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利用小兔请客的情境引出加减法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量关系以及算法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如果以“十”为计数单位,那么计算方法与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相同。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教材创设“采松果”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之后,教材设计了“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材预设了三个问题,前两个分别探究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对比巩固知识。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材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出问题,列出算式。在解决时教材呈现的计算方法都是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分别转化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等,同时借助小棒、计数器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5.解决实际问题。教材提供了“回收废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利用生活经验与实际操作,把它与加减法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一方面通过直观操作、转化、类推、迁移、对比等方法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知识类比为已经掌握的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学的知识与类比后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主操作探寻方法和结果。利用操作、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迁移——类比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转化为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归纳计算方法;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运用类推的方法,明白所加或减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加或减,如果是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加或减,进一步强化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小兔请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49-50页“小兔请客”。内容简析问题串1:情境图中把每个盘子里的10个果子作为一个整体,以“十”为计数单位,把整十数的加法转化为10以内的加法。问题串2:将每盘10个果子作为一个整体,以“十”为计数单位,把整十数的减法转化为10以内的减法。问题串3:借助上面两个情境中的算式,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学生。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直观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利用摆小棒和计数器计算20+30、50-10;其次是用对比的方法,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故事描述法:有一天,小白兔到森林里摘了好多果子,它想,这些果子我不能自己吃,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于是它把好朋友们都请到家里来做客。小白兔非常热情,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好朋友们陆陆续续都到了,小白兔担心果子不够吃,就又取来了些果子,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地吃吧,每盘有10个果子,准备了好几盘呢!”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呢?吃几盘后还剩多少个果子呢?从而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实物展示法:早上老师路过一个卖糖葫芦的小店,先买了3串糖葫芦(展示糖葫芦),每串有10个红果,后来觉得不够大家吃,又买了2串一样的糖葫芦,老师买的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红果?吃了3串后还有多少个红果呢?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从信息到问题的产生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出示教材第49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师: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每盘10个果子,先拿出3盘是30个果子,又拿出2盘是20个果子。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师: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应该怎样列式呢?生:求一共有多少个,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0+30。师:20+30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使用学具——小棒或者计数器,动手操作,再给大家介绍你的计算方法。学生操作后,交流方法。生1:我用小棒摆一摆。1捆小棒是10根,摆20+3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20+30=50。生2:我用计数器拨20+30。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表示20,再拨3个珠子,表示3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20+30=50。生3:30和20都是整十数,20是2个十,30是3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20+30=50。生4:我用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30,40,50。生5:因为3+2=5,所以30+20=50。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梳理后,教师再出示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目让学生计算。【品析:学生自由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问题串2: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师:小兔一共端来50个果子,正当大家准备品尝果子时,(课件出示情境图2)小刺猬为了让大家高兴,想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来了一个前滚翻,把一盘果子都黏在身上带走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根据故事和画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原来有50个果子,小刺猬带走了10个,还剩多少个果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还剩多少个果子?师:怎样计算呢?请把你的算式和结果写在口算卡上,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生: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来计算。列式为:50-10。师:50-10,怎么计算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算方法?生1:摆小棒计算:1捆小棒有10根,先摆5捆即50根,从5捆中拿走1捆,还剩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就是40根,所以50-10=40。生2:用计数器计算: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0,再从十位上拨走1个珠子,表示10,还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生3:利用数的组成计算:50和10都是整十数,从5个十中减去1个十,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50-10=40。再次优化算法,并进行练习。【品析:根据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问题串3:认一认。师:你们知道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生1:30表示原来有30个果子,20表示小兔又端来了20个果子,50表示一共有50个果子。生2:50表示一共有50个果子,10表示拿走了10个果子,40表示还剩下40个果子。师:在加法算式中,每个数除了有它表示的意义以外,还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两边的数叫作加数,把算出的得数叫作和。(“=”后面的得数叫作和)在30+20=50中,30叫加数,20也叫加数,50叫和。(边说边板书)师:那么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的?生:在减法算式中,“-”前面的数叫作被减数,“-”后面的数叫作减数,“=”后面的得数叫作差。教师板书: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品析: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我们研究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摆小棒”和“计数器”都要实物,“利用数的组成”和“想成10以内加减法”只需口算即可,所以抛开实物计算的方法更简便。【品析:根据经验,比较后总结最优的算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1~5题。2.拓展题。(1)小明比小亮多收集了几节废电池?(2)“20+30+40=90(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分析:(1)求谁比谁多多少,用减法计算。(2)给出的是加法算式,根据图中信息表示将三人收集的废电池节数相加。【参考答案】(1)40-20=20(节)(2)小亮、小军和小明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品析:巩固练习部分的安排,通过从简到难,让孩子掌握并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哪几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在计算时,可以用“摆小棒”“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利用数的组成”等方法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利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更简便。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果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该怎么计算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回顾本节课,亮点之处有:这节课有两次对算法的探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探究出拨计数器、摆小棒、数数、口算、画图等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记忆去回顾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拨、摆、画等动手操作活动逐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在展示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将抽象的算理借助学具形象化,既便于掌握算法,也为后续的归纳总结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新授知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因为提问方法不够精确,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没有得到加深。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小兔请客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20+30=50(个) 50-10=40(个) 第2课时采松果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51-52页“采松果”。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情境图,提出加法和减法的相关问题。问题串2:借助小棒、计数器模型,进行直观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问题串3:借助小棒、计数器模型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直观和对比、类推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计算25+4、25-4;其次是用对比、类推的方法,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谜语猜测法: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采松果。”(松鼠)教师出示松鼠图片:你们知道松鼠喜欢吃什么吗?(松果)今天松鼠妈妈带领小松鼠一起去采松果,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看看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和板书课题“采松果”)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通过猜测谜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故事描述法: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它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你想去看一看吗?看看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从而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悦。】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从情境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说一说。生1: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师:采完了松果,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生3: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生4:小松鼠采的松果和松鼠妈妈采的松果相差多少个?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也可以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第二位同学和第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合成一个问题。问题串2: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出示: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解决呢?生:25+4。师:同学们真聪明!25加4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学生汇报,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生1:我摆小棒算的。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生2: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教师板书:25+4=29(个)。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离开小棒和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小结:教师一边演示摆小棒的过程一边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当然我们也可以先把5个一和4个一相加起来等于9个一,再与2个十合起来就是29。师:同学们25+4=29你会算了,那么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为什么25+4=29,4+25也等于29呢?【品析: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体会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笔算教学。在此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因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问题串3: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同样请各小组用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汇报: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从个位上拨走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1个珠子,就是21。生2:我摆小棒计算的。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从5根里拿走4根,就剩下21根。师: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离开小棒和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生: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教师板书:25-4=21(个)小结:在口算的过程中,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减个位,不要减到十位上。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剩下的一个问题自己解决吧。(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品析: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后教师要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我们研究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注意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品析: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5题。2.拓展题。(1)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2)比大小。2820+632+77+3246–440+613+620 1926-6 6368-3分析:(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小红前面的人数加上小红后面的人数,最后再加上小红本人。(2)此题利用比较大小的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形式灵活。【参考答案】(1)3+23+1=27(人)(2)>=<<<<【品析: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深化所学知识。】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口算时要注意“只把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果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该怎样计算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回顾本节课,亮点之处有:本节课,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新课,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本节课加减法的意义讲的不多。由问题引出的算式25+4,必须要学生们能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或者为什么用减法。在课上尽量用专业术语来说,学生在前一节课上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所以在讲解时尽量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行叙述。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采松果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25-4=21(个)第3课时青蛙吃虫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页“青蛙吃虫子”。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的直观表象,理解算理。问题串2: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两位数减整十数运算的直观表象,理解算理。问题串3:通过对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梳理总结方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直观和类推、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计算56+30;其次是用类推的方法,计算56-30;最后利用对比的方法,梳理总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谜语猜测法: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青蛙经常在什么地方?它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中有哪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开展了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课件展示法: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啄木鸟去给它们治病,稻田里的庄稼生虫子了,谁会去捉虫子保护庄稼呢?(青蛙)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哦!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出示情境图并板书课题)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根据儿童的生活认知,通过情境图展示既进行了情感教育又展示了数学信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生1:我发现大青蛙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生2:我知道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师:你们能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问题串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提的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应该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生: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学生探讨后,展示交流:生1:摆小棒计算:先摆上5捆和6根小棒,再摆上3捆,5捆和3捆合在一起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如图1。生2: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先拨出56,然后在十位上再拨3个珠子表示加上30,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边说边演示计算过程)如图2。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如图3。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自主优化算法。师:现在老师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问题串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师: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这两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列式?生: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求小青蛙吃的虫子和大青蛙吃的虫子相差多少,列式为56-30。请学生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类推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互相交流。生1:摆小棒计算:用5捆减3捆是2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26根。如图4。生2:先用计数器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个珠子,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如图5。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20,再用20+6=26。如图6。学生交流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优化算法。问题串3:算一算,说一说。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你能正确计算吗?出示教材算一算,说一说的题目,让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每组题目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生1:34+20是在3捆4根的基础上再摆2捆小棒或在计数器的十位再拨2个珠子,而34+2是在3捆4根的基础上再摆2根小棒或在计数器的个位再拨2个珠子,20和2的计数单位不同。生2:71-10、71-1的算理和34+20、34+2的算理是一样的。师: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要注意什么呢?生:个位上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品析:虽然一题有多种方法计算,但学生普遍存在差异,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同时强调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异同,总结算法。】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为什么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呢?如果计算结果不同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得出:因为计算的都是同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只有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有不一样的就说明肯定有一个结果是错的。【品析: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学会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6题。2.拓展题。20年后妈妈比小红大多少岁?分析:求20年后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就是求妈妈与小红的年龄差,用减法计算,因为妈妈和小红的年龄都要增长,因此相差的岁数不变。【参考答案】35-10=25(岁)【品析: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几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口算时要注意:在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果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该怎么计算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回顾本节课,亮点之处有:本节课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数的组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得出计算方法。在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已有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经验,本节课让学生类推学习的时间较少,没有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青蛙吃虫子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56+30=86(只)56-30=26(只)第4课时拔萝卜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55-56页“拔萝卜”。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两位数加两位数运算的直观表象,理解算理。问题串2:利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体验相同数位对齐。问题串3:练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巩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认识竖式,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直观和转化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计算36+23;其次是用转化的方法,用竖式计算36+23,梳理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转化、概括等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谜语猜测法: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打一动物)(小白兔)爱吃萝卜的小白兔今天来拔萝卜了(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白兔拔萝卜的过程中有哪些数学问题。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通过猜一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讲授法:收获萝卜的季节到了,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和小灰兔到地里拔萝卜。(板书课题:拔萝卜)为了调动它们干活的积极性,兔妈妈提议:让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谁拔得多就奖给谁小花帽。两只小兔听了都高兴地蹦起来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比赛结果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品析:充满趣味的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图。】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55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小白兔拔了36个萝卜,小灰兔拔了23个萝卜。生2:小白兔拔的萝卜比小灰兔多一些,小灰兔拔的萝卜比小白兔少一些。师:同学们真聪明,根据小白兔和小灰兔拔的萝卜的个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小白兔和小灰免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生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拔了多少个萝卜?生3: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问题串1: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先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这个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生:36+23。师:前面我们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那么36+23能否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加法进行计算呢?生:把23分成20和3,36+20=56,56+3=59。也可以把36分成30和6。30+23=53,53+6=59。师:现在用小棒或计数器探究一下36+23的结果是否正确,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生1:我用小棒:6根和3根合起来是9根,3捆和2捆合起来是5捆,一共是59根。生2:用计数器时,先拨36,再拨23,合起来是59。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先合起来。问题串2:认一认,算一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验证了计算结果,拨珠子的过程可以用竖式记录下来,用竖式计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竖式,边说计算过程。生:写竖式时,先写36,再在36下面写上23,相同数位要对齐,并把加号写在23前面,写完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写好后,先算6加3等于9,9要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十位上3加2等于5,5写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59。师:为什么个位上的“6”和“3”要对齐,十位的“3”和“2”要对齐?生:因为6和3都表示几个一,2和3在十位上,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对齐。师: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两点:(1)相同数位对齐,加号要写在第二个加数前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于;计算的结果要像排队一样,与横线上的两个加数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2)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师:同学们一下子想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哪种方法适合你自己?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指名班上交流)生1:我喜欢用竖式计算,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不容易出错。生2:我喜欢用口算,因为这种算法快。问题串3:用竖式计算。师:我们探究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材第55页问题串3的“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并强调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品析:本环节让学生自己决策,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同时巩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口算的哪种方法相同?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用竖式计算与30+20=50,6+3=9,50+9=59这种方法相同,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保证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品析:再次明确算理和算法,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作铺垫。】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1~5题。2.拓展题。将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分析:第一个竖式,个位上1加几等于8,1+7=8,应填7;十位上几加5等于9,4+5=9,应填4,那么第一个竖式就是41+57=98;第二个竖式,个位上几加2等于6,4+2=6,应填4;十位上3加几等于7,3+4=7,应填4,那么第二个竖式就是34+42=76;第三个竖式,个位上3+4=7,和的个位上是7,十位上两个数的和是8即可,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有: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比较方便的是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果是两位数减两位数,该怎么计算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回顾本节课,亮点之处有: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首先,通过“拔萝卜”这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引导学生在多种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学一学、想一想,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对竖式的写法掌握的还不够理想,有的同学把横线写得比较长或者比较短等问题都需要帮助和引导。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拔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36+23=59(个)第5课时收玉米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57-58页“收玉米”。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两位数减两位数运算的直观表象,理解算理。问题串2:利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体验相同数位对齐。问题串3:寻找竖式中的错误,总结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直观和迁移、转化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计算57-42;其次是用迁移、转化的方法,用竖式计算57-42,梳理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转化、迁移、概括等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谜语猜测法: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解开衣服看一看,颗颗珍珠露出来。猜一猜(植物)。很多同学都猜出来了是玉米,我们一起去看看收玉米的热闹场面吧!(出示主题图)从中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板书课题:收玉米。【品析:通过猜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情境,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本课的学习。】课件展示法: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收玉米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来到了玉米地,看他们正在干什么呢?(出示主题图)他们正在玉米地里收玉米。看他们干得多带劲啊!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而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板书课题:收玉米。【品析:用收玉米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他们提问的兴趣。】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情境图。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幅图,说说你从这幅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生2: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生3: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生:57+42=99(个)。师: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上节课研究过,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呢?生: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就是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意思一样。师:今天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问题串1: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师:求“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列式呢?生:57-42。师:如何计算57-42呢?生1:先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用57-40=17,17-2=15。生2:也可以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用50-40=10,7-2=5,10+5=15。请用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来探究验证你的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指导。探究后汇报学习情况:生1:我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5捆和7根小棒,然后从5捆小棒中去掉4捆,57-40=17;接着继续从17根小棒中去掉2根,即17-2=15。生2:我用拨一拨的方式,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7个珠子,就是57;再拨去42,从十位拨去4个珠子,个位拨去2个珠子。学生边说边拨珠子。思考:用小棒摆和用计数器计算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交流:无论怎么减,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问题串2: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想一想,填一填。师:同学们有那么多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57-42吗?汇报时,让学生一边出示竖式计算过程,一边讲解计算方法。生:写竖式时,先写57,再在57下面写上42,相同数位要对齐,并把减号写在42的前面,写完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写好后,先算7减2等于5,5要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十位上5减4等于1,1写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师: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呢?让学生对照摆的小棒和拨的计数器说一说。生: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保证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减。师:比一比不同的方法,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用竖式计算减法省时省力,简便不易出错。用竖式计算减法时应注意: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问题串3:说一说,错在哪里?师: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些同学也利用竖式进行了计算,可是老师发现他们的竖式有些问题,(出示教材“说一说,错在哪里”的题目)你能指出他们错在哪里吗?错的请改正过来。学生观察后交流。生1:第一个小题,减数3是一位数,不应该写在十位上。生2:第二个小题,34-11应该是减法计算,当成加法计算了。生3:第三个小题,76+12应该是加法计算,当成减法计算了。师:看来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同学们做题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现在请把错误的题目改正过来吧。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改正后的题目,并展示正确的答案。【品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合作探究,通过动脑、动手、动嘴,自己获取新知识。】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在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讨论后得出:(1)相同点: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不同点:加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品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行对比,找寻不同与相同,便于学生总结算法。】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1~5题。2.拓展题。萌萌看一本88页的故事书。(1)她第4天要从第几页开始看?(2)还剩多少页没看?(3)看完的比没看的少多少页?分析:(1)根据题意,第4天要从32页的下一页开始看,因此应从第33页开始看。(2)求还剩多少页没看,用总共的页数减去看完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3)求看完的比没看的少多少页是比多少的问题,用没看的页数减去看完的页数即可。【参考答案】(1)从第33页开始看。(2)88-32=56(页)(3)56-32=24(页)【品析: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知识的理解,看到数学的价值,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摆小棒、拨计数器、竖式计算,比较方便的是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何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的加减法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回顾本节课,亮点之处:本节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如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等,通过对比优化算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引导过多,其实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收玉米第6课时回收废品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回收废品”。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情境图找出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串2:通过摆小棒和画图,抽象出比13多3的数量关系,联系加法意义列式计算。问题串3:利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列式计算。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时,主要是运用直观和迁移、抽象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其次是用迁移、抽象的方法,梳理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计算方法。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抽象、迁移、概括等方法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这是老师星期天去公园拍摄下的照片(出示照片: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废旧的塑料袋和瓶子),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地上的废旧塑料袋和瓶子。师:这些废旧的塑料袋和瓶子是来公园游玩的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师:小林、小红和小青也意识到了污染的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废旧的塑料袋和瓶子。收集这些废旧的塑料袋和瓶子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板书课题:回收废品。【品析:培养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情感教育法:老师收集了一些废电池和废塑料瓶子,因为废电池中有金属和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水和人的健康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人一生的饮水量。废塑料瓶子如果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听到这些,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认为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集中处理。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从三人收集这些废旧的塑料袋和瓶子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过渡到本课知识的学习。板书课题:回收废品。【品析:用回收废品引入新课,体现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向学生渗透废品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问题串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和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问题二: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问题串2: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师:我们首先来看问题一: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先思考:小红收集的瓶子数和哪个小朋友收集的瓶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生:和小林收集的瓶子数有关,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师:小红和小林谁收集的瓶子多?多几个?生:小红收集的瓶子多,多3个。师: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表示出小林收集的瓶子数。(1个○表示1个瓶子)学生根据题意自己画。小林:○○○○○○○○○○○○○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林的下面画☆表示小红收集的瓶子数,注意小红比小林多3个,然后数一数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一颗☆表示1个瓶子)小林:○○○○○○○○○○○○○小红:☆☆☆☆☆☆☆☆☆☆☆☆☆☆☆☆学生根据题意自己画,画完之后同桌交流是怎样画的。师: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画法?生:在小林每个○的下面画一颗☆,小红比小林多3个,那就在下面多画出3颗☆,一共是16颗☆。师:表达地很清楚,如果用算式表示刚才的过程,应该怎么列算式?生:小红收集的瓶子比13个多3个,13再添上3就可以了,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3+3。教师板书:13+3=16(个)。师:比13多3,就是让13加上3,同意吗?(同意)如果比13多4呢?(加上4)小结:看来,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问题串3: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师:接着来看问题二: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和哪个小朋友收集的瓶子数有关?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算出结果吗?画完之后可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动手画一边理解,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生: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和小林收集的瓶子数有关,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师:谁能告诉大家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如何画图表示呢?生:先画13颗“☆”表示出小林收集的13个瓶子,用“△”表示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在每颗“☆”下面对应画“△”,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就少画4个“△”,就是9个,即小青收集了9个瓶子。小林:☆☆☆☆☆☆☆☆☆☆☆☆☆小青:△△△△△△△△△师:那么算式怎么列呢?生:从13个中去掉4个,就是小青收集的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4。教师板书:13-4=9(个)。师:比13少4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也就是说求比一个数少几就用减法计算。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就用减法计算。【品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老师是组织者的角色,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重要环节。】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比多比少问题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解题思路。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时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得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时,先把题意读清楚,找关键的句子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谁在和谁比,确定问题是在求谁,求多的数量用加法,求少的数量用减法。【品析:再次梳理求比多比少问题的思路,便于学生进行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5题。2.拓展题。集满68个赞就可以获得一张台儿庄古城的免费门票。(1)小亮集了几个赞?(2)小亮再集多少个赞就可以得到一张免费门票?分析:(1)根据题意,小军集的赞比小亮少也就是小亮集的赞比小军多,求小亮集了多少个赞用加法计算。(2)小亮再集多少个赞就可以得到一张免费门票,就是求需要的赞比小亮已经集的赞多多少个,用减法计算。【参考答案】(1)32+5=37(个)(2)68-37=31(个)【品析:经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方法。】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就用减法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你们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吗?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回顾本节课,亮点之处: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和实物操作法为主,将环保情境引入数学课堂,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环保活动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结合。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本课的编排特点是同时呈现比多比少两个问题,并通过画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加法、减法计算,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理解题意不到位,没有真正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应该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法描述题意和解答方法。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回收废品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13+3=16(个)小林:○○○○○○○○○○○○○小红:☆☆☆☆☆☆☆☆☆☆☆☆☆☆☆☆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13-4=9(个)小林:☆☆☆☆☆☆☆☆☆☆☆☆☆小青:△△△△△△△△△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49-63页第五单元《加与减(二)》。复习目标1.进一步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复习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复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复习方法1.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本单元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都是不进位、不退位的,因此在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有利于以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2.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完成的,因此在复习时要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能力。复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游戏导入法: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一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准备开联欢会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一年级二班教室门)想不想进去看看?要想进去必须要有一年级二班的通行证才行,下面有一些算式,只有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才可以获得通行证。36+3=25+4=71+8=90+8=6+33=20+30= 26+30= 30+8= 22+33= 7+42=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与减(二)”的知识,回顾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品析:通过创设简单的情境引入,利用口算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谈话交流法: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100以内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