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测试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羼水(chān)活泼(pō)煮笋(sǔn)
B.荤素(hūn)踱进(dù)笔砚(yàn)步骤(zhòu)
C.荐头(jiàn)舀水(yǎo)间或(jiàn)颓唐(tuí)
D.蒲包(pú)绽开(zhàn)门槛(kǎn)不屑(xiā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荤菜颓唐附和咸享酒店
B.格局蒲包淀放兼收并蓄
C.拭去门槛窃书不屑置辨
D.监督绰号青筋污人清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说起话来唠唠叨叨,使人讨厌。
B.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
②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③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④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⑤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⑥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⑦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A.①②③⑤⑥⑦④B.⑥⑦④③⑤①②
C.③⑤①②⑥⑦④D.①②⑥③⑤⑦④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外貌描写)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语言描写)
C.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动作描写)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B.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C.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8.下列各句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晓东对前来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做客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C.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D.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脚,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二、语言表述
9.《孔乙己》成功地运用了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文中两次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试着运用肖像描写这一手法来描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10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述效果。
(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木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二十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四十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儿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儿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儿,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儿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述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1)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3)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②“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4)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四、综合题
13.班级开展“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2)“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尝尽人生酸辛
(3)学习了《孔乙己》之后,王强写了几句感悟,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长长的一串足迹。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浮现在我眼前。
①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和“”互换位置。
解析解答部分
1.C
常用字字音
A.羼(chàn);B.踱(duó);D.屑(xiè)。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D
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孔乙己
A项,“享”应为“亨”;
B项,“淀”应为“绽”;
C项,“辨”应为“辩”;
D项,书写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C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A、滥用介词,句子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C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无动于衷”与“在心里”词义重复。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5.C
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来判断句子的先后顺序。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这几句话的逻辑关系是由因到果的关系,还要抓住表示承接或转折的连词、代词等进行排序,第③句是总起句,应放在句首,第④句属于全段的总结句,应放在句末。故排除ABD。
故解析为:C
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6.D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ABC判断正确。D这句话是孔乙己的语言描写,不是动作描写。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述方式。
7.A
句号;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引号;省略号;孔乙己
A使用正确;B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此句句末应用省略号,去掉句号;D应将引号内的逗号放到引号外。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8.C
孔乙己;语言得体
A“令尊”是敬语,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这里使用不得体;B“寒舍”是谦语,只能用于指自己的住处,这里使用不恰当;C表述得体;D语言不文明,语气生硬。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述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述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解析。
9.站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厚厚的整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一副大黑框眼镜已经占去了一半的脸,眼镜后面有一双正在眨着的豆豆眼。你可别小瞧这一双豆豆眼,一想到鬼主意,那双小小的、灵活的豆豆眼立刻变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当然,月牙下面还有一张正在“奸笑”的嘴。这双豆豆眼转两圈,加上送到嘴边的“奸笑”,大家就知道她的鬼主意要诞生了。
微写作(片断写作)
本题要求写片段作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②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变化;③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④语言要准确、连贯、生动形象。此题没有统一解析,只要解析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故解析为:站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厚厚的整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一副大黑框眼镜已经占去了一半的脸,眼镜后面有一双正在眨着的豆豆眼。你可别小瞧这一双豆豆眼,一想到鬼主意,那双小小的、灵活的豆豆眼立刻变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当然,月牙下面还有一张正在“奸笑”的嘴。这双豆豆眼转两圈,加上送到嘴边的“奸笑”,大家就知道她的鬼主意要诞生了。
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的能力。例文描写的是一个小姑娘的外貌,依次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刘海)、眼睛、嘴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里对眼睛的描写非常的出彩,通过这些语句的描写,一个非常机灵、可爱的小姑娘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10.(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①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②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护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强词夺理。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社会环境描写
(1)咸亨酒店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酒店里来喝酒的有两种人,一种的短衣帮,一种是长衫主顾,这两种人属于不同的等级,他们之间界限分明,这说明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孔乙己就是生活在这等级森严的社会,这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命运。因此开头段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①结合语境分析,小说交代来咸亨酒店喝酒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穿长衫的阔绰的主顾,他们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还有一种是只能靠柜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帮。而孔乙己却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在当时的社会里格格不入,不但长衫主顾看不起他,连短衣帮也看不起他,把他当作取笑的对象。而孔乙己又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一个人,他来到酒店里,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说这话的潜台词是你们不是看不起我吗?我偏要让你们瞧瞧,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有钱人,我不但要喝酒,还要吃茴香豆,还付现钱,然后就有了下面的一个动作“排”,你们瞧瞧啊,这是现钱,现钱,你们这帮穷鬼有吗?因此,这句话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出了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显示他的阔气,表现他穷困却炫耀富裕的得意神情。②结合语境分析,“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这句话是别人众人面前当着孔乙己的面揭孔乙己的短,而且还是人家亲眼所见,毫无虚言,让孔乙己无可辩驳,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非常尴尬,所以才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3)“窃”就是“偷”,这两个词是同义词,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结合语境分析,孔乙己毕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但如何争取呢?在这群人面前,他唯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拿这一点为自己争一点面子,于是就有了“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样的让人啼笑皆非的话,仿佛读书人偷东西也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真是迂腐至极。因此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故解析为:⑴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⑵①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②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⑶“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护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强词夺理。
⑴本题考查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使用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述了……情感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赏析人物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小说中的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因此分析其作用就是要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11.(1)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信任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②表现了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根据上下文分析人物情感或心理状态。第①句中,“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是对前面陶子树“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的回答,“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则是对现代社会流行的组合家具走俏、传统木工做出来的老式家具没落的不满,“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表述出桑伯的不屑与鄙视。这点在下文做了补充说明:桑伯的儿子在城里开了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可见,桑伯对木匠事业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但现实生活中自己却“快一个月没活了”,精湛的手艺也快无人问津,遭遇冷落。所以当有人夸他手艺好的时候,他内心是非常自信的,同时对那些只讲究外在的现代家具的一种嫌弃和鄙视。第②句是饭后桑伯干活时的一个神态描写。吃饭时,陶子树提到理发匠“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箍桶匠“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前文也提到桑伯一个月没有活,斧头快生锈了,这些都说明传统手艺人生意惨淡,都是传统手艺没落的表现。对于这些,桑伯“不言语”,但从第⑩段专注地劳作可以看出,此时桑伯内心非常失落和痛苦,他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对木匠手艺和事业的热爱以及失落、痛苦等,都在工作中宣泄。面对快雕刻好的梅花,他内心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慈爱的柔情,以及手被划伤,他忘了疼痛,陷入痴迷的状态都可以看出他内心对木匠事业的热爱和不舍。
(2)结合人物形象来分析人物心理。桑果是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作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比较快,他认识到传统家具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所以,他不愿子承父业,学习木匠手艺,在城里开家具店也不卖父亲的“作品”,而是追寻时代发展,卖组合家具。“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说明他生意做得不错,与桑伯“快一个月没活了”形成对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孝顺的人。真正的孝顺不只体现在生活上,还体现情感上。从“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当心爸在后面听见”等,可见他做得很好。虽然桑果为了发展不接父亲的班,但他从来不反对父亲做木工,甚至还帮父亲揽活,说明他能够体会父亲对木匠事业和手艺的感情,知道老一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感情,所以他请求父亲不要烧工具。
(3)赏析语言的表述效果,一般是从语言、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特点,从情感上分析表述效果。语言上,“深深浅浅”“左左右右”运用了叠词;“时而……时而……”则表现出句式的整齐,富有节奏感;将桑伯的不同手法进行对比,把雕刀比作泥鳅,这这是用了对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桑伯的手艺精湛,游刃有余;最后还可以从汗水的“渗”表现出桑伯的投入。这样细致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桑伯对木工手艺和事业的专注和执着,也反映出他在了解到传统手艺没落后的一种自我投入的宣泄状态。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貌似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实际上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层把握。桑伯在文中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手艺人,手艺精湛,对木匠事业十分热爱,投入了一生的情感。结合陶子树介绍理发匠、补锅匠、箍桶匠等传统手艺的没落情况,可以得知本文实际是反映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手工艺何去何从的问题。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就是反映生活现实,在记录的同时,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因此,本文的意义,或者说桑伯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要结合近年来国家倡导弘扬传统文化、赞美工匠精神的大背景来深入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实际是借用传统手工艺人生活的情况,展现传统手工艺人的形象,引发读者关注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状态,认识传统手工艺人的精神面貌,思考传统手工艺价值、传承、保护等问题。
故解析为:⑴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信任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②表现了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⑵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⑶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⑷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⑴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词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言文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的目的和意图。
12.(1)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2)不能。“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3)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
不同之处:①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而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
(4)示例一: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子。他不计后果地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示例二:“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从开头到“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写奴才向聪明人诉苦的过程,从聪明人的语言和神态看,面对奴才的诉苦,他只是从语言上安慰奴才,同情奴才,但他从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奴才摆脱猪狗不如的命运。由此可见聪明人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从“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到“他仍然砸”写奴才向傻子诉苦的过程,奴才向傻子诉苦说自己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那小屋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傻子并没有像聪明人一样用语言去安慰奴才,而是立刻让奴才带他去帮助他开一个窗户。由此可以看出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2)比较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原文中“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这句话把“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傻子在帮奴才开窗,但奴才不但不表示感谢,替傻子保守秘密,还大张旗鼓地喊人说是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一群奴才听到后立刻出来把傻子赶走,主人其实也听到了,但他对奴才的“奴性”十分了解,知道这样的事奴才自己就会帮他解决的,根本不用担心和着急,因此他听到喊声后,才慢慢地走出来,这一方面表现了他非常笃定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他作为主人的威严。
(3)结合文章内容及《故乡》选段分析,这篇文章中奴才分别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而《故乡》的第②个片段写闰土想我诉说家里的困境;这篇文章中奴才只是诉苦,但当傻子帮他改变出境时他却惊恐不已并喊人把傻子赶走,《故乡》中的“闰土”只是觉得苦,不知道去改变自己的困境,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据此可知他们的相同之处是: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这篇文章中,奴才向傻子诉苦,傻子帮助他改变现状,但他却向主人邀功献媚出卖傻子,灵魂非常的丑恶。而《故乡》中的闰土精神非常的麻木,将改变自己处境的愿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联系全文内容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鲁迅要将“那人”称为“傻子”的原因。文中奴才向两个人诉苦,这两个人分别是聪明人和傻子,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但奴才却非常的感激他,并认为聪明人有先见之明;而傻子呢,奴才向他诉苦说自己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那小屋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他就立刻让奴才带他去帮助他开一个窗户,他就立即不计后果地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聪明人和奴才的做法及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分析,“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解析为:⑴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⑵不能。“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⑶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
不同之处:①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而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
⑷示例一: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子。他不计后果地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示例二:“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⑵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的角度有:①修辞:运用了何种修辞。②词语运用: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③写作手法: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④句式:双重否定、疑问句、反问句,长短句结合。⑤结构作用: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深化主题。赏析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述了……情感。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3.(1)我的研究:
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地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虽零零碎碎写了自己对阿长的诸多讨厌,但又写了她为自己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2)充满世态炎凉;大社会小人物
(3)删去“和强烈的呐喊”;长长的;一串
活动设计;补写对联;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1)可以结合平时积累的鲁迅的有关作品,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的人物、主旨、艺术特色等确定一个专题名称,如:鲁迅散文的特点,再根据专题名称确定研究依据及发现。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地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虽零零碎碎写了自己对阿长的诸多讨厌,但又写了她为自己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2)在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补充题目,注意前后句要形成对仗。如可用“大社会小人物”与“小酒店大世界”构成对仗;“充满世态炎凉”与“尝尽人生酸辛”构成对仗。
(3)①主宾搭配不当,应删去“和强烈的呐喊”。
②语序颠倒,应把“长长的”和“一串”互换位置。
故解析为:⑴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地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虽零零碎碎写了自己对阿长的诸多讨厌,但又写了她为自己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⑵充满世态炎凉大社会小人物
⑶①删去“和强烈的呐喊”②长长的一串
⑴本题考查对活动专题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专题,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⑶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羼水(chān)活泼(pō)煮笋(sǔn)
B.荤素(hūn)踱进(dù)笔砚(yàn)步骤(zhòu)
C.荐头(jiàn)舀水(yǎo)间或(jiàn)颓唐(tuí)
D.蒲包(pú)绽开(zhàn)门槛(kǎn)不屑(xiāo)
C
常用字字音
A.羼(chàn);B.踱(duó);D.屑(xiè)。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荤菜颓唐附和咸享酒店
B.格局蒲包淀放兼收并蓄
C.拭去门槛窃书不屑置辨
D.监督绰号青筋污人清白
D
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孔乙己
A项,“享”应为“亨”;
B项,“淀”应为“绽”;
C项,“辨”应为“辩”;
D项,书写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A、滥用介词,句子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说起话来唠唠叨叨,使人讨厌。
B.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C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无动于衷”与“在心里”词义重复。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
②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③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④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⑤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⑥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⑦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A.①②③⑤⑥⑦④B.⑥⑦④③⑤①②
C.③⑤①②⑥⑦④D.①②⑥③⑤⑦④
C
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来判断句子的先后顺序。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这几句话的逻辑关系是由因到果的关系,还要抓住表示承接或转折的连词、代词等进行排序,第③句是总起句,应放在句首,第④句属于全段的总结句,应放在句末。故排除ABD。
故解析为:C
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外貌描写)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语言描写)
C.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动作描写)
D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ABC判断正确。D这句话是孔乙己的语言描写,不是动作描写。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述方式。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B.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C.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A
句号;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引号;省略号;孔乙己
A使用正确;B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此句句末应用省略号,去掉句号;D应将引号内的逗号放到引号外。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8.下列各句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晓东对前来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做客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C.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D.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脚,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
孔乙己;语言得体
A“令尊”是敬语,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这里使用不得体;B“寒舍”是谦语,只能用于指自己的住处,这里使用不恰当;C表述得体;D语言不文明,语气生硬。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述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述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解析。
二、语言表述
9.《孔乙己》成功地运用了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文中两次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试着运用肖像描写这一手法来描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100字左右)
站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厚厚的整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一副大黑框眼镜已经占去了一半的脸,眼镜后面有一双正在眨着的豆豆眼。你可别小瞧这一双豆豆眼,一想到鬼主意,那双小小的、灵活的豆豆眼立刻变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当然,月牙下面还有一张正在“奸笑”的嘴。这双豆豆眼转两圈,加上送到嘴边的“奸笑”,大家就知道她的鬼主意要诞生了。
微写作(片断写作)
本题要求写片段作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②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变化;③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④语言要准确、连贯、生动形象。此题没有统一解析,只要解析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故解析为:站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厚厚的整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一副大黑框眼镜已经占去了一半的脸,眼镜后面有一双正在眨着的豆豆眼。你可别小瞧这一双豆豆眼,一想到鬼主意,那双小小的、灵活的豆豆眼立刻变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当然,月牙下面还有一张正在“奸笑”的嘴。这双豆豆眼转两圈,加上送到嘴边的“奸笑”,大家就知道她的鬼主意要诞生了。
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的能力。例文描写的是一个小姑娘的外貌,依次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刘海)、眼睛、嘴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里对眼睛的描写非常的出彩,通过这些语句的描写,一个非常机灵、可爱的小姑娘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述效果。
(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①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②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护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强词夺理。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社会环境描写
(1)咸亨酒店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酒店里来喝酒的有两种人,一种的短衣帮,一种是长衫主顾,这两种人属于不同的等级,他们之间界限分明,这说明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孔乙己就是生活在这等级森严的社会,这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命运。因此开头段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①结合语境分析,小说交代来咸亨酒店喝酒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穿长衫的阔绰的主顾,他们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还有一种是只能靠柜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帮。而孔乙己却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在当时的社会里格格不入,不但长衫主顾看不起他,连短衣帮也看不起他,把他当作取笑的对象。而孔乙己又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一个人,他来到酒店里,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说这话的潜台词是你们不是看不起我吗?我偏要让你们瞧瞧,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有钱人,我不但要喝酒,还要吃茴香豆,还付现钱,然后就有了下面的一个动作“排”,你们瞧瞧啊,这是现钱,现钱,你们这帮穷鬼有吗?因此,这句话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出了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显示他的阔气,表现他穷困却炫耀富裕的得意神情。②结合语境分析,“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这句话是别人众人面前当着孔乙己的面揭孔乙己的短,而且还是人家亲眼所见,毫无虚言,让孔乙己无可辩驳,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非常尴尬,所以才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3)“窃”就是“偷”,这两个词是同义词,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结合语境分析,孔乙己毕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但如何争取呢?在这群人面前,他唯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拿这一点为自己争一点面子,于是就有了“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样的让人啼笑皆非的话,仿佛读书人偷东西也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真是迂腐至极。因此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故解析为:⑴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⑵①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②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⑶“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护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强词夺理。
⑴本题考查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使用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述了……情感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赏析人物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小说中的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因此分析其作用就是要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木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二十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四十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儿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儿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儿,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儿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述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信任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②表现了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根据上下文分析人物情感或心理状态。第①句中,“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是对前面陶子树“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的回答,“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则是对现代社会流行的组合家具走俏、传统木工做出来的老式家具没落的不满,“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表述出桑伯的不屑与鄙视。这点在下文做了补充说明:桑伯的儿子在城里开了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可见,桑伯对木匠事业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但现实生活中自己却“快一个月没活了”,精湛的手艺也快无人问津,遭遇冷落。所以当有人夸他手艺好的时候,他内心是非常自信的,同时对那些只讲究外在的现代家具的一种嫌弃和鄙视。第②句是饭后桑伯干活时的一个神态描写。吃饭时,陶子树提到理发匠“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箍桶匠“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前文也提到桑伯一个月没有活,斧头快生锈了,这些都说明传统手艺人生意惨淡,都是传统手艺没落的表现。对于这些,桑伯“不言语”,但从第⑩段专注地劳作可以看出,此时桑伯内心非常失落和痛苦,他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对木匠手艺和事业的热爱以及失落、痛苦等,都在工作中宣泄。面对快雕刻好的梅花,他内心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慈爱的柔情,以及手被划伤,他忘了疼痛,陷入痴迷的状态都可以看出他内心对木匠事业的热爱和不舍。
(2)结合人物形象来分析人物心理。桑果是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作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比较快,他认识到传统家具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所以,他不愿子承父业,学习木匠手艺,在城里开家具店也不卖父亲的“作品”,而是追寻时代发展,卖组合家具。“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说明他生意做得不错,与桑伯“快一个月没活了”形成对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孝顺的人。真正的孝顺不只体现在生活上,还体现情感上。从“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当心爸在后面听见”等,可见他做得很好。虽然桑果为了发展不接父亲的班,但他从来不反对父亲做木工,甚至还帮父亲揽活,说明他能够体会父亲对木匠事业和手艺的感情,知道老一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感情,所以他请求父亲不要烧工具。
(3)赏析语言的表述效果,一般是从语言、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特点,从情感上分析表述效果。语言上,“深深浅浅”“左左右右”运用了叠词;“时而……时而……”则表现出句式的整齐,富有节奏感;将桑伯的不同手法进行对比,把雕刀比作泥鳅,这这是用了对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桑伯的手艺精湛,游刃有余;最后还可以从汗水的“渗”表现出桑伯的投入。这样细致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桑伯对木工手艺和事业的专注和执着,也反映出他在了解到传统手艺没落后的一种自我投入的宣泄状态。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貌似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实际上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层把握。桑伯在文中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手艺人,手艺精湛,对木匠事业十分热爱,投入了一生的情感。结合陶子树介绍理发匠、补锅匠、箍桶匠等传统手艺的没落情况,可以得知本文实际是反映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手工艺何去何从的问题。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就是反映生活现实,在记录的同时,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因此,本文的意义,或者说桑伯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要结合近年来国家倡导弘扬传统文化、赞美工匠精神的大背景来深入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实际是借用传统手工艺人生活的情况,展现传统手工艺人的形象,引发读者关注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状态,认识传统手工艺人的精神面貌,思考传统手工艺价值、传承、保护等问题。
故解析为:⑴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信任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②表现了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⑵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⑶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⑷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⑴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词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言文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的目的和意图。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
- 2024年上海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4年公司合作协议书范本模板
- 2024年商洛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
- 2024年合作协议商务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新板房屋租赁合同
- 2024年泰州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点通
- 2024年哈尔滨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
- 2024年南宁客运驾驶员考试试卷题库
- 2024年山东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考试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加答案(易错题)
- 《铁路货运组织》课件-项目2 整车、零担货物运输过程
-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题库及完整答案(易错题)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学习课件
- DZ/T 0452.3-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锂、铍、钪、锰、钴、镍、铜、锌、镓、铷、铌、钼、铟、铯、钽、钨、铊、铅、铋、钍、铀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ICP-MS法(正式版)
- 少数民族朝鲜族民俗介绍
- 2024年环磷酰胺原料药项目申请报告
- 鸟的天堂(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 安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制度
- MOOC 陶瓷装饰·彩绘-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2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