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古代文学1_第1页
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古代文学1_第2页
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古代文学1_第3页
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古代文学1_第4页
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古代文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中国古代文学101031108课程学分与学时:2分/32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实验实践4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1》是文学与新闻学院国际汉语教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属性为理论课,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段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秦段两个板块。本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时古代文学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了解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文化格局及各家学派的学说与代表人物;了解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的兴起与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了解《诗经》与《楚辞》不同的内容风格及其在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总之,了解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源头。培养学生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提高古代文学的审美鉴赏和分析评论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课程目的与任务(1)了解先秦文学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演变规律,掌握所讲授的重点作家的生平与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2)熟读、背诵经典文学作品,在吟诵中体会其优美的旋律、隽永的艺术意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及繁体字的阅读与使用能力。(3)尝试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和西方文艺学、美学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独立地分析评价古代的作家作品,理解和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先秦文学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导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这门课的性质、意义、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考核要求。2、使学生了解文明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作者的流变与文体的衍生。3.使学生了解先秦审美精神、先秦文学的成就和地位。4.通过简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自己查找并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二、教学内容:一、文明的产生1.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二、文化的发展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形态。2.政治伦理色彩很强的礼乐文化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流,中国社会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第二节一、作者的流变1.直接从事甲骨文字载录工作的人是最早的史官。2.贵族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了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创造者。二、文体的衍生1.商周之际诞生和传承了不少歌谣和神话传说。2.从西周社会开始,史官开始记录社会事件。3.诸子时代,很多学派都有经典文献流传于世。第三节一、先秦审美精神1.殷商文化以恐怖和怪异的饕餮形象,来表达天神的威严和人间的畏惧。2.夔纹体现了天人和谐的气氛,表现出优雅、和畅的美学特征。二、先秦文艺观念1.孔子认为文艺首先是作为一种道德实践而存在。儒家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并重。2.道家将“平淡”看做是自然性情的极致。第四节一、先秦文学的成就1.《诗经》抒情绵密深沉、隽永辗转、婉转多姿,语言生动精致、凌练整饬。2.楚辞在情感表达上委婉深致、缠绵悱恻、富有激情,在诗歌表现手法上多用神奇的想象和比喻,语言华丽、优美,显示了浪漫诡谲的风格。3.历史散文文字精确而富有表现力,显示了高超而精妙的文字技巧。4.诸子散文纵横议论、意气风发,极具个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先秦文学的地位1.楚辞与《诗经》并为中国诗歌的源头。2.《春秋》及其三传、《国语》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史传作品3.战国诸子文章将散文艺术推上了一个高峰第二章《诗经》(7学时讲授6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经》的收集与功用。2.使学生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及表现手法。3.使学生熟读理解并背诵《诗经》的部分篇目4.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一、《诗经》的收集:1.采诗说2.献诗说3.删诗说二、《诗经》的组成部分及功用:1.《诗经》的内容:(1)风,十五国风是十五个地域的民间歌谣。(2)雅原是西周王畿镐京一代的音乐,分为大、小雅(3)颂王室宗庙祭祀时用的音乐2.《诗经》的功用:(1)“赋诗”:主要用在礼聘会盟等正式外交场合,宾主双方通过赋诵《诗经》中的篇章来表达敬意或愿望。(2)“引诗”:是在评论中引用《诗经》的章节或句子,为自己的话寻找根据或加强说服力。第二节一、诗经的情感:是民俗风情和个体情感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1.关于爱情婚姻的咏唱:《关雎》2.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过程《七月》3.反映贵族臣僚及下层官吏的生活(1)燕飨诗(2)战争诗《采薇》(3)仕宦生涯诗4反映社会不公、表达对现实不满5宗庙祭祀诗第三节一、《诗经》的形式1.四言句式为主,四句为一章,一首由数章构成。2.联章复沓3叠字和双声叠韵4风诗、雅诗的韵脚较为绵密,颂诗的押韵较为宽松。二、《诗经》的手法1.赋2.比3.兴实践课(1学时):《诗经》中的语言与表现手法对于日常语言是否有影响,可举例说明有着怎样的影响。第四节一、《诗经》的地位1.《诗经》在春秋后成为中国文化的神圣经典。2.《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开山之祖。3.《诗经》是上古文化和民族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二、《诗经》的影响1.首先,创立了中国文学史的“风雅”传统。2.“比兴”作为《诗经》最为突出的艺术手段,对中国诗歌技巧有着很大的影响。3.《诗经》的体制和修辞手法也为后世诗人所继承、发展。选讲篇目:《关雎》、《芣苢》、《伯兮》、《蒹葭》、《东山》、《采薇》、《生民》背诵篇目:《关雎》、《芣苢》、《伯兮》、《蒹葭》、《采薇》,鼓励学生多背。第三章历史散文(11学时讲授10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从甲骨卜辞到《春秋》大致发展过程。2.使学生了解先秦史传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的体例、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3.熟读、背诵所讲的篇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一:史传散文的产生1.甲骨文是文章发展的初期阶段,内容往往跟祭祀有关。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以记言为主。《尚书》有今古文之别,语言风格佶屈聱牙。二《春秋》的体例、记载范围、内容及其影响。1.《春秋》作为书名的演变。2.《春秋》的体例、内容及思想倾向。(1)《春秋》按照王年、月日记事。(2)《春秋》载录内容非常简略,并通过改变正常的记叙程式,来表达史官或编者的态度(3)《春秋》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三《春秋》对后世的影响。第二节一、《左传》1.《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2.《左传》与《春秋》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1)《左传》针对《春秋》发凡起例、解释“书法”。(2)《左传》在《春秋》简略记事的基础上,展现了更多、更细致、更完整的历史事实。二、《左传》的文学成就:1.以《晋公子重耳之亡》为例,感受《左传》关注事件的原因、发展经过和结局,从而展现了完整的历史事实。《左传》记事的主要特点是文约事丰,精妙优美。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不少出色的艺术手段,使其叙事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辨证统一。2.《左传》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左传》描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彩,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3.《左传》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左传》中有名可稽者,几达三千之众。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4.《左传》工于记言,语言达到了先秦的最高水平。《左传》大量采录了精彩纷呈的外交辞令,再经过作者有意的提炼、润色,从而使之更为丰润富艳,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刘知几说:“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史通-申左》)选讲篇目: 晋公子重耳之亡(讲解)、 晋楚城濮之战(此篇作为自学篇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讲解)、秦晋殽之战(此篇为互动篇目,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这一篇是学生在中学已学篇目。)基本背诵篇目:《烛之武退秦师》。实践课(1学时):以具体篇目为例,讨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之美,尝试用现代文来表达,看看会有什么不同。思考生活中能否效仿,如何效仿?第三节一《战国策》的思想1.《战国策》的体例、卷数,记载范围及作者。(二)《战国策》所反应的策士思想:1.人生观上强调功名富贵2.策略上强调趋利避害3崇尚谋略诡计。二、《战国策》的语言艺术。1.《战国策》将春秋时从容不迫、温文尔雅的行人辞令发展为纵横捭阖、扑朔迷离的游说之辞。2.策士们善于通过营造情境的方法,取得听者的信任或认同,从而完成游说。2.策士们最为常用的游说手段是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修辞的力量逼迫听者服从自己3策士往往通过引类比喻的方法,旁敲侧击。三、《战国策》的影响:1.西汉散文直接继承了战国策士文风,并创造出巨大的文学成就。2.后来的文学家都自觉从《战国策》汲取文学营养。选讲篇目: 苏秦始将连横(秦策一)(讲解)、 冯谖客孟尝君(齐策四)、 觸讋说赵太后(赵策四)(讲解)(此篇作为自学篇目)、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魏策四)背诵篇目:《苏秦始将连横》的第一段第三章诸子散文(7学时讲授6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思潮背景。2使学生了解诸子散文从语录体到论说体的发展。3使学生了解《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一、《论语》的语录体散文1孔子生平2孔丘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论语》的内容及文学价值1《论语》启发性的陈说方式。2《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及语言风格选讲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先进》)(讲解)第二节一、《孟子》的论辩体散文1.孟轲生平与思想二、通过具体篇目,感受《孟子》的文学成就: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1.《孟子》常常论述抽象概念,以说理的方式发展了诸子散文艺术。2.《孟子》展示了儒家士人以道自任的人格力量。3.《孟子》中的游说能抓住对方心里,循循善诱,层层推进。4.《孟子》善于运用比喻与寓言。这些比喻与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实践课(1学时):分角色扮演孟子与梁惠王朗读《齐桓晋文之事章》,讨论孟子为何能使梁惠王对“仁政”学说感兴趣。思考“仁政”的思想在今天还有无意义。选讲篇目: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讲解)、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孟子-滕文公上》)(此篇作为自学篇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鱼我所欲也章(《孟子-告子上》)(讲解)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背诵《齐桓晋文之事章》部分章节,鼓励学生多背。第三节一、《庄子》的诗性散体文1.庄子生平1.庄子的篇目:《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二、通过具体篇目的学习与分析,感受总结《庄子》一书的文学成就: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2.意出尘外的想象。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庄子善于“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其作品具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特点。3.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选讲篇目: 《逍遥游》(重点讲解),、养生主(讲解)背诵篇目:《逍遥游》部分章节,《养生主》部分章节,学生多背。第四节一、《荀子》1.荀子生平二、荀子思想1.性恶论2.法后王3.礼制思想中包含有法权观念三、通过《劝学》篇总结《荀子》的文学成就:1.《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构思周密,逐层深入,论述严谨,条理清晰,带有浓厚的学者气。2.多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譬喻,文风平易朴实,亲切自然。3.注意句式的安排,常使用排比和骈偶句式。讲授篇目《劝学》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背诵《劝学》部分段落,鼓励学生背全文1.构思周密,逐层深入,论述严谨,条理清晰。二、韩非子(一)韩非子生平与思想(二)《韩非子》的篇目自学。选讲篇目: 外储说左上(节录)、五蠹(此篇作为自学篇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四章楚辞与古代神话(6学时讲授5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楚文化及楚辞的相关知识。2.使学生了解屈原生平,熟读、理解背诵其代表作品3.使学生了解楚辞意义及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一、楚文化和楚辞1.楚文化是多长文化交融的结果,同时有着“重淫祀”的特征。2.“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神巫性:《汉书-地理志》说楚地之风俗是“信巫鬼,重淫祀”。楚人热情而虔诚地对待鬼神,不惜以各种手段去取悦鬼神,以求赐福于自己,其结果必然是巫风盛行。这样便孕育了大量的原始宗教诗歌,更直接影响了楚辞的诞生。(2)浪漫性:重鬼信神,巫风盛行,使得楚地没有中原地区那种严格的礼法束缚,而更多地洋溢着虚幻、神秘的气氛,从而使其文化中具有更多的热烈奔放的情感、神奇瑰丽的想象,通过幻想、神话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奇幻图景,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3)综合性:由于地处北方中原与南方蛮夷的夹缝地位,加上发展邦交的需要,以及文化、军事、外交的交往,楚文化兼收了南北文化之特点,表现出了综合的性质。(4)自由性: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5)象征性: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二、屈原的生平与作品1.屈原悲剧的一生2.屈原作品的真伪第二节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一)《离骚》解题1.《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2.“离骚”即遭遇忧愁之意。《离骚》是一部忧患之作,并且具有讽谏意义。(二)《离骚》的思想:1.前半部自叙世系及其坚持美政思想而被群小诬陷及被楚王疏远的哀叹悲愤之情。2.后半部屈原描写了自己两次壮丽的神游及遍求神女的经历。反映了屈原身处绝境仍坚持不懈、为追求理想而“上下求索”的漫漫艰难历程。二、《离骚》的艺术成就:1.《离骚》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1)屈原在《离骚》中奇特的装束,一次次天神簇拥中的飞升和求女,场面都极为壮观,超乎人们的想象之外。(2)“些”、“只”、“羌”、“蹇”、“纷”这些楚语及“顿挫悲壮,或韵或否”的楚声增强了诗歌的浪漫型特征。2.《离骚》以娴熟瑰丽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1)香草通常被屈原用来比喻或象征自己的品质和修养。(2)美人意象大多是屈原自拟,用以向楚王陈述忠爱之心和被遗弃的哀怨。(3)用爱情失败和被离弃的痛苦来象征君臣乖违的事实,使得诗歌有着更深厚浓郁的抒情意味。3.《离骚》是屈原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的句式较《诗经》更为自由而且富于变化。第三节一、屈原的其他作品1.《九歌》2.《九章》3.《天问》实践课(1学时):对于屈原的人生选择,你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对于《诗经》与《楚辞》,你更偏爱何者?第四节一、楚辞的影响1.屈原其人其文使得中国文化多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1)屈原的人格力量对后世的影响(2)《楚辞》对后世的影响。二、楚辞的流变1.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2.其他楚辞作者:唐勒和景差 选讲篇目:《离骚》《湘君》《湘夫人》(讲解)、《山鬼》(讲解)、《国殇》(此篇为互动篇目,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这一篇是学生在中学已学篇目。)《九章-涉江》(讲解)《九辩》(此篇为互动篇目,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这一篇是学生在中学已学篇目。)基本背诵篇目:《离骚》的前半部分、《湘君》或《湘夫人》二选一、《山鬼》。鼓励学生多背第五节一、上古神话二、《山海经》1.昆仑神话2.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重点把握、以点带面”式、“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体验式”等方法,灵活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单班教学、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3.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充实授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运用网络教学优化教学环节,在课外实现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和指导,采用网上问题答疑与辅导。建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料信息库,包括电子教案、试题库、相关信息资料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古代文学学习的视域。四、课程考核方式1.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应包括课堂出勤、小组讨论表现、默写,占总成绩的40%.2.期末考核:考核方式为理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五、其他(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本学期2次作业,重在培养记忆及理解能力。第一次作业默写《伯兮》,第二次作业默写《采薇》。学生初入大学校门,对繁体字很不熟悉,所以鼓励学生多看、多写繁体字,早日适应这一课程。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引导学生课外充分利用图书馆与电子资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二)课程资源1、建议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郭英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2、主要参考书《诗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版《诗经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1959版《诗经语言艺术》夏传才语文出版社1985版《诗经选译》赵洁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诗经今译今注》杨任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版《诗经与楚辞》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左传选》徐中舒中华书局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