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课件_第1页
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课件_第2页
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课件_第3页
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课件_第4页
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美国2004年和2010年两次发布“科学声明”提出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新的可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M2.5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尤为密切BrookRD.etal.Circulation.2004;109:2655–2671.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概况颗粒物的定义:在空气中传播的颗粒物是一组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即包括固态物质也包括液态物质,大小不一,化学成份不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出现变化BrookRD.etal.Circulation.2004;109:2655–2671.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概况原发性颗粒物:直接被释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如汽车尾气继发性颗粒物:在大气中因生化反应而生成的颗粒物,如由二氧化硫(SO2)和硝酸可转变为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来源和化学成份来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和其它工业过程中燃料燃烧、金属冶炼、建筑工程、农业生产、沙尘、花粉、森林火灾、火山和海浪等化学成份数以千计,常见的有硝酸盐、硫酸盐、有机和无机碳、有机物(如多环芳香族)、生物学物质(如内毒素、细胞碎片)和多种金属(如铁、铜、镍、锌)最重要的为NOx、CO、SO2和O3等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常用按颗粒物直径大小分类非吸入性颗粒物:直径大于10umPM10:可吸入性颗粒物,直径小于10um(我国常规监测)粗颗粒物:直径在2.5um到10umPM2.5(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um,与健康关系最为密切PM0.1(超细颗粒物,UFP):直径小于0.1um,可直接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PM2.5:健康杀手与心血管事件相关PM2.5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的原发和继发性物质(如尾气),不易沉降,漂浮时间长PM2.5大部分沉积于肺的深部我国因各种原因不监测PM2.5,据报道2012年起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将开始监测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中国现状Globalsatellite-derivedPM2.5averagedover2001–2006我国华北地区PM2.5污染全球最为严重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中国现状发展的中国经济和雾霾笼罩的上海外滩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中国现状2006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2006》显示在人口百位以上的全球110个城市大气污染排名中前20名中国占13席主要集中长三角、山东半岛、首都地区、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污染强度要远远有高于内陆地区平均城市PM2.5平均水平超过美国上限3.8倍至10.7倍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生产性污染,为主要污染物,包括:①燃料燃烧②生产过程排出的烟尘和废气③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雾滴生活性污染,包括由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交通运输性污染,如汽车尾气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城市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悬浮物含量高,北方内陆城市由于气候干燥尤其严重含菌量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小,人口密集,大气中细菌含量较高冬天比夏季污染重部分大城市污染转型,逐步从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汽车尾气型污染或复合型污染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敏感人群只需数小时至数天暴露于PM2.5浓度增高的环境中,则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长期居住于颗粒物大气污染增加的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会升高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影响NMMAPS研究显示PM10浓度每增高10ug/m3将使全因死亡率升高0.21%±0.06%,心肺源性死亡率升高0.31%±0.09%APHEA-2研究发现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升高0.6%±0.2%和0.69%±0.38%DominiciF,etal.EnvironHealthPerspect.2007;115:1701–1703.

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影响HSC研究在对8,111名成人随访14-16年后,显示总死亡率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污染最轻的城市的1.26倍,且发现颗粒物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其中PM2.5相关性最强ACS队列研究,包括全美共500,000成人随访16年,结果显示PM2.5浓度每增高10ug/m3,全因死亡率、心肺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分别增加4%、6%和8%PM2.5对健康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没有“健康阈值KrewskiD,Cambridge,MA:HealthEffectsInstitute;2009.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汇总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关系队列研究汇总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汇总PM2.5浓度每增高10ug/m3的环境中,全因死亡率约升高10%,而心血管死亡率升高3%-76%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多项干预研究中显示PM2.5浓度每下降10ug/m3可使平均寿命延长0.61±0.20年PM2.5浓度每增加10ug/m3也使住院率升高,包括增加脑血管病住院率0.81%、外周血管病0.86%、缺血性心脏病0.44%、心律失常0.57%和心力衰竭1.28%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ACS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PM2.5浓度每增高10ug/m3的环境中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对风险是1.18(95%CI1.14-1.23)。且发生心肌梗死后的临床预后更差,发生心力衰竭更多,再住院率更高Peter等主持的德国人群研究显示暴露于交通高峰时的大气污染中数小时,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为2.92(95%CI2.22-3.83)KrewskiD,Cambridge,MA:HealthEffectsInstitute;2009.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心力衰竭的影响短期暴露于该环境中的当天心力衰竭住院率增高1.28%(95%CI0.78%-1.78%)ACS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PM2.5增高的环境中,心力衰竭发生率升高KrewskiD,Cambridge,MA:HealthEffectsInstitute;2009.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Women’sHealthInitiative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PM2.5浓度每增高10ug/m3的环境中发生非致死性卒中的相对风险是1.28(95%CI1.02-1.61),致死性卒中的相对风险是1.83(95%CI1.11-3.00)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对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的影响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PM10浓度每增高10ug/m3将使发生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可能增高70%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不良健康事件短期暴露(天)长期暴露(月至年)临床心血管终点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心血管事件住院率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缺血性卒中

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亚临床心血管终点事件和/或人类研究中替代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替代标记物N/A

系统性炎症

系统性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活化/血液凝聚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血压

心率变异性改变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颗粒物大气污染环境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颗粒物大气污染

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最为重要)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和肺高血压血管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心率变异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胰岛素抵抗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AHA关于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科学声明》的健康建议治疗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减轻易感性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接受关于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的教育,包括如何获取本地的天气情况及空气污染状况对于易感人群,减少在污染的大气环境中(如交通高峰时的马路)不必要的暴露如果旅行或上下班不能避免,关上车窗并保持车内空气过滤系统良好状态BrookRD.etal.Circulation.2010;121(21):2331-2378颗粒物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阐明颗粒物大气污染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生理学机制、生物学反应及效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