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导语本单元是“整数的认识”的“第三次”安排的内容。把认识数的范围从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在100以内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数的活动经验,对计数单位“个”“十”“百”也具备初步的认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学生的数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万以内数的意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估计。1.数一数(一)(认识并感受“千”)教材重视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体会数的关系与意义;重视通过现实素材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大数。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千”的认识,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结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2.数一数(二)(认识“万”)相对于“千”,“万”是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对学生来说更为抽象,教材继续通过直观模型帮助学生来认识“万”,对“万”进行初步的认识。3.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教材结合填写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学习。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数的构成,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4.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5.有多少个字(估计)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大数之后,运用大数进行估计,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策略,发展数感。教材首先呈现主题图:两栏文字,每行约10个字,右栏约是左栏字数的一半,便于学生用两位数的连加或表内乘除法或整倍数解决问题。本单元教学必须体现大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与必备的基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数,发展数感。1.充分利用计数器、方块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大数的意义并体会位值概念和“满十进1”的道理。本单元要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进一步体会位值概念和“满十进1”的道理。由于这些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万以内的数接触又较少,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方块等直观模型。在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1000就是999再多1,每一个数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这样在操作中进行学习,既体会1000的由来及其意义,又巧妙地突破数数中的难点。在方块模型中,10“条”组成1“片”,表示一百,10“片”组成1“块”,表示一千。“个”“条”“片”“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满十进1”,还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千有多大,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2.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数,发展数感。由100以内数的认识到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识数的范围扩大了,为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教学中要将现实情境作为认数的基础,使用生活中与万以内数相关的真实数据作为素材,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大数,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数。例如,教科书给出“1本数学书约有50张纸,20本书摞在一起大约有一千张纸”的情境,再如,教科书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山的高度从量和数两个维度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均为促进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和数感的发展。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策略。为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对一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的估计活动,激发学生的估计愿望,在反思结果的合理性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估计的可靠性,以发展学生估计意识和数感。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千”。“万”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所以这里只是初步认识“万”,而不去感受它的实际意义。对“万”的实际意义的感受,将在四年级上册学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数一数(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9~21页“数一数(一)”。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计数器,在“满十进1”的计数过程中认识“千”。问题串2:在拼摆方块的活动中,直观感受“千”的大小。问题串3:借助脱离直观模型的数数活动,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问题串4:借助估数活动,发展对一千的感受,帮助学生建立估计的参照标准,发展估计策略。问题串5:结合现实情境体会一千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能正确数出千以内的数。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培养学生数感。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引导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拨计数器和数方块等多种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和操作实践法学习,在操作实践中迁移数数方法,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发展位值概念。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材料导入法: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约为2000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为1838千米。这组数据中,有的我们能读能写,有的比较陌生,它们是怎样数出来的?又该怎样读、怎样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活动——数一数(一)。(板书课题:数一数(一))【品析:通过身边古建筑的描述数据,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中的大数的重要意义,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情境导入法:同学们,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15000米,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白石山的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有国内最长最宽、海拔最高的悬空玻璃栈道。课件播放白石山景区宣传片。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一))【品析:通过出示景区宣传片中的数据,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认识大数的兴趣。】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师:下面请同桌两人拿出计数器,合作进行前两个拨数活动。(学生拿出计数器)师:一人先在计数器上拨出9,让同桌再添1个珠子,这时的数是多少?一人先在计数器上拨出99,让同桌再添1个珠子,这时的数是多少?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珠,然后指名一组上台表演。师:通过上面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操作,你发现“再添1”后数值是怎样变化的?生:9再添1是十,99再添1是一百。我发现在拨珠过程中,数值都是“满十进1”。师:大家看我手中的计数器,老师在上面拨的数是多少?生:九百九十九。师:如果要再添1个珠子,该怎么拨呢?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拨一拨。(指名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师:先在计数器上拨九百九十九,再添拨1个珠子,就变成一千。数值是怎样变化的?生:由九百九十九拨到一千,数值也是按照“满十进1”的规则变化的。【品析:通过前两次拨珠操作,帮助学生复习“满十进1”的原理,接着探究九百九十九再添1的操作,迁移“满十进1”的道理,顺利认识一千的位值的意义。】问题串2:有多少个?师:(出示大正方体图)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师:分成三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教师确定小组划分方法,分组后学生数,并按组汇报。组1:600个。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个10是100,这个大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有600个小正方体。组2:1000个。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个10是100,这个大正方体有10层,所以有1000个小正方体。组3:1000个。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层有100个,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层,所以这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师:分别数出600个和1000个,同一个大正方体怎么会数出两种不同的小正方体个数呢?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大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用直观教具演示。学生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十以内一个一个地数,百以内十个十个地数,千以内一百个一百个地数。【品析:先通过分组数一数,再通过直观教具演示数一数,加深学生对“千”的认识。】问题串3: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下面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数数方法交流。交流时,要注意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数数思路,还要注意观察在数数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并找到学生的困难到底在哪。生1:我一个一个地数:八百八十七、八百八十八、八百八十九、八百九十……一千。生2:我先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九百九十七,再一个一个地数:八百八十七、八百九十七、九百零七、九百一十七……九百九十七、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九、一千。【品析: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数活动中,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数数思路,深化了对“千”的认识。】问题串4:想一想,再大致圈出一千个。师:观察下面的图片(出示图片),小框里有10个小方片,大框里约有100个小方片。想一想,“十”和“百”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小框里的小方片有10个,1个大框里的小方片个数大约是10个小框里的小方片个数。师:我们通过数数验证小框里圈出的是10个小方片,大框里圈出的约是100个小方片,1个大框里的小方片个数大约是10个小框里的小方片个数。(学生动手圈一圈)师:对比观察,1个大框里的小方片数量与10个小框里的小方片数量的关系。师:通过刚才的画圈、对比观察,你发现的估计的妙招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先确定“10个”,再用“10个”作为参照标准估计“100个”。先确定“100个”,用“100个”作为参照标准,10个大框大致圈出10个“100个”,就是一千个小方片。【品析:通过圈一圈、比一比,帮助学生找出“10个”“100个”和“一千个”,发展对一千的数感。】问题串5:一千有多大?看一看,说一说。师:看一看,说一说下面两幅图的意思。(出示图片)生1:左图中,1本数学书约有50张纸,把20本数学书摞在一起大约就是一千张纸。生2:右图中,1张贴纸上有100个笑脸,10张这样的贴纸上就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师:现在闭上眼睛,想象“50张”纸和“一千张”纸、“100个”笑脸和“一千个”笑脸的大小。给学生1分钟时间默想。【品析:通过两幅图的观察对比,帮助学生深化估计策略的应用,发展学生思维中对大数“一千”的数感。】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数一数(一)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叙述在数一数(一)中的发现与收获。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哪些物品估计“一千”的数量?师生讨论交流后总结: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估计“一千”的数量,比如先拿出1袋100粒的豆子,再大致装出10袋100粒的豆子,就得到大约一千粒的豆子,感受“一千”。【品析:这是“试一试”的估计拓展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对“一千”的认识。】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20~21页“练一练”第1~7题。2.找规律,填一填。(1)三百五十,四百,(),(),五百五十。(2)一千,九百,(),(),六百。(3)九百九十,(),(),九百六十,()。分析:(1)“三百五十,四百”相差5个十,按5个十5个十地数,依次为四百五十、五百、五百五十。(2)一千到九百,是往前数1个百,再往前数1个百是八百,依次类推,得到七百、六百。(3)从九百九十到九百六十,按10个10个往前数,往前数1个10是九百八十,依次类推,得到九百七十、九百六十、九百五十。【参考答案】(1)四百五十五百(2)八百七百(3)九百八十九百七十九百五十【品析:通过本组训练题,帮助学生巩固“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满十进1”,体会“一千”有多大,增强数感。】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数一数(一)中“千”的认识:“千”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满十进1”,10个一百就是一千。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10个一百是“一千”,那10个一千是多少?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创设了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比一比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主动探索和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从操作中感受到“10个一百是一千”,从实践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与以前所学“个”“十”“百”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数一数、看一看、议一议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分析等多种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2.本节课的不足:在探索数数的方法时,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让会的同学直接说。在今后教学中,即使学生表述不清或不会,我们也应该学会等待,让会的同学帮忙补充,或者解读会的同学的想法也是一种学习。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数一数(一)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九再添1是十数数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小结:一千,计数单位是“千,。第2课时数一数(二)教学,容北师大版二,级下册教材第22~23页“数一数(二,”。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在计数器上的拨数活动,认识“万”,再一次体会“满十进1”和位值的意义。问题串2:通过方块模型的数数活动初步认识“万”。问题串3:通过数数活动,进一步理解对万以内数的认识。问题串4:交流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经历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3.学习运用万以内的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4.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数数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体验“万”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点拨引导法教学,帮助学生在比一比、数一数、猜一猜的过程中,认识“万”这个计数单位。2.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和感知法学习,在操作、观察、对比和想象中,体会“一万”,发展数感。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新闻导入法:2020年1月26日,全军首批从辽宁沈阳、山东菏泽紧急调拨的一次性C级防护服一万套、乙醇酒精3760瓶等卫生物资抵达武汉。这组新闻播报中用了一个“一万”的词语,一万是多少,它是怎样数出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一数(二)。(板书:数一数(二))【品析:利用新闻播报引入新课,时事性强,关注度高,引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故事导入法:20世纪初,高速发展的福特公司电机坏了,请了许多专家排查也找不到问题。请来的斯坦门茨在电机的外部画了一条线,并让工作人员把电机打开,把画线处对应位置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排除了!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1万美元。”1万美元?只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斯坦门茨看大家很迷惑,开了个账单:画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师:故事中斯坦门茨说要“1万美元”酬金,与后面的解释“画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有什么关系?“1万”是怎样数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数一数(二))【品析:用故事让学生体会知识就是力量,同时关注“1万”与“1和9999”的关系,巧妙引出新课。】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课件出示计数器图。师:(指着左面的计数器)这是多少?生:九千九百九十九。师: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生:一万。师:(指着右面的计数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万。下面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先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师生共同总结:个位上有九个珠子,再添1个,“满十进1”,进到十位上;十位上原来有九个珠子,再添1个,“满十进1”,进到百位上;百位上原来有九个珠子,再添1个,“满十进1”,进到千位上;千位上原来有九个珠子,再添1个,“满十进1”,进到万位上,变成了一万。师:那九千九百九十九与一万比较,哪个大?生1: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是一万,所以一万大。生2:九千九百九十九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4个数位上的36个珠子(9999)都不如万位上的1个珠子(10000),所以一万大。【品析:通过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就成了一万的拨珠过程,进一步体会“满十进1”的道理和位值意义,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魅力。】问题串2:数一数。出示大正方体图。师:在上一节课的数一数中,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生:一千。出示10个大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图。师:数一数,这个长方体里有多少个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生1: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十千。(众生笑)生2: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师:“十千”就是10个一千,10个一千就是一万。【品析:借助方块的直观模型,让学生数一数,帮助学生对“万”建立直观的认识。】问题串3: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师:同桌两人互相数一数。一人数一人监督,互换角色接着数一数,并记住自己的数数方法。指导同桌中的另一名同学数一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数活动中,交流数数的方法。生1:我从九千八百八十七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九千八百八十七、九千八百八十八、九千八百八十九……一万。生2:我从九千八百八十七开始,先十个十个地数:九千八百八十七、九千八百九十七、九千九百零七……九千九百九十七;接着一个一个地数:九千九百九十八、九千九百九十九、一万。【品析:引导学生汇报数数的方法,展示成果,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数数思路。】问题串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大数?师:先读一读教材第22页最下面的内容,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大数?学生阅读,然后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师: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数。学生列举从生活中的不同场地、渠道获得的大数。【品析:通过交流生活中的大数,帮助学生体会大数源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大数的重要性,强化数感。】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数一数(二)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叙述在数一数(二)中的发现和收获。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生活中有关“万”的词语有哪些?学生交流讨论,最后老师小结:万水千山、千变万化、万众一心、万紫千红……在这些词语中,这个“万”字表示多的意思。【品析:通过质疑,帮助学生拓展综合知识,体会“万”在生活中的应用。】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4题。2.(1)小红家每月存一百元钱,多少个月可以存一千元钱?(2)小林家每月存一千元钱,多少个月可以存一万元钱?分析: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数到“一万”,数了几次,就是几个月。(1)一百、二百、三百……九百、一千,数了10次,就是10个月;(2)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数了10次,就是10个月。【参考答案】(1)10个月(2)10个月【品析:这组训练题,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强化“满十进1”,进一步体会万以内数的意义。】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数一数(二)中有关“万”的知识:(1)计数器上: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万。(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3)一万的计数单位是“万”。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通过数一数活动,我们认识了“一万”,那怎样读写万以内的数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操作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帮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感受位值概念。通过学生在拨计数器和摆方块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个别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大数。其次,注意小组合作时的探究与交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相互交流合作,学生交流不同数数的方法达到分享成果的目的。2.本节课的不足:在动手操作与交流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实践交流的积极性差,自己没有参与到交流的活动中,教学时要指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加强引导和鼓励。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数一数(二)在计数器上拨数: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万。 摆方块:10个一千是一万。 小结:一万的计数单位是“万”。第3课时拨一拨(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4页“拨一拨”及相应的练习。内容简析问题串1:认识数位顺序表。问题串2:借助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操作活动学习读数,体会数的构成。问题串3: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问题串4:认识算盘,并借助算盘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3.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教学重点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难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学习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动手操作和引导归纳法教学,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2.学生采用合作交流法学习,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游戏导入法:选四名学生拿四张数字卡片2、9、3、2到讲台上排列组合四位数,变换数字卡片顺序,再次进行组数,教师随机把学生组成的数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怎样读这些数。师:我们这节课就来通过拨一拨活动探究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拨一拨(1))【品析:在游戏中体会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不同意义,在组数过程中体会数的组成,为教学做好铺垫。】课件导入法:出示图片(投影)(1)珠穆朗玛峰大约高8849米。(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3)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4)买一台洗衣机要花1008元。(5)造纸术距今约有1900多年的历史。学生试着读这些数。师:大家都会读这些数吗?今天就来通过拨拨活动探究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拨一拨(1))【品析:通过生活中的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读一读,使学生感受生活与大数的密切联系。】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填一填,认一认。师: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右边开始有哪些数位,在计数器上填出盖住的数位。(出示计数器并盖住计数器下面的数位)学生在计数器上完成数位填写。师:我们在计数器上看到的“个、十、百、千、万”就是数位。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教师选择典型的投影进行点评。数位顺序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品析:这是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位值的角度理解数的意义。】问题串2: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出示第一幅表示“2932”的计数器图。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珠子个数,说一说。生:千位上有2个珠子,表示2个千;百位上有9个珠子,表示9个百;十位上有3个珠子,表示3个十;个位上有2个珠子,表示2个一。师:这个数怎么读呢?生:二千九百三十二。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表示“9040”和“1001”的计数器图。引导学生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生1:千位上有9个珠子,表示9个千;百位上没有珠子;十位上有4个珠子,表示4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这个数读作九千零四十。生2:千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1个千;百位和十位上没有珠子;个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1个一。这个数读作一千零一。师:下面回顾一下刚才三个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每一位怎么读,“0”怎么读?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然后在这个数字后面添加上“千、百、十”计算单位。百位或十位上的“0”直接读零,不用读数位值;个位上的“0”不用读出来;百位和十位上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品析:通过三个例题中的拨珠操作,帮助学生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体会读数的方法,感悟“0”的读法。】问题串3:看一看,写一写。师:看一看(出示第一幅图),说一说怎样写数?生:“三百”在百位上写“3”;“二十”在十位上写“2”;“七”在个位上写“7”。“三百二十七”写作“327”。师:(出示第二幅图)先把“八千零五十二”中的数位值圈出来,再在对应数位上写出数位数字。生:把“八千零五十二”中的“千、十”圈出来,然后在数位表中写数“8052”。师:为什么要在百位上写“0”。生:“八千零五十二”中没有读出“百”,是因为百位上一个非0数字也没有,只有“零”对应,所以在百位上写“0”。师:看第三幅图(出示第三幅图),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品析:充分利用第一幅图的写数示例,帮助学生学习写数方法,引导学生写第二幅图中的数,并强调方法,关注“0”的写数难点,第三幅图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数,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问题串4:认一认,拨一拨。师:(出示算盘图)这是什么?(算盘)指导学生读课本中对算盘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师:在算盘上表示数,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梁上面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下面的五个,若某数位上是0,则以不拨珠空档表示。右面算盘上的数是多少?(出示表示“2014”的算盘图)生:2014。生:在算盘上千位梁下面有2个珠子,百位上没有珠子,十位梁下面有1个珠子,个位梁下面有4个珠子,2个千、0个百、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就是2014。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上拨出5007。生:在千位梁上面拨1个珠子,百位上不拨珠子,十位上不拨珠子,个位梁上面拨1个珠子,下面拨2个珠子。【品析:认识算盘,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在算盘上表示数,而且是让学生在体会我国在算术方面的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借助算盘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拨一拨(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叙述关于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知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进行讨论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读数时:①要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往下读;②把每位上的数字读出来,并跟上“千、百、十”计数单位;③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①要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②每位上是几就写几;③哪一位上什么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品析:通过质疑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提炼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2.想一想,拨一拨。用3个珠子在计数器上能拨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先拨一拨,再写出来。分析:①拨四位数,需要在计数器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拨珠子。②要保证是四位数,千位上不能空,其他数位上可以一个珠子也没有。③从高位起,逐渐减少高位上拨的珠子个数,调整出不同的四位数。④根据拨珠子的结果,对应写出四位数即可。【参考答案】3000、2100、2010、2001、1200、1020、1002、1110、1101、1011。【品析:通过这组训练题,帮助学生体会数位位置,熟练掌握写数方法。】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你们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1.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加上对应的计数单位;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每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生活中的大数是怎样组成的?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进行读数和写数,再丢开数位顺序表读写大数,由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讨论交流并理解读写大数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效果评测中,发现学生在读万以内数时,一部分学生没有对齐数位表读,写中间有0的数时,有漏写的现象出现,对此,教师进行了强化训练,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2.本节课的不足:大数的读写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好,在实际的读数和写数中,总是出现错误。这说明在重难点突破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究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拨一拨(1)第4课时拨一拨(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5页“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习。内容简析问题串1:通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问题串2:尝试列举数据,巩固对数的构成的理解。教学目标1.借助数位顺序表,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2.通过分析多位数的构成,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3.通过大数的组成训练,巩固对数的理解,培养数感。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数的构成,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教学难点通过大数的组成训练,巩固对数的理解,培养数感。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动手操作和尝试法教学,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2.学生采用合作交流法学习,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学习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操作导入法:回顾我们在数一数(二)的学习活动中,(课件出示图1)这两个大正方体表示的数是多少?(2000)(课件出示图2)这个大长方体表示的数是多少?(100)(课件出示图3)这两个小长方体表示的数是多少?(20)(课件出示图4)这一组方块表示的数是多少?(8)师:(课件出示图5)这一组图形表示的数是多少?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拨一拨(2))【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紧密相连,可以直接过渡到教材的例题学习中。】童话导入法:夜晚,静悄悄的,学习用品都睡着了,珠子宝宝躺在计数器上说悄悄话。个位上的8个珠子宝宝说:“我们躺在个位的床铺上,表示8个一。”十位上的2个珠子宝宝说:“我们躺在十位的床铺上,表示2个十。”千位上的2个珠子宝宝抢着说:“我们躺在千位的床铺上,跟你们十位上的2个珠子表达的含义不同哟!”百位上的1个珠子宝宝说:“我自己躺在百位的床铺上,表示1个百。”个位上的8个珠子劝慰百位上的1个珠子说:“虽然你自己在百位上,但表示的数却比我们8个个位珠子表示的数多得多。”师:躺在计数器不同数位上的珠子与数的组成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大数的组成知识。(板书课题:拨一拨(2))【品析:学生在童话中,体会数的组成,为教学做好铺垫。】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看一看,说一说。师:先看书,说一说书上是怎样理解“2128”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出示:2128=2000+100+20+8。生1:这是用加法的形式理解大数的构成。2128里有2个千、1个百、2个十和8个一。出示图1和图2。图1图2生2:图1是用摆方块的方法理解,就是我们在数一数中用过的方法,用方块摆出2128。生3:图2是用在计数器上拨出2128的方法理解大数的构成。2128表示在计数器上:千位上有2个珠子,表示2个千;百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1个百;十位上有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8个珠子,表示8个一。师:你们自己用什么方法理解2128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生4:我在图3数位顺序表上写出2128。千位上的“2”表示2个千;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一。(出示图3)图3图4生5:我在算盘上拨出2128。千位上2个下珠表示2个千;百位上1个下珠表示1个百;十位上2个下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1个上珠和3个下珠表示8个一。生6:我在图4中借助数位顺序表画图表示。在千位上画2个表示2个千;在百位上画1个表示1个百;在十位上画2个表示2个十;在个位上画8个表示8个一。(出示图4)师:大家的方法真多!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的“2”各是什么意思?生:千位上的“2”表示2个千,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师: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达的数位值不同。【品析:通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构成,为今后理解多位数四则运算的算理打基础。】问题串2:你能再找个数说一说吗?师: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5036的组成。生1:5036=5000+30+6,5036里有5个千、0个百、3个十和6个一。师:百位上的数字是0,可以省略不说。5036里有5个千、3个十和6个一。生2: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5036,千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个千;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6个一。生3:在数位顺序表上写出5036来理解。千位上的5表示5个千;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6表示6个一。……师:下面以同桌合作形式,先由1人出一个数,两人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个数的组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品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试一试,帮助学生巩固对数的理解,培养数感。】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试一试”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有关大数的构成的知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一个万以内的大数是由哪几个数位上的数字组成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一个万以内的大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也就是说千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有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一个万以内的大数可以写成“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的形式。【品析:通过质疑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提炼万以内的数的组成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3~5题。2.贝贝、明明、花花三人玩飞镖游戏,每人各投5次,他们三人分别投了多少分?分析:看懂飞镖盘上的分值,从外到内依次是:1分、10分、100分、1000分。贝贝投中1分1次、10分1次、100分2次、1000分1次;明明投中1分1次、10分0次、100分1次、1000分3次;花花投中1分0次、10分1次、100分1次、1000分3次。按照分值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构成得出每人的得分。【参考答案】贝贝投了1211分,明明投了3101分,花花投了3110分。【品析:通过这组训练题,帮助学生体会数位位置,理解数的构成,开阔视野。】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学习了本节课,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理解万以内的数的组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万以内数的组成:一个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也就是说千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有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在描述一个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时,如果数位上是0,可以省略该数位数值的描述。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怎样对生活中的大数进行大小比较?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在教学中通过学习教材中大数组成的理解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自己独特的理解方法角度。同桌进行互动活动,尝试理解大数的构成,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培养数感。2.本节课的不足:在教学中,对于在描述一个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时,如果数位上是0,可以省略该数位数值的描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拨一拨(2)第5课时比一比(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比一比”及相应的练习。内容简析问题串1: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大小比较,借助数位顺序表明确位数少的数最小。问题串2:借助数位顺序表,理解位数相同时,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问题串3:探究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时,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问题串4:比较多个大数的大小,理解把多个大数大小排序的方法。教学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数位相同、最高位数字也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发展数感。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观察引导法教学,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学习,学会借用数位顺序表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感。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导入法:(课件出示名山风景图)四座名山的风景多么迷人,你们想去这四座名山游览吗?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吗?它们的海拔高度分别是:黄山海拔约1865米,香山海拔约575米,泰山海拔约1533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这四座名山中,哪座最高?哪座最矮?这就需要比较大数1865、575、1533和2155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比一比(1))【品析:通过创设游览名山的情境引入教学,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图片导入法:在名山王国里有很多小伙伴,它们海拔高度不同,风景独特,它们分别来自天南地北,今天我们来看其中的四座名山。(课件出示四座名山图片)师:四座名山中,谁最高?谁最矮?如何给它们按海拔高低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它们的高矮。(板书课题:比一比(1))【品析:通过美丽的图片引入,把数的大小与名山家庭中的成员高矮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问题串1:谁最矮?师:看一看,读一读四座名山的高度,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生:四座名山中谁最矮?谁最高?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谁最矮”。先自己尝试着比一比,找出谁最矮,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尝试比较活动。师:同学们都有了“谁最矮”的答案,下面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比较它们高矮的方法和结果吧。生1:我用找“中间数”的方法比较,四个数都和1000比。四座名山中,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其他的都高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生2:我用比较位数的方法,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中,香山的海拔是三位数,其他的都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香山最矮。生3:我把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中,“575”的位数最少,它最小,说明香山最矮。师:比较大小,可以借用“中间数”,可以借用数位顺序表,还可以直接比较位数的多少。【品析: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尝试和汇报交流,体会大小比较方法的多样性。】问题串2:谁最高?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谁最高”。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同桌之间尝试比较活动)师: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或者你有什么困难?生1:海拔是三位数的香山最矮,直接比较黄山、泰山和华山的海拔高度就可以了。1865、1533、2155都是四位数。我先找“中间数”1800,1533比1800小,1865和2155都比1800大。我又把“中间数”改为1900,1900比1865和1533大,只有2155比1900大,这样我就知道华山最高。生2:我直接找“中间数”2000,2000比1865和1533都大,只有2155比2000大,这样就知道华山最高。生3:我借用数位顺序表比较,把黄山、泰山、华山的海拔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三个数都是四位数,先看最高位上的数,千位上2>1,肯定2155大于1865、1533,所以华山最高。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数位顺序表和情境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学生互相说一说,强化利用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小结:位数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品析: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比较,然后交流,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掌握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问题串3: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师:谁能说说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生1:1865的百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百;1533的百位上的数是5,表示5个百。百位上的8>5,所以黄山高,泰山矮。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百位呢?生1:因为1865和1533千位上的数字相同,所以我只比较百位上的数字,就可以知道谁大谁小。师:从千位上的数开始比,千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生2:我借用数位顺序表,把黄山、泰山的海拔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先看最高位,黄山的海拔高度的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是1,泰山的海拔高度的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也是1,千位上的数字相同。接下来比较百位上的数字,8>5。所以黄山高,泰山矮。师: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品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问题串4: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师:怎样把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放在一起比较?你是怎样比的?(学生尝试比较讨论)生:借用数位顺序表比较。根据①,最矮的是香山;根据②,最高的是华山,根据③,泰山比黄山矮。师:注意“泰山”和“黄山”的顺序是从矮到高,请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575)<(1533)<(1865)<(2155)【品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帮助学生有序思考和表达,并提醒学生易错点。】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比一比(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叙述大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怎样比较大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回顾大数比较大小的经历,利用数位顺序表总结比较方法:借用数位顺序表比较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少的数小;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强化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题。2.用4、0、0、8这4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四位数?写一写,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分析:千位上不能为0,只能是4或8,然后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调整数据,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数。【参考答案】6个。8400、8040、8004、4800、4080、4008。4008<4080<4800<8004<8040<8400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大数比较大小的经历,总结大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2)位数相同时,就看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就比较下一数位上的数字,依次类推,直到比较出数的大小。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我们在温度计上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能不能利用像温度计一样的数线进行数据的大小比较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介绍借助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帮助学生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2.本节课的不足:本节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符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做,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比一比(1)(575)<(1533)<(1865)<(2155)1.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大。2.位数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第6课时比一比(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8页“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习。内容简析问题串1:引导学生尝试在数线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问题串2:引导学生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教学目标1.结合自行车价格的现实情境,体会在数线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根据数据的大小关系,学会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3.通过在数线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标注数据的大致位置,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在数线上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在数线上标注万以内数的大致位置,发展数感。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观察引导法教学,体会在数线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学习,学会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和标注数据的大致位置,发展数感。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故事导入法:三辆自行车吵起来了。甲自行车说:“我1200元,最便宜,顾客应该购买我。”乙自行车说:“我800元,最便宜。”丙自行车抢着说:“我1500元,我才是最便宜的。”导购员走过来对三辆自行车说:“我这里有一根数线价格测定仪,数线价格测定仪就跟温度计一样,从低到高有一条数线,你们各自在数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下子就明白谁贵谁便宜了。”“快,快……给我们用数线价格测定仪测一测,我们就不会吵啦!”三辆自行车请求道。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数线价格测定仪吗?想知道怎样使用数线价格测定仪测定三辆自行车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本第28页“试一试”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一比(2))【品析: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情境导入法:课件出示温度计。师:在温度计上标有一组有序的数据,你怎样知道温度计上温度的高低?生:数据越大温度越高,数据越往右面越大,越往左面越小。师:如果这个温度计中的标注线很长很长,在上面可以标注我们所学的所有大数,那么在这个标注线上标注的数据是不是也像同学们说的“数据越往右面越大,越往左面越小”呢?今天我们把这个温度计改造成一个物品价格数线,用它来测定物品的价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本第28页“试一试”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一比(2))【品析:利用学生熟悉的温度计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利用数线比较数据的大小的方法,新颖独特。】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28页的表格。①②③1200元800元1500元问题串1:哪辆车最便宜?标一标,比一比。师:同学们,我们在温度计、直尺上见过标注数值的数线。如果我们把这条数线不断延长,那么在这条数线上就可以标注我们所学的大数。我们从数线上截取一部分,用来比较数据的大小。(出示截取的数线图)师:大家来说一说,这段数线分段的最小标准是多少?生:数线上每小段的距离表示100。师:我们怎样把三辆自行车的价格标注在这段数线上呢?哪辆车最便宜?标一标,比一比。生:自行车①的价格是1200元,应该标注在数线“1000”向右边数两小段的标识线上;自行车②的价格是800元,应该标注在数线“1000”向左边数两小段的标识线上;自行车③的价格是1500元,应该标注在数线“1000”向右边数五小段的标识线上,或者说标注在数线“2000”向左边数五小段的标识线上。让学生在数线上标一标,然后选典例投影展示:师:在这个数线上,怎样比较1200、800、1500的大小?生:在数线上,越往右面数据越大,越往左面数据越小。所以最左边的800最小,最右边的1500最大,1200居中,那么就有800<1200<1500。师:那怎样完成课本中()>()>()的填空呢?生:把上面这组数据反过来从大到小排列填写就行:(1500)>(1200)>(800)。【品析:引导学生尝试在数线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有利于体现数的顺序,发展学生的数感。】问题串2: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师:上面我们认识了数线,利用数线进行了大小比较。如果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3200元,怎样在下面的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呢?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图示。生1:我先标出3500的大致位置,3200离3000更近一些,在数线上点一个点,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生2:我用直尺先把3000到4000之间的线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找到3000到4000之间的中心点,标出3500的位置,然后在3000与3500之间的中间位置略偏左边一点,在数线上点一个点,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生3:我先把3000到4000之间的线大致均分成5份,3000右侧第1份处的位置就是3200的大致位置。【品析:通过标一标所给数的大致位置,帮助学生体会数的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比一比(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叙述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如何利用数线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回顾利用数线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要规范画出数线,也就是数线上的间隔要均匀,先依次标注出要比较的数,再根据“在数线上的数越往右面越大,越往左面越小”比较数的大小。【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强化利用数线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6题。2.猜数。分析:阅读连续的三幅图,重点抓住第三幅图中“这个数在6000和7000之间,接近6000”。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猜刚超过6000的数,再根据第一幅图中“一个几千几百的数”可知,这个数可能是6100、6200、6300或6400。【参考答案】6100(或6200、6300、6400)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经历,总结利用数线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和在数线上标注数据的方法。在数线上,数据越往右面越大,越往左面越小;在数线上标注数据,先找可以参照的数据位置,然后再根据参照数据标出要标的数据的大致位置,不必有太过精确的要求。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计特定情境下一定的数量,想一想怎样估计呢?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结合自行车价格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大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建立数据大小的空间观念,发展数感,初步培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2.本节课的不足:课上学生截取数线的标准时掌握不够准确,个别学生不知道先在数线上确定大概范围,再按要求标注数据的大致位置,甚至出现随意去标注数据的大致位置,造成错误,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先指导学生理解标注数据的位置的方法,再做对应练习。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比一比(2)借助数线比较大小: (1500)>(1200)>(800) 在数线上标注数据:第7课时有多少个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0~31页“有多少个字”。内容简析问题串1:通过估计一小段文字的字数,品味数学文化,探索寻找特定情境下帮助估计的“单位”方法。问题串2:通过按一行估计全文和“由少估多”的估计操作,学习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问题串3:在新的情境下,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训练,提高估计技能,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估计,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教法与学法1.教师采用引导教学法教学,使学生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掌握估计的方法,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习,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学习估计的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故事导入法:一天,爷爷对小孙子说:“爷爷带你去见一个人。”小孙子问:“谁呀?”爷爷很神秘地说:“到那里你就知道了。”原来爷爷带小孙子拜访的人是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何承天。何承天热情地招待祖孙二人。他听说小孙子对天文学非常感兴趣,就问小孙子:“孩子!你为什么要研究天文学呢?”小孙子高声回答:“我要弄清楚天地间的秘密。”何承天听了哈哈大笑,说:“好,有出息!真是人小志大啊!”你们知道故事中的小孙子是谁吗?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今天的学习就从有关祖冲之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有多少个字)【品析:通过关于祖冲之的小故事导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使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游戏导入法:出示一些小棒。师:猜一猜,这些小棒有多少根?学生大胆地猜,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直至猜出小棒根数。师:说一说,你猜数的方法。(学生交流猜数方法)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估计数呢?我们今天就对一段文字有多少个字来进行估计。(板书课题:有多少个字)【品析:以游戏的方式导入,使学生尝试估数,产生估测、估算的欲望,积极进入学习状态。】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问题串1:估一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字呢?出示教材第30页祖冲之故事图片。师:同学们,先读一读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感受数学家的魅力。(学生阅读故事)师:估一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字呢?有学生开始数一数,想找到答案。师:不要数,要求快速给出答案,就凭直觉给出答案,而且要注意快速估出的结果不能改。学生矜持不答的话,教师可以快速提问几个学生,并将学生的答案记录到黑板上,并根据学生回答结果,选择估得过少和过多的进行板书。生1:我估计有100个字。生2:我估计有1000个字。师:他们估计的相差太大了,到底谁的估计合适呢?有什么好方法进行估计呢?【品析:这是学生最初的估计状态,尽管估值很不准确,具有随意性和巨大差距,但有助于引导学生探讨估计的方法,寻找可以用于特定情境下帮助估计的“单位”。】问题串2: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师:快速估计的结果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到底哪个结果更合适呢?“估计”也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怎样才能估出这段文字的字数,并再次估一估。(小组交流探讨估计方法)师:下面我们全班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估计方法。生1:我先估计每行约有10个字,再数出行数,然后相加得出结果。祖冲之的故事大约有150个字。生2:我先估计右栏大约有50个字,左栏大约有两个右栏的字数,那么左栏大约有100个字,故事大约有150个字。生3:我先估计左栏大约有100个字,右栏大约有左栏一半的字数,那么右栏大约有50个字,故事大约有150个字。师:先估计一行字数,再数出行数,估计整个故事的文字个数;先估计右栏字数,再估计左栏字数,这是“由少估多”。这两种方法,本质上都体现了先找到一个估计的“单位”,即“部分”量,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也可以“由多估少”,先估出左栏大约有100个字,再估出右栏大约有50个字。【品析: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由“部分”为单位,估计“整体”的策略。】问题串3:估一估,填一填。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的图。师:你们能估计出杯中的豆子有多少粒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提醒学生重点关注第一杯豆子的数量,把第一杯豆子的数量作为估计的标准。师:下面请你们汇报一下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生:因为第一杯中的豆子约有100粒,第二杯中的豆子大约是第一杯中的2倍,所以第二杯中的豆子大约有200粒;第三杯中的豆子约是第一杯中的3倍,所以第三杯中的豆子大约有300粒。师:你是怎样估测三个杯子里豆子数量的倍数关系的?生:我把第一个杯子里的豆子看做1份高,那么第二个杯子里的豆子有2份的高,第三个杯子里的豆子有3份的高。师:我们可以采用画横线的方法,找出每个杯子里豆子高度之间的关系。(出示画线图示)【品析:在新的情境下,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练习,发展学生的数感。】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有多少个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在估计过程中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怎样估计的方法有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估计要确定“部分”单位标准,然后利用标准估计“整体”,这样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品析:通过质疑问题讨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要点,提高估计的能力。】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4题。2.看一看,估一估。小蜗牛还要再爬大约()厘米才能到达学校。分析:把家与蜗牛之间已经爬的“100厘米”画出长度标记,然后以这个线段为标准,估测还要再爬的线路长度有几个“100厘米”长,就可以估测出剩下的路线长了。【参考答案】200【品析:通过这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估计方法的应用能力,提高估计本领,强化数感。】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师: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估计的方法:估计事物的数量时,可以先估计出一部分,再根据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估计出整体的数量。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回顾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本节课的亮点:本课重在培养孩子的估计意识和合理的估计策略,但教学中,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去数多少个字,以尽量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不能正确理解“估计”的含义,教学时正确引导学生区别估计与精算的不同作用。同时,学生在估计时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一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最优的估计方法,比如先估计局部再估计整体的方法。让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选择最优的方法,发展数感。2.本节课的不足:有的学生听完要估计总字数,没听明白老师的要求,就拿出手指,指着显示屏,边点边数,根本不理会老师所提的“估计”要求,没有估计意识,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有多少个字小故事:一行大约有10个字大约有15行,大约共有150个字。 豆子:大约有100粒大约有200粒大约有300粒。 由“部分”估“整体”。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9~33页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方法,系统地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01月08日佛山市东建文华尚领尚域66行政财富公寓项目定位分析
- 《论坛版块策划书》课件
- 16.1《赤壁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
- 2025届云南省文山马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采购员培训课件教程课程-智库文档
- 江苏省清江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大学课件】网络通信技术基础培训教程
- 案例分析 长沙望城区自建房倒塌事23课件讲解
- 《程序化成功案例》课件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复习-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 【MOOC】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中药药理学-学做自己的调理师-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企业破产律师服务协议
- 【MOOC】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预防火灾消防安全培训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个人人民币贷款合同版B版
- 《古希腊罗马建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