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分包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_第1页
浅谈建筑工程分包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_第2页
浅谈建筑工程分包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_第3页
浅谈建筑工程分包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_第4页
浅谈建筑工程分包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鉴于建筑工程承包在多年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承包”容易形成只重成本控制,忽视其他目标控制的倾向,“承包”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了过多的“以包代管”的倾向和短期行为,“承包合同”中的“合同”把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扭曲为“平等关系”的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如今很多工程项目都采用分包的形式。使得建筑工程分包变得更加的重要。文中从分包的性质和分类简介开始,深入分析分包的合法要件,然后由违法实施分包活动的具体形态的介绍和论述,并结合分包在《合同法》上的性质、深刻探讨与建筑工程分包有关的问题,最后分析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同时由于方案和实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鉴于作者的经验不足,论文中很多的论述可能还有疏漏的地方,相信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改进。关键词:工程承包分类分包形式分包合法要件违法实施分包活动形态目录1建筑工程分包的概念、特征和分类…………41.1建筑工程分包的概念……………………41.2建筑工程分包活动的特征………………41.3建筑工程分包活动的分类………………41.4建筑工程分包市场发展的必然性………42建筑工程分包的合法要件……………………42.1从理论上分析……………42.2合法有效的工程分包行为的构成………53违法实施分包活动的具体形态……………53.1主体要件缺陷……………53.2责任要件缺陷……………53.3意思表示要件缺陷………………………63.4客体要件缺陷……………63.5形式要件缺陷……………63.6违反本地有关行政管理规定的分包活动………………64建筑工程分包在《合同法》上的性质……………………64.1在法律性质上,…………64.2建筑工程分包合同不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75与建筑工程分包有关的其他值得探讨的问题……………75.1建筑劳务分包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分…………………75.2关于建筑劳务基地………………………75.3关于联营…………………76建筑工程分包的监督管理…………………76.1监督管理的必要性…………76.2监督管理的思路…………76.3监督管理主体的确定……………………86.4加强宏观投资管理………………………86.5按《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86.6对发包人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督…………8结束语…………………………9致谢……………10参考文献……………………10浅谈建筑工程分包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建筑工程分包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1建筑工程分包的概念。建筑工程分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发包关系。分包活动中,作为发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作为承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承包人。1.2建筑工程分包活动的特征。首先,主体是特定的。一般的,分发包人是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接工程任务的建筑业企业,分承包人是从分发包人那里承接工程任务的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两者在市场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建设单位不是分包市场的主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部门也不是分包市场的主体,它们是建筑市场管理的主体,它们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市场管理活动的纵向的行政关系。其次,客体是特定的。分包交易的客体是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承、发包范围内的专业性建筑产品或建筑劳务。交易客体必须是建筑工程中由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允许分包的部分,或者从反面理解,交易客体不得是法律、法规或规章禁止分包的部分。最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横向的平等的财产关系,它根源于承发包双方之间的地位平等。但不平等的情况现实存在,不过这也恰说明,我们需要发展分包市场并对其引导、管理和监督。1.3建筑工程分包活动的分类。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建筑工程分包包括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两类。劳务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或分包过程中的劳务作业,发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完成的活动。1.4建筑工程分包市场发展的必然性。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建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则是人们对建筑市场效率的追求和实现有序竞争的愿望。加入WTO后,积极发展建筑工程分包市场更是我市建筑业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2、建筑工程分包的合法要件2.1从理论上分析,建筑工程分包的合法要件分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大类,具体来说,包括:(一)主体要件。工程分发包人要具有分发包工程或劳务的资格,工程分承包人要具有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二)责任要件。分承包人依据分包合同对分发包人负责,分发包人依据主合同对建设单位负责;同时,分承包人就分包的项目对建设单位负连带责任。所负责任,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经济等法律责任和管理责任。这里的责任,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履行责任的过程,其二是承担责任的后果。事实上,责任要件从属于主体要件,责任能力是主体能力的一个方面;这里单列出来,只是为了强调而已。(三)意思表示要件。两层含义:首先,一般的,工程实行总分包的意思,必须由建设单位、分发包人、分承包人三方协商一致且表示真实。分发包人发包专业工程时,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可以在主合同中约定允许分包;主合同中未作规定的分包活动,应在分包之前征得同意。劳务分包可以由分发包人决定。其次,无论是专业分包还是劳务分包,其合同内容都必须由分发包人和分承包人协商一致;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欺诈和胁迫情形。(四)客体要件。凡分包的工程必须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允许分包的工程;凡国家法律禁止或公共秩序不允许分包的工程不得分包。(五)形式要件。分包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分包合同是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而建设工程合同的书面形式的要求在《合同法》第270条等和《建筑法》第15条均有明确规定。这种形式要件,不仅是建设工程合同自身特殊性的要求,更是建设工程合同外部管理的要求;必要时还须经过公证或鉴证。2.2只有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同时成立,方构成合法有效的工程分包行为。3、违法实施分包活动的具体形态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将违法实施分包活动的具体形态概括为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指定分包等。这里按照上述理论分析,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如下:3.1主体要件缺陷。A、不具备从建设单位承包工程资格的分发包人实施分包活动。例如,专业资质承包人承包总承包业务后实施分包。此时主合同违法。基于不合法的主合同不能产生合法的分包合同。B、分承包人无资质或超越资质承接分包工程。C、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作业发包给总承包企业。D、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将专业施工分发包给不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总承包企业。确定A、B两种情形为违法形态,其法律依据是《建筑法》第26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5条。它们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但是,C、D两种情形似乎无充分法律依据,只能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出台背景极其相关规定的精神、实施意见推知其违法;尽管从民事行为角度不能确认该情形无效,但确认其行政违法是足够的。3.2责任要件缺陷。A、转包。转包表现为将承接的工程不负任何责任的分包/转让出去的行为。B、肢解分包。肢解分包,在法律上视为转包。《合同法》272条、《建筑法》28条,对转包均予以禁止。如《建筑法》第28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此外,一般认为,分发包人对其承包的工程应当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机构应当具有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其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项目核算人员应当是本单位的人员。如果分发包人违反这些规定,可认定为转包。3.3意思表示要件缺陷。A、专业施工分包未取得建设单位同意:既没有在主合同中约定,也没有取得建设单位其他形式的同意(实行招标投标的,分发包人也没有在投标文件中载明分包意图)。B、主管部门(强行)指定分包。C、建设单位(强行)指定分包。D、挂靠。对于A种情况,《建筑法》第29条规定,“……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招标投标法》第30条规定,“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对于B、C两种情况,《建筑法》第23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的建筑工程发包给指定的承包单位。《建筑法》第26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这可以看成是法律以禁止的形式对挂靠所作出的定义。3.4客体要件缺陷。A、将主体工程分包的。B、将专业工程非劳务部分分包的(即专业施工再分包)。C、劳务工程再分包的。建筑工程作为交易客体,并非没有任何限制地都可以实施分包。《合同法》第272条规定,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本条还和《建筑法》第29条同时规定,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招标投标法》第30条、第48条规定了非关键性工程的分包。3.5形式要件缺陷。A、未采用书面分包合同;B、分包合同过于简单。如前所述,A种情况的违法性是显然的。对于B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见《合同法》有关内容。《合同法》第275条规定,“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而分包合同应当属于施工合同的一种。当然,形式要件缺陷可以通过补正予以补救。3.6此外,还有违反本地有关行政管理规定的分包活动。A分包活动当事人任何一方未办理《信用手册》;B主合同未办理备案手续;C分包合同未办理备案手续。4、建筑工程分包在《合同法》上的性质4.1在法律性质上,建筑工程分包合同属“并存的债务移转”。债务移转,又称债务承担,指基于当事人协议或法律规定,由债务人移转全部或部分债务给第三人,第三人就移转的债务而成为新债务人的现象。广义的债务承担应包括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合同法》第84条)。所谓并存的债务承担,指原债务人并没有脱离债的关系,而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并与债务人共同向同一债权人承担债务。结合实际情况,建筑工程分包合同应当属于“债务人与第三人,或者债权人、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共同约定,由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2的这种情况;显然,在这里,债权人即建设单位,债务人即分发包人,第三人即分承包人。这种情况下,债务人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4.2建筑工程分包合同不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合同法》第65条)的情况。第三人代为履行,指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但是第三人并没有加入到合同关系中来,也没有承担债务而成为合同当事人;发生纠纷时,第三人并无直接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设工程合同也不属于“免责的债务承担”。在免责的债务承担中,第三人就移转的债务完全取代了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原债务人相当于免责了。5、与建筑工程分包有关的其他值得探讨的问题5.1建筑劳务分包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分。所谓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定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劳动法》第16、19条)而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应当是建筑业企业之间确立建筑劳务承发包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笔者认为,区分两者的关键是看合同双方当事人:双方均为建筑业企业的,为劳务分包合同;双方有一方是自然人的,为劳动合同。对两者实施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一样: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应当由建筑市场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而劳动合同则由劳动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5.2关于建筑劳务基地。所谓建筑劳务基地,是指使用建筑劳务的建筑业企业与特定劳务企业或特定地区建立了长期的经营合作关系。对于使用建筑劳务的建筑业企业而言,这里的特定劳务企业或特定地区就是它的建筑劳务基地。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劳务基地合法运作有两种形式:其一,与有劳务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建立劳务分包合同关系;其二,与特定地区若干经过岗前培训的自然人中的每一个人签订劳动合同。5.3关于联营。现行《建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联合共同承包”;《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了“联合体共同投标”。根据现行《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关于联合体各方连带责任的规定可知“联合共同承包”或者“联合体共同投标”也不是“合同型联营”。《建筑法》第二十七条同时还规定“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这样的笼统规定也与设立“联营”制度的目的相悖,至少难以发挥资质优势。此外,公司(绝大部分承包商采用公司作为自己的组织形式)能否成为无限责任的合伙成员,这个问题也无定论。6、建筑工程分包的监督管理6.1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尽管建筑工程分包活动中的有关法律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探索对建筑工程分包市场的科学管理却是近年的事。市场失灵的情形,在建筑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的存在着:违法分包、非法转包、非法挂靠等行为的存在,牺牲了工程质量,破坏了施工安全,侵害了社会利益;低素质劳动力的进入,也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隐患;现实中,承发包双方之间不平等的情况大量存在,分包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受到损害;甚至总分包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建筑工程分包市场的日益发展也同时呼唤着规范的行政管理。6.2监督管理的思路。总体思路应当体现在以下环节:第一,建筑工程分包市场应当由合格的市场主体组成——市场主体的准入。第二,市场主体之间应当有合格的市场行为——交易行为的规范(内在地包含:交易行为/分包的对象应当为法律所允许)。第三,不规范的建筑工程分包交易行为应当得到即使及时地整合——建筑市场的查处。第四,前两个环节的结果直接反馈到市场主体的准入环节。这是一个管理的闭合环。在这个闭合环中,监督管理部门还可以充分发挥引导和服务的职责。对于建筑市场管理部门而言,建筑工程分包市场秩序的形成和维护,正是在无数闭合环周而复始的辩证运动中实现的。6.3监督管理主体的确定。对建筑工程分包活动的监督管理,是典型的行政性管理活动。目前,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分包监督管理的体制尚未形成。因此,这里讨论的监督管理的主体问题应当从属于地方建筑管理体制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建筑工程分包监督管理的主体。6.4加强宏观投资管理。首先要做好投资的专项决策,没有投资来源或投资来源不足的项目不予审批;投资筹集不到位的项目不发给施工执照。前者的责任在各级计划主管部门;后者的责任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6.5按《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要真正实现招标公开,评标公正,决标和签约时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发展招标代理队伍,开展招标代理活动。强化有形市场的信息提供,市场管理和市场服务的作用。6.6对发包人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监督的重点,一是筹资不足不发给施工执照,杜绝“钓鱼工程”;二是严格审批设计概算,超估算10%的设计概算一般不予审批,严格控制追加投资;三是监督招标人的招标行为,不准“暗箱操作”,不准把不平等的条件强加在承包人身上,所以要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进行从投标到签订合同整个过程的执法监督,对其招标行为强加约束,避免有些发包人的利用《招标投标法》赋予的自主权进行非法经营。发包人是分散在各个行业中的,为了使建筑时常有良好的秩序,执法监督是非常必要的。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一些管理机构和法规的变更,使得传统的建筑工程承包的方式和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对建筑工程分包管理的更好和更加完善的进行,就必须对传统的建筑工程分包的模式和体系进行改造和利用。因为面对新的社会的改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革新,传统的一些体系的模式和体系就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在主体要件、责任要件、意思表示要件、客体要件、形式要件就出现了很大的缺陷,市场失灵的情形,在建筑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的存在着:违法分包、非法转包、非法挂靠等行为的存在,牺牲了工程质量,破坏了施工安全,侵害了社会利益;低素质劳动力的进入,也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隐患;现实中,承发包双方之间不平等的情况大量存在,分包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受到损害;甚至总分包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建筑工程分包市场的日益发展也同时呼唤着规范的行政管理。所以新的法规、规范、条例就被实施出来,我们的一些承包商和分包商也要严格的遵照执行。由于对建筑工程分包活动的监督管理,是典型的行政性管理活动。所以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以及政府所所授权的部门就要严格按照法规和条例所规定的内容,正确地执行,要确定监督管理的思路和监督管理主体,加强宏观投资管理,按《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以及对发包人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等。由于方案和实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鉴于作者的经验不足,论文中很多的论述可能还有疏漏的地方,相信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改进。致谢本学期学习了《管理学》的课程,《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以组织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管理的一般问题为己任,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正如人们形象地说,管理既是铁的,又是灰色的,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双向沟通和正式沟通对于分包承包和政府的职能部门的组织和机构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此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开了《管理学》这门课程,同时也感谢我们的《管理学》老师王博老师对我们的谆谆的指导,在写论文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写完这篇论文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差别和重要性,更加地清楚了分包和承包的规律性和对一些相关法规和规范的了解,在次也一并感谢那些编著者门,由于方案和实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鉴于作者的经验不足,论文中很多的论述可能还有疏漏的地方,相信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改进。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7]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朱宏亮、成虎。工程合同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张检身。工程质量管理指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指导老师:XXX博士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院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专业:酒店管理毕业时间:[摘要]随着如家登陆纳斯达克,中国经济型酒店上市的局面也由此打开。在如家之后,锦江之星、莫泰168等国内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也都排队等待。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和经济型酒店自身扩张的需求,是经济型酒店竞相选择上市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分析经济型酒店的现状与为来的创新发展。[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商务;旅游;品牌前言如家快捷酒店(NASDAQ:HMIN)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交易,开盘价为22美元,高出发行价13.8美元59.4%。如家快捷酒店本次上市约融资1.02亿美元。现在越来越的商务交流与自助游,加上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未来中国的酒店业,特别是经济型酒店,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下本文将从经济型酒的起源说起,并对经济型酒店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及其特征(一)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国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划分主要以价格为标准,例如Powers(1995)认为,经济型酒店是指不提供全面服务(fullservice)的,房价在1991-1993年期间维持在33美元以下的酒店。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总结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二)经济型酒店的基本特征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完全区别于面对社会上流阶层的全服务酒店,是服务大众阶层,满足一般平民的旅行住宿的产品设施。其基本特征有五点:1.产品的有限性。经济型酒店紧扣酒店的核心价值——住宿,以客房产品为灵魂,剪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务,从而大幅度削减了成本。一般来说,经济型酒店只提供客房和早餐(Bed&Breakfast),一些有限服务酒店还提供简单的餐饮、健身和会议设施。2.产品和服务的优质性。与一般的社会旅馆不同的是,经济型酒店非常强调客房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的标准化。清洁卫生、舒适方便的特点是社会旅馆所不具备的。3.经济型酒店的价格适中。相对于高档饭店动辄上千元的房价,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一般在人民币300元以下,一些青年旅舍和汽车旅馆只收取几十至一百元左右。4.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是一般商务人士、工薪阶层、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群体等。而高档酒店往往以高级商务客人、高收入阶层、公费旅客为主要目标市场。5.从经济型酒店的外在表现来说,经济型酒店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连锁经营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品牌价值。这种经营方式也是经济型酒店区别于其他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的一个明显特征。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程(一)世界范围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经济型酒店(BudgetHotel)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FullServiceHotel)而存在的一种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在全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萌芽与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时期;品牌调整时期;重新发展时期。首先,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例如,早在1939年美国佛罗里达几家汽车旅馆就自发形成了行业联合组织(QualityCourts),并于第二年改名为品质庭院联合酒店(QualityCourtsUnited),为单体汽车旅馆业主提供行业服务。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促生了大众旅游,引发了对中低档住宿设施的大量需求;城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则促进了汽车旅馆的风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车旅馆在吸收了过去汽车旅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改善了其服务质量,并且第一次尝试采取标准化方式复制产品和服务,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沿着美国的公路网络迅速发展。其次,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再次,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时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大型酒店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和投资政策促使酒店集团更加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来购买和整合原有行业内的品牌,而不是自创新的品牌。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幸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最后,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步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和本土品牌的发展。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扩张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陆续进入,如雅高集团的宜必思(Ibis)、方程式1(Formula1),圣达特集团的速8(Super8)、天天客栈(DaysInn),洲际集团的假日快捷(HolidayInnExpress)等,都纷纷瞄准了亚洲市场。同时,一些亚洲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开始发展,例如中国的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等。(二)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中国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下属的锦江之星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进入21世纪,各种经济型品牌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成长迅速,出现了一些影响颇广的民族自创品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有锦江集团于1996年创建的锦江之星,首都旅游国际酒店集团与携程旅行服务公司与2002年共同投资组建的如家酒店连锁。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如上海地区的莫泰168、宝隆居家,华南地区的7天,北京地区的欣燕都等。这些品牌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迅速的扩张,一些地区品牌正在积极向着全国品牌的方向努力。2、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旺盛,几个大型城市和几块区域成为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经济型酒店需求非常突出,市场条件比较成熟。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这三个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决定了经济型酒店需求水平。所以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发展是呈现点面结合的局面迅速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的。3、经济型酒店吸引了各种来源的资本的大量涌入由于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比较低,而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般的酒店;同时,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比较好,资金供给充足,很多闲散资金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投资项目,这种结合了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格外吸引资本的涌入;另外,中国房地产的升值空间也导致了投资者对经济型酒店地产的升值预期,所以,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资金纷纷看好这类项目进行投资。4、经济型酒店市场外来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国外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高调进入,他们成熟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享誉世界的品牌,发达的营销网络,严格的质量控制都是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本土发展起来,只有短短几年经验的中国民族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必须快速学习这些国外品牌在各个方面的经验,从而快速成长,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优势。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动因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动因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是在大众消费刺激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行业面临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机遇,这正是中国大众消费发展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市场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1.中国的大众旅游发展需要价廉物美的酒店住宿设施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从2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1万亿人民币的水平增长,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中国的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了60%的全国总人口,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大众旅游的标准。中国经济发展为国内旅游奠定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基础,为大众旅游时代开始拉开了帷幕。与大众旅游伴生的是相应旅游设施的改进和旅游行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初期,酒店业的发展集中于高星级酒店,这是与国家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相符合的。然而,随着国内消费力量的增强,国内大众旅游市场井喷增长,需要符合国内旅游者需求和经济实力的旅游配套设施。而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服务优质,品牌知名的中低档酒店数量很少。因此,受每年高达10亿人次以上的国内大众旅游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市场潜力极为巨大。2.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引致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商务旅游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2000年全球商务旅游收入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递增。2003年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国际、港澳台和国内商务游客人数达到1.16亿。据世界旅游组织的估算,中国的商务旅游目前年支出在103亿美元,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也正经历飞速的发展,据估计,在未来几年可能以20%的惊人速度增长(温浩杰,2003)。以往,高星级饭店是商务客人的主要选择,但是,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公司对差旅经费的限制,人们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更加注重性价比的选择。一些设施设备豪华,装修考究,服务优良,但是只提供客房和会议设施,削减其他非必需设施从而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的新型酒店业态,开始受到商务旅行者的青睐。3.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渐上升从国际游客的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来到中国旅游,15-24岁的年轻人和不参团的自助游客是青年旅舍和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市场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2004年15-24岁的外国游客超过了120万,并且自助游客增长迅速。随着国际著名品牌如雅高Ibis、圣达特Super8,DaysInn等经济型酒店进入中国,以及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二)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型酒店现在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市场细分不完全,产品层次不清晰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刚刚起步,尤其是一些民族品牌的酒店,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或者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不够细致和完全,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者过于宽泛,产品设计没有层次,缺乏针对性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经济型酒店有三种类型档次:有限服务酒店(LimitedServiceHotel),经济酒店(EconomyHotel/BudgetHotel)和廉价酒店(SuperBudgetHotel)。有限服务酒店在经济型酒店中属于高档次,经济酒店中档,廉价酒店则属于最低档次。这三种层次的酒店价格相差很大,其硬件设施的差距也非常大,有限服务酒店的客房硬件设施不亚于四五星级宾馆,而一些廉价酒店则在削减成本的思想指导下尽量简化设备,客房设施比较简陋。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非常清晰的产品层次的划分。2、管理经验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在几年的积累过程中,国内的经济型酒店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与国外一些成熟品牌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相比,不足之处仍然很明显。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培训机制、物流配送、企业文化等方面,需要继续改进。同时,中国以往的酒店人才是按照高星级酒店的服务规范和特性培养出来的,无法适应经济型酒店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技能要求。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很少有既精通连锁经营又掌握酒店管理的人才。因此,经济型酒店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面临供应不足的局面。3、市场营销手段缺乏,销售预定网络不全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明显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和手段。尤其是一些区域性的品牌,知名度非常低,品牌形象构建也不够成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除了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新宇之星等少数几家酒店连锁建设了独立销售预定网络和电话中心,其他很多酒店都主要依靠专业的订房中心和旅行社来销售客房。即使是有预定网络的酒店其预定技术和效率也不是很高,设计不够完善。所以,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必须加快市场营销方面的积累。4、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本土化障碍许多国外成熟品牌受到中国市场的吸引而进入,但是本土化改善和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国的市场和顾客与国外的存在很大的差别,行业形态和配套的产业链差异也值得注意。另外,在与国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些酒店品牌采取了过急的进入政策,导致了品牌在中国的异化和质量的失控。例如速8采取了特许加盟的品牌输出方式快速切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开出的王府井和团结湖两家店的价格相差2倍多,王府井分店的价格已经达到了高档饭店的水平。这种价格的大落差会导致品牌的不持续性,从而破坏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预期和形象。另外,本土化障碍还表现在管理理念和方式方面。基于国外文化背景的管理理念来到中国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障碍,所以改善势在必行。5、非理性资本的涌入给产业带来冲击经济型酒店的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但是很多非理性资本的涌入导致了很多问题。一些原星级酒店被资本收购后改头换面冠以经济型酒店之名;一些经济型酒店的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资本的真实关注点是地产,只想借经济型酒店之壳进入……这些现象都会很大的搅乱这个产业原本就不是很稳定的秩序,导致了一般民众对经济型酒店概念理解的混乱,并且为日后的价格竞争带来隐患。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创新发展思路(一)推行特许经营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三年国内主要经济型酒店数量将以50%以上的速度发展。经济型酒店之所以得到投资者青睐,主要在于其投资回收期短、扩张速度快,通过最终的上市可以得到高额回报。国际知名品牌的经济型酒店集团纷纷进入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而且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经营模式和投资计划。而国内品牌经济型酒店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由于国内中低星级酒店一直经营不佳,转型成经济型酒店成为中低星级酒店的一大出路,这又加速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可以预计,在高速扩张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经济型酒店将走向饱和,出现洗牌现象。而且未来国内经济酒店必然是大品牌、强品牌的天下,而那些单体的经济型酒店必然在竞争中逐步退去,被收购或是选择加盟的方式,以获得竞争优势。由于经济型饭店规模小,财力有限,而特许经营的主要特点是有形资产投入少,以酒店品牌与管理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为主。发展特许经营,可以使经济型饭店有客源、管理质量得到保证,又无须支付太多的费用。因而,特许经营是各品牌经济型酒店集团大规模扩张最为合适和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品牌蕴含着酒店的市场知名度、商业信誉、顾客忠诚、市场网络等巨大的商业价值,它是酒店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开拓市场网络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如何高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以塑造知名品牌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1、“自创”模式自创品牌模式是指经济型酒店依靠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酒店长期的自主经营以创建获得市场认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过程。自创品牌模式的优点有:酒店拥有自主独立的品牌,品牌打响后可提升品牌资本价值,让其获得巨大的衍生附加价值;自主经营性强,能够自主选择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确定酒店产品与服务特色;适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经营战略、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内容,而不需要向加盟商申请。选择自创品牌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创建品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酒店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经营管理上经验不足、促销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失败。因此,选择自创品牌模式的酒店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酒店实力雄厚、产品与服务质量优秀、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等等。当前国内知名的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例如“锦江之星”、“如家”、“中江之旅”等都是实施自创品牌模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步形成了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中的重要力量。2、“贴牌”模式“贴牌”模式是指酒店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获得知名经济酒店品牌的使用权,以开展市场经营活动和扩大酒店市场网络。特许经营是拥有经济型酒店品牌特许经营权人向酒店业主提供品牌特许经营权力,以及在组织、经营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并从业主获得相应回报的一种经营形式。品牌特许经营以其巨大的优越性成为世界经济型酒店发展较快的一种品牌扩张方式。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经济型酒店可以以品牌快速聚拢加盟酒店,以很少的投资、较短的时间迅速渗透市场,实现集团快速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占有市场并能够稳定地获取长期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加盟酒店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以及品牌资产和价值的提升。当然特许经营模式也存在着可能导致特许权拥有者和酒店业主相互冲突的风险,例如对各自管理权限、质量保证、酬金等方面的冲突。国外经济型酒店品牌例如美国圣达特集团的“速8”、法国雅高集团的宜必思(Ibis)、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快捷假日(HolidayInnExpress)、美国万豪国际集团的万怡、华美达品牌等等都在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大举扩张在中国的市场网络。国内的“锦江之星”、“如家”、美资的“格林豪泰”等也在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模式,加盟酒店占酒店集团业务份额在不断地增加。这说明了特许经营将成为经济型酒店品牌扩张的发展趋势。(二)大力发展经济型商务酒店随着中国经济地不断发展,商务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经济型商务酒店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从价格角度看,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经济型酒店指的用相对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舒适服务的酒店。从服务角度看,经济型酒店是有限服务的酒店,它与提供全面服务的高档次酒店成为鲜明的对照。商务型酒店是以商务客人而非旅游度假客人为主的酒店。商务型酒店在地理位置、酒店设施、服务项目、价格等方面都以商务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为商务客人提供便利。经济型酒店是从价格,有限服务角度来划分,而商务型酒店是从客源特点和市场需求角度来划分,经济型商务酒店则是二者的交集。它伴随着交通(铁路、高速公路等)、通讯技术的进步,普通商务的不断增加而诞生,并获得快速发展。相对商务型酒店而言,经济型商务酒店的客源层次是不同的。相对经济型酒店而言,经济型商务酒店是将经济型客源的具体市场细分,比普通经济型酒店更具有品位、舒适、时尚特征,含有更多元素。经济型商务酒店的内涵应是有限服务+商务服务,突出“小而专”,突出它的现代商务功能。当然其有限的服务只是表示投资标准和设施配套少而已,服务质量是不能下降的。对经济型商务酒店已不仅是“安全、卫生、符合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了,而是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要突出满足21世纪大众商务旅行者的需要,在商务功能上也应与高档酒店的水平基本一致。如格林豪泰就在传统经济型酒店“B+B”的基础上,还提供带有小包房的餐厅、商务中心、酒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