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F/2A/wKhkGWXb7qeAS7ItAAJZHrJSvLg046.jpg)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F/2A/wKhkGWXb7qeAS7ItAAJZHrJSvLg0462.jpg)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F/2A/wKhkGWXb7qeAS7ItAAJZHrJSvLg0463.jpg)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F/2A/wKhkGWXb7qeAS7ItAAJZHrJSvLg0464.jpg)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F/2A/wKhkGWXb7qeAS7ItAAJZHrJSvLg0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3分)请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她héǎikěqīn(①)kāngkǎiwúsī(②),但人类却不懂感恩,不加jiézhì(③)地开采kuàngchǎn(④),huǐhuài(⑤)森林,最终破坏了shēngtài(⑥)环境。好在现在的人们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让我们一起呵护自然,走进自然,去寻找yānwù1iáorào(⑦)的美景,去聆听yīnggēyànwǔ(⑧)的旋律。
请在横线上写上相应的位置写出词语。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2.(3分)仿照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将语段补充完整。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奔腾的河流是她,茂密的森林是她,温暖的太阳是她,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3.(3分)保护环境,人人有贵。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几个保护环境的好做法。(至少写三条)
4.(3分)地球既可爱又易碎,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地保护地球。请你发出呼吁,劝告人们善待地球吧!
5.(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ī)谱写(pǔ)恬静(tián)虎视耽眈(shěn)
B.琴键(jiàn)苔藓(xiān)咆哮(jiào)弄巧成拙(zhuó)
C.骤然(zhòu)荡漾(yàng)凝视(níng)排山倒海(dǎo)
D.陶醉(zhuì)郑重(zhèng)滥用(làn)天籁之音(lài)
6.(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错综复杂斗篷祭器刺猬呻吟
B.沧海一栗凌乱资源项圈豪迈
C.叱咤风云抵御摇篮纯熟干燥
D.理直气壮揪出沸腾搁置攀登
7.(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来就菊花(还是)
B.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
C.两山排闼送青来(小门)
D.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心志,情志)
8.(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B.队员们势如破竹,勇往直前,取得了好成绩。他仗势欺人,无恶不作。
C.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她的花言巧迷惑不我。
D.他说的这件事好像是真的,让人深信不疑。我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
9.(3分)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下面哪一幅作品是他的楷书作品。()
A.B.
C.D.
10.(3分)在阅读的时候: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文本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阅读《竹节人》一课时,不管阅读目的是什么,都要逐字逐句阅读文章。
B.在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时,想要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需要重点阅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C.在阅读《故宫博物院》时,想了解故宫的整体布局,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一和材料四。
D.在阅读《竹节人》时,为了达到“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目的,需要主要关注老师收玩具和玩玩具的内容。
11.(3分)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都是情节生动的小说。
B.《童年》讲述了小获冈童年时代的生活。
C.《爱的教育》以安利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他身边的故事。
D.《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雨来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任务。
12.(3分)回顾积累,完成填上空。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向一匹猹。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邂逅一些小惊喜。“,”让王安石感受到友人的勤劳、庭院的整洁;“,”让苏轼领略了雨后西湖的别样景致;“,”,辛弃疾忘记夜行路途远近,平添几分怡然自得的乐趣。
(3)鲁迅先生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严肃的、冷峻的,但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也有温情、仁爱的一面,他的散文集就有专门回忆父亲、好友的文章。
(4)诗中有情:从贺知章的“,乡音无改鬓毛衰”中感受到他久客伤老的感慨;从李纲的“,,”中感受到他誓死守卫国土的爱国情怀。
13.(3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步明确。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要做到: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如有咳嗽、喷嚏、流鼻涕,要用纸张、手帕遮挡;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人与人靠近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材料二]
(1)小郑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制订“宅家计划表”,学习娱乐两不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早晨起床后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体育锻炼。
C.为了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出门戴上口罩和手套。
D.与他人靠近时,保持1米的距离。
(2)小李购买并佩戴了口罩,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购买了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B.使用口罩3小时后进行了更换。
C.更换口罩时,小李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
D.将未用的口罩叠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
(3)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感冒出现咳嗽的时间较早,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咳嗽症状严重,干咳为主,伴有痰音、喘息。
B.新型冠状病毒已明确的传播途径是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
C.公共场合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活性炭口罩,不佩戴纸质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
D.接触传播指病毒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4)在疫情防控期间,王东觉得自己和好朋友都没有发烧,可以不佩戴口罩,随意出门聚餐,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请你结合材料说服他。
14.(3分)阅读吴颢的《哨卡》,完成练习。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花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níngwàng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sìnüè,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zhù1ì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一一”“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阅读链接]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我国陆地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中央电视台的《军事纪实》节目播出了一个关于中国西藏军区边防哨所士兵们的生活。这个哨所的名字叫作詹娘舍(藏语:雪山孤岛),它建在海拔高4600多米的雪山之巅,四面都是悬崖峭壁。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战士们站岗的时候要用绳子绑在腰上来防止被风吹下悬崖!更令人担惊受怕的是哨所所在地区是一个巨大的雷区,为了躲避雷击,战士们只要一看到乌云密布就要赶紧坐到木床上。
(1)阅读短文,请在横线上按顺序写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从阅读链接中可知,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我国陆地边界的特点?
A.边界线最长
B.周边邻国最多
C.边界线2万多千米长
D.边界都在雪山上
(3)通往哨卡的路太危险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路窄②路滑③没有路④路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进行了哪方面的环境描写?
A.风雪的动作
B.风雪的声音
C.风雪的形状
D.门扉的声响
(5)第⑥段中有两处对哨兵的外貌描写,这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体现边境气候恶劣③体现哨兵的生活艰苦④体现团长不关心哨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文章最后才点明哨兵和团长的关系,请结合文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请结合文章和阅读链接,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的理解。
习作。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
15.(3分)完成习作。
世间有许多遇见:冷遇见暖,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鱼遇见水,有了活力。人生路上,总有些“遇见”温暖着你的心,请用文字记录下这份令你心动的“遇见”。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16.(3分)完成习作。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科技使祖国更强大,让生活更美好。那么你的科学梦想是什么,把你的想象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1.(3分)请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她héǎikěqīn(①)kāngkǎiwúsī(②),但人类却不懂感恩,不加jiézhì(③)地开采kuàngchǎn(④),huǐhuài(⑤)森林,最终破坏了shēngtài(⑥)环境。好在现在的人们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让我们一起呵护自然,走进自然,去寻找yānwù1iáorào(⑦)的美景,去聆听yīnggēyànwǔ(⑧)的旋律。
请在横线上写上相应的位置写出词语。
①和蔼可亲②慷慨无私③节制④矿产
⑤毁坏⑥生态⑦烟雾缭绕⑧莺歌燕舞
故解析为:
①和蔼可亲②慷慨无私③节制④矿产
⑤毁坏⑥生态⑦烟雾缭绕⑧莺歌燕舞
2.(3分)仿照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将语段补充完整。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奔腾的河流是她流动的血液,茂密的森林是她长长的辫子,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眼睛,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补充时注意。
故解析为:
流动的血液长长的辫子明亮的眼睛
3.(3分)保护环境,人人有贵。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几个保护环境的好做法。(至少写三条)
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粮食,不浪费一粒米;节约水资源,不浪费一滴水;要节约森林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要保护好动植物资源;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不乱扔垃圾,将垃圾进行分类放置,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青山绿水永驻人间,让和谐的自然环境永生。
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去谈,强化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的自觉性。
故解析为:
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粮食,不浪费一粒米;节约水资源,不浪费一滴水;要节约森林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要保护好动植物资源;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不乱扔垃圾,将垃圾进行分类放置,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青山绿水永驻人间,让和谐的自然环境永生。
4.(3分)地球既可爱又易碎,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地保护地球。请你发出呼吁,劝告人们善待地球吧!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善待地球。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我要劝告人们: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善待地球。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故解析为: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善待地球。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5.(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ī)谱写(pǔ)恬静(tián)虎视耽眈(shěn)
B.琴键(jiàn)苔藓(xiān)咆哮(jiào)弄巧成拙(zhuó)
C.骤然(zhòu)荡漾(yàng)凝视(níng)排山倒海(dǎo)
D.陶醉(zhuì)郑重(zhèng)滥用(làn)天籁之音(lài)
A.有误,“虎视眈眈”的“眈”应读“dān”,指用眼睛注视。形容恶狠狠地盯着。
B.有误,“苔藓”的“藓”应读“xiǎn”,苔藓植物的一类。属于这一类的植物,茎和叶子都很小,绿色,没有根,生在阴湿的地方。“咆哮”的“哮”应读“xiào”,指吼叫。“弄巧成拙”的“拙”应读“zhuō”,指笨。
C.正确。
D.有误,“陶醉”的“陶”应读“zuì”,指欢畅地喝酒,直至醉倒。
故选C。
6.(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错综复杂斗篷祭器刺猬呻吟
B.沧海一栗凌乱资源项圈豪迈
C.叱咤风云抵御摇篮纯熟干燥
D.理直气壮揪出沸腾搁置攀登
A.正确;
B.有误,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故“栗”错误,应为“粟”;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7.(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来就菊花(还是)
B.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
C.两山排闼送青来(小门)
D.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心志,情志)
A.有误,句意: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还:再。
B、C、D正确。
故选:A。
8.(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B.队员们势如破竹,勇往直前,取得了好成绩。他仗势欺人,无恶不作。
C.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她的花言巧迷惑不我。
D.他说的这件事好像是真的,让人深信不疑。我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
A.不同。“举头望明月”的“举”意思:抬。“举世闻名”的“举”意思:全。
B.不同。“势如破竹”的“势”意思: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仗势欺人”的“势”意思:势力。
C.不同。“百花齐放”的“花”意思是:花朵。“花言巧语”的“花”意思: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
D.相同。“深信不疑”和“深表同情”的“深”意思均为:很;十分。
故选:D。
9.(3分)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下面哪一幅作品是他的楷书作品。()
A.B.
C.D.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符合这一书法特点的是B。
故选:B。
10.(3分)在阅读的时候: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文本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阅读《竹节人》一课时,不管阅读目的是什么,都要逐字逐句阅读文章。
B.在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时,想要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需要重点阅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C.在阅读《故宫博物院》时,想了解故宫的整体布局,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一和材料四。
D.在阅读《竹节人》时,为了达到“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目的,需要主要关注老师收玩具和玩玩具的内容。
A.有误,在阅读《竹节人》一课时,要根据阅读目的,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不是都要逐字逐句阅读文章。
B、C、D正确。
故选:A。
11.(3分)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都是情节生动的小说。
B.《童年》讲述了小获冈童年时代的生活。
C.《爱的教育》以安利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他身边的故事。
D.《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雨来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任务。
A.正确;
B.有误,《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童年时代的生活;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2.(3分)回顾积累,完成填上空。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邂逅一些小惊喜。“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让王安石感受到友人的勤劳、庭院的整洁;“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让苏轼领略了雨后西湖的别样景致;“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忘记夜行路途远近,平添几分怡然自得的乐趣。
(3)鲁迅先生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严肃的、冷峻的,但正如他自己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也有温情、仁爱的一面,他的散文集就有专门回忆父亲、好友的文章。
(4)诗中有情: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感受到他久客伤老的感慨;从李纲的“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中感受到他誓死守卫国土的爱国情怀。
(1)选自课文《少年闰土》。
(2)分别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出自鲁迅的《答客诮》。
(4)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语出《宋史李纲传》。意思是: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
故解析为:
(1)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一柄钢叉尽力的刺去;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4)少小离家老大回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13.(3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步明确。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要做到: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如有咳嗽、喷嚏、流鼻涕,要用纸张、手帕遮挡;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人与人靠近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材料二]
(1)小郑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不正确的是D
A.制订“宅家计划表”,学习娱乐两不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早晨起床后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体育锻炼。
C.为了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出门戴上口罩和手套。
D.与他人靠近时,保持1米的距离。
(2)小李购买并佩戴了口罩,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
A.购买了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B.使用口罩3小时后进行了更换。
C.更换口罩时,小李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
D.将未用的口罩叠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
(3)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普通感冒出现咳嗽的时间较早,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咳嗽症状严重,干咳为主,伴有痰音、喘息。
B.新型冠状病毒已明确的传播途径是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
C.公共场合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活性炭口罩,不佩戴纸质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
D.接触传播指病毒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4)在疫情防控期间,王东觉得自己和好朋友都没有发烧,可以不佩戴口罩,随意出门聚餐,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请你结合材料说服他。
王东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公共场合定要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避免疫情的传播。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阅读相关语段,搜索解析。阅读材料一可知,制订“宅家计划表”,学习娱乐两不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晨起床后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体育锻炼;为了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出门戴上口罩和手套。这三种做法均正确;而阅读“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如有咳嗽、喷嚏、流鼻涕,要用纸张、手帕遮挡;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人与人靠近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可知,人与人靠近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而不是保持1米的距离。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阅读材料二图表内容,获取知识。阅读“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一栏中的注意事项可知,小李购买了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使用口罩3小时后进行了更换;将未用的口罩叠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此三种做法均符合注意事项,而更换口罩时,小李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是更换口罩时,小李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阅读材料及图表内容,获取知识。阅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一栏中普通感冒症状有:咳嗽出现的时间较晚。故A说法错误;阅读材料一“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步明确。”可知,新型冠状病毒已明确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故B说法错误;阅读材料二“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一栏中佩戴纸质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是无用的,故C说法错误;阅读“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可知,D说法正确。故选D。
(4)本题考查开放探究。结合阅读资料内容,表述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王东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公共场合定要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避免疫情的传播。
故解析为:
(1)D;
(2)C;
(3)D;
(4)王东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公共场合定要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避免疫情的传播。
14.(3分)阅读吴颢的《哨卡》,完成练习。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花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níngwàng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sìnüè肆虐,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zhù1ì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一一”“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阅读链接]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我国陆地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中央电视台的《军事纪实》节目播出了一个关于中国西藏军区边防哨所士兵们的生活。这个哨所的名字叫作詹娘舍(藏语:雪山孤岛),它建在海拔高4600多米的雪山之巅,四面都是悬崖峭壁。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战士们站岗的时候要用绳子绑在腰上来防止被风吹下悬崖!更令人担惊受怕的是哨所所在地区是一个巨大的雷区,为了躲避雷击,战士们只要一看到乌云密布就要赶紧坐到木床上。
(1)阅读短文,请在横线上按顺序写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从阅读链接中可知,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我国陆地边界的特点?D
A.边界线最长
B.周边邻国最多
C.边界线2万多千米长
D.边界都在雪山上
(3)通往哨卡的路太危险了,表现在哪些方面?A
①路窄②路滑③没有路④路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进行了哪方面的环境描写?B
A.风雪的动作
B.风雪的声音
C.风雪的形状
D.门扉的声响
(5)第⑥段中有两处对哨兵的外貌描写,这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B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体现边境气候恶劣③体现哨兵的生活艰苦④体现团长不关心哨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文章最后才点明哨兵和团长的关系,请结合文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便于突出团长和弟弟的崇高境界,衬托了哨卡战士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7)请结合文章和阅读链接,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的理解。
文章第⑩段这句话是指他们无私奉献,在恶劣的环境下守卫边疆,毫无怨言,像雄伟的山一样,是我们的靠山。表述了对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2)考查获取短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我国陆地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可知,边界都在雪山上不属于我国陆地边界的特点。故选D。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可知路窄;根据“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可知路滑、路陡。故选A。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花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的是风雪的声音。故选B。
(5)考查了外貌描写的作用。“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是第⑥段对哨兵的外貌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体现边境气候恶劣;体现哨兵的生活艰苦的作用。故选B。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司令和团长领着一群军人顶风冒雪去慰问哨卡里的战士。这位团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本篇小说在最后才点明站岗的士兵是团长的亲弟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便于突出团长和弟弟的崇高境界,衬托了哨卡战士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一群军人”比作“群雕”,暗指他们无私奉献,在恶劣的环境下守卫边疆,毫无怨言,像雄伟的山一样,是我们的靠山,中华民族的脊梁。
故解析为:
(1)凝望肆虐伫立;
(2)D;
(3)A;
(4)B;
(5)B;
(6)这样写的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壁挂红外探测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慕课版 双色版 第3版)-教学大纲
- 2025至2031年中国UV光白内闪镀膜镜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KA培训课程》课件
-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商务英语教学课件cha
-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课件
- 《达乐堂公司介绍》课件
- 《卡普里岛》课件
- 铜陵油库重油罐区工艺设计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清洗消毒保养及注意事项解读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及收费标准
- 堤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PIM BSCM__v3_0_VC(课堂PPT)
- 常用的螺纹底孔及公差规定
- 会议审批表模板
- 空调线路安装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