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1)概述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2)分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4)归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概括两汉至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发展的历程(6)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1.夏朝的政治体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建立了世袭制王朝的国家夏,禹就是夏朝的君主。2.商朝的政治体制(1)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2)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的政治体制(1)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①内容: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②作用: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特别提醒】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的不同1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2西周的诸侯国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周王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加强了,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削减,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周初有的诸侯国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人口构成复杂的更有活力的新兴封国。(2)基本特征: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4.商周政体的特点: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这些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特别提醒】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即皇帝控制着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即中央控制地方。2.措施(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①职责: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泛称“九卿”。②作用: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特别提醒】秦朝中央官制的特征(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郡县制①原因:在总结西周以来因分封导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秦始皇断然否定了分封诸子为王的建议,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②内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丞、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重视文书: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秦朝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三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1.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1)汉朝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但是,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府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④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地位: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②内容: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③作用: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3)宋朝:三省虽置,但职能废弛瘫痪,另设中书门下省“佐天子,执大政”,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4)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特别提醒】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尚书省的职能类似。(5)明朝①废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②设内阁: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特别提醒】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重要。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6)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1)汉朝①地方行政体制沿袭秦朝的郡、县两级制。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郡下设县,县设令或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②汉初地方行政体制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诸侯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③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3)隋唐①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继承。②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发展到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从而形成路、府、县三级制。(5)元朝——行省制①内容: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②地位: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6)明清①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割。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②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③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1.简述商朝政治制度的内容。提示: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2.简述贵族等级分封制的内容。提示: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简述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提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4.简述两汉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历程。提示: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5.简述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提示:(1)内容: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作用: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6.简述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提示:明朝:废丞相,逐步建立起内阁制;清朝:密折制度、雍正帝设立军机处。7.简述汉朝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历程。提示:(1)汉朝:地方行政体制沿袭秦朝的郡、县两级制。汉初地方行政体制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继承。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4)宋朝:形成路、府、县三级制。(5)元朝:实行行省制。(6)明清: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史料一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史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三(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史料四自秦以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思考](1)(史料实证)根据史料一,如何理解西周社会的政治特点。提示:纵向上看,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的等级制度;横向上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构成了诸侯国同宗共祖,形成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2)(历史解释)结合史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历史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特点:郡县制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悉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自主权,必须服从中央的政令。(3)(历史解释)结合史料三,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提示: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史料实证)根据史料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后来明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提示: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加强。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以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为主要特征,这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②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服从皇帝,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③人治色彩浓厚。(2)影响①促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对巩固祖国疆域、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维护了历代王朝的统治。③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百姓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3.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它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2)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1)演变趋势①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②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③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④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⑤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2)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5.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异同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D)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2.《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A)A.突出人的作用B.强化神权色彩C.注重道德治理D.依赖血缘纽带解析:据材料“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惟德惟民的治国思想,突出了人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统治者强化神权色彩,故B错误;注重道德治理,说法过于片面,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依赖血缘纽带的理念,故D错误。故选A。3.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解析:“皇帝”称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高三学生缓解压力心理游戏方案
- 约束具使用管理制度
-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路肩墙
- 连杆夹具铣平面课程设计
- 绘画我的妈妈课程设计
- 花盘式车床夹具课程设计
- 养老院服务管理制度
- 课程设计电路图设计总结
- 衡阳师范学院《算法设计与分析》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燃气管道-流量-流速-口径计算公式
- 华电架空输电线路大作业
- 暗挖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 往生荐亡功德文疏
- 2021年春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2.3《简易电路》教案含教学反思
-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姚波善
- GB∕T 13331-2014 土方机械 液压挖掘机 起重量
- (毕业论文)烷基化装置危险性分析
- 赫尔曼的叙事学理论
- 医学德语词汇大全
-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_GB15258-20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