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解析

1.B。曲解文意。由原文第2段“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可知,体育运动的竞技过程比结果重要。

2.C。“对比论证”说法有误。相关文段中运用的是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

3.B。A项,曲解文意。根据第1段“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可知,“推动体育运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服务”只是顾拜旦的“理想”,而非“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终目的”。C项,“春秋时期”说法错误。根据第4段的可知,“射”在“弓箭作为常规武器的时代”是体现一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重要标志,不独在“春秋时期”。D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竞争’,去认识并正视社会的残酷”于文无据。

4.D。人物形象分析考査。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5.B。情节、主旨、手法分析考查。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6.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运用比较法,从情节、人物、主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思考。(①②每点2分,③点1分,其他合理解析酌情给分。)

7.①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化鸟等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迁就的教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

③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再虚构”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年教育成长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本题考查对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可从“虚构”的艺术形式、艺术“真实”及生活“真实”层面展开思考。(每点2分,其他合理解析酌情给分。)

8.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近来研读经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不能没有师傅。前时进上待批的诏令竟然未设三师之位,我认为不好,为什么这样呢?

9.B。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愆”在文中是指“犯错”,而《氓》里的意思是“拖延”。意思不同。

10.A。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太子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错误,文中“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一句的意思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说明命令侍卫抬李纲进入东宫的人是唐太宗而不是太子。

11.(1)不学习,就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像这样)却能统领天下,获得太平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人。

(2)身边的人都是贤人,每天他都能听到有益的教诲,这足以增长他的仁义道德,使他成为圣君。

(3)祸患常常由微小的事积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1)“不明古道”译为“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1分;“致”译为“达到、获得”,1分;“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2分。(2)“左右”,译为“身边的人”,1分;“日”,译为“每天”,1分;“雅训”译为“有益的教诲”,1分;“长”译为“增长”,1分;句意1分。(3)“忽微”译为“微小的事”,1分;“智勇”译为“聪明勇敢的人”,1分;“…于…”是被动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他上殿,亲自行礼作揖,以示对他的敬重。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礼仪,还有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礼节,道理明畅,言语直白,让听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伦理纲常,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正气凛然地说:“受托于先王,身负辅佐储君的使命,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以为十分容易。”每当论起此事,李纲一脸正气,言语激昂,透露出一种刚正坚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为之肃然起敬。

贞观六年,唐太宗下诏说:“我近来研读经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不能没有师傅。前时进上待批的诏令竟然未设三师之位,我认为不好,为什么这样呢?昔日,黄帝向大颠求教,颛顼向录图问学,尧以尹寿为师,此外,舜向成昭学习,禹在西王国求学,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明的君王,如果没有遇到这些名师的点化,他们的功绩就不能广布天下,自己的声名也不能名垂史册。何况我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怎么能够君临天下呢?《诗经》上不是说:‘要想不犯错误不忘教训,都必须从旧的规章制度入手’。不学习,就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像这样)却能统领天下,获得太平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人。应马上发布命令,设立三师的职位。”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等智能的圣人,当然不会沾染恶习,但中等智能的人不稳定,他们的性情会随着教育而变化,况且太子的师傅,在古代就很难挑选。周成王即位时年纪幼小,周公、召公做他的太保太傅,身边的人都是贤人,每天他都能听到有益的教诲,这足以增长他的仁义道德,使他成为圣君。秦二世胡亥,用赵高做师傅,赵高教他刑法,胡亥继位后,就诛戮功臣,屠杀亲族,残酷暴虐到了极点,结果很快就灭亡了。由此可知人的善恶,确实受身边人的影响。我如今要给太子、诸王精心挑选师傅,让他们耳濡目染礼仪法度,对自身的修养有所补益。诸位大臣,你们可求访正直忠信的人,各自推荐三两个人作为候选。”

贞观十一年,太宗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任魏王的老师。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之子,生长于深宫之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没有一个不是骄奢淫逸的,因此相继灭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现在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够保全自己。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我非常了解他刚直的个性,他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担任皇子的老师。你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倍加尊敬,不能懈怠。”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

12.B。“采用虚写”错,应是虚实结合。

13.①仕途失意孤单之愁。首联“老客”包含其毕生奔波、仕途失意的遭遇,“单”字透漏出人单势孤的感慨。

②生活穷困难耐之愁。住房破陋,冷风吹骨,寒夜难眠,既实写居处的简陋,生活穷困,也喻梦想破灭,为一生壮志、人格消损而寒心。

③老病无奈之愁。“席上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转愁盘”,愁思不断。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1)二川溶溶,流入宫墙;(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1)大块假我以文章;(2)开琼筵以坐花;(3)人事音书漫寂寥

(4)芙蓉泣露香兰笑;(5)石破天惊逗秋雨;(6)叶上初阳干宿雨

16.①稍纵即逝;②天马行空;③古色古香。

①所填成语应是“灵光一闪”的近义词。②所填成语必须符合“创意”的特性,又要与“拽缰绳的人”呼应。③所填成语要结合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在特点,又要呼应后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D。此题考查考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D项都是“靠近,了解”的意思,是一种形象的表述。A项分别指自身,王红;跟自己一边的人。B分别指过去的事实;历史学科。C项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泛指任何一个文创;指交谈的具体对象。

18.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发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

“对……来说”使用错误,主客颠倒。“启示……灵感”,搭配不当,改“启示”为“启发”。(每处错误找到并修改正确得3分。)

19.①由于资源紧张;②要把数据中心建在西部;③随着这项工程的启动(每点2分。)

20.(“东数西算”工程是)一项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让西部算力资源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运算(或:将东部算力资源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工程。

或:(“东数西算”工程是)一项为了将东部数据算力资源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而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的工程。(内容每点2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21.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主要引导考生关注中国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家国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其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这是一道双概念作文题目,考生不仅要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还要关注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以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2.坚持科技创新,彰显中国浪漫。

3.科技携文化,照彻新山河。

4.让科技之花绽放在人文枝头。

5.聚科技之光,燃文化之火。吴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发表的《体育颂》,结尾就讴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使人“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是要创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并“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顾拜旦还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他还强调比名次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审慎”“勇敢”和“高贵”。在《体育颂》中,顾拜旦又重申了他的理想:“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奥运会上的“马术”就与“御”有关,广义地说,赛车运动,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的“御术”。在传统社会,“御”和“射”都是很重要的职业技能,比如驾驭战车,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定是“士”的必备技能。在弓箭作为常规武器的时代,“射”是体现一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重要标志。同时,“御”和“射”也不断从职业行为中分离并被仪式化,成为重要的礼仪活动。《礼记·礼运》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

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比如《礼记·内则》中说:“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负之。宰醴负子,赐之束帛。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说的是国君之子出生之后,作为礼官的弓箭手要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国君之子志向远大。

“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射”这一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礼记·射义》中说:“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的仪式十分隆重,其挺直的身体形态和内心的专注,都是君子之仪表和内心状态的写照。而持弓时要审慎和沉稳才能让箭射中目标,这个过程也是君子动机和目标完美结合的体现。

“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为接近的,是对于“竞争”和“谦让”关系的描述。作为教育家的顾拜旦十分重视将体育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他因为古代奥林匹克遗址的发掘而萌发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传统的念头,并付诸实施。

(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一一以“射礼”为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拜旦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其目的是希望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类和谐共生、社会和平。

B.体育运动能够塑造人格,其关键是培养人们的竞技精神,竞技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C.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射礼”,是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在礼仪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D.“射”的仪式本身和持弓矢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德行和仪表以及射箭的动机、目标的完美结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选用《体育颂》《奥林匹克宪章》的语句,是为了论证奥运精神中包含“人类和平”精神。

B.文章引用顾拜旦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招待会上的讲话,有力地论证体育对人格塑造的作用。

C.文中从第5段开始,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强调“射”在儒家传统中比“御”更加重要。

D.文章说“射礼”与奥运精神最为接近,有助于人们体会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共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体育运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服务。

B.顾拜旦的思想和儒家教化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希望能通过体育培养健康的人格。

C.春秋时期能体现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射”被仪式化后在众多礼仪活动中担负着重要功能。

D.顾拜旦将体育纳入现代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竞争”,去认识并正视社会的残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

……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而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持己见和炎帝的耐心劝说。

D.“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5.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大。

B.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C.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

D.“海浪里的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6.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7.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试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黄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着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着令,置三师之位。”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

/何以然

B.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

/何以然

C.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

可何以然

D.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

/何以然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周礼》记载了九拜之礼,包括稽首、顿首、

肃拜等。

B.“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与“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愆”字含义

相同。

C.三师,北魏以来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品级列正一品,但仅为虚衔,

无实职。

D.“诚”在文中意为“确实,的确”。“诚”还有“如果”之意,例如“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子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

这是太子尊重自己老师的表现。

B.唐太宗认为他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是

不能够君临天下的。

C.因为秦二世胡亥的师傅赵高教他刑法,所以胡亥继位后,就诛戮功臣,屠杀亲

族,结果很快就灭亡了。

D.因为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所以选择他来担任魏王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

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5分)

(2)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5分)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秋怀(其二)

孟郊①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史,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为此时所作。②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肌肤上印着席子的花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秋月写起,诗人感觉连可寄托乡思的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且自己一生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景况凄凉。

B.第二联采用虚写,寓意深长,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也写梦想破灭。句中的“滴”“梳”二字妥贴而形象。

C.第三联写病和愁,用“印病文”说病卧已久,用“转愁盘”说愁思不断,而第四联则写诗人在无奈中宽慰自己。

D.尾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枯桐取喻,也是诗人自况,借梧桐树的声音如琴音哀鸣,来寄托诗人心中之情。

13.苏轼评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请简要分析诗中之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12分)

14.理解性默写。(6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具体建筑。

(2)《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楼阁依地形而建,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2)_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3)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阁夜·杜甫》

(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李贺》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李贺》

(6)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周邦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现有工作人员近40人,其中设计师团队15人,90后占80%。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来说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示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

文创产品从一个点子到最终成品,平均需要3到6个月。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①。因此,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捕捉灵感,及时创作,力争制作出最满意的产品。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②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她说。

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一方面大众通过产品进一步了解文物,另一方面也会向博物馆反馈,甚至希望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正是我们期待的,通过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为此,博物馆更要严格把关文创产品质量。

文物文创产品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质与颜值并存。文创产品的“外皮”可以轻松有趣,但最终展示的是③的“瓤儿”。“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明杰说,通过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