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令传递主要指周王派臣属将行政军事命令传递给执行者过程,西周前期主要由史官负责。西周晚期,负责王家日常饮食事务的善夫进入政治权力中枢,与史官等近臣共同传递政令,并且近臣经常重申王令。这折射出西周晚期()A.周天子王权的弱化 B.史官制度不断完善C.中枢权力结构异化 D.分封等级制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前期由史官传递王令,但是西周晚期由周天子身边的善夫或者近臣负责,这说明西周原有的王令传递系统出现了变化。王令代表周天子的权威,王令传递的群体转变为周天子近臣,说明以周天子为中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权力群体,这是中枢权力结构异化的表现,C项正确;周天子以近臣传递王令,反映了周天子强化王权,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王令传递制度的变化,而非史官制度的转变,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分封制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2.李斯在《狱中上书》说:“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这表明秦的统一得益于()A.商鞅变法的彻底 B.政策和策略的合理性C.李斯的雄才大略 D.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可知,秦之所以得以统一,得益于在政治、策略、军事训练、品轶爵禄等方面采取的举措合理,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商鞅变法,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李斯的《狱中上书》提到了自己的功劳,但并未认为自己雄才大略,排除C项;秦朝统一之后建立了专制集权制度,因此D项不构成秦统一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3.758年,唐肃宗任命第五琦推行盐政,他仿照汉朝桑弘羊的盐法,实行民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榷盐法。762年,盐铁使刘晏改革盐法,创立了“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通商法。这一改革()A.废除了盐铁专卖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减少了财政收入 D.体现了官商分利〖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刘晏改革盐法,将盐的产销权部分下放给了商人,由民制、官收、商运、商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商人的优势,提高盐的销售效率和范围,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体现了官商分利的思想,D项正确;这一改革并没有废除盐铁专卖,只是在专卖制度下进行了调整,排除A项;刘晏改革盐法的措施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因此并没有激化社会矛盾,排除B项;这一改革提高了盐的销售效率和范围,会增加财政收入,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文本创作者多以自身见闻对异域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客观记述,同时还记述了大量自身航途积累的海洋知识,如季风利用规律、海洋导航规律等。据此可知,宋代海丝文本记述()A.凸显了儒学价值倾向 B.印证了海上贸易的兴盛C.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D.反映了商业环境的宽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文本创作者记述了异域山川地理、风俗人情、海洋知识等,这些记述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价值的内容,不能反映儒学价值倾向,排除A项;材料只是记述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不能反映海上贸易的兴盛,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文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相关内容的记载,没有国内商业环境的描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据《闽书》记载:明清里甲“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里长和甲首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根据实际需要要设置里甲相应职务,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这体现了明清基层治理()A.自治权力较大 B.融入儒家思想 C.组织结构严密 D.突出法律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与“里长和甲首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基层治理涉及了基层的经济,法律与基层管理等方面,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基层管理组织自治权力较大,A项正确;本题主旨“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而“融入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组织结构严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突出法律作用”与材料中的“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明清时期,苏州涉及商人呈文、政府批文的碑刻共126通。1802年前的40通中多以铺户、商民称呼商人。1802年后的86通中,有35通称科举或捐纳功名的商人为职,18通称会馆的管理者为司事、董事。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世致用推动阶层流动 B.弃儒从商成为主流趋势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结构 D.资本主义萌芽加速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苏州商人的称呼由“铺户、商民”到“职”“司事、董事”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因此出现了材料中商人称呼的变化,这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社会结构,C项正确;材料末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人称呼的变化,不能说明弃儒从商成为主流趋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是19世纪50年代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列强入侵改变了中国贸易中心 B.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出现逆差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D.政局动荡是波动的主要因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可知,广州的出口茶叶数量在1851年后不断下降,上海的出口茶叶数量在1851年后开始超过广州,并且在1859年前,上海出口茶叶数量呈上升趋势,除1954年外,上海的出口茶叶数量超过广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中国的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出口数额”,就无法体现“逆差”,排除B项;“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波动是受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不是“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A项。8.科举制废除后,知府何刚德说:“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湖南举人李蔚然也发文抱怨“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A.损害普通民众利益 B.引发新的社会问题C.导致社会流动停滞 D.遭到守旧势力反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人之,僻远不人;有势力者人之,寒微不与”可知,近代学堂教育存在地域差异和社会群体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现象,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不同,损害普通民众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导致社会流动停滞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守旧势力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9.1922年5月,在广州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经过中共的努力,大会通过了共同宣言,指出“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提出“工人阶级要联合全国的农民以至于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这次大会()A.取得了理论创新的初步成果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雏形C.扩大了新民主主义的影响力 D.改变了全国工人运动的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可知,在认识国情后,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联合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反映出并不是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而是灵活运用,取得了理论创新的初步成果,A项正确;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初步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理论,此时尚未出现,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是画家古元于1947年创作的木刻版画《烧毁地契》,描绘农民们烧毁地主的土地房产契约的热烈情景,画面中熊熊烈火衬托着兴高采烈的人们。该作品可用来说明()A.抗日根据地土改蓬勃开展 B.边区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C.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 D.土地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材料中提到该作品描绘了农民们烧毁地主的土地房产契约的热烈情景,画面中熊熊烈火衬托着兴高采烈的人们。这表明农民对土地改革的支持和参与,他们积极响应解放战争,为战争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该作品可以用来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C项正确;材料中明确说明“该作品可用来说明”,而抗日根据地土改蓬勃开展是在1947年以前,不符合材料给定的时间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边区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排除B项;土地革命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而材料中强调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1.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冬学教育一方面采用诉苦、对比和算账的方式,配合翻身教育实现农民“翻心”;另一方面结合基本国情、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广泛开展时事教育,重塑农民道德体系和价值观。据此可知,冬学教育的实施()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旨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C.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农民冬学教育学习“采用诉苦、对比和算账的方式,配合翻身教育实现农民‘翻心’”和国情与时事教育,目的是重塑农民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这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A项正确;从学习的内容上看,学习不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而是为服务新生政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只是一种学习,且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抗美援朝,所以无法起到保证抗美援朝胜利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里并没有提到与社会主义改造相关的任何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2.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中国)。根据材料“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对国企的改革,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从传统的集中决策、指令式管理向更加市场化、民主化的运作方式转化,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范围广泛,材料中的改革却只围绕企业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市场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而材料强调的是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立国后不久,提出了“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清除了贡道沿线的不安定因素,东南亚贡使蜂拥来华。永乐二十年(1423年),以南渤泥、苏门答腊、阿鲁、满刺加等东南亚国家为首的16国遗使1200人至京朝贡方物,以致“诸番使臣充斥于廷”。东南亚国王入明朝贡,明政府极为重视,对其“优待礼隆,赐予甚厚”。明中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先后在亚洲建立起金融武力的海洋霸权体系,东南亚均被纳入了殖民地贸易网络之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了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摘编自和洪勇《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等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派端方、戴鸿慈等五大臣出国考察。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不关注,但大致做到了谕旨中“考求一切政治”的要求。考察团归国后,考政大臣皆力陈中国应仿效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推行政治改革,并提出模仿日本将官制改革作为中国宪政改革的第一个步骤。——摘编自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材料三1978年5、6月间,分管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欧洲,回国后,考察团向党中央提交了考察报告。报告提出:“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经济上,要利用欧洲的先进技术,服务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以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要改进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和积极性、主动性。”6月底,邓小平在听了关于出访欧洲五国的汇报后说:“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这些想法后来大多不断被完善、逐渐被采纳,并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摘编自文世芳《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与东南亚国家朝贡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大臣出洋考察与谷牧代表团出洋考察的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应如何加强对外开放。〖答案〗(1)特点: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其目的是展示国威加强对朝贡国的控制;厚往薄来,不计成本;主动为外贸清除障碍。原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在亚洲建立了金融武力的海洋霸权体系,使得东南亚被纳入了殖民贸易网;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主导地位。(2)五大臣出洋考察是在清朝末年,虽然涉及到多个领域,却以政治考察为主,这是为清末新政做准备;分管经济工作的古牧所率代表团是在1978年5、6月间去欧洲访问,考察的主要是经济领域,是为接下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做准备。(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的高素质人才;.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领域的合作。〖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特点:据材料一“提出了“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可知,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其目的是展示国威加强对朝贡国的控制;“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清除了贡道沿线的不安定因素”可知,主动为外贸清除障碍;“优待礼隆,赐予甚厚”可知,厚往薄来,不计成本。原因:据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先后在亚洲建立起金融武力的海洋霸权体系,东南亚均被纳入了殖民地贸易网络之中”可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在亚洲建立了金融武力的海洋霸权体系,使得东南亚被纳入了殖民贸易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了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可知,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和1978年的中国。材料二“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不关注,但大致做到了谕旨中“考求一切政治”的要求”可知,五大臣出洋考察是在清朝末年,虽然涉及到多个领域,却以政治考察为主;“提出模仿日本将官制改革作为中国宪政改革的第一个步骤”可知,这次考察是为清末新政做准备。据材料三考察团所做报告可知,他们所考察的领域主要是经济;据材料三邓小平的话以及其后“这些想法后来大多不断被完善、逐渐被采纳,并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接下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做准备。【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解析〗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地深入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节选自张之洞于1904年创作的《学堂歌》,其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第十段波兰灭,印度亡,犹太遗民散四方。埃及国,古老邦,衰微文字多雕丧。越与缅,出产旺,权利全被他人攘。看诸国,并于强,只因不学无增长。中国弱,恃旧邦,陈腐每被人讥谤。第十一段第一戒,抛烟枪,壮夫志气皆销亡。第二戒,缠足放,刖刑残废也相仿。第三戒,风水妄,不敢开山与通江。第四戒,惹祸殃,切莫闹教起风浪。第五戒,鄙外洋,切莫自大学夜郎。顽固见,须扫荡,中国方可望发扬。第十二段维新党,多躁狂,奉劝少年须安详。民权字,莫狂妄,法主暴虐乱民张。我伦理,莫逾荡,外国爱亲敬君王。看日本,改西装,孔教汉学最尊仰。女平权,莫改常,外国议院无女妆。好兄弟,不问墙,何况背主取灭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学堂歌》折射出张之洞新旧杂陈的教育思想。阐述:八国联军侵华彻底击碎了顽固势力天朝上国的迷梦,让其清醒认识到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1901年清末新政,张之洞等仿效日本改革联名上奏:改科举、练新军、奖实业和裁冗员等措施。他在湖北洋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实业、师范等新学堂,1904年为其撰写了《学堂歌》。歌词中告诚国民不自强会沦为印度第二,用五戒奉劝人们破除陋习紧跟时代步伐,这是张之洞在寻求自强独立过程中的反省和改造传统。十二段中他连用三个“莫”字批评革命,让学生不误听乱言,还否定女权禁止“背主”,展现其竭力维护皇权的维旧倾向。这表明张之洞积极倡行西学,同时又反对西体,认为恪守儒家伦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本质。所以,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始终未摆脱“中体西用”的束缚。〖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04年(中国)。首先,结合张之洞于1904年创作的《学堂歌》的部分内容如“中国弱,恃旧邦,陈腐每被人讥谤”“顽固见,须扫荡,中国方可望发扬”“民权字,莫狂妄,法主暴虐乱民张”“我伦理,莫逾荡,外国爱亲敬君王”“女平权,莫改常,外国议院无女妆”等,可拟定论题:《学堂歌》折射出张之洞新旧杂陈的教育思想。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学堂歌》的创作背景、内容、评价等方面分析,如可从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开展等方面分析背景,可从《学堂歌》体现的新旧内容进行评价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历史题中每科各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太祖继承唐代的道制同时设路,路属于半监察区半行政区。宋太宗按天下土地形势,分路而治,始分全国为15路:“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皆委于转运使”,这样主掌财赋监察的转运使大有成为节度使的苗头。宋真宗增设提点刑狱司和安抚使司,分管一路司法与军政。宋神宗时又设提举常平司主管常平仓、市场等。四司互不统属,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为防止诸司徇私舞弊还颁布了《诸路监司互查法》。宋代路制的创新,化解了地方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病,它的分权精神和运行原理,成为后来行省制度的蓝本。——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路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路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按地形设路;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四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四司互不统属,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颁布《诸路监司互查法》让各司互相牵制。(2)影响: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中央集权;路制下的分权体制对后世产生影响;四司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又相互推诿,导致地方行政混乱;导致地方贫弱,失去活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宋太宗按天下土地形势,分路而治”得出:按地形设路;根据材料“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皆委于转运使,宋真宗增设提点刑狱司和安抚使司,分管一路司法与军政。宋神宗时又设提举常平司主管常平仓、市场等。”得出:先后设立了平行四个路级机构(四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根据材料“四司互不统属,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得出:四司互不统属,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根据材料“为防止诸司徇私舞弊还颁布了《诸路监司互查法》。”得出:颁布《诸路监司互查法》让各司互相牵制。【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宋代路制的创新,化解了地方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病”得出: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它的分权精神和运行原理,成为后来行省制度的蓝本。”得出:路制下的分权体制对后世产生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四司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又相互推诿,导致地方行政混乱;导致地方贫弱,失去活力;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