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度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C/30/wKhkGWXb10KAbK4OAAHUXt-019k209.jpg)
![2016学年度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C/30/wKhkGWXb10KAbK4OAAHUXt-019k2092.jpg)
![2016学年度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C/30/wKhkGWXb10KAbK4OAAHUXt-019k2093.jpg)
![2016学年度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C/30/wKhkGWXb10KAbK4OAAHUXt-019k2094.jpg)
![2016学年度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C/30/wKhkGWXb10KAbK4OAAHUXt-019k20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单元测评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锦萼(s6)粗速(z5o)端急(tu^n)
B.宇女(huAn)的媚(x访n)邂逅(xi6)
C.照然(w&ng)哨卡(qi&)修好(pi)
D.蝴蝶(di6)歼灭伊加)燃热(zhl)
解析A.M.cao;B.谄ch&n;D.炽chi。
答案C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偷门”“错字门”“会所门”……北京故宫几年接连曝出
令人瞠目结舌的丑闻,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余波未过,又传出故宫所
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摔碎的消息,口耳相传,这消息立刻传遍
各地,国人无不痛心疾首。虽然故宫一再宣称正在积极进行修复,但
常识告诉我们,其文物价值已经不能与原件相提并论了。
A.瞠目结舌B.口耳相传
C.痛心疾首D.相提并论
解析“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或技能一代代
传下去。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学有•谓病的一句是()
A.在英国巨石阵景区游客中心里,游客可以通过看电影来“穿
越时空”,体验和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
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
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C.“扶老人反被讹”让很多人给一些摔倒的大爷大妈贴上了
“品质低劣”的标签,甚至有网友自创扶老人五步曲成为“宝典”,
成为社会负能量。
D.出租车司机是否应当主动给乘客车票及主动提醒乘客带好随
身物品,这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解析A.搭配不当,应改为“体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C.句式杂糅:“甚至有网友自创扶老人五
步曲成为‘宝典'"。有歧义:“什么”成为社会,负能量。D.两面对
一面。
答案B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
愁”的表现和发泄。
②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
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
③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
苦使然”。
④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
的意见:
⑤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
实践里的套板。
A.③④①⑤②B.①③②④⑤
C.③④①②⑤D.①③④⑤②
解析“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指的是尼采的比喻,因此④在
③后。①是对“一个流行的意见”的解说,因此①应放在④后面。⑤
中的“这个意见”是承接着①,都是对④“一个流行意见”的解说。
②中“因此”表明是总结性语句,放在最后。
答案A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读《江南录》
王安石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
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
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冬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寺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
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
诸侯请伐纣,武王日:“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
也,一举两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
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久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
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多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
伐,寺攵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
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楂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
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
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
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多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
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西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朝廷间。
当李氏冬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浮,
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
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
若果有此吾谓铉丕惟厚座忠臣其欺吾君丕亦甚乎!
(选自《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王安石卷)》,有删改)
注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
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②《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③箕
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
讲韶山的恶,只讲存亡之理。④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
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氏录为得焉得:感恩
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同盟
C.算以杀忠臣之罪数:列举
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仅仅
解析由原文内容上句”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大
意可知,得:中意,适合。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X.)
A.①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
②当李氏本危也
B.①一举而胜焉
②加俱称有文学
C.①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②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D.①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
②吾?情得之
解析A.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①连
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C.①介词,与……相比;②介词,在。
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根据。
答案A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X)
A.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
/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B.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
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
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C.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
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
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D.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
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
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解析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
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X).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
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
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
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
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
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
解析”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是“铉
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
答案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作者认为《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两条事实
依据。(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X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
事实的真相。(4分,信、是、匿、判断句各1分。)
②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
人之常情啊。(3分,大凡、胜、句意各1分。)
(2)①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他不谈君主的过错,
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
②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等得到潘
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
臣的言论呀。)
③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不止是对潘佑的
死,其他被杀的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
④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不能答道理依据,
如“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也不能答同类引申
的论据,如“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
诛”。)
参考译文
已故的散驹■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
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
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
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
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
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
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
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
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
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
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
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
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
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
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
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
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
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
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
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
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
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
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
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
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
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
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
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
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这是人之常情。从(对待)
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
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是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
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秦楼月
向子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
变”,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
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
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
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1分),接着写极目远
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
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1分);末尾两
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
一样悠远绵长(1分),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1分)。这样就
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
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多选则前6
题计分)(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o(杜甫《登高》)
(2)沧海月明珠有泪,o(李商隐《锦瑟》)
(3),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4),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但愿人长久,o(苏轼《水调歌头》)
(6)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7)今宵酒醒何处?o(柳永《雨霖铃》)
(8)凭谁问:廉颇老矣,?(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百年多病独登台
(2)蓝田日暖玉生烟
(3)山围故国周遭在
(4)一夫当关
(5)千里共婵娟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杨柳岸晓风残月
(8)尚能饭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
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
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
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
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
是自始至终贯穿下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
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
多用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
后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
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
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
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
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
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
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
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
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
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
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
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
“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
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
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
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
或“何处是归宿”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
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
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
马丁・海德格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
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说,重要的是“说出”(蕴含)“精神能
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寂的钟声”。他要求诗人
用这“钟声”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
处“沉寂的钟声”,最终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
诗佛王维。诗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
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胡
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
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
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阪依上
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
云:“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
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
实现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光悦
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
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
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钟声都有一种传递宗教意味的作用。
B.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
的。
C.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常用表达一种超越生命的情感。
D.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E.“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解析“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
下的”。而在中国,钟声的其中一种作用就是用于“纯粹的宗教祭祀
仪式”“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召唤人们皈依……佛家宣扬
的空寂的世界本原”,这说的就是“生命的超越”“中国人真正悟
出……首推唐代诗佛王维”“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
内容”。
答案AC
13.下列诗句中的“钟声”,与“精神时间”无关的一项是(3
分X)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解析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这是用以表示喜庆的钟声;其他
三项,从行文可知,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或超越,都
与“精神时间”的内涵有关。
答案A
14.中、西文艺作品中的“钟声”,在文化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
答案①西方作品中的“钟声”,自始至终传递的是一种宗教的
情感,引导人们皈依上帝。②中国古典作品中的“钟声”,虽然也传
递宗教情感,但它引导人们回归世界本原,回归自然;另外,它还常
用表达喜庆的气氛和作为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4分。每点2分。第
①点,”自始至终……宗教的情感”1分;“引导……皈依上帝”1
分。第②点,“引导……回归自然”1分;“喜庆气氛”或“显示身
份地位”1分。)
15.赴考落第的张继,在羁旅中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客船”的诗句。为什么此时诗人会在诗句中写到“钟声”?请
运用文中的观点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把握与运用。
答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钟声”常常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
觉和对生命的感悟,常常与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它能将
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的人引入宗教虚幻的精神境界里(回归空寂的
世界本原)。遭遇落第挫折且怀旅愁的张继,正是借助“钟声”,表
达了此时的心境与感悟。(4分。文中观点的表述2分,联系材料分析
2分。)
四'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3小题,
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
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
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
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
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
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
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他们告诉我这是
枪伤。瞧它那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
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
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
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粒
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
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确
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
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
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
们者「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
的。”弟弟也赘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前面,看它仍是越超
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
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
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
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
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鹤乘轩”“梅妻鹤子”的故
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
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
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
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莺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莺?”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鸳,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
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
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
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假充的隐士
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
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
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的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好像忘了昨天
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
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
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
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
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
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鹭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鹭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
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
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
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及欣赏作品的形
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和D。
从第一二段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整合即可。
答案因为“我”从未见过鹤,看到这只“长脚尖喙”“羽毛洁
白”的鸟在外形上和书本上及商标上的图画相似,特别是它那“耿介
不屈”的样子与我们明了的鹤的“清高”“正直”“淡泊”等品性
相对应,所以“我”才会以白鹭为“鹤”。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
文分析。(6分)
①啊!我的鹤!②“不要,我要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要注意联系具体语境,根据有提示性作用的词句,结合上下文能
体现“我”的思想感情的内容来作答。
答案①这处心理描写,体现了“我”的惊讶、失望和懊恼之情。
当“我”还沉溺在自己养鹤的“风雅”想象中时,突然得知这竟是
“白鹭”,感觉“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自以为清高、风雅的虚荣
心也消失了),内心由失望、懊丧转为.恼怒。
②这句语言描写,既体现了“我”对猎人行为的怨恨,更体现了
“我”的歉疚与自责之情。“白鹭”因与“我”的亲近而误读了猎人
的凶残,又因“我”的驱赶而遭猎人残杀,“我”因而自责与愧疚。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Co
要注意抓住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来探寻文章的主旨,再由主旨
去明确文中“对象”的作用;另外,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
面分析作答。
答案以“鹤”为标题:
①点明故事。故事的主角虽是“白鹭”,但它一直被“我”以
“鹤”的身份来豢养。
②结构文章。“鹤”贯穿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使故事情节出
人意料,既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引起读者对人的行为进行反思。
③深化主题。通过自己养“鹤”的回忆以及“鹤”的遭遇,委婉
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
尚高贵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程开甲:令人陌生的“核司令”
1月10日,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这位老科学家在不少人眼中还是十分陌生。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
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
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
为零。
就像一个历史声音的回响。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
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近半个世纪后,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了这位曾主持我国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作“核司令”的物理学家。
1960年,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从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
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
他参加制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
献,依据国情否定了苏联专家的空投建议,提出采用地面方式;他设
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
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还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性
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
虽然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程开甲隐姓埋名,没发表过论
文,但他一生在学术研究上始终创新不辍。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时,
他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回国后,他率先在国内
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
教科书;离开戈壁后,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高温和低温超导普遍适
用的超导双带理论,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托马斯-费米一狄拉克一
程开甲”电子理论……
核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从全国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骨干。程
开甲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作出了许多挑战性的工作安排。他相信,
雄鹰的翅膀是在同暴风的搏击中铸成的。
第一次核试验中,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计仪立下大
功,这是当时程开甲鼓励林俊德等几名大学生因陋就简研制的;同样,
我国第一台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工作,也被程开甲交给了年
轻的邱爱慈。
后来,林俊德、邱爱慈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此,
邱爱慈说:“决策上项目,决策用我,这两个决策,都需要勇气,程
老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敢创新的人。”
对于年轻人的培养,程开甲还坚持言传身教。
尽管担任过多种职务,但程开甲称自己从没想过“权力”,而只
服膺“权威”——“能者为师”的那种权威。
因此,他可以非常诚恳地对年轻的技术员说:“我向你们道歉,
上次的讨论,你们的意见是对的。”
走进程开甲的家,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里的主人,与现代物理
学大师玻恩的弟子、海森堡的论战对手和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联系
起来。这里陈设简单、质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意思的是,他的家里有一块茶几大小的黑板,他喜欢在上面演
算大课题。他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黑板,后来搬了家,还专门在新居
留一面墙装黑板,灵感迸发时,演算公式、分析方案,他都爱在黑板
上写写画画。
但这些学术结论外界都很难看到,而是书写在了中国核研试的阵
地上。
对于自己获得的很多荣誉,程开甲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
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
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
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他说,自己还要“努力不懈,不老长青”。
(摘自2014年01月1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9.从这篇通讯中可以看出程开甲作为科学家的哪些可贵品质?
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努力不懈、甘于寂寞;②有勇气、敢创新;③具有前瞻
意识;④谦逊诚恳;⑤善于学习,勤于动手(4分。写出4点即可。)
20.严格的真实性是通讯的基本特征,这篇人物通讯是如何体现
这一基本特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直接引述人物自身或别人评价话语,增强真实感。①
程开甲的自述。如:程开甲对于自己获得的很多荣誉说“我只是代表,
功劳是大家的";②相关人物对程开甲的评价。如邱爱慈对他的评价。
这些自述和评价客观真实,突出了程开甲的优秀品质精神。
(2)运用真实而非虚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如否定苏联专家建
议,设计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出版教科书、鼓励林俊
德、邱爱慈开展研制工作等,真实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服务居间合同委托书
- 物业服务外包合同
- 锅炉购销合同书
- 车辆租赁保险服务合同
- 语言编程及算法操作手册
- 水产养殖与渔业技术作业指导书
- 软件外包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方案
- 保姆雇佣劳动合同书
- 新夫妻离婚协议书参考样板
- 药膳与食疗试题及答案高中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市场拓展合作协议4篇
-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2025中国铁塔集团安徽分公司招聘2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手术室植入物的管理
- 电力供电系统试验调试和联调方法
- 食品经营许可证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图及操作流程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课件)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