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年2月16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加强我省民族工作,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省民族问题1.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共有53个民族,其中黎族、苗族、回族和汉族是海南的世居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有13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26%;民族地区有6个自治县,3个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市以及8个民族乡(镇),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省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我省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2.我省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使昔日贫困落后的海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地区建立了自治地方,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与汉族地区的同步发展;建成化工、采矿、建材、橡胶、制糖、制药等一大批企业;热带高效和反季节瓜菜农业异军突起;教科文卫体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黎族、苗族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茅草房;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茁壮成长。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黎族、苗族、回族和其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3.我省民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由于我省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民族地区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和3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民族地区是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地区,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实现民族地区同省内其他地区协调发展特别是缩小同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民族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相互交织,引发矛盾的因素有所增加。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4、现阶段我省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我省8县(市)实施西部开发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步骤。省直属有关单位和比照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8个县(市)要加强协调,积极向国务院以及国家各部门争取落实具体项目和资金,力争取得国家对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大支持。8、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4号)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琼发〔2005〕25号),加快民族地区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使农村面貌有明显改观。每年安排投向农村的项目和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争取5年内民族地区50%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完善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使农村真正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城乡和谐发展。9、加大对民族地区农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大林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降低低产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业服务网络体系,发展区域化、特色化、市场化的产业化农业。采取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组织农科院校和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帮助突破影响民族地区农产品质量上档次的关键性问题,创建有“绿色”特征的品牌农产品。增加农业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创建优良种苗基地,扶持民族地区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和经济作物园。大力扶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各民族市县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10.在民族地区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工业企业。加快建设东方气田二期,早日启动乐东气田的开发,以东方化工城为依托,开发化肥、甲醇等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相协调的前提下,加快昌江工业园的建设。其他市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兴建或扩建一批适合当地情况的工业企业。在民族市县的大型企业要努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11.加快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兴办优质高中、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兴办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着力扶持大项目配套型、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工人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12.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编制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民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大力挖掘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不断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发和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按照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加快五指山、尖峰岭、七仙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地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大型民族文化保护区和高档次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区。坚决制止一些民族风情点低级、庸俗和宰客的现象,把民族风情旅游景点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13.继续做好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战略,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民族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央和省级安排的扶贫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建立联手扶贫长效机制。继续完善“三集中”扶贫措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组织经济相对发达市县、省直各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与民族地区贫困市县开展联手扶贫活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口带动民族地区的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和打开产品销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把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切实抓好。建立省、市县发展劳务输出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劳动人事、民族、教育、农业、财政、司法等部门和政府驻省外办事处组成,做好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围绕市场用工需求特别是我省新上的大项目,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继续为民族地区办好“小康班”、“9+1”14.民族地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建设和重点生态区的保护和建设。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水源、重点海域等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对热带天然林进行封育,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尖峰岭、五指山、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鹦哥岭等自然保护区。要认真落实25°以上坡地的退耕还林措施。严禁毁林开垦、毁天然林种植浆纸林和经济林等商品林,严禁非法捕杀和贩卖野生保护动物。继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省设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省财政用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补偿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强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的建设和保护。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和群众的利益,在配套产业、社会服务业、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在安排使用国家征收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补偿费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并优先考虑原产地的民族市县。国家在民族地区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予以返还。15.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科技事业。在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的安排上,要对民族地区倾斜。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广农业科技服务110,建立网上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学校。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争取5年内,民族地区80%的农户每户有一人掌握2至3门农业适用技术。积极培养生产经营型乡土人才和各行业的能工巧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积极向民族地区企业提供和引进全国有关院校所的科技成果,支持创办资源型、科技含量高的企业。16.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在安排中小学校舍建设和改造专款以及“两免一补”资金时,对财力状况较为困难的民族市县给予重点照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省内外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时,继续执行现有的少数民族加分照顾政策。努力办好民族中学、职业中学、寄宿制民族班、少数民族高中班和民族预科班。奖励未经加分考取国家重点院校的少数民族本科生以及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通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奖学金等方式,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大中城市教师到民族地区基层支教,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17.积极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市县医院建设的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巩固县医院作为农村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的中心地位。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积极扶持民族地区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做好地方病、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新婚夫妇婚前检查和儿童的健康体检、疾病防治等提供优惠。进一步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要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对挖掘、研究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扶持和帮助。18.重视和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抢救处于濒危状态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财政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强省民族博物馆和省民族研究所的建设,努力使其成为抢救、保护和弘扬海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建设,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提高“村村通”水平,努力让民族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到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建设。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做到民族地区每个市县建有一个带有座位看台的灯光球场。积极办好民族文化团体。办好四年一届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活动和两年一届的少数民族歌手电视大赛。19.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搞好移风易俗。民族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及时、周到的优质服务。加大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致富。对模范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家庭给予物质奖励。加强民族地区人口发展研究和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革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陈规陋习。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同时,要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搞好移风易俗。要结合民房改造活动,搞好村庄规划,加强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绿化美化环境。三、加大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20.突出抓好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对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迁到就业地;对自愿到民族地区边远乡镇以下基层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满5年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对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等艰苦地方就业的,可直接执行转正定级工资,工资高定1档标准。21.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坚持“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制定并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省直机关要积极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要努力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班子,要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文件规定选配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党政领导,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市县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录用、聘用工作人员时,应当划出一定的比例录用少数民族人员;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选拔、配备领导干部时,应划出相应的名额和岗位,定向选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各级组织部门在确定后备干部人选时,少数民族干部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宗厅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选派10名县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鼓励广大汉族干部到民族地区工作。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要切实承担起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任务。四、进一步发展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2.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并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集中精力解决关系少数民族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的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努力营造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所在的月份定为民族团结月,各地要在当月集中开展和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23.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要在省委党校和各市县委党校、民族干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课程,提高干部队伍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素养。采取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增进人们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中小学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民族知识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加强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发挥大众传媒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信息的管理,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的内容。24.切实加强城市和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我省少数民族人口近五分之一分布在城市和散居地区,少数民族散居人口增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好城市和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依法保障城市和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正当权益。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保障和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需要。25.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我省现阶段的民族工作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成员的一般性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都归结为民族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海南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拉近与客户的关系
- 2024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解析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特色篇四地理实践力练习含解析
- 颈部骨折患者的固定与搬运考核试题
- 管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 2024年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消防安全评估质量控制体系之欧阳道创编
- 2025年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农发行案防知识培训课件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2024年九年级上德育工作总结
- 2024年储罐呼吸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管理措施
- 人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大全
- (完整版)形式发票模版(国际件通用)
- 安徽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
- 高度限位装置类型及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