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滨州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山东省滨州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裁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做一个现代人。”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有改动)
材料二: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时,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述、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敬仰。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古诗词?以唐诗为例,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这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阻,“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我国古代很多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一读古诗词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总之,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读一首绝句或者律诗时,文字背后的诗意、韵律也被深深印入脑海,使我们看月不仅是月,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看水也不仅是水,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读古文不仅让我们发现中文之美,领悟到古人造诣的高深,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B.作为现代人,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人格修养,还可以为我们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搭建桥梁。
C.有人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唐代诗人作品中抒写的生活和情感以及高超艺术水准和高深思想境界。
D.古诗里有诗人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但最终传递出的是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这也成为了许多诗词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利思想使一些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但从文化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人,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B.古典诗词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回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依旧热度不减。
C.材料二引用李白《行路难》的例子,意在论证李白面对重重困难也会迷茫,但仍会传递出自信豪迈的乐观心态的观点。
D.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人们依然热爱古诗词,就在于其所蕴含的诗意和文化已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精神的力量。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傅斯年说过,现代汉语写作仍是一项没有完成的试验,希望在明清白话、古文和现代翻译体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汉语写作风格。
B.南怀瑾老先生认为,教孩子们先认识《千字文》,把繁体字、简体字都认得,写文章自然写得好。
C.梁启超谈读书时曾说过,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公认的,但读中国书,给人不卑不亢的底气。
D.著名学者傅佩荣教授说:“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班级拟召开《蜀相》学习讨论会,请你根据材料二,列出发言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悬空寺
陆萍
悬空寺门口的简介上写“占地125m2”,到底是垂直占地面积呢,还是占壁125平方米?似乎“占壁”更正确些,“占地”至多是它在地上投影而已。不过我等外行,率性一说,当不得真。
从照片上看过悬空寺,无数次,诸多神奇疑惑,想必早就被自己渐次消化。但当我真正走进“现场”,站在悬空寺下时,我还是惊骇不已,仿佛是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吸住,整个心神就附着在那面非同寻常的山壁上了。我对自己说,没错,此刻我与悬空寺负距离,走近并且进入。
于是,我内在的神魂恭敬肃立。
知道悬空寺里每根木头、每根柱子都是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文物,不得不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却可以活生生地用我们的目光,乃至是血肉之躯的手,那么奢侈地抚摸1400多年前的文物。
悬空寺远看就如镶嵌在山壁上的一组浮雕,轻巧精美。走进里面却发现玄机重重,层层殿阁里供奉着释道儒三教,禅房、殿堂一间不缺。悬空寺是面对峻峰,凿石而建,山寺完全悬空,巧借插进大山石洞的木柱作基,再方向垂直着“趴壁”建成。
明朝王湛初对此寺有诗:“谁凿高山石,临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细品个中每字,奥妙无穷,而现实中的悬空寺更有无穷奥妙。
悬空寺又名“玄空阁”,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整座寺院,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在仅仅1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巧构各类殿阁40余间。其建筑上不在巅,下不在麓,依势就形巧俏幽伏于峭壁之上。玲珑剔透,又凌空欲飞。诗仙李白观后,醉中题词,徐霞客叹为“天下巨观”,是世界自然文化的双遗产。
真有点不敢相信,你看下面一块石岩上,李白当年的手迹“壮观”两字赫然在目,右上角还凭空多了一个点。据说,那是李白看了此“危楼”之后,激情万丈写下的。写完似乎还意犹未尽,悬在半空的笔,忽然又挥毫加写了一点!
这一点,像是额外得到的一笔宝藏,万千万千感慨,被李白用他的这一点,代21世纪的我,隆重而尽情地抒发了。
想想山西幅员是何其辽阔,区区一百多平方米的悬空寺,何必要缩紧身子贴到山壁上?可是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老祖宗一定是觉得造在地上太普通了,一定要“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一定要“异想天开”“独辟蹊径”;还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更要“特立独行”“耳目一新”……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和别的寺庙一样造在地上。
悬空寺每天的日照在两小时左右,风几乎是直接吹不到它的。有风,但不会很强烈,影响不到建筑;但是没有风也不成,建筑材料的木质易烂;然而风太大了也不成,木头建筑要老化。现在的这点儿风,刚刚好。要有日照,是因为半空的木房保持干燥的需要;但是日照太多了,木质又要开裂,也不成。现在的这点日照也刚刚好。
这个“刚刚好”何其伟大。是条阴阳的临界线,多一分会多,少一分会少;是1400多个春夏秋冬可行性的大数据的结果,是不胜其烦的运算,是精妙绝伦的推断,是“正确”,是“不朽”。
以建造者百年血肉之躯及躯内的思想,竟然就这样活生生地穿过15个世纪。而且,这种“穿透”,还无有穷期。传世之作,让一个中华民族可以骄傲地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恒久展示。
面对老祖宗们的这种精神和智慧,这种巧思与大胆,这种创新和技艺,我们的感慨是不值钱的。总是在想,眼下世风,有些人为何会这样浮躁,为何都这样短视?甚至为何都要抛却过程,而直奔终端?更不用提一些人也就是滞留在马斯洛关于人需求理论的初级的层面上,只是仅仅在生存线上折腾,如蝼蚁般活着,刚刚够。
这种“刚刚够”,如何能承担得起千秋万代的“悬空寺”?
老祖宗留下的这个“投影”就能担当得起。
导游说:当悬空寺上没人,整个寺就会稍稍弹上去一点,五到十厘米。下面斜斜支着的很多木棍等于没有用的;而当悬空寺里里外外人很多很挤时,整个寺就会压下去,结结实实地压在支柱上,来个稳稳当当。
听了,我拔腿而去,追上人流。心里佩服得恨不能“六体投地”。偌大一个建筑群,等同是被我们的老祖宗掂在手里的玩具。小心翼翼上得台阶,推推这摇摇那,哪儿都不是结实着呢!在庙堂暗暗的小房间里,那些转角处的山石,溜溜滑,包浆都被摸出来了,闪着悠长岁月黑釉般的光;只是窄窄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只容一人的楼梯口,结实的木边沿被无以数计的人手,摩挲得墨玉般亮润。
当年“诗仙”李白摸过的扶手柱头,而今我也用手轻轻地摸着,还定格拍照。一瞬间,时空穿越,1400余载的风花雪月,霜雨雷电,都在这儿集合。李白排在前面,我们排在最后,反正都在一支1400多年的队伍里。一种精神上的奢华享受,岂是在欧美旅游所能有的?
北欧某国那只沉在水里300年的船,打捞上来后,给它搞了个国家级的博物馆。凡去这国的人,都要去这景点瞻仰一番,只是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你直接去触碰的。去年六月,我也在那儿站过。三百年,不得了,但在我们这儿,不值一提。眼下,我们一两千年的东西,都活活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手可以触摸,人可以亲近,大队人马也可以来个前厅后堂一穿而过。
我的神魂再次恭敬肃立。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悬空寺1400年的历史,既望而生畏,又忍不住伸手触摸,写出了对悬空寺由衷地敬仰之情。
B.面对李白挥毫写的多了一点的“壮观”二字,感慨万千,觉得自己与李白达到了情意相通。
C.文章说山西幅员辽阔,一百多平米的地方并不大,但是老祖宗为了表现“特立独行”的艺术,所以建造了悬空寺。
D.面对悬空寺体现出的老祖宗的精神和智慧,严厉地批判了当前社会中一些短视、功利和物质的思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重遣词造句,“占壁”“趴壁”“六体投地”等十分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建造特点及情感。
B.文章中引用明朝王湛初的诗句,意在说明悬空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C.文中倒数第四段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写自己登上悬空寺的感触。
D.随着游历的进行,对悬空寺的了解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浓烈,让读者的情感也随之震动。
8、文中两次出现“神魂恭敬肃立”,请分析其含义。
9、有人评论说《悬空寺》是一篇“有景、有情、有遐思的好文”,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氏始自中朝,逮于江左,虽亘六之灾遄及而君子之道未消孝悌名流犹为继踵。采其遗绚,足厉浇风,故著《孝友篇》以续前史云耳。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⑥。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指长时间陈尸不收,尸虫流出户外。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横线上依次填入与正确解析相对应的字母。
虽A百B六C之D灾E遄F及G而H君I子J之K道L未M消N孝O悌P名Q流R犹S为T继U踵。
11、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中的“见”都是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C.文中“昔舜、禹、皋陶相与语”中“相与”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己,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与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认为孔明的言教琐碎是因为与之谈话的没有他自己的敌人。
C.“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用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李密认为他的从事就是庆父一样的人物。
D.在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际,李密赋诗一首,表明了他认为官中无人,就得不到升迁的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4、李密认为安乐公“可次齐桓”是什么意思?理由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注]。
齐景公游览牛山,北望国都临淄城流着眼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指齐景公为人生短暂,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面对落日而悲戚哭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翠渺烟霏”突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含蓄自然地表露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憧憬,同时本句也是对“携壶结客何处”这一设问的巧妙解答。
B.该词中朱熹借重阳簪茱萸这一习俗寄寓的情感与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述的情感不一致。
C.下阕中“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表述了不辜负美好时光,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
D.“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化用了春秋齐景公的典故,流露出一种无法挽回逝去时间的伤感。
16、富有理趣是宋词的特点之一,该词也表述了对人生、世事的理解,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侧面描写,借飞禽走兽都很难逾越来极言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柳永概括描写西湖湖山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项脊轩志》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评价书斋月夜之美。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用典和象征手法表明自己辞官归家时隐逸高洁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到饮茶史,人们大多知晓“兴于唐,盛于宋”。但无论是唐代的煎茶法,还是宋代的点茶法,都与我们当下的饮茶方式(①)。唐宋饮茶的基础都是蒸青团饼,不仅制作复杂,品饮过程也繁复冗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时人对此评价甚高,认为唐宋在茶中添加其他香物或捣成粉末,都已失去茶之真味。而改革后的渝饮法,直接煮泉水冲泡散茶,才是品茶之本味,取茶之精华。至此,品茶艺术(②)。散茶的兴起,也逐渐与社会生活、民俗礼仪等全面融合,散茶的加工工艺更为精细,外形与内质都得到了大幅改善。同时,也为传统“文人茶”提升品茗境界的追求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需要看到的是,明代“文人茶”兴盛的背后是士大夫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与辞官归隐之间的挣扎。对于明代文人,来元璋开国即为他们管适了萧条的政治环境,暴力征官,强行搜罗隐逸文人。明中后期酷政虽有所缓解,但党锢之祸不断。在那样一个(③)的时代,唐宋给予士大夫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不再,明代文人不得不寄情于自然山水、琴棋书画,茶也由此融合进他们的诗书画艺之中。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
B.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C.“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哲学探讨的话题。
D.“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的。
20、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辆汽车,塑料制品已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迄今为止,全球共生产了近100亿吨塑料,只有大约10%被回收,剩余的则被焚烧、丢弃在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由于塑料本身具有很强的化学情性,在自然条件下至之需要熬百年东右才能完全降解,使得废弃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断积累,①__________。传统的塑料填埋方法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并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等造成二次污染;全球每年有一千万吨的废弃塑料流入大海,给海洋生物造成致命威胁。因此,②__________。
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③__________,但是物理回收存在处理的塑料种类有限、处理不彻底、利用率低和附加值低等不足之处,只能降级使用,最终仍将被丢弃,这种方式被称为降级回收。相比之下,化学回收法则在化学或生物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断链反应,将废弃塑料聚合物解聚为单体,这些单体小分子既可用作制备其他化学品的原料,又可以被循环利用重新聚合为塑料。但是目前的化学回收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造成严重的碳排放,同时会释放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可持续的废弃塑料化学回收技术。
21、文中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作出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一前后,淄博烧烤火出天际,全国各地游客纷纷“进淄赶烤”。对此,广大网友纷纷评论:
“我们吃的不是烧烤,吃的是一种情怀。”
“淄博卖的不是烧烤,而是那种沁入人心的烟火气和蒸蒸日上的生活状态,还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努力的样子。”
“神气什么啊,都是炒作罢了!”
“淄博烧烤也只会一阵风,就跟所有网红一样,红火之后一地鸡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解析:C
解答:C.以以及高超艺术水准和高深思想境界“范围扩大原文“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可知,“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不含艺术和思想故选C。
2、解析:C
解答:C但仍会传递出自信豪迈的乐观心态的观点“错误。依据材料二可知,“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只体现了李白对因难的清醒认识,没有体现李白的豪迈自信。故选C。
3、解析:A
解答:A.选项的意思是现代汉语要发展就要在继承古文、白话文和翻译体的基础上去创新,不符合材料一学习古代诗文对现代人的意义的观点。故选A。
4、解析:①材料一较为全面的阐述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指出学习古文可以开阔眼界、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提升品格修养,并且能激发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②材料二侧重分析古诗词在当代热度不减的原因,并指出今天如何阅读古诗词。
解答:由材料一“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谐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裁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莫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可知,材料一较为全面的闸述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指出学习古文可以开阔眼界、莫定坚实的文化底蕴、提升品格修养,并且能激发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由材料二“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古诗词?“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知,材料二侧重分析古诗词在当代热度不减的原因,并指出今天如何阅读古诗词。
5、解析:①《蜀相》为七言律诗,诗句对仗工整,节奏韵律和谐,便于朗诵记忆。
②《蜀相》表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称颂和惋惜,也暗含才困时艰的感慨,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也曾遭遇过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③诗人也借《蜀相》寄托了自己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透露出诗人困境中仍然心系国家的积极心态。
④《蜀相》中蕴含的诗人的博大胸襟和积极心态,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精神。
解答:结合材料二“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可知,唐诗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相》为七言律诗,诗句对仗工整,节奏韵律和谐,便于朗诵记忆。结合材料二“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述、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然衰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可知,唐诗以其特点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衰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蜀相》表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称颂和惊情,也暗含才困时限的感概,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也曾遭遇过人生的困难与挫折。结合材料二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可知,唐诗中的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我们不仅要读出诗人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蜀相》寄托了诗人感时优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透露出诗人困境中仍然心系国家的积极心态。结合材料二“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可知,虽然时代在发展,但唐诗等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蜀相》中蕴含的诗人的博大胸襟和积极心态,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精神。
6、解析:C
解答:
7、解析:B
解答:
8、解析:第一次:初次走进真实的悬空寺,被悬空寺在峭壁上独特的建造所惊讶,被神秘的力量吸引。第二次:等真正了解悬空寺后,被悬空寺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所折服,尤其在与欧洲某国家对比后,更感到悬空寺背后深厚的文化和它的平易近人。
解答:
9、解析:①文章写游历悬空寺的见闻,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悬空寺巧妙精美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
②被悬空寺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折服,字里行间充满惊叹赞美之情,也流露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③想象柱子背后的历史,联想李白书写“壮观”二字的豪情,回顾往日在欧洲的游历等等,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化底蕴。
解答:
10、解析:GNR
解答:画线句子翻译为:虽然灾厄频繁,但君子的风尚还没有消除,坚守孝悌的知名人士,依然接连不断。可据此断句。
11、解析:C
解答:
12、解析:B
解答:
13、解析:(1)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采分点:既……又/也;鲜:很少,这里指没有;祚:福气、福分;儿息:子嗣。
(2)从事把他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解答:
14、解析:(1)安乐公和齐桓公的情形是类似的(等同的/差不多的)。(2)他们都因任用贤人而成功,都因任用奸邪而失败。
解答:
参考译文:
晋朝始于中原地区,等到迁都江南,虽然灾厄频繁到来,但君子的风尚还没有消除,坚守孝悌的知名人士还是很多,接连不断。收集他们遗留的美德,足够用来勉励浮薄的社会风气。所以就写了《孝友篇》以续前史。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孝道之情笃深,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生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侍候在祖母身旁,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李密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龄大了,(家中)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文中说:“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之事,出生六个月,慈父就弃我而去,长到四岁,舅舅就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既没有叔伯,也没有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皇上读后说:“这个读书人有高雅的名声,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他)。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亡国,由此可以知道成败的原因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语言适宜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州县令,却憎恨从事,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从事把他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可是朝廷上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他自己认为没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作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在这时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15、解析:D
解答:“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化用了春秋齐景公的典故,但“何必”洋溢的是乐观精神。
16、解析:①登高伤怀的古人,早已成为过去,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永恒的。在这里主张不必挂怀尘世纷扰,要尽情享受当下美景。
②把人生在世比作寄生,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因此不必对着落日余晖自伤自怜。
③正是因为循环变化的存在,自然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因此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无法挽回逝去的时间而伤感。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词人自问“携壶结客何处”,答得却是“空翠渺烟霏”,语间似答非答,表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烟雾缭绕漫山碧翠中。词人开始借机抒发人生感慨,他说尘世多俗事,营营扰扰,难得有畅心的片刻。但是今日不同,不但可以登山,还可以把紫萸、黄菊插满头,玩得尽兴了再回去,“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登高伤怀的古人,早已成为过去,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永恒的,壮阔怀,颇有几分及时行乐的意味。“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好似词人当面劝酒,要同行宾客趁着这良辰美景酩酊大醉一次,无须推辞,浪费美好光阴。在这里主张不必挂怀尘世纷扰,要尽情享受当下美景。“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一句,词人把人生在世比作寄生,既然它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何苦对着落日余晖自伤自怜。词人的思想穿越古今,词境顿然开阔。他想到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在词人看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恒定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循环变化的存在,自然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那更有危机”是说如果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不会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
- 合肥 采购合同范本
- 大班数学课件《门牌号码》
- 2024聘用兼职老师合同书范文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 m材料力学第11章 能量法
- 2024剧本版权制作及发行权购买合同参考范本
- 2024合同违约起诉状范本
- 专题01 标题的作用及含义-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记叙文知识点衔接(部编版)
- 幼儿园防诈安全教育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现代汉语专题》在线形考(任务1至6)试题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
- (完整版)初中尺规作图典型例题归纳总结
- 双师同堂课题中期报告
- 怎样提出好的改善提案5篇
-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 xx医院三季度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 保护野生动物的英文宣传标语
- 茶叶审评细则 - 茶业大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