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测评化学试题_第1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测评化学试题_第2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测评化学试题_第3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测评化学试题_第4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测评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台子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测评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手工刺绣B.西瓜切块C.露天烧烤D.冰冻凉粉【答案】C【解析】【详解】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西瓜切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露天烧烤过程中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冰冻凉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H2 B.2个氨分子:2NH3C.1个硫酸根离子: D.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5N2【答案】B【解析】详解】A.2个氢原子:2H,故A不正确;B.2个氨分子:,故B正确;C.1个硫酸根离子:,故C不正确;D.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故D不正确。故选:B。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加入块状药品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未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B.取用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未倒放,操作错误。故选:C。4.“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一种名叫“邮票”的毒品其主要成分为麦角酰二乙胺(C20H25N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20H25N30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C20H25N30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C.C20H25N30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4:5:6D.1个麦角酰二乙胺分子由20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和30个氮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化学式,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20H25N30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C.C20H25N30中C.H、N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20:25:30=4:5:6,质量比为48:5:84,故错误;D.1个麦角酰二乙胺分子由20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和30个氮原子构成,故正确。故选C。5.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钙溶液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各步都能一步反应实现,选项正确;B.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铁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各步都能一步反应实现,选项正确;C.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各步都能一步反应实现,选项正确;D.碳酸钠溶液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氯化镁需要氯化钠与某种碱或盐反应,而生成的氯化镁与含钠的化合物均溶于水,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氯化钠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选项错误,故选D。6.下列归纳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灭火原理B.分子性质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低着火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在不断地运动③固体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C.合成材料D.物质俗名①塑料②合成纤维③合金①氧化钙—生石灰②氢氧化钠—火碱②碳酸钠—苏打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燃烧三要素,分子的性质,合金与合成材料的鉴别,物质的俗称。【详解】A.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与助燃剂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点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则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物质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物质的着火点无法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的性质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固体分子之间也有间隙,故选项说法错误;C.塑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苏打,故正确;故选D。【点睛】燃烧三要素为:有可燃物、与助燃剂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子的性质有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至少有一组分为金属)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成材料是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7.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C.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D.当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④是过滤,过滤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不符合题意;B.①中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粗盐提纯的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故操作顺序为③①④②,符合题意;D.当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不符合题意。故选C。8.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中只含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C.滤渣中含有Zn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D.滤渣中含有Cu时,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答案】B【解析】【分析】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如果锌足量,则再和Cu(NO3)2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详解】A.滤渣中只含有Ag时,说明锌没有和Cu(NO3)2反应,滤液中有Cu(NO3)2,滤液一定呈蓝色,不符合题意;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说明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锌有剩余;如果剩余的锌刚好和全部Cu(NO3)2反应时,滤液一定呈无色;如果剩余的锌只能反应部分Cu(NO3)2时,Cu(NO3)2有剩余,滤液一定呈蓝色,符合题意;C.滤渣中含有Zn时,说明锌过量,已经把所有的AgNO3和Cu(NO3)2反应完,生成了银、铜和硝酸锌,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不符合题意;D.滤渣中含有Cu时,说明锌已经把硝酸银完全反应,锌有剩余才和Cu(NO3)2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KCl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BaCl2溶液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Cl溶液:称取5gKCl,放入100ml水中搅拌溶解【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铵态氮肥与碱能发生反应放出氨气,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闻到氨味的是氯化铵,没有气味的是氯化钾,故符合题意;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的方法,取样,加入足量BaCl2溶液除尽碳酸钠,再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若溶液没有变红,则完全变质,故不符合题意;C.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反应完全后,仍然有剩余,引入了新的杂质,故不符合题意;D.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Cl溶液:称取5gKCl,放入95mL水中搅拌溶解,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K+来自同一工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利用离子的共存来判断两厂废水的成分,因OH-与H+、Cu2+不能共存,且每个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则含H+、Cu2+的污水中的阴离子为NO3-,即其中一个厂污水中的离子为:H+、Cu2+、NO3-;则另一厂污水中离子为K+、NO3-、OH-。详解】A.因OH-和Cu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来自同一工厂,故A错误;B.根据离子的共存及两厂污水中各含三种离子,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分别为:H+、Cu2+、NO3-;K+、NO3-、OH-,故B错误;C.根据离子的共存及两厂污水中各含三种离子,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分别为:H+、Cu2+、NO3-;K+、NO3-、OH-,故C正确;D.根据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可知,H+和K+不可能来自同一工厂,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一度唱红大江南北。歌词中:“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纱,东滩撒网”。①西村纺纱中“纱”是蚕丝,它属于_______有机高分子材料。②撒网捕鱼,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鱼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③为提升禾苗的品质使其叶色浓绿,防止倒伏,你应该施加的化肥是_____。A.CO(NH2)2B.KNO3C.Ca3(PO4)2(2)次氯酸钠(NaC1O)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杀菌消毒剂,用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为:,X的化学式是_______。(3)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答案】(1)①.天然②.过滤③.蛋白质④.B(2)Na2CO3(3)隔绝氧气【解析】【小问1详解】①西村纺纱中“纱”是蚕丝,它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②撒网捕鱼,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过滤,使固液分离;鱼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③为提升禾苗的品质使其叶色浓绿,防止倒伏,需要施用含有氮元素与钾元素的化学肥料,即选择硝酸钾,故填B;【小问2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CA.Cl、O、NA.C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2.0、0,反应后CA.Cl、O、NA.C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5.2.1,则X中含2个钠原子、3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为Na2CO3;【小问3详解】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隔绝氧气,使火熄灭。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氧气存在于玻璃管__(填“A”或“B”)中。(2)水和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①在微观模型A.B.C.D中,表示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②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3)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A.加肥皂水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答案】(1)A(2)①.BC##CB②.14:3(3)A【解析】【小问1详解】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生成的氧气存在于玻璃管A中,故填:A;【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由图可知,每个B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水分子;每个C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氧化物的是:BC;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故填:BC;14:3。【小问3详解】A.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A不正确;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C.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C正确。故选:A。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___。(2)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可采用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3)将t2℃时9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g。(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答案】①.甲=丙<乙②.蒸发结晶③.27.5g④.乙>甲>丙【解析】【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均为25g,而乙的溶解度大于25g。则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丙<乙。故答案为:甲=丙<乙;(2)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乙的溶解度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变化趋势不明显,所以为了提纯乙物质,可以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乙物质。故答案为:蒸发结晶;(3)t2℃,甲的溶解度为8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9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0g×=40g,则水的质量为:90g-40g=50g。现在,将该溶液降温到t1℃,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在5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甲12.5g,而该溶液原有的溶质的质量为40g,降温后,最多只能溶解12.5g,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0g-12.5g=27.5g。故答案为:27.5g;(4)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溶液由t2℃降温到t1℃时,则丙的溶解度增大,则没有晶体析出,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降温到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则甲和乙均有晶体析出,且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由于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降温到t1℃时,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且二者t1℃时的溶解度均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则降温后,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大于丙。故答案为:乙>甲>丙。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A-E中选择的制取和收集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作出如下探究:【提出猜想】A.石灰水完全变质;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填写以下空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___试液,振荡试液变蓝石灰水未完全变质猜想A不成立Ⅱ.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____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写出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拓展延伸】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按顺序填装置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答案】①.水槽②.AE(或BE)③.(或)④.⑤.紫色石蕊⑥.产生白色沉淀⑦.⑧.e→d→f→g→b【解析】【详解】(1)甲的名称为水槽;故填:水槽。(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进行收集,由于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因此只能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即用装置E进行收集,根据所给装置可知,可用A或B装置作为氧气的制取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氧气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故填:AE(或BE);(或)。(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实验探究]Ⅰ.实验结论为石灰水未完全变质猜想A不成立,则说明溶液显碱性,实验现象为试液变蓝,可知实验操作为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故填:紫色石蕊。Ⅱ.实验结论为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将该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氯化氢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拓展延伸]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发生装置a出来后,要先除去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因此需要进入装置F,为了保证制取的气体干燥,则再需要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再利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则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e→d→f→g→b;故填:e→d→f→g→b。15.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探究1】如上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______。【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