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杭州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典型卷2

一.试题(共8小题)

1.(2020秋江干区期末)

(1)同学们参考《唐诗三百首》中体裁、题材的分类,对这学期以来学过的部分诗文进行了分类整理,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诗句巩固,请在空缺处把诗句填写完整。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③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⑥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2)请将上面的诗句按照“体裁”和“题材”两种分类方式,分别归类到相应的位置。

体裁诗句

律诗

宋词

散文

题材诗句

怀古慨今

山水田园

人生哲思

2.(2020秋上城区期末)最近,这张图片红遍全网。看到它,你会联想到什么?请写一首小诗,表述你的情思。

3.(2018秋余杭区期末)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综合学习。

中国人食不离筷,﹣﹣双筷子,串联旧时和现在、天南和地北,连接的是味蕾,缠绕的是文明,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感。

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提醒人们,言行举止要符合礼节,控制自己内心不好的欲望。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

筷子成双出现使用筷子时,一根动,一根静,象征动静结合;一分为二,代表事物的两面性;合二为一,代表阴阳互补,意味完美的结果。

一支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象征(1)。

亲朋好友之间,有互送筷子祝贺的礼俗亲友结婚,赠送筷子的寓意:(2)。

筷子就是餐桌上“礼”的象征关于筷子的摆放和使用,我还知道这样的规矩:(3)。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此段中的“箸”即筷子,玄德即(4),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5)《》,同出自我国古典名著(6)《》,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与其他三部(7)《》(:吴承恩)、(8)《》(:施耐庵)、《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4.(2018秋杭州期末)名著阅读

(1)在研读《水浒》的过程中,901班计划仿照《世说新语》的目录,对英雄好汉进行归类,建立人物资料库。请将花和尚鲁智深放入目录中的一个门类,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我选择放入类。

我的理由:

(2)清初点评大师金圣叹在阅读《水浒传》时曾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即一类人物),定考下下。”金圣叹认为书中的宋江是“下下”等的人物,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选拔人物时,曾出现过将人物分为九个品级的现象(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上指最高级,下下指最低级。

(3)你在阅读《世说新语》时,是否发现了描写生动、令你喜爱的“上上”等人物?请你仿照金圣叹的点评,从书中选择一个“上上”等的人物进行点评。

我将定考为上上,因为

5.(2019秋下城区期末)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你怎么看?

材料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晓书馆”“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三联韬奋书店”……一个个网红书店最近进入人们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到底是去网红书店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还是去看书?成为网红有错吗?网红书店靠什么赢得读者的心?

材料二:

(某网红书店)

材料三:

走进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言几又书店,好像进入了一个“百宝箱”。喜欢书的读者点一杯咖啡,可以伴着咖啡香读书。更为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其他体验项目,从家居、儿童美术中心、服饰、到艺术画廊、花艺、盆栽、DIY手工艺……言几又突破了书店的传统业态,用创新释放出多元价值。

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00余家实体书店,如建投书局、上海三联书店、言几又、西西弗和钟书阁等均入驻北京市场。当下,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在江西定南县瑞友书店,读者可以精选图书,还可以享受到餐饮、文创、生活家居多元服务,这不仅带动了图书销售量的增长,也为城市开拓了新的文化空间。如今,实体书店已继电影院、超市之后,成为大型购物和文化中心的“标配”,通过书店,给城市市民带来人文关怀,让大家得到精神的释放。“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当网红从时尚转变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说。

材料四:

最近,重庆市渝中区有家旧书店“火了”。这家书店不但凭借独特的“凌乱”风格被媒体关注,还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有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进得去。对此,70岁的店主王米渝立了个规矩﹣﹣拍照可以,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乍一听,“买书拍照”规矩很像“霸王条款”,但这得到了不少网友、读者的支持。据了解,店主王米渝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书虫,他开设旧书书店主要是为了结交更多真正的爱书人。他说:“以前全都是来看书的,现在都是来拍照的。”可见,设置所谓的“霸王条款”只是保护读者的无奈之举。打卡拍照固然能够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再加上网络时代下网络阅读对实体书店的不断消解,实体书店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少了“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多了“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当下的实体书店似乎更多扮演着景点、打卡处和咖啡厅的角色,文化消费和休闲的意味大过了读书本身。

在“流量”时代,实体书店如何平衡打卡和阅读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课题。那么,不妨把“买书拍照”当做一种善意的督促: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

(选自2019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举了晓书馆、钟书阁、重庆旧书店等例子,反映当下人们到网红书店“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B.材料二中图表的数据说明,该书店的咖啡饮料超过了书籍本身,成了书店陈设的主角和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C.材料三中,言几又书店的多元经营模式说明了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

D.材料四反映了很多人去实体书店打卡拍照能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

(2)你赞同“买书拍照”的“霸王条款”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3)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句中的“炫耀”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4)你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吗?请在下列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链接资料与上文材料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一: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仅0.2本。可见,全民阅读数量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我国的阅读现状远未达到预期。

链接材料二:能沉下心来看一本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当人们还愿意因为一个理由走进书店的时候,为什么要拒绝呢?一个人愿意不停去书店打卡,今天没有读书,明天没有读书,后天依旧没有吗?未必。

6.(2019秋下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这个他是习惯了,不用思虑,纯由两条腿做主宰。他是个活动的孩子,两颗乌黑的眼珠流转不停,表示他在那里不绝地想他爱想的念头。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不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何等的可亲啊!

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总之,全室的儿童没有一个不动,没有一个不专注心灵在某一件事。倘若有大绘画家、大音乐家、大文学家,或用彩色,或用声音,或用文字,把他们此刻的心灵表现出来,没有不成绝妙的艺术,而且可以通用一个题目,叫做“动的生命”。然而他哪里觉察环绕他的是这么一种现象,而自己也是动的生命的一个呢?他自己是变更了,不是他平日的自己,只是一条小蚕。

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这使他由小蚕回复到自己。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他连绵的思虑却开始了:“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送到他的耳朵里便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我明天一早采了桑,畅畅地游玩一会,然后到校,但是哪里去采呢?乱砖墙旁桑树上的叶小而薄,不好。还是眠羊泾旁的桑叶好,我们一准到那里去!”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它……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

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他的心仍在眠羊泾。

“那天可巧逢到一条小船停着,我们跳上去,撑动篙子,碧绿的两岸就摇摇地向后移动,我们都拍手欢呼。船舷旁一群小鱼钻来钻去,我便伸手下去,却捉住了水草,鱼儿不知道哪里去了。王复也伸下手去,落水重了些,溅得我满脸的水,这引得大家都笑起来。最不幸的是在这个当儿看见级任先生在岸上匆匆地走来。他勉强露出笑容,叫我们好好儿上岸吧。我们全身的,从头发以至脚趾的兴致都消散了,就移船近岸,一个一个跨上去。不好了!我们一跨上岸他的面容就变了。他责备我们不懂危险,竟和危险去亲近。我们……”

“……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着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轻轻地指点。他跟着望去,见一只白蝴蝶似乎要飞进来,两翅鼓动得极快,但是和玻璃碰着,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他这么想,嘴里不觉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一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他俯首假装看书,却偷眼看窗外,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哪里去了?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么?”

忽然一种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即使将球摇动,使钟杆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1921年4月30日(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有删改)

(1)仿照示例,梳理这一堂课的过程和“他”的所思所想,填写表格。

上课钟声响起先生开始上课先生课堂发问③下课歌声响起

心魂仿佛加入蚕群①②偷看窗外思念④

(2)根据上下文,分析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不同。

a.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b.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3)文中的“他”为什么不出现具体姓名?

(4)以下三种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a.体现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b.反映了只说教而不实践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

c.反思孩子的天性应该与自然相融,与实践结合。

7.(2021秋上城区期末)班级开展“诗文漫步”专栏活动,请你完成相关阅读任务。

(一)与梅圣俞①

[宋]欧阳修

某又启:去年夏中,因饮滁水甚甘,问之,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遂往访之,乃一山谷中。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遂引其泉为石池。甚清甘。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又于州东五里许菱溪上有二怪石,乃冯延鲁家旧物,因移在亭前。广陵韩公闻之,以细芍药十株见遗,亦植于其侧。其他花木不可胜记。山下一径,穿人竹筱②蒙密中,豁然路尽,遂得幽谷。已作一记③,未曾刻石。亦有诗托王仲仪寄去,不知达否?告乞一篇留亭中。因便望示及,千万千万。

——选自《欧阳修全集》

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诗人。②竹筱(xiǎo):小竹。③一记:即《丰乐亭记》,节选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二)寄题滁州丰乐亭(节选)

[宋]梅尧臣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穷源,林外留车马。

一径穿筱深,蔽日复潇洒。

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细芍药十株见遗路不拾遗

B.其他花木不可胜记予观夫巴陵胜状

C.因便望示及曹操势不及袁绍

D.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与梅圣俞》记载了欧阳修筹备、修建丰乐亭的过程。理解文意将过程补充完整。

①→得泉山谷→引泉入池②→③→植花亭侧

(3)《寄题滁州丰乐亭》一诗传达出欧阳修与梅尧臣之间怎样的情谊?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4)从醉翁亭到丰乐亭都体现了欧阳修哪些志趣追求?请结合《醉翁亭记》《与梅圣俞》和解释③(《丰乐亭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8.(2022榆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是什么决定了山的高度?《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与河流、冰川和气候相关的外部侵蚀过程,并不像此前想象的那么重要,而真正令一座山仰之弥高的关键,是山峰之下地壳中的压力、推力、拉力和板块间作用力的平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写成诗歌。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22年11月30日组卷10的初中语文组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试题(共8小题)

1.(2020秋江干区期末)

(1)同学们参考《唐诗三百首》中体裁、题材的分类,对这学期以来学过的部分诗文进行了分类整理,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诗句巩固,请在空缺处把诗句填写完整。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③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请将上面的诗句按照“体裁”和“题材”两种分类方式,分别归类到相应的位置。

体裁诗句

律诗①④⑤

宋词②③

散文⑥

题材诗句

怀古慨今①⑤

山水田园④⑥

人生哲思②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1)

①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月有阴晴圆缺(重点字:圆)

③为赋新词强说愁(重点字:赋)

④鸡声茅店月

⑤秋草独寻人去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重点字:寓)

(2)

律诗:①④⑤

宋词:②③

散文:⑥

怀古慨今:①⑤

山水田园:④⑥

人生哲思:②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2.(2020秋上城区期末)最近,这张图片红遍全网。看到它,你会联想到什么?请写一首小诗,表述你的情思。

本题考查读图和写作能力。由图片中“2020实‘鼠’不易”的文字,结合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社会现实可知,意指2020年发生了很多灾难。由图片中“2021‘牛’转乾坤”“风雨过后,必有彩虹”的文字可知,表述了对2021年的期待和美好祝愿。由“再见2020,你好2021”的文字可知,小诗应围绕回顾2020年、展望2021年的内容来写。语言凝练,有诗意即可。

解析:

示例:

再见,2020;你好,2021

2020

这一年,澳洲山火持续五个月

这一年,非洲蝗虫肆虐纵横

这一年,一场病毒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伤痛

这一年,脱贫攻坚我们依然慷慨前行

这一年,有豪情满怀也有踌躇不前

这一年,有人心冷漠也被善意感动

这一年,为小小心愿,我们付出百倍努力

这一年,众志成城温暖了岁月光阴

再见,2020

你好,2021

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

愿伟大祖国昌盛繁荣

图文(表)转换题一般以一个材料或一则新闻事件作为题材,有的则提供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专题材料(专题材料呈现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画、徽标、数据等).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同或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归纳提炼以及语言的表述能力等。

3.(2018秋余杭区期末)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综合学习。

中国人食不离筷,﹣﹣双筷子,串联旧时和现在、天南和地北,连接的是味蕾,缠绕的是文明,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感。

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提醒人们,言行举止要符合礼节,控制自己内心不好的欲望。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

筷子成双出现使用筷子时,一根动,一根静,象征动静结合;一分为二,代表事物的两面性;合二为一,代表阴阳互补,意味完美的结果。

一支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象征(1)团结力量大。

亲朋好友之间,有互送筷子祝贺的礼俗亲友结婚,赠送筷子的寓意:(2)快快生子。

筷子就是餐桌上“礼”的象征关于筷子的摆放和使用,我还知道这样的规矩:(3)不能把筷子竖插在碗中。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此段中的“箸”即筷子,玄德即(4)刘备,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5)《杨修之死》,同出自我国古典名著(6)《三国演义》,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与其他三部(7)《西游记》(:吴承恩)、(8)《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本题考查关于筷子的文化常识和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学常识。

(1)一支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是一句歌词,象征着众人齐心,团结力量大。

(2)筷子,谐音“快子”,寓意快快生子。

(3)可根据平时家人的教导或自己积累的习俗、文明礼仪方面回答,如,不能把筷子竖插在碗中,不能用筷子敲餐具和桌子等。

(4)玄德,是刘备的字。

(5)课文《杨修之死》出自三国演义。

(6)《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7)《西游记》是吴承恩。

(8)《水浒传》是施耐庵。

解析:

(1)团结力量大

(2)快快生子

(3)不能把筷子竖插在碗中(不能用筷子敲餐具和桌子)

(4)刘备

(5)杨修之死

(6)三国演义

(7)西游记

(8)水浒传

对我国四大古典的基本常识要牢记。尤其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要通读全书,熟悉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4.(2018秋杭州期末)名著阅读

(1)在研读《水浒》的过程中,901班计划仿照《世说新语》的目录,对英雄好汉进行归类,建立人物资料库。请将花和尚鲁智深放入目录中的一个门类,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我选择放入勇猛刚强类。

我的理由:因为小说中写他为救助金氏父女,而拳打镇关西;为了吓退一群泼皮无赖,而倒拔垂杨柳;为了救下林冲,而大闹野猪林。都表现出他勇猛的一面。

(2)清初点评大师金圣叹在阅读《水浒传》时曾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即一类人物),定考下下。”金圣叹认为书中的宋江是“下下”等的人物,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选拔人物时,曾出现过将人物分为九个品级的现象(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上指最高级,下下指最低级。

(3)你在阅读《世说新语》时,是否发现了描写生动、令你喜爱的“上上”等人物?请你仿照金圣叹的点评,从书中选择一个“上上”等的人物进行点评。

我将陈元方定考为上上,因为陈元方年少识礼,懂理为人要讲诚信,并能有理有据地为父亲挽回尊严

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

(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根据小说中与他相关的情节内容,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都可以看出他的疾恶如仇,为人勇猛,所以可归入“勇猛刚强”一类。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评价。根据题意,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表现,明确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即可。比如认同金圣叹的观点,可抓住宋江在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时,假惺惺地推辞,他爱用术数笼络他人等行为分析其虚伪的一面。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识记与评价。解答此题从我们学过或阅读过的《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表述其超人的一面即可。比如《咏雪》中机敏的谢道韫,《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元方,《王戎夙慧》中的王戎等。

解析:

(1)勇猛刚强类;因为小说中写他为救助金氏父女,而拳打镇关西;为了吓退一群泼皮无赖,而倒拔垂杨柳;为了救下林冲,而大闹野猪林。都表现出他勇猛的一面。

(2)我认同金圣叹的观点。在小说中,明明是卢俊义完成晁盖的遗意活捉了射他的人,应该是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但却是宋江当了老大。宋江原本就很想在梁山坐第一把交椅,却又假惺惺的推辞。而且宋江一心只想着招安,最终让梁山好汉走向了末路,这都表现了他为人的虚伪。

(3)陈元方;陈元方年少识礼,懂理为人要讲诚信,并能有理有据地为父亲挽回尊严。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2019秋下城区期末)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你怎么看?

材料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晓书馆”“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三联韬奋书店”……一个个网红书店最近进入人们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到底是去网红书店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还是去看书?成为网红有错吗?网红书店靠什么赢得读者的心?

材料二:

(某网红书店)

材料三:

走进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言几又书店,好像进入了一个“百宝箱”。喜欢书的读者点一杯咖啡,可以伴着咖啡香读书。更为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其他体验项目,从家居、儿童美术中心、服饰、到艺术画廊、花艺、盆栽、DIY手工艺……言几又突破了书店的传统业态,用创新释放出多元价值。

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00余家实体书店,如建投书局、上海三联书店、言几又、西西弗和钟书阁等均入驻北京市场。当下,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在江西定南县瑞友书店,读者可以精选图书,还可以享受到餐饮、文创、生活家居多元服务,这不仅带动了图书销售量的增长,也为城市开拓了新的文化空间。如今,实体书店已继电影院、超市之后,成为大型购物和文化中心的“标配”,通过书店,给城市市民带来人文关怀,让大家得到精神的释放。“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当网红从时尚转变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说。

材料四:

最近,重庆市渝中区有家旧书店“火了”。这家书店不但凭借独特的“凌乱”风格被媒体关注,还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有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进得去。对此,70岁的店主王米渝立了个规矩﹣﹣拍照可以,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乍一听,“买书拍照”规矩很像“霸王条款”,但这得到了不少网友、读者的支持。据了解,店主王米渝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书虫,他开设旧书书店主要是为了结交更多真正的爱书人。他说:“以前全都是来看书的,现在都是来拍照的。”可见,设置所谓的“霸王条款”只是保护读者的无奈之举。打卡拍照固然能够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再加上网络时代下网络阅读对实体书店的不断消解,实体书店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少了“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多了“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当下的实体书店似乎更多扮演着景点、打卡处和咖啡厅的角色,文化消费和休闲的意味大过了读书本身。

在“流量”时代,实体书店如何平衡打卡和阅读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课题。那么,不妨把“买书拍照”当做一种善意的督促: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

(选自2019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材料一举了晓书馆、钟书阁、重庆旧书店等例子,反映当下人们到网红书店“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B.材料二中图表的数据说明,该书店的咖啡饮料超过了书籍本身,成了书店陈设的主角和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C.材料三中,言几又书店的多元经营模式说明了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

D.材料四反映了很多人去实体书店打卡拍照能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

(2)你赞同“买书拍照”的“霸王条款”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3)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句中的“炫耀”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4)你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吗?请在下列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链接资料与上文材料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一: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仅0.2本。可见,全民阅读数量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我国的阅读现状远未达到预期。

链接材料二:能沉下心来看一本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当人们还愿意因为一个理由走进书店的时候,为什么要拒绝呢?一个人愿意不停去书店打卡,今天没有读书,明天没有读书,后天依旧没有吗?未必。

本题以现代书店为中心给出一组材料,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运用能力,第三题考查引号作用的分析能力,第四题考查观点的表述能力。

(1)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有误,材料一并没有列举重庆书店的例子;

B.有误,由饼状图可知,书店陈设的主角是图书,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咖啡;

C.有误,由“北京新增200余家实体书店,如建投书局、上海三联书店、言几又、西西弗和钟书阁等均入驻北京市场”可知,应是“言几又”书店走向一线城市;

D.正确。

故选:D。

(2)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去作答。赞成或不赞成都可以。如果赞成,可结合“结交更多真正的爱书人”“保护读者”和缓解书店的经营压力,保持书店的纯粹性方面来阐述理由;如果不赞成,可结合书店“被‘景点化’”以及属于强制消费等方面来阐述。

(3)“炫耀”本义是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是一个贬义词。根据上文中“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可知,这里的“炫耀”是贬词褒用,意思是去书店打卡没有什么值得炫耀,而去书店买书、真正看书才是值得推崇、最有意义的。因此“炫耀”一词加引号,其作用是属于特殊用法。

(4)解答此题可结合两则链接材料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说明理由。结合链接材料一“全民阅读数量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我国的阅读现状远未达到预期”分析,应不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因为网红书店的热闹只是阅读的一种虚假繁荣,并没有改变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低、停滞不前的状况。结合链接材料二“今天没有读书,明天没有读书,后天依旧没有吗?未必”,应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因为人们愿意走进书店,说明人们对书还有敬畏之心,就有读书的可能,所以值得期待。

解析:

(1)D

(2)示例一:赞成,这能缓解书店的经营压力,保持书店的纯粹性,保护读者有更清静的读书环境,结交真正的爱书人。

示例二:不赞成,这是强制消费,而且有更多的人来拍照也能扩大顾客流量,增加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炫耀”一词加引号,是贬词褒用的特殊用法,在句中的意思是去书店打卡没什么值得炫耀,而去书店买书、真正看书才是值得推崇、值得互相交流的。

(4)示例一:不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由链接材料一可知,网红书店的热闹和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低、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说明网红书店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而造成了阅读虚假繁荣。

示例二: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由链接材料二可知,只要有人愿意走进书店就应该欢迎,书店通过多方经营能够存活,而人们打卡书店说明对书还有敬畏,这样的人迟早会捧起书本来读书,所以值得期待。

表述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述观点的题解析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解析。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6.(2019秋下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这个他是习惯了,不用思虑,纯由两条腿做主宰。他是个活动的孩子,两颗乌黑的眼珠流转不停,表示他在那里不绝地想他爱想的念头。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不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何等的可亲啊!

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总之,全室的儿童没有一个不动,没有一个不专注心灵在某一件事。倘若有大绘画家、大音乐家、大文学家,或用彩色,或用声音,或用文字,把他们此刻的心灵表现出来,没有不成绝妙的艺术,而且可以通用一个题目,叫做“动的生命”。然而他哪里觉察环绕他的是这么一种现象,而自己也是动的生命的一个呢?他自己是变更了,不是他平日的自己,只是一条小蚕。

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这使他由小蚕回复到自己。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他连绵的思虑却开始了:“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送到他的耳朵里便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我明天一早采了桑,畅畅地游玩一会,然后到校,但是哪里去采呢?乱砖墙旁桑树上的叶小而薄,不好。还是眠羊泾旁的桑叶好,我们一准到那里去!”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它……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

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他的心仍在眠羊泾。

“那天可巧逢到一条小船停着,我们跳上去,撑动篙子,碧绿的两岸就摇摇地向后移动,我们都拍手欢呼。船舷旁一群小鱼钻来钻去,我便伸手下去,却捉住了水草,鱼儿不知道哪里去了。王复也伸下手去,落水重了些,溅得我满脸的水,这引得大家都笑起来。最不幸的是在这个当儿看见级任先生在岸上匆匆地走来。他勉强露出笑容,叫我们好好儿上岸吧。我们全身的,从头发以至脚趾的兴致都消散了,就移船近岸,一个一个跨上去。不好了!我们一跨上岸他的面容就变了。他责备我们不懂危险,竟和危险去亲近。我们……”

“……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着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轻轻地指点。他跟着望去,见一只白蝴蝶似乎要飞进来,两翅鼓动得极快,但是和玻璃碰着,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他这么想,嘴里不觉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一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他俯首假装看书,却偷眼看窗外,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哪里去了?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么?”

忽然一种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即使将球摇动,使钟杆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1921年4月30日(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有删改)

(1)仿照示例,梳理这一堂课的过程和“他”的所思所想,填写表格。

上课钟声响起先生开始上课先生课堂发问③下课歌声响起

心魂仿佛加入蚕群①②偷看窗外思念④

(2)根据上下文,分析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不同。

a.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b.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3)文中的“他”为什么不出现具体姓名?

(4)以下三种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a.体现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b.反映了只说教而不实践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

c.反思孩子的天性应该与自然相融,与实践结合。

巧妙地运用娓娓道来的独白表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幻想遐思。上课了,他随着人流走进教室,但思想却在小匣子里的蚕上,他想象着自己要和伙伴一起去野外采桑叶,到船上玩耍,随后又被窗外的蝴蝶吸引,听窗外自然的音乐。文章将儿童在课堂上美好的、愉快的遐想与先生枯燥的、无聊的课堂对比着进行叙述,更加鲜明的表现了孩子热爱自然的天性。

(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写他考虑明天和同伴采桑之事;“知道先生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跟着他人随便说”写他心不在焉地回答,心思实际还逗留在美景上;“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写了先生严厉地斥责;“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讲述他下课后急忙取匣看蚕,回到自然。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要结合上下文分析。a.结合“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吐露”可知“自然”是不由自主的意思,结合“见一只白蝴蝶似乎要飞进来,两翅鼓动得极快,但是和玻璃碰着,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可知,反映了孩子们被一只蝴蝶吸引转移了注意力,自然吐露想要开窗放蝴蝶进来一同玩耍的心声。b.结合“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可知,“自然”在这里是指大自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表述了孩子们亲近自然,想在自然中玩耍这是天性。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用“他”,却没有具体姓名,说明“他”不是代指特定的一个人,而是众多人物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文中的“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热爱大自然,喜爱蚕、蝴蝶等昆虫,希望“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结合文章“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表现出了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随意回答,除此之外,文中还有撑船玩耍、看蝴蝶等场景,可见,回复自然天性是众多孩子的愿望。“他”只是一个代表。

(4)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题。“他是个活动的孩子,两颗乌黑的眼珠流转不停,表示他在那里不绝地想他爱想的念头”写小说中的的孩子形象是活泼快乐的,“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写他不喜欢人为的风琴,喜爱自然的声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他自己是变更了,不是他平日的自己,只是一条小蚕”写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喜爱蚕、蝴蝶等昆虫,甚至想和它们交朋友变成他们的一员。“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写他不喜欢枯燥的课堂,希望自己动手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实践去探索自然奥秘。所以,小说反思孩子的天性应该与自然相融,与实践结合,最恰当。

故选:c。

解析:

(1)①思虑明天采桑之事②随便回答心系美景③先生严厉斥责④取匣看蚕回到自然。

(2)a.“自然”是自然而然、不由自主的意思,反映了孩子们被一只蝴蝶吸引转移了注意力,自然吐露想要开窗放蝴蝶进来一同玩耍的心声。b.“自然”则是大自然的意思,在文中以一只小蚕为代表,表述了孩子们想要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游戏,在快乐中学习的天性。

(3)文中的“他”没有出现具体姓名,因为他只是教室里众多孩子中的一个,文中多处出现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随意回答、撑船玩耍、看蝴蝶等场景,他是想要脱离枯燥教育、回复自然天性的孩子的典型代表。

(4)我更赞同c。小说刻画的孩子形象是活泼快乐的,他不喜欢人为的风琴喜爱自然的声音,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喜爱蚕、蝴蝶等昆虫,甚至想和它们交朋友变成他们的一员。他不喜欢枯燥的课堂,希望自己动手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实践去探索自然奥秘。所以,小说反映孩子的天性与自然相融,学习方式也应该跟自然贴近。

理解词语含义: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7.(2021秋上城区期末)班级开展“诗文漫步”专栏活动,请你完成相关阅读任务。

(一)与梅圣俞①

[宋]欧阳修

某又启:去年夏中,因饮滁水甚甘,问之,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遂往访之,乃一山谷中。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遂引其泉为石池。甚清甘。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又于州东五里许菱溪上有二怪石,乃冯延鲁家旧物,因移在亭前。广陵韩公闻之,以细芍药十株见遗,亦植于其侧。其他花木不可胜记。山下一径,穿人竹筱②蒙密中,豁然路尽,遂得幽谷。已作一记③,未曾刻石。亦有诗托王仲仪寄去,不知达否?告乞一篇留亭中。因便望示及,千万千万。

——选自《欧阳修全集》

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诗人。②竹筱(xiǎo):小竹。③一记:即《丰乐亭记》,节选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二)寄题滁州丰乐亭(节选)

[宋]梅尧臣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穷源,林外留车马。

一径穿筱深,蔽日复潇洒。

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D

A.以细芍药十株见遗路不拾遗

B.其他花木不可胜记予观夫巴陵胜状

C.因便望示及曹操势不及袁绍

D.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与梅圣俞》记载了欧阳修筹备、修建丰乐亭的过程。理解文意将过程补充完整。

①因水知泉→得泉山谷→引泉入池②作亭泉上→③移石亭前→植花亭侧

(3)《寄题滁州丰乐亭》一诗传达出欧阳修与梅尧臣之间怎样的情谊?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4)从醉翁亭到丰乐亭都体现了欧阳修哪些志趣追求?请结合《醉翁亭记》《与梅圣俞》和解释③(《丰乐亭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一)请阅读我的又一封书信:去年夏天中,因为喝滁州的水十分甘甜,向人们打听,知道有一眼泉水在城东一百步左右。于是前往寻访,在一个山谷中。山势一面是高高的山峰,另三面是长着竹子的山岭,环抱着泉水的上游,原有一二十株长势良好的树木,这是一处天然的好景致。于是引这里的泉水到石头围成的池塘,十分清澈甘甜。在泉水之上建造了一个亭子,称为丰乐亭,也高大壮丽。又在滁州东五里左右的菱溪上发现两个怪石,是冯延鲁家的旧物,于是移来放在亭前。广陵韩公听说这件事,馈赠我十株细芍药,也栽植在亭子一旁。其他花木多得难以记清。山下有一条小路,穿过长得茂密的小竹子,小路到了尽头,顿时开阔起来,于是发现一处幽静的山谷。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还没有刻在碑石上留存。也有诗托王仲仪寄给你,不知收到没有?现请求你写一篇诗文留于亭中。请方便的时候送给我,千万千万。

(二)声音清越的幽静山谷中的泉水,近在青青的山峰之下。使君去寻访泉水的源头,车马留在树林之外。一条幽深小路穿过小竹林,竹子遮过阳光有脱俗之感。走到尽头遇到清澈泉水,翠绿的树影像可以流淌。

(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A.不同,馈赠/丢失的东西;

B.不同,尽/优美的;

C.不同,到/比不上;

D.相同,代词,这个,这样。

故选:D。

(2)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①“得泉山谷→引泉入池”对应“遂往访之……甚清甘”,此空可由“去年夏中,因饮滁水甚甘,问之,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概括为:因水知泉。

②此空可由“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概括为:作亭泉上。

③此空可由“又于州东五里许菱溪上有二怪石,乃冯延鲁家旧物,因移在亭前”概括为:移石亭前。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能力。《寄题滁州丰乐亭》写欧阳修寻访得泉的过程,意境清幽,可见二人有相同的志趣,即热爱自然,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仍具有恬淡自适的心境。由欧阳修给梅尧臣写信索求诗文可见,二人有深厚的友谊。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与梅圣俞》通过记叙访泉、建亭的过程,抒发的是热爱自然、在仕途不顺时恬淡自适的心境。《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