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期末复习提纲(第111单元)线索: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生产生活: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文化遗存:元谋人(云南)、北京人(北京周口店)。新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磨制石器;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活逐渐稳定。早期人类分布特点:①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②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长江流域。③逐步形成了中原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原始社会组织:母系氏族:旧石器时代晚期。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部落联盟。线索:中国早期政治的发展夏:王位传袭方式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中央设有机构和职官;聚族而居。商:制度:内外服制。含义: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区域。实质:松散的部落联盟。神权政治:“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对象:姬姓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内容:授土授民。受封者权利:受封者享有封国内的世袭管辖权。受封者义务:①朝觐述职;②缴纳赋税;③平时镇守边疆,战时随从作战特点:①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等级秩序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传播了周文化。消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的割据混战埋下隐患。宗法制:含义:按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含义:用礼的规范划分政治等级,用音乐增强认同感。实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形成贵族政治。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地方的独立性较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中央集权。线索: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历程(处理君和相的关系)要求:①在朝代后面填写对应的制度名称;②在朝代下方空白位置画出权力运行结构图,并标注每个机构的职能。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皇帝秦朝(汉初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以后:中外朝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皇帝特点:家国同构特点:家国同构特点:①特点:①以中朝牵制外朝;②中朝官员位卑权重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监察军事虚位监察军事虚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隋唐:三省六部制(是官僚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宋:二府三司制影响:①影响:①相权三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分工明确,提高效率;③集思广益,减少失误;④重大变革,影响深远皇帝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财政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财政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监察军事行政行政执行政令审核政令起草政令监察军事行政行政执行政令审核政令起草政令特点:分化事权,加强皇权特点:分化事权,加强皇权东厂,锦衣卫元:一省一台两院制明东厂,锦衣卫批红权票拟权批红权票拟权特点:秘书机构,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代行批红权司礼监内阁特点:秘书机构,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代行批红权司礼监内阁清:设军机处特点:宗室贵族会议,限制君权特点:宗室贵族会议,限制君权特点:简、速、密特点:简、速、密军机处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军机处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实质:秘书机构,无决策权实质:秘书机构,无决策权总体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分散直至被废除。线索: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演变历程(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秦朝:措施:郡县制。特点:①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和考核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初:措施:郡国并行制。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后果:王国势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以后:措施:①推恩令。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②设刺史。目的: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即监察区,监察地方官③用酷吏。目的:严厉打击地方豪强、游侠的势力唐:措施:设藩镇。后果:藩镇长官节度使权大,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宋:措施:①行政: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②财政:设转运司,将地方财赋大部分上缴中央。③军事: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实行更戍法。④设平级四监司,监控各州。⑤设通判监察知州。后果:①导致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局面。②为北宋埋下“三冗二积”的隐患。元:措施:行省制度。特点:①具有二元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也是地方行政机构。②权大不专,受中书省节制。③犬牙交错,以北制南④重大变革,后世沿用影响:①军政权力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总体趋势:地方行政层级不断增多,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线索: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朝代制度依据方式夏商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战国—秦军功爵制军功立军功汉察举制品行(举孝廉)自下而上的举荐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发展到只看重家世自上而下的举荐隋—1905科举制才能考试科举制的影响:积极:①削弱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③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④扩大统治基础。⑤促进社会阶层流动。⑥促进重学风气,推动文化教育发展。⑦为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官制度提供榜样。消极:①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②考试以儒学为主,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③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总体趋势: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线索: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总体政策:羁縻政策。羁:用军事政治压力控制。縻:以物质经济利益抚慰。特点:①手段多样;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恩威并施;④以和为主。春秋战国:观念:华夏认同。过程:春秋时,中原各国社会发展比较先进,自称“华夏”,周边各族与中原交流频繁,产生华夏认同;战国时,周边戎狄蛮夷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秦:边疆管理:①南征越族: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②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汉朝:北方(匈奴):汉初政策:和亲;汉武帝以后政策: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西北(西域):措施:①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③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三国两晋南北朝:①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匈奴、羯、氐、羌、鲜卑②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迁都洛阳。③北民南迁。唐:东、西突厥:唐太宗灭东突厥;唐高宗灭西突厥西域: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吐蕃:①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②唐穆宗:唐蕃会盟。回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靺鞨:唐玄宗: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两宋: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契丹)、西夏(党项)并立,南宋与西夏、金(女真)并立。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用钱财换取和平。中原民族的封建文化向少数民族拓展:少数民族政权吸收中原王朝政治制度和文化。民族交融是主流,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元:西南(吐蕃):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版图,由中央直接管辖)西北(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军政事务。东南(台湾):设澎湖巡检司。民族政策:“四等人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明:北方(蒙古):①重修长城;②订立和议;③册封;④互市贸易。西南(西藏):①册封;②设行都指挥使司;③任藏族上层人士管理。政策:土司制度。东北(女真):①册封;②设立奴儿干都司。清:北方:蒙古: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②设立盟旗二级统治。新疆:①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②设伊犁将军。西南:西藏:①册封达赖、班禅;②派遣驻藏大臣;③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政策:改土归流。东北(沙俄):①雅克萨之战;②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东南(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线索:中国古代儒学的演变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①仁(仁者爱人);②礼(恢复周礼)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代表阶级:奴隶主贵族发展:人物1:孟子。政治主张:仁政。其它思想:性本善人物2:荀子。政治主张:隆礼重法。其它思想:性本恶。两位人物的代表阶级:新兴地主阶级秦朝——打击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焚书坑儒。实质:文化专制。西汉——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尊崇儒术。董仲舒新儒学=儒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董仲舒新儒学内容:①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③天人合一④尊崇儒术;⑤三纲五常;⑥大一统董仲舒新儒学特点:外儒内法(“霸王道而杂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学危机)道教:东汉兴起,魏晋在民间广为传播。(本土宗教)佛教:两汉传入,魏晋时渐趋本土化。(外来宗教)隋唐——正统地位进一步受到冲击隋朝政策:三教合一。含义: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理论。唐初政策:三教并行。含义:尊道、礼佛、崇儒。唐中期韩愈:儒学复兴运动宋明——发展到理学新阶段,儒学主导地位复归。理学=儒学+佛教+道教特点:吸收了佛、道因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内容:(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南宋后期,受官方尊崇。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思想主张:①“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②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中期:王守仁(阳明先生)思想主张:①心即理也;②致良知;③知行合一明清——批判继承儒学明朝后期:代表人物:李贽思想主张:①提倡个性自由;②蔑视权威和教条;③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明末清初:代表人物1:黄宗羲。思想主张:①抨击君主专制;②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代表人物2:王夫之。思想主张:抨击君主专制。代表人物3:顾炎武。思想主张:①抨击君主专制;②经世致用,提倡实学。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线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根本原因:北民南迁,带去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江南经济开发。②唐朝,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靖康之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④元朝,南方地位进一步巩固。表现:①唐中期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②北宋:a.经济上明显依赖南方b.南多北少的人口分布格局。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③元: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a.将大运河取直。b.开辟长途海运航线。线索: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赋役:赋税:田赋(田租/土地税)+人头税(丁税)。徭役:封建国家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北魏至隋:制度:租调制(租调役)实施前提:土地制度:均田制。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含义:①租:田租(田赋):纳粮食②调:户调:纳绢或布③役:成年男子承担一定徭役。唐前期:制度:租庸调制。实施前提:土地制度:均田制。含义:①庸(以庸代役)②成年男子可以缴纳一定的绢或布代替徭役。唐中后期(780年后):制度:两税法。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含义:①缴纳两种税:地税和户税。②交两次税:夏季和秋季。清朝:康熙后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总体趋势:①征税标准:人丁资产②赋役形式:实物货币③简化税收名目,时间定时。④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松弛。线索:中国古代经济的演变夏商西周: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农具,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制度:井田制。所有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手工业:政策: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官府的控制下工作,为官府、贵族服务)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工具:铁犁牛耕。影响: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小农经济形成。手工业:出现三大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此后历朝历代皆研习此制度,只是某些朝代有所松弛。秦: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半两),统一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直道。隋唐: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手工业:唐三彩商业:制度:坊市制度。含义:居住区和交易区间有严格的界限。宋: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稻麦复种制。经济结构: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种植:开始于:宋朝;推广于:元朝。元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使得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手工业: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釉里红和青花瓷。北宋使用煤为燃料。商业:市场贸易繁荣:①基层市场蓬勃发展;②边境贸易:榷场(民族政权官方贸易)货币流通: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作为辅币,元朝作为主币。城市繁荣:市的新发展:①市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②官府控制减弱③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海外贸易繁荣:设置专门机构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外贸税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农业:发展原因: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粮食作物引进种植。②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手工业:新发展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时间地点:明朝后期江南地区。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部门:丝织、榨油、制瓷等部门。标志:手工工场中自由雇佣劳动的出现。本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商业的新发展:①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②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③长途贸易兴盛。④对外贸易发达。⑤白银货币化。线索: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两汉:史学成就:《史记》:西汉司马迁,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叙述黄帝至汉武帝年间历史,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汉书》:东汉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成就:汉赋;乐府诗;五言诗。科技成就:医学:《黄帝内经》(战国西汉)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东汉),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西汉早期已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三国至隋唐:文学魏晋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南北朝南朝的骈文;南北朝的民歌唐朝唐诗:李白“诗仙”(盛唐时期,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由盛转衰,现实主义)艺术书法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王羲之诸体皆精,“书圣”《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楷书,“颜体”《多宝塔碑》柳公权的楷书,“柳体”《金刚经碑》怀素的草书,“草圣”《自叙帖》绘画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代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雕塑魏晋至隋唐佛教广泛传播。石窟艺术盛行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科技地理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绘制地图的方法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隋唐《金刚经》,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火药唐朝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医学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唐本草》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中外文化交流佛教文化交流:东晋:法显西行,经西域至天竺,收集梵文经典;唐朝: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至日本传佛法;日本空海,回国时带走许多佛经和诗文集。其他方面交流:首都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日本新罗:遣唐使、留学生;海外贸易:不少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辽宋夏金元文学——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根源: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宋词:代表: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元曲:散曲:马致远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窦娥冤》。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话本即说书底本,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艺术:书法:名家辈出,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山水画成就最突出,注重意境和情趣。科技三大发明:基本成熟发展表现*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印刷术雕版印刷相当普及;活字印刷术发明(北宋)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摧毁封建堡垒。指南针人工磁化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航海。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其它成就:沈括北宋《梦溪笔谈》,科技史上的珍贵遗产郭守敬元朝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王祯元朝《农书》,关于农业工具记载尤其丰富少数民族文字:辽:创制契丹大字、小字;金:创制女真文,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西夏:出土文献保存大量西夏文,佛经、法律、历书等。蒙古:成吉思汗: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八思巴字: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明至清中叶文学艺术——趋势:平民化、通俗化原因:①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②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的普及。明清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我国最早的两篇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神话小说清朝中期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戏曲:代表:明朝汤显祖《牡丹亭》、清朝孔尚任《桃花扇》。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长期流行。京剧:清道光年间,徽汉合流,逐渐成为最流行剧种。科技文化: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科技著作作者中医《本草纲目》李时珍农学《农政全书》徐光启工艺《天工开物》宋应星地理《徐霞客游记》徐弘祖大型典籍的编撰:明成祖: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西学东渐)明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清前期: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①主要服务于农业;②重实用;③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④轻理论规律探索。第五单元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①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②影响:A.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思想: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①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A.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B.赔款:2亿两白银;C.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D.投资设厂;②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证明洋务运动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列强资本输出。(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庚子之变)①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A.惩办“首祸诸臣”;B.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D.拆毁大沽炮台,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E.严禁反帝;②影响: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挽救民族危亡)(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②《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③意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①背景:内忧外患;目的:维护清朝统治;②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口号:自强、求富;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④内容:A.创办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B.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C.创办新式学校;D.筹划海防,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⑤评价: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局限: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3)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中法战争;(4)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1898)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②过程:A.序幕:公车上书;B.高潮: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C.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③失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守旧势力强大;缺乏社会基础;皇帝无实权;④意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传播;冲击旧官僚体制。(5)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1)背景:①清政府自救运动失败:清末新政未能摆脱内外困境,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A.1894年,成立兴中会;B.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C.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D.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2)过程: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③1912年2月,清宣统帝溥仪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④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A.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B.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C.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评价:☆☆☆①功绩:A.政治: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C.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②局限:没有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未完成反帝反封任务;缺失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2.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独裁统治: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复辟帝制。(2)护国战争:1915年。3.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府院之争:1917年,黎元洪、段祺瑞之间;(3)张勋复辟: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4)护法运动:1917年,孙中山。4.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新气象(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9121919①原因:A.中华民国建立扫除障碍;B.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C.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D.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注: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②发展特点:☆☆☆A.地域:分布不平衡,沿海多,内地少;B.结构: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过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压迫,夹缝求生,曲折艰难。③发展影响:产业工人(无产阶级)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2)新文化运动(1915年)☆☆☆☆①背景:人们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头脑仍被专制愚昧束缚;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②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③主要阵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④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B.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⑤影响:积极: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解放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提出;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肯定;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五四运动:1919☆☆☆(1)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意义:①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1)条件: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②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③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921)(3)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革命面貌焕然一新。4.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1)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国民革命:①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②高潮:1926年北伐战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③影响: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国民革命的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5.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2)统一全国: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3)经济: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19271937)原因:A.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提高;B.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1927.8.1):①领导:周恩来、贺龙等;②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2)八七会议(1927.8.7):内容:①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思想。(3)工农武装割据:①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A.概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毛泽东;C.意义: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江西瑞金。(5)红军长征()①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②遵义会议(1935年1月):意义:a.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胜利: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④意义:实现了红军战略大转移;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革命新局面。第八单元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19311945)(1)日军侵华事件:☆☆☆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局部抗战);②1932年,扶植溥仪建立伪满州国;③1935年,华北事变;④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2)日军侵华暴行:①1937年,制造南京大屠杀;②19381943年,实施重庆大轰炸;③细菌战、“慰安妇”制度;④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⑤经济上:“以战养战”,野蛮经济掠夺;⑥军事上: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3)国民政府初期的抗战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4)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④1937年洛川会议标志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②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③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最大胜利;④武汉会战: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⑤东部沿海工业、高校内迁: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6)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①战略战术:开展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②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③1940年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④根据地建设:陕甘宁边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三三制”原则,民主选举;⑤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7)东方主战场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②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罗宣言》。(8)抗战的胜利①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②胜利意义:A.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重新确立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C.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D.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解放战争(19461949)(1)全面内战的爆发①爆发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②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A.概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B.结果:基本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④渡江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①胜利原因:A.国民党统治危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经济崩溃;专制独裁,统治腐败;B.共产党: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获得民心;1949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农村→城市);②胜利意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胜利;20世纪人类历史最具影响伟大事件之一。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新中国成立:1949.1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①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②内容:通过《共同纲领》;2.人民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A.概况: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B.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束缚中解放,农村生产力解放,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外交成就: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②1954年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①一五计划:19531957A.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基础薄弱;国防需要;苏联经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邯郸市电商产业园租赁合同
- 城市改造环境管理办法
- 绿化设计合同样本
- 2024年标准林地租赁协议一
- 石材买卖合同
-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农民田地租赁与农村民宿项目合作意向书3篇
- 电器卖场租赁合同模板
- 科技公司前台管理办法
-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国民经济核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普通胃镜早期胃癌的诊断PPT课件
- DG∕T 154-2022 热风炉
-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4号)
- 模具报价表精简模板
- 抽样检验培训教材(共47页).ppt
- 时光科技主轴S系列伺服控制器说明书
- 通用带式输送机TD75或DT型出厂检验要求及记录
-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题库题
- lonely-planet-PDF-大全
- 成人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