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1页
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2页
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3页
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4页
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1840191919491956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至今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两步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为什么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及这次全会的决议里,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科学分析了建国初期的中国国情。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1、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84019191949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如何理解这种过渡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处于主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2)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农、小资、民资)(3)文化:马列主义为指导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基本特征: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具有过渡性,属于社会主义范畴,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分析五种成分来源性质地位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社会主义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半社会主义个体经济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社会主义(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个体经济—农民、手工业者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矛盾结论:要化解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将要求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没有独立的发展方向,可资可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产生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但是非社会主义因素仍然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存在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资本主义因素:

经济领域: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文化领域: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新民主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经济领域: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领域: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结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两个转变”(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51年前后,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工业1952Text1949农业145%48.5%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1952年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国庆节,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6月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是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完整表述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总路线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主体两翼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总路线的内容与关系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改造是工业化的条件和手段。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共产党宣言》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个时期相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哥达纲领批判》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度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1949年12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更是专门建设新民主义社会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惯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要求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农业的改造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传达到农村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改造的重要准备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列宁指出,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农民既是私有者,同时又是劳动者,对待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而只能引导、说服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使之自觉自愿地走上合作化道路。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1952年,毛泽东在北京近郊德胜门外访问农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对个体农民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因而,必须有正确的阶级政策,解决改造过程中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社会主义萌芽性质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初级社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的三个步骤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办互助组为中心,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春,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第三阶段,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级社)高潮阶段。

为实现农业合作化,根据自原互利的原则,由农民组织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这是最低层次的农业合作化组织

就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的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是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阶段原则方针阶级路线改造方式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积极领导、稳步前进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入社农户96.3%结果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萌芽性质供销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生产合作社稳步稳步(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太原市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胜利的游行。

福建闽侯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工人在制造水车,为农业生产服务。入社手工业者92%全国手工业者比例图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其中心内容。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家的剥夺,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方式: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列宁曾想采用赎买的方式,但由于俄资产阶级的反抗而告结束。我国实行和平赎买,采用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创造了和平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先例。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毛泽东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两个不同部分,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和平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改造

没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赎买政策的优越性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采取赎买方式的有利条件初级形式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经销、代销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第二阶段: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第一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同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34.5%15%30%20%四马分肥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1953年底委托经销代销统购包销

计划订货委托加工1954至1955年下半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个别行业公私合营1955年冬至1956年

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和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把对资本家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同对企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在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同时,把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工人当家作主,全民所有制)(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平改造内容————企业、制度的改造利用、限制、改造人的改造团结、教育、改造———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1956年1月,毛泽东视察上海公私合营

申新酒厂时,和荣毅仁交谈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荣毅仁简介1957年荣毅仁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三)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里,走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路子,解决了社会变革与物质基础、和平过渡与阶级斗争的矛盾问题。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出从初级直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流血革命”手工业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突破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设想,创造出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等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过渡形式农业

逐步过渡,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坚持和平的方法和自愿的原则,并用事实向农民表明

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对资本主工商业的改造,我党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改造。同时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实现了突破这些突破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里,走出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路子,解决了社会变革与物质基础、和平过渡与阶级斗争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原因出现的失误和偏差的原因在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全集》第2卷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关联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资本主义经济0.1%个体经济7.1%

1956年年底,在国民经济中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从1953年到1957年底,工业建设项目有1万多个,其中595个大型项目全部建成并投产,我国过去所没有的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和精密机器、发电设备、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基础工业的实力得到很大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自己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主要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精力解决领导阶级工人阶级被改造地主、富农被消灭官僚资本主义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过去的革命主要任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被清除帝国主义势力阶级关系社会机制发生的变化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