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卷十四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卷十四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卷十四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卷十四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卷十四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专练卷十四

131-140题

1.、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日:“善。”三年夏四

月甲午,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日:“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

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暑其名。谓之“五花

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上问房玄龄、萧璃日:“隋

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戾,五品己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

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

至广-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

才真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

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教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上谓魏征日:“为官择人,不可造次。

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

备,不可用也。”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薨。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

B.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

C.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世而亡

D.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月,即为“建正”之月,在观象授时的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

B.中书,即中书省,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

C.日戾,指太阳偏西,对应地支中的未时,也就是《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

D.百司,指的是王侯、公卿以下的百官。文中的“百司”和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

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中的“百司”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对大臣们只服从自己意见的做法颇有微词,于是恢复了过去的“五花判事”制度,从此很少有错误。

B.唐太宗认为隋文帝不能算得上是励精图治的君主,他觉得隋文帝喜苛察,多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

C.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选拔天下的贤能人才,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尤其是关于宰相的事要仔细考虑然后上奏

给他。

D.唐太宗是一个开明的君主,能与臣子讨论为君、选才等方面的政事,他善于反思,能够发现行政的不足并改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2)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卢挚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

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注]卢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目睹元朝黑暗、暴虐统治,写下很多著名散曲。

道南宅:周瑜曾将自己的道南大宅让给孙权居住,此处即用“道南宅”指代周瑜。

楼桑:即楼桑里,在今河北涿县,相传为刘备故里,此处借以指代刘备。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用典,“道南宅”指周瑜,“楼桑”指刘备,“孙郎”指孙权,“岂识”和“惊倒”正面表现作者对刘备的敬重

之情。

B.从汉朝至南朝数百年光阴,仅仅在“弹指”之间,写出了神州大地从统一到分裂、朝代更替变化的速度之快。

C.“昭代”一句写出四方车书滚滚而来,北溟之鱼化了大鹏,表现了在政治清明时代英雄人物的气魄胸襟。

D.“临眺苍茫”作者凭栏远眺,在京口回望历史的沧桑,透露出当时现实之下文人的典型心理状态。

15.请简要概括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性格。笛有时是民间的、村野化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

“;而箫多是仙界的、书生化的,声调悠长、高雅悲凉,苏轼曾在《赤壁

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了箫声“,”。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10.D“主意”是君主的心意,是“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是一个判断句,“此”指代前

文,是后句的主语,应在“此”前断开。

11.C日戾,地支中的未时,相当于计时的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中的‘'黄

昏”,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至21时。

12.C唐太宗是说要选拔天下的贤能人才,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经过宰相仔细考虑,宰相认为便利安稳,然后上奏给

他,让他知晓。“关由”是“经由”的意思。

13.(1)按照先例,(对)所有军务及国政大事,中书舍人就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都签上自己的名字。

关键词“故事”“执”“署”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够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未便者”“阿从”“不尽”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春正月,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是明智?怎样做是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

是明智,片面地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就是昏庸。’'唐太宗说:“好。”贞观三年夏四月甲午,唐太宗开始驾临太极殿听政,对

左右近臣说:“中书省、门下省,都是机密重要的部门,对不妥的诏令都应该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近来只看到服从我,

听不到和我不一致的声音。如果(中书省和门下省)只是实施文书,那么谁不能做呢?为什么一定要选拔人才呢?”房玄龄

等人都磕头谢罪。按照先例,(对)所有军务及国政大事,中书舍人就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都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叫“五

花判事”。中书侍郎和中书令仔细审察意见,给事中和黄门侍郎可以反驳和纠正中书省的意见。唐太宗方才重申旧的制度,

因此很少有错误。唐太宗问房玄龄、萧璃道:“隋文帝作为君主怎么样?”回答说:“隋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亲自处理

国政,有时到太阳西斜,延请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兵传递食物就地食用。虽然品性并不仁爱宽厚,也是励精图治的君

主。”唐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不贤明清醒而喜欢苛察。不贤明不清醒,那么考察事情就有不清楚不

2

通达之处,喜欢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事情都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广阔,一天要处理各种重要的事务,即使

再耗费身心,难道能每一件事都切中要领吗?群臣知道君主的心意之后,只采用君主的决定,接受已定的谋略,即使(君主)

有过失,也不敢直言规劝,这就是隋朝到了第二代就灭亡的原因。我就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的人才,安置于百官之位,

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经过宰相,(宰相)仔细考虑,认为便利安稳,然后上奏,使我听闻。有功劳就行赏,有过错就处罚,

谁敢不竭尽心力来修治(自己的)职务,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因而敕令百官:“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

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够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唐太宗对魏征说:“为官职选拔人才,不能草率。任

用一个君子,那么君子都愿意前来,任用一个小人,那么小人都会争相求进。”魏征回答说:“是这样.(如果)天下没有

平定,那么只看他的才干,而不考察他的品行。(如果)时局动乱已经平定,那么不是才干和品行同时具备的人才,不能任

用。”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去世。唐太宗不停思念魏征,对左右近臣说:“魏征去世,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14.A侧面写出了对刘备的敬重之情。

15.此曲中作者通过回顾刘备、周瑜与孙权的历史旧事,表达对历史变迁的唏嘘感叹。(2分)“北溟鱼”这样怀有雄才大

略的人,永远都不甘沉寂,表达作者的奋发、昂扬、积极,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2分)作者借古讽今,面对元朝统治的

昏牌,只能饮酒作乐,寻求解脱,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与痛苦。(2分)

16.(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嘶难为听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君子小人之辨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

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

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

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

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标题系编者所加)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谓:称为

B.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苟:如果

C.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严:尊敬

D.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特:特别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吾孰与徐公美

B.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徐公何能及君也

C.自古昔以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才有馀而德不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卜.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3

B.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C.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

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D.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

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刑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

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

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

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

刺史。彦光言于上日:“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饰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

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

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被,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

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管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漠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

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

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日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

14.下列时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锄/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伤/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锄/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修/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

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

不已。

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

C.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庭院中。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4

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的句子是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日后与亲人重逢、秉烛夜谈的两句是“,

(3)杜牧《泊秦淮》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两句是

(4)《鱼我所欲也》里“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

(5)《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下令追逐齐军原因的句子是“,"。

10.D

【解析】“特”,在这里是“只”“仅”“独”的意思。

11.D

【解析】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但是”“却”。A项,前者用作动词,可译为“委任”;后者与“孰”组

合,表比较与选择,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B项,前者用作疑问代词,与“则”组合,可译为"为什么"。C

项,前者用作助词,表示时间;后者用作连词,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

12.B【解析】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不善”是“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乳狗”是“搏人”

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遂”在这里是“成就”“顺利地做到”的意思,是“其奸”的谓语,中间

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

13.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严

者,蔽,被动,遗于德)

【参考译文】

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

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

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

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

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

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

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

14.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

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

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臣前待罪相州”的意思是臣以前在相州获罪-句中主语是“臣”,谓语是“待罪”,状语是

“相州”。所以应在“相州”之后停顿,排除A、D项。”请复为相州”的意思是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句中主语省略,

谓语是“为”,宾语是“相州”。所以应在“相州”之后停顿,排除C项。句子翻译:臣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

帽饰'。臣自己料想(被)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

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故选B。

15.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

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在职官员”错误,应为“故去的官

员"•故选D。

16.1)

5

【解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

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

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让

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庭院中”错,由文中“有好i争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可知梁彦光让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

无成的坐到庭院中,并不是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庭院中。故选D。

17.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采分点:

下车、发掘、狡猾、合)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也。太兴二年,勒伪称赵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

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令曰:“武乡,吾之丰沛,万岁之后,魂灵当归之,其复之三世.”勒以百

姓始复业,资储未丰,于是重制楚酿,郊祀宗庙皆以醴酒,行之数年,无复酿者。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

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

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日:“赖有此耳。”勒尝夜微行,检察营卫,赍缙帛金银以路门者求出。永昌门门候王

假欲收捕之,从者至,乃止。旦召假以为振忠都尉,爵关内侯。勒将营邺宫,廷尉续咸书切谏。勒大怒,曰:“不斩此老臣,

朕宫不得成也!”敕御史收之。中书令徐光进曰:“陛下天资聪睿,超迈唐虞,而更不欲闻忠臣之言,岂夏癸、商辛之君邪?

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故当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而斩列卿乎?”勒叹曰:“为人君不得自专如是!岂不识此言之忠乎?向

戏之尔。人家有百匹资,尚欲市别宅,况有天下之富,万乘之尊乎终!当缮之耳,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气也。”因赐咸绢

百匹,稻百斛。勒飨高句丽使,酒酣,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奉

超绝魏祖,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

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砧璃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

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其群臣皆顿首称万岁。”

(节选自《晋书•载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赦殊死己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

生/

B.赦殊死己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

生/

C.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

生/

D.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

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岁,本为对君王的祝颂语,后也用于臣民对皇帝的专称,本文是君王死的讳称。

B.留侯,留指留城,是张良与刘邦初次见面的地方,后张良有功被刘邦封为留侯。

C.列卿,指九卿,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长官的总称。先秦有三公九卿之说。

D.顿首,指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的跪拜礼,是九拜中最隆重礼节,其次是“稽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勒显贵后不忘家乡,他与家乡级父老欢乐相聚,把自己武乡比作刘邦的丰沛,下令让家乡人民恢复三代的产业。

B.鉴于百姓久经战乱、资源不足的现状,石勒下令严厉禁止酿酒,并较长时期地加以贯彻实施,这有助于节约粮食。

6

C.石勒曾微服私访检察营卫,用贿赂利诱的方式有验官吏,门侯王假廉洁奉公、严正执法,由此得到了提拔和奖赏。

D.对徐光所言只有黄帝可与他相比的奉承,石勒未接受,而是作了较为客观的比较,既体现了自知,又饱含了自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

(2)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14.石勒最终有没有采纳续咸的谏言?为“成吾直臣之气”,石勒乂有哪些举措?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冯延巳

几日行云(注)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喻指身在远方的丈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将暮”三字,使用双关手法,既指春光将尽,亦指女子的美好年华将逝。

B.“泪眼”写女主人公忧伤,“倚楼”写其心中盼望,“频独语”写其精神痴狂。

C.“撩乱”一句,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化为具体之象,极写女子内心的纷乱

D.“依依”一句,写女子梦中虽见丈夫,醒来却仍不遇,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哀怨。

16.前人论此诗,认为“幽怨三问,层层加码”。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警戒君王要端正自身,远离小人;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身在官场、心在田园的两句诗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古诗词中的“歌”往往抒写一种复杂的生活情态,比如曹操《短歌行》中“”一句是听别人唱歌,鲍照的《拟

行路难(其四)》中“"一句是自己唱歌,均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0.B

11.D

12.A

13.(1)(石勒)常常用他自己的想法评定古代帝王的好坏,旁听的朝臣儒生没有谁不赞美他。

(2)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应该向他北面称臣。如果遇上光武帝,将会和他在中原一比高下,不知鹿死谁手。

14.第一问:没有采纳。第二问:暂时停建邺宫;宽容并加赏续咸。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7

“田租之半”为定语后置,作“均”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齿坐”在这里修饰“欢饮”,意思是“排列座次欢乐宴饮”,中间不可分开,排除C。

句意:免除殊死以下罪犯的刑罚,统一征收百姓一半的田租,根据高低等级分别赏赐布帛给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勤

于农事、恪守大义为义而死者的孩子。石勒让武乡县的年高德重者到襄国。他们到了以后,石勒和他们按照年龄排列座次欢

乐宴饮,酒宴中谈及往事。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是九拜中最隆重礼节,其次是‘稽首'”错误,"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顿首”其次。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恢复三代的产业”错,“其复之三世”是“免除三代的赋税和徭役”。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每”,常常;“论”,评定;“朝贤儒士听者”,定语后置句:“归美”,赞美。

(2)“逢”,遇到;“北面”,指称臣;“脱”,如果;“并驱于中原”,介词结构后置。

M.本题考杳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人家有百匹资,尚欲市别宅,况有天下之富,万乘之尊乎终!当缮之耳”可知石勒终究是要修建宫殿的,没有采纳续

咸的谏言。

根据“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气也”“因赐咸绢百匹,稻百斛”可知,他为了“成吾直臣之气”,暂时停建邺宫,宽容并加

赏续咸。

参考译文:

石勒字世龙,是上党郡武乡县羯族人。太兴二年,勒称赵王,免除殊死以下罪犯的刑罚,统一征收百姓一半的田租,根据高

低等级分别'赏赐布帛给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勤于农事、恪守大义为义而死者的孩子。石勒让武乡县的年高德重者到

襄国。他们到了以后,石勒和他们按照年龄排列座次欢乐宴饮,酒宴中谈及往事。接着下令说:“武乡,就是我的丰沛,我

死后,魂灵将回到那里,现在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和赋税。”石勒认为百姓才恢复本业,财物储备不丰,于是严厉禁止酿酒,

祭祀天地祖宗都用甜酒,施行几年后,不再有酿酒的人。石勒一向很喜欢儒家学说,虽然在军队,常常让儒生读史书给他听,

石勒常常用他自己的想法评定古代帝王的好坏,听的朝臣儒生没有谁不赞美他。石勒曾让别人读《汉书》,当他听到郦食其

劝刘邦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侯,非常吃惊地说:“这么做会失去天下的,刘邦是怎么得到天下的!”直到听到留侯劝谏,于是

说:“幸亏有这个人啊。”石勒曾经在夜间微服外出,检阅察看军营护卫,他带着丝绸和金银贿赂守门者请求出门。永昌门

的营门军官王假想逮捕他,随从人员到来,才停下。第二天一早,石勒召见王假,任命他担任振忠都尉,赐给他关内侯的爵

位。石勒准备营建邺宫,廷尉续咸上书直言极谏。石勒非常愤怒,说:“如果不杀这个老臣,我的宫殿就不能建成!”下令

御史拘捕他。中书令徐光进谏说:“陛下您天资聪慧,超过了唐尧和虞舜,却反不愿听忠臣的规劝,岂不是成了夏桀和商纣

这类的君王吗?他的话可以采纳就采纳,如果不可采纳本来就应该宽容他,怎么能-时间因为直言而斩杀列卿呢?"石勒感

叹说:“作为君王竟不能这样自作主张!我哪里是不明白这谏言的忠诚?刚刚是开玩笑罢了。别的人家有百匹布帛的资财,

还想另外买住宅,何况我拥有富有的天下,尊贵的帝位呢!我终究是要修建它的。暂且下令停止营建,以此成全我直言谏冷

之臣的正气。”于是赏赐续咸百匹绢帛,百斛稻谷。石勒宴享高句丽的使者,喝到畅快时,对徐光说:“我可以和自古开国

的哪个皇帝相比?”徐光回答说:“陛下您勇猛谋略超过汉高祖,才能卓越超过魏武帝,三王以来无人可比,大概同黄帝相

当啊!”石勒笑着说:“人哪能没有自知之明,您的话也太夸大了。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应该向他北面称臣。如果遇上光武

帝,将会和他在中原一比高低,不知谁取得最后胜利。大丈夫做事应当光明磊落,就像日月之光明亮皎洁,终究不能仿效曹

孟德、司马懿父子,欺负别人孤儿寡妇,靠不正当手段夺取天下。”他的大臣们都顿首喊万岁。

15.D

16.“几日行云何处去?”写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惦念;“香车系在谁家树?”写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忧伤和忧虑;“双燕飞

来,陌上相逢否?”极写女主人公伤心欲狂的痴情;三次问,一次比一次问得更迫切,从而描绘出女主人公越来越绝望的心

情。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8

D.“写女子梦中虽见丈夫”错误。此句写女主人公虽想到梦里寻觅,但梦境悠长,令她茫然而不得。故梦中并未见到丈夫。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首词连用了三个问句:“几日行云何处去?”“香车系在谁家树?”“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问得更迫切,

从而描绘出女主人公越到后来越濒近绝望的心情.

“几日行云何处去?”意思是“这几天,他像流云飘哪里?”“行云”比喻在外四处游荡的情郎,这一问,是闺中少妇的幽

怨之词,表现出她对情郎的惦念。

“香车系在谁家树?”意思是“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香车”,代丈夫的行踪。车子停在谁家树下,意指丈夫在谁处

冶游,写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忧伤和忧虑。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意思是“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双燕”两句是她的询问,她频频问那归来的双燕是

否见到自己的夫君。燕子无情,怎听得懂她的言语,这一问极写女主人公伤心欲狂的痴情。

这三问,层层加码。一问比一问迫切,从而描绘出女主人公越来越绝望的心情。

17.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对酒当歌举杯断绝歌路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黜、劫、羁、渊。

4.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智

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

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仁,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

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伯为政,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扭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

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乃与之。

又求地于魏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乃与之。

又求地于赵裹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或曰:"长子近,且城厚完。”或曰"邯

郸之仓库实。"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

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修乘。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阴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

遂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

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瑶,即智伯。无恤,即赵襄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犯/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B.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狈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C.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狙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D.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猛/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官名,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9

B.简战国至魏晋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或札。

C.三版版,古代筑土墙用的夹墙板,古时一般以高二尺、长八尺为一版,三版为六尺高。

D.醪乘古代乘车尚右,驭者居中,骏乘即左边陪乘者,战时称"车左〃,平时称"骏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果颇有政治远见,因为意识到智伯不仁,所以反对把他立为继承人,在劝阻智宣子不果之后,主动脱离智族姓氏,最终

幸免于难。

B.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要求他施惠于民,保障民生,,少算纳税户数,以此来给儿子铺设退路。后来果然起到了保护赵

襄子的作用。

C.智伯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时,韩、魏采取妥协忍让的权宜之计,实际上却在等待反击机会,这是一种麻痹对方、以退为

进的策略。

D.赵襄子利用韩、魏与智伯的矛盾,派张孟谈与韩、魏密谋,韩魏两家趁机响应,三面夹击,智伯虽强大,最终却难逃覆灭

的命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4分)

(2)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4分)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智伯和赵简

子做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

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

当中!

【注】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冬,章德茂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身份出使金国,奉命向金世宗(完颜雍)行贺寿礼。韩愈《送

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后遂以"北群空"喻无人才。藁(gao)街本是汉代长安城南门内〃蛮

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单于,悬首于藁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以论入词",意味深长,虽很久不见南宋北伐军队,但也不要就以为南宋已没有能率师北进的人才。

B."当场只手"以下七句,运用反问和用典的手法,期望友人能捍卫堂堂使者的尊严,并期待南宋会有雪耻之日。

C.下阕不写使臣贺寿的情形,而是宕开一笔,借古讽今以表达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不满,言辞激烈,气象不凡。

D.全词意脉贯通,风格上慷慨激昂,雄健豪放,这一点与其好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颇为相似。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鹦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10

10.c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犯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

变矣。]

11.D

[骏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陪乘居右,负责护卫。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骏乘”。]

12.B[少算纳税户数并非赵简子要求。]

13.(1)(智瑶)用五个超过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

(“陵”通“凌”,欺凌,欺压。其,表反问语气,岂,难道。待,友善对待,友好相处。三个翻译要点各1分,句意通畅

1分。)

(2)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够在才德的区别方面详细考察,而且懂得才德选择的先后,(那么)失去人才的事又哪里

会值得担心啊!

(“审”,详细考察。“审于才德之分”,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才德之分审”。“何……足”,固定句式,译为“哪里……

值得,怎么……值得"。三个翻译要点各1分,句意通畅1分。)

14.这句话阐述了“德胜于才,先德后才”的道理。(1分)智伯虽才能过人,但他缺乏仁德,欺凌他人、贪婪索求、刚愎

自用,所以导致灭亡。(1分)赵简子则深谙“以德为本”之道,他以德为标准选择继承人,要尹铎施恩德给晋阳百姓,后

晋阳虽被围被淹,但无人背叛赵襄子,最终使得赵襄子转败为胜。(1分)

15.C[下阕没有表达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不满。]

16.对友人殷切期望和鼓励:作者为宋使章德茂作词送行,“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鼓励。对

国土沦丧的屈辱与愤激:“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表达了对金人夺宋半壁江山的屈辱以及愤激之情。誓雪国耻的

必胜信心与乐观之情:“且复驾庐拜,会向藁街逢!”“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表达了作者抗金必胜的豪情。(每点

2分,共6分)

17.(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封狼居胥嬴得仓皇北顾

【参考译文】

智宣子打算把智瑶立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智瑶超过人的有五个方面,他不如人的只有一个方面。(智瑶)用五个超过

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遭灭门

之祸。”(智宣子)不听智果的意见。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自己家族脱离智族姓氏,另立宗族为辅氏。

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筒子)打算确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训诫言辞写在两块竹简

上,把它们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地记住它!”过了三年,赵简子问两个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写的话;

让他拿出竹简来,已经把竹简丢失了。问无恤,他却非常熟悉地背诵出竹简上写的训诫之辞;让他拿出竹简来,便从袖子中

取出来呈上去。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有仁德,就立他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像剥茧抽丝一样搜刮财富,还是要我像修筑堡垒来做保障一样施惠保

民呢?”赵简子说:“像修筑堡垒一样来做保障。”尹铎便少算缴纳赋税的居民户数。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一旦发生危

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晋阳作为投靠的地方。”

等到智伯治理政事,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他。(谋士)段规说:“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

土地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

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于是给了智伯土地。

智伯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

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于是给了智伯土地。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

去呢?"(随从中)有的人说:“长子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有的人说:“邯郸城里储藏粮食与兵车、财物的仓库都

很充足。”赵襄子说:“还是投奔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的地方,这是尹铎宽厚对待百姓的地方,百姓一定会平和地对待我。”

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有六尺高没被淹没。百姓的锅

灶淹没在水中,鱼蛙孳生,但百姓没有背叛的意思。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车的右面护卫。

II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暗地里约定了联手攻杀智氏的日期。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

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智军两侧夹击智军,赵襄子率领士兵进攻智军前队,于是全部诛灭了智氏宗

族的人,只有智果改姓辅氏得以幸免。

司马光评论说: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自古以来,国家的作乱之臣,家族的败家之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由此而招致国家灭亡、家族破落的事多了。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够在才德的区别方面详细考察,而且懂得才德选择的

先后,又哪里会因失去人才的事而值得担心啊!

5.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

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于盛德客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

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

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

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只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

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

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

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

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破少恩。

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伯阳[注]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

斯。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伯阳:老子字聃,又字伯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