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上)12月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洪范》记载了周武王与箕子对话,箕子陈述“天地之大法”,其中包括王者遇大事,要“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西周时期,天子执政征求“国人”的意见和“国人”干预朝政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西周政治()A.神权色彩浓厚 B.具有贵族民主性质 C.等级秩序森严 D.体现家国一体格局2.侯马盟书是山西侯马出土的玉片文物,约有5000余片,记载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要求参加盟誓者效忠盟主,一致诛讨敌对势力。侯马盟书的出现反映出()A.晋国霸主地位巩固 B.传统政治体制走向崩溃C.君主集权体制的确立 D.大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3.陈胜和吴广是秦朝的屯长,刘邦是亭长,他们都领导了反抗秦朝的起义,并且得到了很多三老、豪杰与父老的支持,这反映了秦朝()A.缺乏管理基层的制度 B.统一六国缺乏民意基础C.统治严苛失去基层支持 D.楚地贵族残余力量强大4.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藏的“晋归义羌侯”金印入选其中。印为金质,驼钮。认为阴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笔画平直,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是由于()A.展现了高超的制印水平 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C.说明西晋王朝国力强盛 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5.《隋书·食货志》载,山东地区“避役惰游者十六七,……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率先在山东推行“大索貌阅”,“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地方的基层官员一旦被发现其治下有户口不实问题,即被配流远方。此后这一措施推广到全国。隋朝推行“大索貌阅”()A.旨在减轻农民负担 B.加强了地方监察 C.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D.激化了社会矛盾6.以诗证史是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下表中的唐诗诗句与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选项诗句历史现象A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B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圹头劝君酒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农业经济抗灾能力欠缺D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商业发展突破时间限制A.A B.B C.C D.D7.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A.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C.政府对市场贸易严格管理 D.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8.元宫词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宫廷生活,诸如“高鼻黄髯款塞胡,殿前引贡尽龙驹”,“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官置酒奏箫韶”。这些诗句可以佐证元朝()A.宫廷生活奢靡浮华 B.内地与边疆融为一体 C.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D.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9.明朝政府在继承元代匠户制度的基础上,将匠户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其中轮班匠需定时赴京服役。成化年间奏准“轮班工匠有原出银价者,每月每名南匠出银九钱……北匠出银六钱”,只有无力出银者才继续到京城服役。这反映了()A.雇佣劳动成主要用工方式 B.南北经济水平差异大C.工匠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D.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10.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认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橙子辅导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清政府于新疆建省的着眼点在于()A.维护北部边疆稳定 B.扩大新疆与内地的联系C.延续传统治边方略 D.应对帝国主义的瓜分危机11.如图描绘了近代中国某一战事的场景。图中有组织的中国民众俘虏了一些外国联军士兵,并把他们带到清朝官员面前邀功请赏。这反映了()A.三元里人民保卫家乡的意志 B.清军打败英法联军进攻天津C.台湾人民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D.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倾向12.据统计,到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1200公里,占14%。这些铁路的修建()A.利于打破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 B.使中国完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C.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 D.彻底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局面13.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规定:“移难民在居住、垦荒、贷款、医疗、选举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据1943年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面积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该政策的实施A.推动了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B.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有利于开发边区与支持抗战14.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国力贫弱,政府应“施仁政”,与民休息,应多发展轻工业,改善民众生活。毛泽东在1953年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毛泽东的谈话意在()A.强调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C.加快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程 D.重视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15.《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主要的来源有:其一,波斯和印度;其二,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其三,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同时,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如《阿拉丁神灯》故事发生在中国都城,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这反映出《一千零一夜》A.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B.强化故事的异域风情C.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D.广泛影响了各地文学16.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写道:“中世纪……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中世纪时()A.贵族失去法律特权 B.基督教义成为“英美法系”的基础C.教会权力无人制约 D.基督教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17.在近代欧洲曾盛行一种经济理论,它鼓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以实现经济繁荣、壮大国力。在此理论影响下,政府鼓励工业生产,扩展国际贸易,建立国家金融机构,为公司颁发经营“特许状”。该经济理论()A.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 B.顺应了工业革命发展C.克服了市场调节弊端 D.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18.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对于“民族”的含义有了不同以往的理解,如“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人都是平等的且共同组成法兰西民族”等,这样的认识几乎成为当时国民的共识。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A.共和政体得到国民认同 B.资本主义发展催生启蒙思想C.法国开始成为民族国家 D.大革命强化了国家民族意识19.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工厂检抽查法》《童工法》《纯净食物和药品法》《肉食检查法》《赫伯恩法》(禁止铁路公司擅自定价,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制定颁布()A.旨在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B.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C.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 D.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20.二战以后,英国率先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将社会福利领域“国家照顾”模式变革为“社区照顾”模式,而且在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领域,引入市场竞争体制,公共服务交由公司承担。这一变革()A.使公共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B.是国家干预强化的表现C.间接导致政府监管的缺失 D.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里甲制创设于洪武十四年,其直接目的是征发赋役,同时,还肩负了倡行教化、维持治安等多方面的作用。明太祖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倡导乡里自治,禁止政府官员插手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治理,以礼义法禁劝诫百姓,伴教化政法并施。另外,朱元璋亲自起草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强调对乡里百姓的法律教育和宣传。城乡皆建申明、放善二亭,每月朔望于道路,所唱警众誓词,即明太祖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摘编自林乾《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县自治列为训政时期的重要工作。此后政府制定了大量关于县自治的法规、制度等。根据1929年的《县组织法》规定,将县以下分为四级:区、乡(镇)间、部,各级长官由各级公民选举产生。并计划1930年内依照县组织法完成县组织;1932年底以前调查户口、清丈土地完毕;1933年底各地完全建立自治机关;1934年底以前完成县自治。而河北省1934年才开始调查户口,其他省直到抗战爆发还不知省内人口几何。1935年,国民党承认推行县自治的失败。——摘编自王兆刚《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材料三1958年之后,逐渐建立起以“政社合一”为特点的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又是农村经济单位,还是基层军事组织,负责管理公社内的生产建设、财政、粮食、贸易、民政、文教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民事纠纷等一切公共事务。1982年宪法确立了“乡政村治”模式,改公社为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农村基层政权,乡以下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实行村民自治。同时,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基层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社群组织等在乡村治理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由此,中国乡村社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1978—1988年)。——摘编自吕云涛《新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60年的回顾与展望》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乡村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乡村治理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西欧就已有了证券的发行与交易。15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的证券交易主要是商业票据的买卖。16世纪的里昂、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当时进行交易的是国家债券。16世纪中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成千上万的国民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同时也存在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简史》材料二从198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年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7世纪西方证券市场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纵观20世纪的历史,国际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