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呼吸作用瓷碗破碎 B.木柴燃烧食物腐败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D.铁杵成针钢铁生锈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D.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4.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的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5.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6.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A.单质是一种物质,化合物至少含两种物质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化合物至少含两种元素C.单质是纯净物,化合物是混合物D.单质是气体,化合物是固体7.用托盘天平称量7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应()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平衡螺母8.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50 B.属于非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水变成冰体积变大了﹣﹣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B.酒精燃烧﹣﹣分子发生了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10.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在整个地壳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O B.Si C.Al D.Fe11.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环节中属于()A.解释与结论 B.观察与问题 C.实验与事实 D.假设与预测12.以下归纳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而分子却不能再分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D.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14.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是()A.一定大于5mLB.一定小于5mLC.一定等于5mLD.可能大于5mL,也可能小于5mL15.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露天焚烧落叶 D.燃煤火力发电16.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铁架台、试管、导管、水槽 B.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C.酒精灯、药匙、集气瓶、水槽 D.锥形瓶、试管、导管、水槽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18.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④是同种元素 B.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19.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步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药品装入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塞好橡胶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其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③→④→⑦→①→⑤→⑥→② B.③→④→⑦→①→⑤→②→⑥C.④→③→⑦→①→⑤→②→③ D.④→③→①→⑦→⑤→⑥→②20.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A.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B.原子核体积很小C.原子核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 D.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1.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氢原子;(2)二个镁离子;(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22.在微粒:氧化汞分子、氧原子、汞原子、氧分子中,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和金属汞,保持氧化汞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生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金属汞是由构成的,氧化汞分解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2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①硫+氧气二氧化硫;②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③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④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⑤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4.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2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空:①不显电性的是.②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④带负电荷的是.三、简答题(共16分)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打开醋瓶就可以闻到醋味(2)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3)一滴水里约有十七亿亿个水的微粒(4)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却能灭火的原因是(5)酒精挥发与酒精燃烧的区别.27.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28.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四、实验与探究(共22分)29.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氨水呈碱性,酚酞试液遇氨水显红色)(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两点性质,分别是:①;②;(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30.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下面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其目的是.3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32.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b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3)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有许多涉及到“先”与“后”,如果把“先”与“后”的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示例: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请仿照示例再举两个实验室制取氧过程中涉及“先”与“后”顺序的实例:;.(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最终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可能的原因是(回答一点即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其验满的方法是.(5)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或C中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与B装置相比较的优点是.(6)某同学用集气瓶收集了一瓶氧气,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瓶内和瓶底都没有发生复燃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A.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D.集气瓶长时间倒放在桌面气体逸出E.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忘加催化剂F.排水法收集的是最先出来的气体.五、计算题(共6分)33.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求:(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呼吸作用瓷碗破碎 B.木柴燃烧食物腐败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D.铁杵成针钢铁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柴燃烧、食物腐败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D、铁杵成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分析】A、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去分析;B、从药品取出的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放回原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去分析;C、从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去分析;D、从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如果接触到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去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错误;B、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由于药品取出的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放回原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故错误;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错误;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如果接触到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故正确;故答案为:D.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D.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分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C、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D、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考虑.【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错;C、在物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物质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液体,故正确;D、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引起火灾,故错;故选C.4.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的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6%,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解答;B、用于防腐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的质量越差;D、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考虑.【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6%,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故A说法正确;B、用于防腐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故B说法正确;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的质量越差,故C说法错误;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C.5.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6.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A.单质是一种物质,化合物至少含两种物质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化合物至少含两种元素C.单质是纯净物,化合物是混合物D.单质是气体,化合物是固体【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抓住化合物中至少两种元素,且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进行解答.【解答】解: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单质和化合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故A错误;B、化合物中至少两种元素,单质至少含有一种元素,故B正确;C、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故C错误;D、单质中也有固体,化合物中也有气体,故D错误.故选:B7.用托盘天平称量7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应()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平衡螺母【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分析】用托盘天平称量7g药品,在称量过程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药品加多了,减少药品即可.【解答】解:A、加砝码时,药品会大于7g,故选项错误;B、加药品时,指针会更向左偏移,故选项错误;C、在称量过程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药品加多了,减少药品即可,故选项正确;D、称量前,天平已经平衡,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丝,故选项错误;故选C8.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50 B.属于非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锡,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0,表示原子序数为5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0,而不是中子数为5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水变成冰体积变大了﹣﹣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B.酒精燃烧﹣﹣分子发生了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变成冰体积变大了,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酒精燃烧,是因为酒精分子分裂成了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氧分子分裂成了氧原子,然后碳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二氧化碳分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分别聚集成二氧化碳、水,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C、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D、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10.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在整个地壳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O B.Si C.Al D.Fe【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别为:氧元素的含量为48.60%,硅元素的含量为:26.30%,铝元素的含量为7.73%,铁元素的含量为4.75%.【解答】解:在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为48.60%,硅元素的含量为:26.30%,铝元素的含量为7.73%,铁元素的含量为4.75%;故答案为:C.11.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环节中属于()A.解释与结论 B.观察与问题 C.实验与事实 D.假设与预测【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而不是解释与结论,故选项错误.B、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而不是观察与问题,故选项错误.C、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而不是实验与事实,故选项错误.D、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故选项正确.故选:D.12.以下归纳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而分子却不能再分【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阴阳离子,正确;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D.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B、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解:A、原子失去电子后带上正电荷,变成阳离子.故A错误;B、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不再化学变化中时,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氧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故C正确;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14.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是()A.一定大于5mLB.一定小于5mLC.一定等于5mLD.可能大于5mL,也可能小于5mL【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根据仰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进行分析.【解答】解: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0mL,其实大于10mL,我们可以假设为11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该读数方法正确,所以加入量筒内液体是15mL﹣11mL=4mL,所以一定小于5mL.故选B.15.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露天焚烧落叶 D.燃煤火力发电【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A、从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去分析解答;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去分析解答;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解答】解: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中的粉尘.A、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A错误;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故B正确;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C错误;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铁架台、试管、导管、水槽 B.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C.酒精灯、药匙、集气瓶、水槽 D.锥形瓶、试管、导管、水槽【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排水法收集时,需要的仪器有:锥形瓶、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或试管、铁架台、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因此必须使用的仪器是: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解答】解: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排水法收集时,需要的仪器有:锥形瓶、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或试管、铁架台、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因此必须使用的仪器是:药匙、导管、集气瓶、水槽;故选B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B、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C、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D、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错误;B、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B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D正确.故选:A.18.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④是同种元素 B.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种类;根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有哪些;根据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中,属于阴离子.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②④的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故A正确;B、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所以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故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C错误;D、①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④中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A.19.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步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药品装入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塞好橡胶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其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③→④→⑦→①→⑤→⑥→② B.③→④→⑦→①→⑤→②→⑥C.④→③→⑦→①→⑤→②→③ D.④→③→①→⑦→⑤→⑥→②【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⑦→①→⑤→⑥→②.故选:A.20.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A.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B.原子核体积很小C.原子核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 D.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故错误;B、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正确;C、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正确;D、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故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1.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氢原子2H;(2)二个镁离子2Mg2+;(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N2;(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Na+、Cl﹣.【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符号可分别表示为:Na+、Cl﹣;故答案为:(1)2H;(2)2Mg2+;(3)N2;(4)Na+、Cl﹣;22.在微粒:氧化汞分子、氧原子、汞原子、氧分子中,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和金属汞,保持氧化汞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化汞分子,生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汞原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解答】解: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氧化汞分子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其中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构成氧气,此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氧化汞分子;氧分子;汞原子;氧原子、汞原子.2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①②④(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③⑤.①硫+氧气二氧化硫;②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③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④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⑤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硫+氧气二氧化硫;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②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③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④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⑤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①②④,①,③⑤24.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氧化物的是D.(填字母)【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属于单质.氧气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水和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水形成溶液.故填:BCE;A;D.2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空:①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②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④带负电荷的是电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的定义,微粒的质量、电性及电量等分析回答.【解答】解:①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②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微粒是:质子、电子;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带负电荷的是电子.故答案为:①分子、原子、中子②质子、电子③原子④电子三、简答题(共16分)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打开醋瓶就可以闻到醋味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一滴水里约有十七亿亿个水的微粒分子很小(4)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却能灭火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5)酒精挥发与酒精燃烧的区别酒精挥,分子本身没有变化;酒精燃烧,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打开醋瓶就可以闻到醋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故填: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是因为水蒸气变为液体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故填: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一滴水里约有十七亿亿个水的微粒,说明分子很小,故填:分子很小;(4)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却能灭火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5)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酒精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故答案为:酒精挥,分子本身没有变化;酒精燃烧,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27.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5,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Al3+.(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A(填序号).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分析以及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2)根据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解答】解:(1)金属元素一般都带有“钅”字旁,所以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又因为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3;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3)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正确;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X、Y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同周期属于第三周期,故C错误.故答案为:(1)金属;55;相对原子质量;(2)3;失去;Al3+;(3)A.28.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H2O22H2O+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镁条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1)2Mg+O22MgO;(2)3Fe+2O2Fe3O4;(3)4P+5O22P2O5;(4)2H2O22H2O+O2↑.四、实验与探究(共22分)29.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氨水呈碱性,酚酞试液遇氨水显红色)(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两点性质,分别是:①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②易溶于水;(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充分排尽空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1)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②水能进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说明氨气易溶于水.(2)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目的是把试管底部的空气排干净.【解答】解:(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充分排尽空气.故答为:(1)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2)充分排尽空气.30.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下面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下面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故答为:引燃铁丝,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15%(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分析】(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2)从两种装置的区别来分析;(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答案为:(1)15%;(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2.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原理基础课程设计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装扮桌面教案 浙江摄影版
- 2024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16.雷雨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4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梅兰芳蓄须教案 新人教版
- 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 机床液压夹具课程设计
- 2024年出租车行业培训服务合同
- 城市升压站智能化改造方案
- 机器狗课程设计
- 企业法人委托书模板
- JJF 1132-2005组合式角度尺校准规范
- GB/T 799-2020地脚螺栓
- GB/T 6500-1986羊毛回潮率试验方法烘箱法
- FZ/T 64078-2019熔喷法非织造布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读后续写导学案
- 社会体育指导概论
-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光伏治沙-课件
-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
- 竖井水灾事故应急演练脚本
- 2023年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