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背景1.经济:eq\x(1)商品经济蓬勃发展。2.政治:封建王朝的统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尖锐。3.思想:以eq\x(2)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4.文化:eq\x(3)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二、表现1.李贽的思想(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eq\x(4)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eq\x(5)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eq\x(6)男女平等的观点。(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了“eq\x(7)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王夫之的思想: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eq\x(8)唯物主义思想体系(1)本体论方面:强调“eq\x(9)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eq\x(10)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2)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eq\x(11)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3)伦理学方面:提出“私欲之中,eq\x(12)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eq\x(13)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3.黄宗羲的思想(1)反对eq\x(14)专制暴君政治,宣称皇帝乃是“eq\x(15)天下之大害者”。(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eq\x(16)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eq\x(17)伦理纲常。(3)倡导eq\x(18)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eq\x(19)监督机构。4.顾炎武的思想(1)民族意识:发出“eq\x(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2)经世致用①内容:为学应求eq\x(21)务实,应关乎eq\x(22)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②影响a.其eq\x(23)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b.立足现实、eq\x(24)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三、评价1.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eq\x(25)商品经济发展、eq\x(26)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需要。2.为eq\x(27)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3.带有早期eq\x(28)启蒙性质,冲击了eq\x(29)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易混易错】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讨论交流1]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何会导致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出现?试答: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自由和民主,与专制统治加强产生矛盾,因此必然导致进步思想的产生。[讨论交流2]李贽的观点从哪些方面否定了宋明理学?试答:李贽反对权威,用“万物皆生于两”来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发展自然之性来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讨论交流3]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一样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答:最主要的是中国的批判思想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突破萌芽的状态,中国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同时期的欧洲则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讨论交流4]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观点怎样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试答:商品经济最大的要求是民主和自由,因此他们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以及脚踏实地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均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1.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是对儒学的否定。(×)2.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从而否定了君主制度。(×)3.王夫之思想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唯物思想。(√)主题一明代晚期李贽的思想史料一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尧舜同普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种地、做生意,一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些就是道。史料二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的什么主张?(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答案:(1)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2)他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批判。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提示:(1)李贽的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能盲从统治者的意志;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②哲学思想:提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的观点,认为并非生自“三纲五常”之天理,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其哲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主题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史料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思考根据史料,分别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答案:黄宗羲:抨击(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明末清初反专制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提示:(1)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为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想奠定了经济基础;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为反专制民主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契机。(2)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这为反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前提。(3)阶级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这为反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4)思想条件:宋明理学日益走向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禁锢人们的思想,民主思想家要求挣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传统儒学中的“民本”等思想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这一时期日益加深的封建统治危机和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也为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强调的内容及现实意义提示:(1)内容:顾炎武强调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现实意义①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实地考察。②爱国“经世”的优良传统、务实革新的精神和求真求是的学风,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③要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和人民大众的疾苦,要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④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决心的阶段,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有何异同?提示:(1)相同: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③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2)不同: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对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提示: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需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提示:(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罗网,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题组一李贽的思想1.“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这一言论,表明(A)A.他反对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B.他维护孔子的绝对权威C.他认为孔子是千古圣人D.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彻底丧失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即反对将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A项正确;他反对的是孔子的权威地位,故B、C两项错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意在于(B)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C.重塑孔子权威 D.反对儒家思想解析:李贽主张应正确看待孔子,不能迷信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思想教条。3.“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D)A.董仲舒 B.朱熹C.王守仁 D.李贽解析:从题干“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可知,该思想家并非尊崇儒学和孔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属于儒学正统思想家,而李贽是儒学异端,D项符合题意。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B)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解析:题干中材料的设计有多层意思,A、C、D三项只反映了题干材料中的某层含义。B项理解最全面。5.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属于其“罪证”的是(B)①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②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④主张“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他批判道学家的虚伪,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挑战正统思想,并提出男女平等,故①②④属于其“罪证”。③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故选B项。题组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A)A.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蓬勃发展C.思想家因循守旧、陈腐不化D.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新”。所谓“新的历史条件”,即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B项在明清时期没有出现,C、D两项不符合“新”这一特点,均排除。7.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B)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 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 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解析:材料体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说明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出现了萌芽,故B项正确。8.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D)A.反对纲常名教 B.实行君主立宪制C.加强中央集权 D.限制君主权力解析:黄宗羲认为明代无善治的原因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丞相的废除说明皇权(君主专制)加强,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综合分析可知,黄宗羲主张限制君主权力,D项正确。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C)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10.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A)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解析:题干材料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的观点,在他看来“明道”与“救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步骤,反对当时那些不务实际的咬文嚼字的空谈和议论。因此,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就是“经世致用”。11.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D)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建性设计合同范本
- 10万吨煤矿合同范本
- 单位只交社保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出售机械板车合同范本
- 医药培训销售合同范本
- 个人精装房租赁合同范例
- 保洁大扫除合同范本
- 买汽车有没有三包合同范本
- 加工基地 合同范本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
- 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 医疗机构注销登记申请书
- GB/T 678-2023化学试剂乙醇(无水乙醇)
- 船舶坞修厂修工程单审批稿
- 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高中英语-what's in a name教学课件设计
- 小学家长接送学生协议书
- 小儿腹泻病诊疗规范
- IT服务连续性实现指南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其实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