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1页
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2页
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3页
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XX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因地制宜B.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C.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4.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变化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⑤城市的主要功能转为以经济贸易为主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5.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A.汉代江南地区B.明代苏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唐代关中地区6、"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B.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C.隋唐时期商业贸易高度繁荣,已出现纸币D.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劳动力成为商品8、"唐朝时在XX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XX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XX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9.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0.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1.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XX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充分说明了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B.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D.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12.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B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13.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A.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B.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C.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D.有利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14.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C.宣传政治主张 B.评价社会风气D.传播商业信息1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协调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D.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和目标有了新的突破16."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XX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18.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 A.XX省、XX省、XX省B.XX省、XX省、XX省 C.XX省、XX省、XX省D.XX省、XX省、XX省19.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近几年,我国政府通过采取减免农业税等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这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实现共同富裕C.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D.加强宏观调控22.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包括①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②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③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3.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24.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25."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满分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XX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图一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XX盐商》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2分〔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2分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4分27.<12分>"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12分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又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⑵全面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解放前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4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XX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每组只有两至3户,差不多都是父子组、兄弟组。但没干几天又有吵架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邓小平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