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C.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多个文化带同时并存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所以可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指向最后国家的形成,故A不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地理的复杂与分层,故C排除;这些文化带并未直接体现从黄河流域向周边的扩展,也不是先后的递进演进关系,故D不正确。2.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体现了儒家“仁”、“德”思想,“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尚贤者,政之本也”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古代皇帝冕服上的十二章花纹各有不同的寓意,如,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山是比喻王者威重四方,为众人所仰望;华虫(雉)取其文采,象征文德;彝为宗庙礼器,雕虎猿花纹,表示威猛、智慧和孝行;水藻喻以水清玉洁,品行高尚。据此可知,皇帝的冕服A.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 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C.宣扬了儒家“仁”的治国理念 D.反映了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落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用蕴含丰富寓意的日月星辰、山川虫兽等花纹装饰皇帝(天子)冕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B项正确;装饰皇帝冕服的花纹并非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A项错误;儒家“仁”治国理念只是部分花纹蕴含的寓意,与“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等无关,C项错误;农业文明“生产方式落后”与古代皇帝冕服上花纹蕴含的丰富寓意不符,D项错误。4.秦始皇陵兵马持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A.具有较高艺术和史料价值 B.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C.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成就 D.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是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描述,这属于实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史料价值,A项正确;还原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秦始皇陵兵马俑不属于民营手工业,排除C项;发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列表格中信息,匹配不正确的是()A《史记》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年历史B《上林赋》汉赋,司马相如所作,文体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神农本草经》东汉时的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D《周髀算经》西汉初成书,记载了求日高的方法,引用了勾股定理A.A B.B C.C D.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不是《神农本草经》,C项匹配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项;ABD项匹配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6.传说东晋名僧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道士陆修景和文人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这便是有名的“虎溪三笑”典故。这一典故反映出当时()A.佛道两教社会影响力增强 B.思想文化领域多元而融合C.佛教吸收了道家避世理念 D.儒学主流意识地位的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名僧、道士、文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并结合所学,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佛、道、儒三教并存交汇融通的趋势,即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多元而融合,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佛、道、儒三教并存交汇融通的趋势,不仅仅是佛道两教如何,也不能反映佛教是否吸收了道家避世理念,另外佛教本身也有消极避世的理念,排除A、C项;材料反映了佛、道、儒三教并存交汇融通的趋势,不能反映出儒学主流意识地位的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魏书·武帝纪》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资治通鉴》(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可以看出,两份记载都说明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营中爆发了疫情,从而影响了战局,故A项正确;疫病流行与军阀混战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曹操对“赤壁之战”战败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赤壁之战”中出现了疫情,而不是“赤壁之战”导致疫情蔓延,排除D项。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史实是A.西晋统一 B.蜀国灭亡 C.东晋建立 D.北朝开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80年西晋统一,故A正确;蜀国灭亡是在263年,东晋建立是在317年,北朝开始是在4世纪末,故BCD错误。9.东晋陶渊明作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李绅的《悯农》可谓家喻户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而诗人李白诗作“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则从正面描写和歌颂了冶铁工人的艰辛劳动。这些诗作说明A.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B.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相结合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被关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作者对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熟悉才写出那么优美的贴近生活的诗篇,从侧面反映了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历法,B错误;材料显示只有贴近生活才有这样的诗篇,是文学平民化,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态环境,D错误。10.《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遂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千金方》()A.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B.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C.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 D.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体现对于生命的重视,这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D项正确;材料主旨为“人文关怀”,而“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千金方》是私人著述,而不是国家药典,排除B项;《千金方》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11.宋以前,蹴鞠、相扑等运动主要是在宫廷中开展。两宋时期,民间才开始出现威鞠项目.相扑运动也正是此时在瓦肆表演中深受市民喜爱。以上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加强 B.政府提高了军事战斗力C.商业发展冲击社会等级秩序 D.贵族政治开始走向瓦解〖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蹴鞠、相扑等宫廷运动在民间出现,尤其相扑运动在瓦肆表演中深受市民喜爱,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C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宋代军队的战斗力较弱,而且题干主旨与军事无关,排除B;D错在“开始”,秦朝郡县制设立意味着官僚制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D。12.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黄巢起义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开封的小笼包传到杭州,源自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迁都杭州,这次事件被称之为靖康之变,D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的,从山东开始,排除A;B项发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排除B;C项发生于北宋时期,排除C项。13.请对下列四则材料进行归纳,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主题是①新品种:玉米、甘薯推广种植②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③商人群体:徽商、晋商④自然经济占据压倒优势A.政治的重构与统一 B.制度的创新与保守C.文化的变革与危机 D.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答案〗D〖解析〗通过阅读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新的农作物品种的推广种植,手工工场这一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发展,徽商、晋商等商人群体的出现和自然经济占据压倒优势等,体现的主题是经济的发展与局限,D项正确;四则材料均与“政治”的重构与统一不符,A项错误;制度的创新与保守在四则材料中均没有得到体现,B项错误;文化的变革与危机和四则材料研究的主题无关,C项错误。14.外来农作物进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蕃”字,如“蕃茄”“蕃豆”。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两次农作物通过传统丝绸之路传入,而第三次传人的农作物则是经新航路进入我国的,后者与前两次来华贸易的对象明显不同,A项正确;称外来事物为“胡”、“蕃”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并未改变,B项错误。对外来事物的“胡”、“蕃”之谓不能说明综合国力的下降,外来事物的进入中国并非受益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CD两项错误。15.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农民战争不断爆发C.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可见,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故选C;社会性质的变化决定革命任务的变化,故排除A;农民战争不断爆发主要原因在于满清统治,列强侵略是外部因素,它与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关联性,故排除B;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放眼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技术,新文化运动时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所以学习西方文化不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故排除D。16.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迫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北伐 D.制造天京事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宗教构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洪秀全创立创立拜上帝会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主要在于经济领域,与宗教无关,排除B项;“发动北伐”主要在于军事领域,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制造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内部变乱,与“宗教构梦”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是为了纪念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从诗句“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可知,是创立共和制度,废除君主专制,三民主义思想结硕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864年,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上三项时间皆与题目不符合,故ABD项排除。18.1930年,临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觉得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认为“以农村来包围城市”的方针是一种幻想,于是制订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A.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B.已出现“右”倾投降主义苗头C.重视农民战争和城市暴动的结合 D.争取全国革命胜利愿望急切〖答案〗D〖解析〗1930年中共在实践中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认为“觉得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强调城市暴动,体现了迫切争取胜利的愿望,故选D项;城市暴动是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排除A项;李立三的计划体现了左倾冒进而不是右倾错误,排除B项;认为农村包围城市是“幻想”,体现不了“结合”,排除C项。19.在一份政治宣言中,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应该发表于A.九一八事变后 B.华北事变后 C.卢沟桥事变后 D.百团大战后〖答案〗C〖解析〗根据“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份宣言说明接受了国民政府的领导,这应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即卢沟桥事变后,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尚未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排除AB项;百团大战是在接受了国民政府领导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20.2021年是诞生100周年。在10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表述正确的是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D.中共八大分析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因此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而不是中共一大,A项错误;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原则,而不是八七会议,B项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而不是中共八大,D项错误。21.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文中所述的历史事件A.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B.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里的战役主要是在华北地区,而且以破坏日军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等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囚笼政策”,B正确;A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是淞沪会战,排除;D是平型关大捷,排除。22.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据材料“……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此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据所学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D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发生于1948年8月1949年1月,与题意不符,A、B、C错误。23.1954年,中印政府分别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尼赫鲁总理致贺电说,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缔结的这一协定巩固了印中两国友谊。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 D.推动了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答案〗C〖解析〗中印两国是邻国,根据“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缔结的这一协定巩固了印中两国友谊”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故选C;“得到普遍认可”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和印度关系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排除B;材料内容仅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印关系的促进,无法说明推动了亚非会议的召开,排除D。24.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落实 B.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C.全国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 D.“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推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调整导致的,A正确;B是影响因素,但是主要原因仍然是政策调整,排除;大跃进运动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破坏,C排除;双百方针针对的是文艺领域,D排除。故选A。2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的召开,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产生了创业的高潮,B正确;AD均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C是2001年创业高潮的原因,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26.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材料二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吕思勉《白话本国史》材料三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中外历史纲要》(上)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理设立的机构分别是什么?(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元对边疆治理的意义。〖答案〗(1)措施:西汉:反击匈奴;设郡管辖;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武力征服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2)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3)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析〗(1)措施:西汉:根据材料“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可归纳出反击匈奴及设郡管辖;根据材料“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可归纳出张骞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根据材料“征伐平定突厥”可归纳出武力征服东、西突厥;根据材料“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可归纳出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2)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3)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7.中外交往交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对外交往,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材料二尔国(英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问题(1)唐代“政制多袭前代之旧”,请列举两例说明。(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皇和清帝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皇和清帝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的原因。〖答案〗(1)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回答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可)。(2)唐:华夷不分或兼收并蓄或比较开放的心态,吸纳了历史和外来的制度和文化;清:拒绝、排斥外来文化,或拒绝英国遣使来华。(3)与唐和清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有关。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处在上升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周边国家相对弱小,统治者自信、开放,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长安成为了国际性大都市。清朝时,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引起中国的戒备;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恪守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天朝上国思想,对外来文化持排斥态度,甚至闭关锁国。〖解析〗(1)例子:根据所学可得出唐朝承袭隋代的主要有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唐:根据“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得出华夷不分或兼收并蓄或比较开放的心态,吸纳了历史和外来的制度和文化;清:根据“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得出拒绝、排斥外来文化,或拒绝英国遣使来华。(3)根据所学可得出与唐和清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有关。结合所学可得出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处在上升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周边国家相对弱小,统治者自信、开放,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长安成为了国际性大都市。根据所学可得出清朝时,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引起中国的戒备;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恪守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天朝上国思想,对外来文化持排斥态度,甚至闭关锁国。28.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各阶级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道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年),面对“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宴”,俄国“蚕食上国之志”带来的“肘腋之患”,英国“志在通商”带来的“肢体之患”,“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唯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等材料二材料三“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犹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他们的实践有何局限性?(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答案〗(1)西方列强的入侵;君主专制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2)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出路:主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趋势: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趋势。〖解析〗(1)根据“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道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可多西方列强的入侵、君主专制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等方面概括清政府的现状。(2)实践: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太平天国运动;图二是洋务派的代表,因此是洋务运动;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因此是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局限性:根据所学可得出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出路:根据所学可知,可得出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主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趋势:结合材料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