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通过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的人口迁移示意图,了解国
际和国内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的特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01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久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迁移的概念①②③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两个属性属性属性居住地发生
变化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要跨越
界线时间空间永久性或长期性某种行政区域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概念人口短暂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共同点人口在空间上发生位移不同点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①必须改变定居地(常住地改变)②时间较长(长期—永久)③必需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人口迁移的概念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达一年以上)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达一年以上)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春节回老家过年的广州市民移民美国的华人不是人口迁移是人口迁移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出你的理由。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经纬的爷爷去贵州工作经纬的奶奶结婚去贵州经纬的爸爸毕业后去北京上大学,去深圳工作,去欧洲留学经纬陪爷爷、奶奶去桂林旅游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小试身手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外出度假、旅游。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②③④属于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是否跨越国界)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农村→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口迁移的分类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小试身手①②④属于国内迁移;③属于国际迁移迁出地迁入地20万增加20万减少20万人口迁移导致区域人口的变化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10万30万-20万净迁出区+20万净迁入区人口迁移导致区域人口的变化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地为人口净迁入区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地为人口净迁出区计算公式为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100%
=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人口数量的变化由机械增长自然增长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观看视频,思考安徽省人口每年大量流出会产生哪些影响?活动: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活动: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迁移者迁入地迁出地两地间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有助于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正面影响迁入地迁出地迁入地活动: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地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负面影响(有利影响)①加强与外界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不利影响)④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⑤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增多。迁出地(有利影响)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④加速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⑤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⑥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入地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19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02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消极因素多,促使移民离开积极因素多,吸引移民迁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出地迁入地有亲人朋友,环境宜人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医疗落后,就业机会少。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便捷,教育条件好,背井离乡,环境一般推拉理论推力拉力推拉理论++++++++________迁出地迁入地+_推力因素拉力因素迁移障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示意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因素表现“拉力”因素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移阻碍距离远近、交通便利程度、语言相同/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国家政策等“推力”因素多种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注意: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一般来说,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迁出地推力因素大于拉力因素。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教育先进等是拉力因素,生活压力大则是推力因素。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一样。中间阻力政治变革国家政策战争因素地形、气候以及交通运输的可达度迁出地迁入地地形平坦沃野千里矿产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婚姻家庭气候适宜经济发展快人均收入高文化教育发达战争因素气候干旱淡水缺乏地形崎岖土壤贫瘠国家政策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婚姻家庭战争因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人口迁移拉力人口迁移推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资源的耗竭人口迁移拉力人口迁移推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资源的开发自然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福利理想现代建筑舒适置业致富机会多社会地位高……推力因素拉力因素生活困苦、质量低就业机会少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老式房屋生活不便……城市乡村以农村—城市为例,说各自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分别是什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主导作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文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由一个不足2万人的小渔村,成长为13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主导作用)家庭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文因素政治因素国家人口流动政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文因素战争的破坏政治中心改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叙利亚难民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文因素案例一:枣庄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明朝,随着运河通航,台儿庄商贾云集,很快发展成为5万人口的繁荣古城。清光绪八九年间,煤矿业得到大力发展,中兴煤矿工人3000余人,除当地农民外,其余来自上海、广东和莱芜、新泰等地。
建国之后,1956年党和政府开始动员人多地少的山区和水库库区、运河、伊家河两岸的农民向黑龙江省的富裕县等地迁移。1958年大炼钢铁,开挖露天煤矿,筹建峄山钢铁厂,从上海和本省的菏泽,济宁等地先后调入干部、职工和民工14.7万余人。1985年,全市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及港澳同胞有1477人。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华侨及港澳同胞多从事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职业。交通资源开发政策、土地政策经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二: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我家祖籍是山东,清代同治年间来到东北地区开垦田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我爷爷就带着全家来到长江三峡一个尚未开垦的山区。听妈妈说,她和爸爸相遇在1968年,当时她是来自上海的“上山下乡”知青,后来便有了我。虽家境贫寒,我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2000年春,我们全家在“三峡移民潮”中被安置到江苏盐城,开始了他乡的新生活。第二年秋天,我如愿以偿地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年。2005年,我又在异乡——广东深圳,开始了全新的教学生涯,并在此遇到了与我风雨同行的妻子,一位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女孩。经济、土地战争国家政策工程建设教育、求学经济、职业需求婚姻、家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土壤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大庆油田的开发等自然灾害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20世纪30年代,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西迁至加利福尼亚州(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因素交通通信
影响举例经济发展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集中迁移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我国:①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区;②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③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战争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叙利亚内战爆发时大量人口外迁(4)社会文化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文化教育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纳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家庭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夫妻因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印巴分治,印度境内约1500万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200万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交通通信大型项目工程建设社会因素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家庭婚姻文化教育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
气候水
土壤矿产资源
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2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方法总结“两个变化”“三个因素”12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3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4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说出下列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小试身手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小试身手2.19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1)19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小试身手2.19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03类型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概念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范围跨越国界跨越行政区边界方式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招工、招生、分配等特点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人口主要从欧洲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局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政治性国际移民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而言,人口迁移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①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②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发性迁移少,以行政导向为主;人口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和西南迁移。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组织性迁移减少,自发性迁移增多;人口主要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际人口迁移可分为五个阶段①19世纪以前②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④20世纪70年代以来⑤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距离:跨大洲、海洋的远距离方向:“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地区→未开发地区规模: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①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15世纪--19世纪)②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经济的差异。特点:外籍务工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迁入地:大洋洲、北美、欧洲、西亚。主要迁出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规模:规模大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④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案例】沙特阿拉伯的外籍人口占比超三成劳务输出特点:外国廉价劳动力原因: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方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的国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影响: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赚取外汇国际人口迁移新表现特点:高素质人才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科技移民国际人口迁移新表现⑤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大量难民迁往欧洲。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55国际难民国际人口迁移新表现特点:战争难民、政治难民原因: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方向:由流向和平国家、能给难民提供避难需求的国家影响:给迁入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1.迁入北美洲(美国)的人口主要来自哪里?亚洲、拉丁美洲、欧洲2.西亚成为国际人口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资源(石油)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3.欧洲为什么出现人口迁入?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③、美国仍是主要人口迁入地,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很大变化。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时期特点迁出地迁入地原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持续时间长;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旧大陆(欧非亚)新大陆(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意义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二战以后人口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西欧北美西亚北非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石油输出国招募大量外籍劳工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知识小结地区迁入国迁出国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增长率很高影响迁入人口可弥补其劳动力的不足;具有专门技能的迁入人口,不仅可以带来迁出国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而且为迁入国节约了教育费用。一方面减轻了本国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迁出,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不足。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阅读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p14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建国前,垦荒、灾害、战乱,引发移民潮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内人口迁移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1)清代之前:三次大规模的迁移(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战乱垦荒灾难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
知识拓展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知识拓展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知识拓展阶段一:古代影响因素:统治者政策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战争;自然灾害;迁移特点:大批迁移;流向: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内人口迁移阶段二:1949年至改革开放。影响因素:计划经济;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迁移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流向: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
东北等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内人口迁移阶段三: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地区经济收入差异;(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政策的允许;迁移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
流向发生多样化;主要流向:落后→发达农村→城市内陆→沿海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内人口迁移思考:读图1-10P14,简要说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1.持续时间长2.规模大3.目的复杂多样4.形式复杂多样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古代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③战争频繁;④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和西南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①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迁移流量增大;自发性迁移的比例上升;流向发生明显的变化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2019中图版人口迁移知识小结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我国的“民工流”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城市,形成的一种特殊人口流动——“民工流”。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民工流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民工流①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人口压力;②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导致农村地区土地撂荒,出现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现象迁出地:农村内陆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①弥补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②提高人口流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③加剧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等方
面的压力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迁入地:城市沿海东部地区发达地区原因近年来民工流现象的变化变化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招工难,出现“民工荒”现象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出现“回流”现象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1)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2)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电视剧发行合作合同
- 玻璃幕墙施工承包合同年
- 工程材料委托采购合同
- 工程合同与招投标
- 卖场商铺租赁合同
- 燃气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协议书
- 施工承包合同书协议
- 电缆桥架安装施工合同
- 广告材料采购合同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创新和创业领导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9 Sorting
- 信阳矿产资源概况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 车辙防治指导意见(确定稿)
- 一个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门诊特殊病种审批表
- T_CEC 102.1-2016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1部分_总则_(高清-最新版)
- 国际形式发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