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对下面病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前一个分句省略了主语,后一分句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B.这届校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这个句子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要么说成“……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要么说成“……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C.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本句属于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目光”和“集中”不搭配,去掉“目光和”。)D.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辽阔”改为“宽阔”。)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B.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权威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的父母有点儿不知所措。C.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两个方面。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D.解放大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3.(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卑劣(liè)驰骋(chěng)沼泽(zhǎo)强词夺理(qiáng)B.瞭望(liào)迂回(yú)龟裂(jūn)目眩神迷(xuàn)C.蛮横(hèng)虔诚(qián)晦暗(huì)不修边幅(fú)D.堕落(zhuì)妩媚(wú)抉择(jué)瞬息万变(shùn)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5.(2分)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ú)携带(xī)斡旋(wò)暴风骤雨(zòu)B.照例(1ì)腈纶(jīng)驰骋(chěng)震耳欲聋(zhèn)C.脑畔(pàn)连翘(qiào)翌日(yì)草长莺飞(yīn)D.晦暗(huì)缄默(xián)蛮横(héng)分崩离析(bēng)6.(2分)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学过的课文《小石潭记》《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记”“说”“歌”都属于古代文学体裁。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C.傅雷先生既是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在《傅雷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的问题。D.《恐龙无处不在》是阿西莫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②慢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④研⑤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注)①郢:楚国的都城。②垩:白色粘土。③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④匠石:名叫石的工匠。⑤斫:用刀斧砍。⑥质:通“锧”。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B.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C.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D.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3.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8、(3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__,押的韵是_________。2.苏轼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由这首诗中的两句化用而成的。请你找出并写在下面横线上。3.尾联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9、(7分)诗词填空(1)《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诗》中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相似,激励人们突破传统思想,大胆创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守电话的母亲①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手机不知怎么就静音了,来电话没有铃声,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②“这多耽误事啊。”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③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到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对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了。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子无论多大,在她心里都是孩子。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于是,每天晚上,她就像一只待在巢里的老鸟,期盼着那动听的铃声。其实在电话里娘俩每天也总是那些内容,她问他今天怎么样?累不累?工作还顺吗?儿子总会嘱咐她在家保重身体。这样的话每天说,她依旧是津津有味。儿子的电话让她踏实、心安。④“唉!可真倒霉!”母亲摊开粗糙的手掌,看着那个出了毛病的手机,眉头紧皱。⑤坐了一会儿,眼看天慢慢黑了,她赶紧起身去厨房。⑥“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啊,我要想个法子。”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只读过小学五年级,这心里一急,嘴里嘣出来个成语,连她自己也觉着好笑,禁不住咧开嘴乐了。⑦吃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母亲把手机摆在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这样一来电话,她就知道。往常她总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如今一心不能三用,盯手机就是她的主要任务。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地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地,“刷”地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⑧吃过饭,她紧握手机,斜倚在沙发上看电视。往日这个时候,是她最悠闲清静的时光,边看电视,边等儿子电话。可今天她的心都在手机上,根本没有心思看电视,以至于电视剧演半天了,她也没看懂剧情。这让她有点心烦意乱,起身关了电视。⑨今晚,客厅里的灯好像格外亮,雪白的光线倾洒下来,房间里像落了一层雪,耀眼地白。她忽然意识到,光线太亮,来电话时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许不够。她庆幸自己及早想到这一点,干脆起来关了灯,房间就倏忽一下陷在黑暗里了。⑩母亲摸索着走到阳台,又坐在老藤椅上。坐在这里,她才听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雨声淅淅沥沥,透着初冬的些许凉意。她把手机放在膝盖上,盯着手机,一动也不动,窗外昏黄、湿亮的灯光照进来,使她看上去像一尊雕塑。⑪下雨的日子里,人最爱怀旧。母亲又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她最喜欢把他搂在怀里,给他讲故事。儿子每次都听得入迷,黑亮的眼睛望着她,圆圆的小脸上全是专注。后来,她会的故事都讲完了,就给儿子现编,往往那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儿子也听不出来,仍旧听得津津有味。想到这里,她笑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多少年过去了,儿子长大成人,展翅高飞了,而她也已走入暮年。⑫正这样东想西想,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来。母亲就像个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以迅疾的速度按下接听键,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小名:“小暄啊,吃过饭了吗?”⑬儿子有些奇怪:“妈,你今天怎么接电话这么快,我刚拨通你就接了。”⑭“那是赶巧了。”母亲笑盈盈地说,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笑,满脸的皱褶一下子绽放开来。⑮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些家常,母亲就催促儿子赶紧挂电话,说今天忙活一天了,早点体息,注意身体。⑯挂了电话,母亲才觉轻松了许多,不用再惦记着接电话的事,她回到客厅打开灯,打开电视。电视剧正插播广告,母亲躺在沙发上,听着电视里的声音,有些犯困,眼睛渐渐闭上了。在进入梦乡前,她心里迷迷糊糊地想,明天要去买个新手机,不能误了电话……1.文章主要写了4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段落主要内容概括1—4事件1:手机出现故障,母亲懊恼5—8事件2:9—11事件3:阳台怀旧,母亲感慨时光匆匆12—16事件4:2.“母亲把手机摆在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母亲手机静音了,为什么不主动给儿子打电话?4.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5.选文⑦、⑧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11、(15分)【[0-9]{1,}.(9分)[0-9]{1,}.(9分)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香山野桃悄然开黄亚洲北京香山,今日风野。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保尔给这些新来的人派了活。有一个高个子男人,穿着皮领子的铁感制服大表,戴着羔皮帽。正跟旁边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话。那青年妇女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的小说。(2)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谁?13、(5分)综合性学习。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岳阳市云溪区某学校八年级一班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同学们接受诗歌的熏陶,进行一次美的洗礼。(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这次活动的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请写一条。(2)这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请参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示例:声情并茂诵古诗。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一段开场白。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的哲理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请以“相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题分析】

C.“掌声”和“集中”不搭配,去掉“和掌声”。故选C。2、B【解题分析】

B项错误,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不合语境。3、C【解题分析】

A.强词夺理(qiǎng)。B.迂回(yū)。D.堕落(duò),妩媚(wǔ)。4、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A.搭配不当,去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正确;C.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去掉一个;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故选B。5、B【解题分析】

A.携带(xié)、暴风骤雨(zhòu)。B.正确。C.连翘(qiáo)、草长莺飞(yīng)。D.缄默(jiān)、蛮横(hèng)。6、C【解题分析】

C.应该是: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题目点拨】《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0-9]{1,}.(9分)[0-9]{1,}.(9分)[0-9]{1,}.(9分)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C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3.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自己对手(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少了能配合自己的人,一个人就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了。(或者:“如果有能够跟自己熟练配合的人,会更能发挥自己的实力”。)【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若:好像。A过:经过/过于。C从:跟随/自,由。D为:给/成为。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译为: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此题要注意把相连续的几个动作划开。3.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情感可从对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的角度作答。启示可从若想做好一件事,总要有另一个配合的角度,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的角度作答。翻译: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配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8、1.律诗押u韵2.“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3.尾联用典,自比“老马”,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存,仍能有所作为,抒发了老当益壮、报国思忧的情怀。【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律诗的基本知识。此首诗歌为律诗,压的韵是u韵。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找出相应的句子即可。3.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1)结合诗歌的内容(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9、(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3)绝知此事要躬行(4)何处望神州(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郭外”“风骚”等易错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事件2:紧盯手机,母亲心烦意乱事件4:接到电话,母亲心情轻松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母亲担心接不到儿子电话的紧张状态,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3.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从侧面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疼爱。4.母亲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慈母,她时时牵挂自己的孩子,却很少主动打电话,怕耽误儿子正事。她也是一位孤独寂寞的老人,儿子的电话成了她晚年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作者隐晦地表达了对老年群体的同情关注。5.对比。通过往日和今日的对比,突出母亲焦灼和懊恼的心态,表达出母亲对接到儿子电话的期待,表现母子间的深情。【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文章叙写的是母亲接听儿子电话的故事,其具体内容依次叙写了:母亲的手机出现故障,心里非常懊恼;晚饭时候,两眼紧盯手机,生怕错过儿子的电话,导致心烦意乱;在阳台上,面对小雨回顾往事,感慨时光的流逝;最后叙写母亲接了儿子的电话,心情轻松,恢复了平日生活。据此仿照给出的事例概括作答,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母亲把手机摆在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中的“盯着”,是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通过这一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等待儿子电话时的紧张状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3.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这句话来概括作答。4.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牵挂儿子且善解人意的人;从“接儿子的电话,对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了”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从“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些家常,母亲就催促儿子赶紧挂电话,说今天忙活一天了,早点体息,注意身体”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人。据此概括作答。5.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第7、8两段把母亲今天的情形与往日的做法进行对比,突出地表现了母亲今天因手机出现故障而担心接听不到儿子电话的焦躁的心态,从而表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提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题目点拨】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11、1.出神惊心惦记2.答案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厮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案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树权、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也突出了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4.(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散文的整体阅读能力,涉及的考点有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和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等。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原文,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到表示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根据语句提炼概括。根据“惊呆”的提示,可以锁定文章第四段中的“我惊呆了”,然后依次往下文寻找,可找到第七段中的“叫我望得久久出神”,第十二段中的“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第十三段中的“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据此可概括出“出神”“惊心”“惦记”。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题干中的“修辞的角度”提示了答题的方向,答题思路是“修辞手法+效果”。A句,根据句中的“互相厮磨”“舞蹈”可判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动作赋予野山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之情。B句,根据“庄重自强”可知,作者将人的品质赋予野山桃,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之情。本题要求二选一,答题时任选最有把握的一句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辨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了解常见的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根据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第二段画线句的描写对象是风,却写树杈、枝丫和红布条在风中的情状,很显然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风之大,写出了野山桃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作者“惊呆”的感情埋下了伏笔。点睛:中考常考的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③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④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4.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出“温暖”本身的含义及引申义。从内容方面分析,“温暖”是指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野山桃带给作者的精神感召,作者被野山桃顽强的精神感染,所以感到温暖;从主旨方面分析,本文作者借被不为人知的野山桃比喻那些我们身边不为人熟知的人或事物,“温暖”一词指那些不为人熟知的事物带给人的感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冬妮娅【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学常识的把握。由“保尔”这个小说的主人公可知,该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出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性小说。(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依据“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这一打扮可知,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冬妮娅。13、(1)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欣赏古诗情韵,传承华夏文明!等(2)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绘古诗;推陈出新改古诗;放飞想象演古诗等等(3)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我们敬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我们赞叹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解题分析】

(1)宣传标语特征:符合主题,古诗;朗朗上口;语言凝练。示范:品读古诗词,陶冶生命魂。游弋古诗林海,放飞诗情画意。(2)明确要求:仿照示例,“声情并茂诵古诗”结构是:四字短语+动词+古诗。体现活动性。示范:全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