的丰厚盈利。但随着市场政策环境变化,扩产后的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升级部分消费者向二线白酒转移,市场将供大于求,而由于三线白酒品牌力不够,难以外延式扩张,同时因为品牌壁垒小,竞争将会加剧,在原先提价后高利润的基数上,有可能因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而带来盈利的下降,从而有可能导致负增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判断,2024年上半年一线白酒价格下行主要打压二线白酒,三线白酒尚处于平稳运行,2024年下半年将逐渐传导到三线白酒,同时三线白酒内部将加剧竞争,增速下滑,部分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而这些三线白酒品牌中,原本净利润率高的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2024年二季度开始,除伊力特和青青稞酒之外,净利率都大幅下挫。当然这一方面三线白酒同样深受反腐影响,另一方面在整个白酒行业都缺乏提价空间的情况下,三线白酒更缺乏品牌护城河,竞争更为激烈,净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在政府反腐下,茅台五粮液即使相对价位达到中档水平,短期内也很难成为政务接待用酒,而前阶段茅台五粮液都进行了扩产,为消化产能茅台标准产品“飞天”稳价放量是势在必然。从长期来看,茅台为了更好的盈利,不断推出30年陈、50年陈的年份酒作为超高端产品销售是战略上更好的选择。基于此,我们判断整个白酒行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难以有大的提价空间,三线白酒依靠提价增加盈利的模式很难再现。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前期三线白酒由低端向中低端内在升级带来的盈利增长可能要大于因为消费升级被二线白酒替代的利润损失。因此,前期三线白酒业绩还能保持一定的正增长。而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三线白酒将因消费升级不断的被二线白酒替代,三线白酒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少,增速会越来越低,而之前因为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任务就越来越重,在某个时期会成为拐点进入负增长阶段。从大逻辑来看,社会的进步,最终淘汰的是落后的产品。如果白酒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酿造工艺上的固态法和液态法进一步标注,则目前销售较高价位的三线白酒,其生存空间就愈发受到限制。因此,从长周期来看,三线白酒并不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在三线白酒中,我们认为基于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如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营销改革,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的是老白干酒。(1)具备做全国市场的潜力。老白干的“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燃烧不留水份。老白干的名字概括了其品牌特点,即历史悠久、香型特殊、品质干烈与众不同。在所有白酒中,老白干的67度高度酒最具特征,公司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品类——中国第一烈酒,来运作全国市场,而且“老白干”这个品牌名代表烈酒这个品类是最恰当不过了,在中国所有白酒品牌中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中国消费者千千万万,总有些消费者喜欢走极端,中国第一烈酒也一定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2)与金种子比有很多优势。与金种子酒比较,老白干酒在品牌力、产品特性、区域竞争环境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但在产品结构和薪酬激励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果公司进一步梳理产品结构,加大管理层激励,提升员工工作动力,公司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但上述改进措施何时实施,仍有待观察。六、主要风险宏观经济低迷,居民消费升级困难。

2024年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综述 PAGEREFToc370156108\h41、政策 PAGEREFToc370156109\h42、主要发展方向 PAGEREFToc370156110\h4(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1\h5(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2\h5(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3\h6(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PAGEREFToc370156114\h6(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5\h7二、医疗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6\h7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 PAGEREFToc370156117\h7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 PAGEREFToc370156118\h8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 PAGEREFToc370156119\h8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PAGEREFToc370156120\h9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PAGEREFToc370156121\h96、其他服务业 PAGEREFToc370156122\h10三、医疗器械 PAGEREFToc370156123\h11四、商业保险 PAGEREFToc370156124\h13五、医疗信息化 PAGEREFToc370156125\h15六、中医药 PAGEREFToc370156126\h15七、医疗旅游 PAGEREFToc370156127\h16一、综述1、政策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4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提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紧缺型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和配置大型设备的限制。二是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主要发展方向文件指出了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四是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查、评价、研发等服务。(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1、本次意见提出到2024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按照目前占GDP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2、到2024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提高商业保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本次意见涵盖广泛,主要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以大力支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并首次在细节上给予充分支持,明确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待非公立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有利于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设立各类医疗机构的步伐。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推动中医服务,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和鼓励药店中医坐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有利于保健品和中药材行业的长期发展。(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此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涉及医院、诊断检验、健康信息化、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最初在2024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中系统提出,但始终未能涉及细节,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在过去一直受到制约,此次意见明确要各地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快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此外,该意见还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我们认为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将利好连锁医疗机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2、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我们认为通过中医养生防未病治已病,是国家节省医疗资源的方式,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和保健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康美药业,汤臣倍健,东阿阿胶,同仁堂。二、医疗服务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得以明确,有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重点在于《意见》明确提出将在部分地区建立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各界投资医疗服务是之前一贯的政策,,但投资形式的叙述更为具体。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水电热同价等方面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水电热同价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显然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但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并不是以上因素,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因此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才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意见》的内容还包括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例如,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在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公立医院改制也是人才向非公立流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以上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公立医疗机构的高端人才有望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这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关意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那么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代。主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从事医院建设、洁净手术室建设的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将受益。兼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马应龙、开元投资、金陵药业、益佰制药、诚志股份、双鹭药业、康美药业、三精制药、华润三九等。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是非公立相对于公立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由于国家定位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必然有所限制,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大多盈利很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受此限制,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更容易发展高端医疗,并为高端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从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说平等政策使得非公立与公立可以平等竞争,那么该项政策毫无疑问使得非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1)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利好检测试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博晖创新、阳普医疗等)和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新华医疗、乐普医疗)。(2)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相关个股达安基因:公司与三元科技合资创立的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公司,从事食品安检产品的开发研究,公司持股40%。(3)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泰格医药)6、其他服务业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个股:慈铭体检。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硬件基础是医疗器械,如果说医疗服务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那医疗器械毫无疑问将率先受益,并且即使医疗服务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期,医疗服务尚未真正盈利的时期,医疗器械仍然可以大幅盈利。因此,尽管《意见》主要针对服务业,但对于医疗器械的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