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叙事顺序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原卷版_第1页
考点04叙事顺序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原卷版_第2页
考点04叙事顺序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原卷版_第3页
考点04叙事顺序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原卷版_第4页
考点04叙事顺序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4叙事顺序类【知识点】★1、顺叙(时间顺序):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先后展开情节。好处是:情节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好处是: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时间,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好处是:(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内容丰富;(2)衬托、表现人物形象;(3)结构完整,或者起到铺垫、照应等作用;(4)突出主旨。4、补叙(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好处是: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跌宕起伏,还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好处是: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时间的始末。【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补叙的技巧是在前面的叙述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或细节,故意设置出人意料的疑团,待到最后,再用补叙道破。【对点精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永远的军人张雪芳七十多岁的郝爷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指了指衣橱上面的樟木箱,对老伴儿说:“衣服我放在里面了,走时叫孩子们帮我穿上,还有那顶军帽,也要给我戴上。”老伴儿抹着老泪点了点头。没过几天,郝爷就闭上了眼睛。老伴儿赶紧叫儿女们搬下那个樟木箱,拿出那身郝爷多年前就为自己准备好的衣服。儿女们一看,又是军装,郝爷穿了一辈子的军装,这走了还要穿?儿子说:“换身体面点儿的衣服吧。”母亲坚持道:“不行,这是你爸生前特别叮嘱的,他喜欢穿军装,他觉得特体面!”儿子无语,就随了老爷子吧,也算尽孝了。说起这套军装,它的来历可不小。那一年,郝爷在镇上做河道保洁员,每天摇着船在镇内的小河里转悠,凡是河里的垃圾都得捞起来,保持小河干净。有一回,郝爷把船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河岸边,借着树荫吸烟。突然,他听到有呼救声,声音不大,时断时续,郝爷竖起耳朵,不错,声音分明就是从岸边的窗户里传出来的。郝爷马上跳上岸,向那户人家奔去。果然,房屋里有个老人全身着地,直挺挺地趴着,正拼命地喊救命。郝爷慌忙地跑上前,背上老人直奔医院。幸亏医院离得不远,但把老人背到那里,郝爷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最后,老人的命救了过来,但还是半身瘫痪了,而且说话含糊不清。医生说:“办个住院手续,住几天,观察下情况再说。”郝爷愣了愣:“我去办吗?”医生说:“不然呢?送他来的就只有你吧。”“我?我只是个路人,”郝爷解释说,“我不认识那个老人的。”医生明白了:“那你赶紧去他家附近问问,最好能通知到他的家人。”“好,好的。”郝爷一迭声地说。郝爷在老人家附近换家挨户打听,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老人有一个儿子,二十出头就去当兵了,有近三十个年头了,一直都在部队。老人平时身体很好,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郝爷问:“有谁知道他儿子的?”邻居们都摇头:“他儿子很少回来的。”郝爷只得重新回到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嘴里不停地咕噜着什么。郝爷附上前去,问:“老爷子,您儿子的还记得吗?”老人睁大了眼,含糊不清地说:“部……部队,兵……当兵。”如此反复,老人就只会说这几个字了。郝爷无奈,既然救了人家,总不能撒手不管吧。何况他儿子还是个军人。军人!郝爷看了看自己穿着的那身军装,一下子振奋了精神。为老人办了住院手续,郝爷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在郝爷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很快就出了院,在家进行调养。郝爷可是忙得团团转,除了工作就是往老人家里跑。二十多天后,老人的言语才渐渐清晰起来。老人感激地望着郝爷:“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还一直来照看我!”郝爷笑呵呵地说:“您儿子保家卫国,我照看一下您也算对他的支持吧。”老人看着郝爷一身军人打扮,问:“你是复员军人吧?”郝爷便哈哈地笑。老人也笑,说:“就是嘛,这军人素质就是高。”郝爷喜欢穿军装,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郝爷的军装虽旧,却总是清清爽爽的。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一个月后,郝爷见到那位军人儿子,郝爷一看他的肩章,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个首长。老人的儿子对郝爷千恩万谢,并一定要重金谢他。郝爷不好意思地说:“一点儿小事,不用客气的。”后来,老人的儿子不知从哪儿得知郝爷喜欢军装,就送给了他一套崭新的军装,还有一顶军帽。郝爷一看到那套军装,眼睛都亮了。老伴儿一直记得,郝爷是捧着那身军装回的家。到了家,都不许老伴儿碰一碰,说:“这可是首长送我的,我得好好珍藏,‘走’的时候穿。”那时候,郝爷的身体还硬朗。郝爷走了,穿着那身崭新的军装,戴着那顶崭新的军帽,很威武的样子。镇上的老营长来为他送行,惋惜地说:“可惜呀,这么好的人,却没当上兵。”在场的许多人都惊讶地望着老营长:“郝爷不是军人?”老营长说:“当年他是在我手里应征的,条件都合格,只因是三代单传,他的祖母死活不让他去,结果就没去成。”啊?哟……人们的心情沉重起来。可是,看着郝爷,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跳上岸”“奔去”“跑上前”“背”“直奔”等一系列的动作及行为,表明郝爷救助生病老人时是毫不犹豫的,充分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B.老人看到郝爷穿一身军装,便问郝爷是不是军人,而郝爷笑而不答,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但仍然称赞郝爷具有军人的素质。C.虽然老营长并不是小说中着意刻画的人物,但是通过他的话语告诉读者,郝爷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军人,以及郝爷当年未能参军的原因。D.郝爷是一位极普通的人物,但他拥有着军人情结,其作为彰显了军人精神,从题目“永远的军人”来看,作者对郝爷怀有敬仰与赞美之情。8.小说结尾为什么说“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萨布素的信使杨阿福接过公文套封,上面赫然写着”马上飞递,600里加急”,杨阿福从上司的眼睛里读到了不容置疑的肃穆,他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肩膀。这正是北中国最寒冷的时候。”大烟炮”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地冲撞着驿站的窗户,它们从西伯利亚来,裹挟着野蛮霸气的寒流,一路横扫贝加尔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可以在不到一个时辰里把人畜冻成冰坨。而且……这些都不算什么。杨阿福两只穿着厚重靰鞡的脚摆成八字,皮腰带深深煞进腰间,把臃肿的驿服整饬得威武,公文套封扎实地捆在背上,他目光沉静地望着等待他的马。这时候,”大烟炮”骤然停止。那是一匹蒙古马,通体闪着枣红色缎子般光泽的儿马。它鼻孔喷出两股白气,忧郁的眸子对视杨阿福黑亮的眼睛。杨阿福一边的嘴角挑了一下,轻声说:”伙计,这一次是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我阿福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了,第一程怎么跑,你看着办吧。”枣红马立刻嘶鸣起来,健硕的肌肉水波纹般涌动。杨阿福飞身而上,高喊一声,马像离弦之箭飞出。“大烟炮”重新刮起,四只矫健的马蹄在暴虐的疾风中酝酿一股神奇的铁流,滚涌着向南,一直向南。官道上没有人车的影子,杨阿福在寂静的莽林中疾驰。孤寂和恐惧随着耳边的风纷纷退去,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他不断地策马,奔向下一个驿站。远远的,驿站的屋檐在杨阿福的眼睛里起伏摇曳,杨阿福吞了一口唾沫,把前倾的身子挺直,声嘶力竭的喊声震颤着在寒冷的空气里传播:”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立刻,驿站里跑出几个人,一名高大的驿卒挺身迎上,双手牢牢攥住缰绳,整个身体倾斜着向后压下去,枣红马蹄下拖起一团雪雾,驯服地停下来,稳稳站住。四名驿卒迅速站到枣红马两侧,麻利地解开马鞍的种种绊扣,连同杨阿福一起高高举起,枣红马立即被牵走,一匹驿马随后补上,杨阿福重新落座马背。此时,他刚好吃完驿站送上的两块酱牛肉、一壶滚烫的烧酒。杨阿福心中的血气重新燃烧起来,他紧紧腰带,双腿猛的一夹,马儿飞奔而去。杨阿福继续在寂静的莽林中、险峻的高岗上疾驰。对于他,黑夜和白昼没有分别,虎狼的吼声和暴躁的风声没有分别,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过几个驿站,喝几壶烧酒,杨阿福没有记忆,他只牢记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现在,他的眉毛结了厚厚的霜花,脸上一层透明的冰晶,驿服成了冰雪的铠甲。他的双脚铁钎般插在马镫里,两条腿没有任何知觉,持着缰绳的左手一点一点僵硬,右臂却异常灵活,他目视前方,不断地扬鞭策马。第七天。天际呈现一片雄伟的红云,浩瀚而庄重的紫气弥漫了整个东方。杨阿福长叹一声:”到了!”北京城已然在望,最后一个驿站映入杨阿福的眼帘,他看着驿卒奔向自己。在驿卒的眼里,杨阿福像一座大理石雕像凝固在高高的马背上,顷刻之后,又像一座冰山一样轰然倒塌下去。史料:康熙25年(1686年)3月6日康熙下旨,命萨布素迅速攻取雅克萨城,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最后胜利。康熙28年(1689年),萨布素作为清政府谈判代表参加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字仪式,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根本上得到安宁……他没有留下名字。”杨阿福”是我杜撰的。他可能是云南人。他一定是吴三桂的兵。”三藩之乱”失败后,吴三桂的部下全部流徙到黑龙江驿站充当”站人”。他可能很年轻、很强壮。他一定思念家乡、想念父母和他的细妹子。他是萨布素的信使。7.以下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作者用第三人称的表达视角,以”送信”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向我们讲述萨布素信使的英雄事迹,塑造出一个崇高的英雄形象。B.面对寒流的肆虐、路途的孤寂漫长以及虎狼嚎叫,杨阿福虽然内心也有畏惧,但充满着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坚决信念。C.作者在小说结尾成认杨阿福是作者杜撰的,实际上是在提醒读者小说只是艺术的虚构,历史上并无杨阿福其人。D.身为”站人”的杨阿福带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勇为直前,使命完成后轰然倒地,其英雄壮举诠释了家国之重不以个人境遇为转移的价值观。8.小说开头三次写”大烟炮”,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每处描写的艺术效果。(6分)9.小说最后插叙史料,补叙自己对人物身份的猜想,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末日前夕王溱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起舞,花儿就凋落了。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是?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装蒜吧。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出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过去,已不见踪影。算你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喃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时,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吁吁地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一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还不到两个月。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的事情了。还有多久?他问。也就三个月吧。她说。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我想辞了工作。他说。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将来老了,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养车多费钱呀,还得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的院子。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晚归,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是什么节日,干吗出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花。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银行,变成一纸债单——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的原因,也许是他缺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孩子。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真是奇迹。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正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自己的尾巴。(选自《作品》2016年第12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达淡泊的性格。B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推进埋下了伏笔。C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更好的生活努力。D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神,余韵深长。8.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分)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的水稻杨永祥送走海技术员,金富回到堂屋里眉头紧锁,狠劲地抽烟。烟雾迅速挤满了堂屋,靠近大门口的逃也似的溜了出去。“哎哟,这是咋了?熏腊肉呢?水稻有问题?”老伴儿衣襟里兜着刚摘的豇豆,走到大门口时着实惊了一跳。“瞎说什么,海技术员刚测过产,咱们的水稻产量能超过去年。”“那不是好事吗?咋还朝烟使上劲儿了呢?”“唉!”金富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想把胸中的淤积和着焦油与浓烟一股脑儿给吐出去,便没有回答老伴儿的问话。可他的努力好像并不见效,烟又续上了一支。老伴儿没再追问,径直去了灶屋,接着响起瓢盆之声,启动了做午饭程序。一会儿长生醒来该喊饿了。长生,与金富同岁,两人光屁股一起长大,做了一辈子的兄弟。长生救过金富的命。金富7岁那年夏天,村里一帮小孩在池塘里玩水游泳,金富腿抽筋沉入塘底,是长生拼尽全力把他拖上了岸。金富也救过长生的命。两个皮孩子去掏青蛙洞,洞里蹿出一条蛇,咬了离洞口最近的长生一口,溜了。金富背起长生一路狂奔,找到了医生,跑过了死神。三年前,长生患了阿尔茨海默病,除了金富,谁都不认识。长生的老伴儿走得早,只有一个闺女,在外地工作。长生的闺女回来想把老父亲接走,长生紧紧拉着金富的手不放,哭得像个孩子。长生不想走,金富懂。金富也流泪了,对长生的闺女说:"我们哥儿俩一辈子没分开过,大侄女,你要是信得过金叔,就把你爸交给我,有我金富在,决不会让你爸受委屈。”长生的闺女看着长生依恋的眼神,只能点了点头。长生是个种地能手,惜地如命。前些年,村里闲置土地开始增多,特别是水田。种水稻投入大,若遇到干旱年份,抽水费都能买几百斤稻谷,更别说什么种子、化肥、农药了。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能把旱地里侍弄得不长草就算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水田?谁愿种谁种去。这反倒成全了长生。村里的土地不再撂荒,县农业局年年把试验示范安排在他的田里,海技术员年年来负责技术指导。有了县里的支持,长生更是干劲十足,年年水稻产量居县里第一。金富承担起长生的余生,也承担了长生心心念念的地。于是,田野间便常见这老哥儿俩,一个坐在田坎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道,像将军巡视领地;另一个在田间忙碌着,不时抬头看看,再回应几句,路过的风,把两人的对话吹出老远。村民们看到他们,都在背后哈哈地笑着。从去年开始,陆续有人到村里租地,栽果树,或者搞养殖。金富无奈地接受了长生的“领地”被蚕食,种水稻的微薄利润确实无法给他足够与人家抗衡的底气。他每次经过那些自己和长生曾洒过汗的地方都叹惋得眼眶发热。最后,就只剩下自家的三亩旱地、两亩水田,还有他长生兄弟的三亩水田了。海技术员还是来指导。令金富引以为豪的是,他种的水稻,亩产量一直保持着长生的纪录。儿子早就让老两口跟去城里生活,金富放不下地,放不下长生。一提起这话题,父子俩总是不效而散。儿子嘟囔道:"这地早晚你也得让出来,不知道犟个什么劲儿。"金富知道儿子其实说的没错,什么建游戏场的、建工厂的来了好几拨,金富都咬紧牙关没答应。这是他最后的俗强。今天上午,海技术员与金富刚测完产,支书骑着电动车经过。支书停下来打招呼,说了几句话就走了。金富望着支书远去的背影,脸色难看得像被大象踩了脚。他强撑笑脸把海技术员送上车,便紧锁着眉头回了屋。老伴儿把豇豆烧肉端到堂屋的桌上,饭也盛好了。长生闻到饭香,在东屋喊了起来:"金富,香……米……”金富把烟掐灭,去了东屋,用轮椅把长生推到饭桌旁,还是沉着脸。老伴儿瞟了他一眼,问道:"到底是咋啦?"“明年地守不住了。支书说县里规划好了,要在咱村盖个大型疗养院。”“啊……”两人便沉默。堂屋里只有牙齿慢慢切磨豇豆烧肉的声音。过了好一阵,老伴儿打破了沉寂。“幸好今年只有两家订的,可以多剩些。以后可就吃不到这样香的米了。”“多剩什么,支书要买五百斤!”“支书?他虽没种田,这几年也没跟咱买呀?”“估计也是想着这是咱村的最后一茬水稻了。”“那长生……”“是啊!长生离了这里,恐怕病情会更严重,长生是不能去城里的。”金富皱着眉头沉默了一会儿,"回头我找支书说说,能不能把长生送疗养院,还由我来看护他,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唉!只是,再也看不到长生兄弟在田野间挥斥方道、指点江山的画面了。”堂屋里又沉寂了,这回连咀嚼的声音都没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第一段对烟雾进行了拟人化的描绘,“烟雾迅速挤满了堂屋……逃也似的溜了出去”营造了压抑的气氛。B.“一个坐在田坎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描写很有画面感,让人眼前浮现长生积极谋划、意气风发的场景。C.支书反对种田,却还要吃金富的水稻,这种反常现象,表现了商品经济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具有批判意义。D.小说反映了工业社会极速发展时期的农村景象,长生和金富对土地的态度体现了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情感。8.小说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将事件进行平铺直叙,而是选用了倒叙和插叙的表述方式,这有什么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9.“最后的水稻”是解读小说的重要线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它承载了哪些情感。(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像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就是的……”“口粮哩?”“扣了!”“为什么扣了?”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C.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D.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一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一息,这些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B.“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产生的绝望心理。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就是当时典型的生活用语。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分)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4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鸟人范张建春把范万顺称为鸟人,没有贬低的成分。“鸟人”在小城不是个好词,鸟在天上飞,落在人的身上,就和下三路有关了。有几年,评书《水浒》很流行,上上下下都记住了李逵的台词: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加重了对鸟的轻蔑,喊某人为鸟人,断然是蔑视之举。鸟人范不一样,这名号来得早,评书《水浒》开播时,鸟人范这仨字已经在小城人耳朵里磨成老茧。鸟人范有饭碗,在葛大巷开理发店,手艺不错,方圆三五里的男男女女都找他剃头。头上功夫的事马虎不得,鸟人范做得极其认真,可惜还是没赢得剃头范的称谓。范万顺的手艺,被鸟事遮挡住了。鸟人范玩鸟、养鸟、驯鸟、护鸟,把有关鸟的事做到了极处。葛大巷是古巷,小城有多久它就有多久,鸟人范的理发店是祖传的,剃头的手艺也是祖上留下的,只是到了鸟人范这一代萎顿了。鸟人范把原本三间的门面一剖为二,一半交给了鸟们,剃头场子自然变小了。葛大巷住户多是前店后院,鸟人范的理发店也是。和别人家不同,剃头铺的院子仅有树,且是独树,常青的老柏,向上举着九条枝丫。院子方正,独树一放,就成了个“困”字,小城人看了摇头,齐说,不吉。鸟人范不以为然,树上有鸟,树下落阴,有何不好的。鸟人范还有高处,在老柏的枝丫间搭建了木屋,不透风进雨,让鸟们在中歇息、过日子。鸟们齐齐地向鸟人范家涌,先是占树,之后向交给鸟事的一间半的房子挤,有吃、有喝,鸟们爽得很。鸟人范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剃头不超过十五个,剩下的时间,关门,和鸟们打交道。院子里的鸟他要关照,送水、撒食,还要进一间半的房子里,调解鸟们的纠纷。鸟们见到鸟人范不惊,估计是把他当成了不长翅膀的鸟儿了。通常鸟人范早晨天麻麻亮时分出门,风雨无阻,直奔小城边的荒凉地西凉城。鸟人范出行有气势,身后跟着群鸟,以灰喜鹊打头阵,随后麻雀、白头翁、斑鸠、乌鸫、八哥等数不清品种的鸟们,不紧不慢地跟着,各色叫声好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鸟人范遛鸟呢。不过鸟人范不仅是遛鸟,他要做的事讲究,一夜间西凉城总要发生些纠缠,一些鸟受伤或者生病,鸟人范便收集了,带回家中,救治疗病,当然是在院中,之后放进一间半房中,慢慢调理。鸟人范本有老婆,但心散在鸟的身上,老婆过不下去,恨恨地跟了人跑了,临走时,大骂范万顺为鸟人,头也不回,翻过西凉城去了别处。鸟人范委屈了几天,有鸟做伴,也将独身的日子过了下来。鸟人范不寂寞,有鸟呢。和鸟过一辈子,和鸟爱着,有意思。古人就有梅妻鹤子,小城人见怪不怪。鸟们对鸟人范有感情,反过来,也护着鸟人范。有次几个青皮,要鸟人范为他们剃个怪里怪气的头,鸟人范不干,给再多的钱也不干。青皮们不饶,竟把鸟人范从理发店拽了出来,拳打脚踢,围观的人不敢上手。鸟们怒了,成群的灰喜鹊、八哥、白劳冲扑了过来,对着青皮们又是啄又是咬,粪便冲天而下直浇青皮们。青皮们抱头逃窜,鸟们仍不罢休,尤其是白劳,追着、撵着,而更奇特的是西凉城的鸟们也飞着赶来,黑压压的一片,盘旋在葛大巷上空,久久不愿离去。那天小城人过足了眼瘾,小城的周边还有这么多的鸟,想也不敢想。也有老人叹息,人心不古,人不如鸟。晚上,小城的板车李、一帖胡、画匠柳等请鸟人范喝酒,都十成的醉,一齐叫着鸟人范,泪眼麻花的。就有人来打鸟人范鸟的主意,要买下理发店和驻扎的鸟,出价高,五百万。鸟人范旁敲侧击,问出了头绪。买家想用鸟人范的理发店,开个酒家,专营鸟味。鸟人范气得翘胡子,嗓子就直了,猛猛地吼叫,引得众鸟盘旋,呼呼地向下扑。来人感到架式不对,当了缩头乌龟,直到天黑透了,才敢迈出理发店,自此买店的事再不敢提。鸟人范八十岁时放下了剃头刀,整天和鸟们混在一起,但也愁,以后的日子鸟们怎么办?正愁着时有了转机,省城农业大学王教授来找了他。王教授不老,四十多岁,一来就住进了鸟人范家,说家,不如说是大鸟巢。一住就是大半年,如父子。王教授走后,鸟人范立了遗嘱,死后将理发店和鸟赠王教授。日子又过了四年,鸟人范死了。葬礼简单,骨灰埋在西凉城。那几天群鸟噤声,只是落土时,王教授提议奏《百鸟朝凤》,群鸟和了,但也乱得凄凉。随后两件事值得一说。一是理发店门口挂了“鸟人范鸟类保护中心”的牌子,落款为省农业大学。再一是王教授说了件事,困难年间,鸟人范窝在西凉城,吃了半个月的鸟蛋、鸟肉。鸟人范,就此从小城消失,说到他,称为范万顺了。鸟人终不好听。(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第7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万顺的手艺,被鸟事遮挡住了”,这一句单独成段,既概括介绍范万顺的职业,也引出下文他与鸟之间的故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B.小说插叙有关范万顺老婆的相关情节,既拓展了小说内容,从侧面突出鸟人范对于爱鸟的执着,又批判了范万顺老婆不讲道德的行为。C.小说语言俏皮、幽默,如“有吃、有喝,鸟们爽得很”写出了鸟们的惬意;“把他当成了不长翅膀的鸟儿了”写出了鸟儿与人的亲密之感。D.鸟们护着鸟人范,众人喝酒,“泪眼麻花”;“鸟人范”去世,又被“称为范万顺”:小说通过描写他人态度,表现了人们对鸟人范的敬重。小说结尾补叙了“值得一说的两件事”,这样的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天气十分美好,和他的心情一样,像春风吹散层层密云,那张小小的纸条,完全解除了刘思扬心中的忧郁,现在,刘思扬胸怀舒畅地投入了新的战斗。他站在窗前,把头伸在两条冰凉的铁栏杆中间,注意地眺望着,丝毫没有感觉到铁栏杆的僵硬和冰冷。初次参加白公馆集中营里的秘密斗争,也许过分紧张了些,他不能抑制自己激动的心跳。那张小小的纸条,出现在昨天。当放风的时候,成岗推说脚痛,独自留在牢房里,用破布缠他的脚镣。脚镣太重,脚胫已经被铁箍磨破了,又红又肿,不缠上布条走不动路。不过,刘思扬并不完全相信成岗要独自留在牢房的理由。他一定有什么秘密,要避开人干!刘思扬不愉快地想:成岗真是个多疑的人,连自己的同志也不信任。放风之后,刘思扬怀着委屈的心情,勉强踱回牢房,低着头,掩上了门。他迟疑地慢慢转过身来,突然,发现面对着自己的,竟是一双友好而信任的眼睛。这种同志式的眼光,正是他一直期待着的。这种眼光,只能在朝夕相处、深深了解的可靠的同志之间才能得到。成岗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的脸色年轻而热情,那种冷涩的眼光,完全消失了。他微笑着递给刘思扬一张纸条,用压低了的、激动的声音说道:“这是楼下送来的。”刘思扬接过来一张小纸条,是谁写来的?写着什么?他听得见自己的心在跳。展开纸条,他看见几个用铅笔写的仿宋字:“来人可靠。”啊!终于承认了自己。刘思扬兴奋地问:“是一个姓齐的同志写来的?”“对,齐晓轩同志。”“啊,我有个口信要带给他!”“能带到。”成岗点头笑道,“我们先谈谈……”把纸条揉成小团,吞了下去,刘思扬这时心里的兴奋和激动,简直无法形容。他终于在这里,在这表面上静如死水的魔窟里,找到了集体,找到了自己的同志。他的心里洋溢着刚入党时,最强烈地感觉到的那种巨大的温暖。“成岗!”刘思扬忍不住叫了一声。“你知道吗?我们俩早就是朋友,早就通过信的。”“啊一你是刘思扬?”“就是我。”两个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颗赤热的心,火一样的温暖……此刻,在他后面,成岗背对着窗口,手里捏着一小截铅笔,正专心一意地写。过去,成岗一个人干,他只能断断续续,边写边用耳朵放哨,提防那些可能突然出现的危险;他只能拿自己的背,去遮住手腕轻微的动……现在,情况变了,两个人干,比过去方便得多了。山上的鸟叫,又唤醒了他。刘思扬抬起头,望见几只黄色的鸟,像画眉,互相追逐着,扑到颤袅的树枝上,扇动美丽的翅膀,吱吱地叫着,又一齐飞向远方。多自由的鸟儿啊,刘思扬忍不住羡慕起来。身后,铁镣锵锵地响,刘思扬没有回头。但他感觉得到,成岗又坐了起来,重新用短短的变色铅笔,在薄纸上写字。刘思扬不敢多想,他的任务是监视窗口,监视可能出现的敌人。这时候,只要他轻轻地咳嗽两声,发出信号,成岗就会在一瞬间,把那些写着密密字迹的纸片,塞进嘴里去。成岗写的是流利而工整的仿宋字。最初,当他把《挺进报》白宫①版第一期送下楼去时,楼下就要成岗坚持用仿宋字来写,并且只用变色铅笔,不能更改。当时,成岗虽然不完全理解一定用仿宋字和变色铅笔的理由,但他执行了这个指示。在这一期上,他写了许多重要的内容,那是刘思扬带进来的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天津、北平解放的消……过去,由于消息缺乏,成岗只能把自己编印《挺进报》的材料,在集中营里重复一次……叫刘思扬惊异的也正是这个,那些无休止的毒刑拷打,能损害一个人的健康,却丝毫不能影响咸岗顽强的记忆能力。读完成岗写的《挺进报》以后,刘思扬兴奋地提出了一个建议:“成岗,我觉得应该在刊头上写上‘挺进报’几个字,这才意味着党,意味着战斗。”“不。”“为什么?”“楼下不同意。”楼下?谁不同意?是齐晓轩吗?为什么不同意用地下党的《挺进报》几个战斗的字?刘思扬深深地感到诧异和遗憾。成岗说:“我原来也用刊头,还有期数和出版月……但只用了一次,楼下就来信警告说,这里斗争条件特殊,不能有任何疏忽,不能用刊头,以免万一被敌人发现了,马上就能从刊头、期数、月日上发现我们的活动……刘思扬猛然得到一个鲜明的印象:这里,有一群坚强而谨慎的人,有着比他,一个新来的人更多、更深远、也更老练的考虑。刘思扬走到窗前,想用点什么来表露自己的心情,写几句诗,或者唱一首歌?素常在情感激荡的瞬间自然流露的诗句,没有像泉水样源源流出,他的心,在谨慎有力的集体中沉醉了。阳光温暖地照耀着他的脸,照耀着他紧紧抓住窗口铁栏的双手,也深深地照在他的心上。[注]①白宫:关在白公馆集中营里的同志们,称白公馆为“白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多次提到“楼下”,并交代“楼下”对斗争方式的指导警告,体现了特殊环境中的斗争智慧,突出了特定的时代色彩。B.小说中刘思扬开始认为“成岗真是个多疑的人”,到后来“成岗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体现出成岗的老练和谨慎。C.小说中刘思扬“把纸条揉成小团,吞了下去”,及“成岗就会在一瞬间,把那些写着密密字迹的纸片,塞进嘴里去”,表现出革命战士面对复杂环境时的机警和智慧。D.小说中写成岗“脚胫已经被铁箍磨破了,又红又肿”,既交代了成岗独自留在牢房的原因,又写出了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折磨的坚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描写,丰富细腻,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本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对齐晓轩进行了描写,突出了一个坚定共产党人的斗争的成熟、坚强和谨慎。C.小说中关于“天气”“鸟儿”和“阳光”的景物描写,意蕴丰厚,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也象征着对敌斗争的复杂。D.小说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语言更能打动人心。8.请简要分析文中刘思扬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9.小说较为详细地补叙了“小纸条”的由来,这样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托布拉①[英]鲁德亚德·吉卜林英文报纸上是这样写的,“犯人的脑袋还够不着被告席的顶端。”但是,没有人报道这件案子,因为谁也不在乎小托布拉是死是活。在法院的红房子里,陪审员们坐在小托布拉上头,坐了整整一个漫长而炎热的下午。不论什么时候陪审员们向他提出问题,他总是行个举手礼再回答。陪审员们的裁决是证据不足,而法官也同意这个裁决。千真万确,小托布拉的妹妹的尸体是在井底发现的,可小托布拉是当时方圆半英里范围内唯一的人。而那个小女孩也许是偶然掉进井里的。于是,小托布拉就被释放了,人们告诉他说,他自由了。他快步走进法院的院子里,一屁股坐在井栏上,考虑着如果跳进井下的黑水里淹不死,会不会导致在苦海的黑水里挣扎一辈子。有个马夫把一只吃空了的马粮口袋放在砖堆上,小托布拉因为饿极了,便动手把袋子刮了一遍,寻找马儿漏下的湿麦粒。马夫喊道:“喂!小偷!刚从庄严的法庭里释放出来的小偷!过来!”小托布拉被揪着耳朵带到一个高大肥胖的英国人面前。“哈!哈!哈!”英国人叫了三遍,“把他放进网里,带回家去。”于是,小托布拉被扔进大车上的网里,他看上去像一头猪一样被紧紧捆住,然后被拉到英国人家里。“哈!”英国人跟原先一样大嗓门叫着,“湿麦粒!老天爷!你们谁,喂喂这个小要饭的。我们叫他赶马车!明白吗?湿麦粒!老天爷!”用罢晚饭,仆人们在主人后面的住处躺下来歇息。这时,马夫头对小托布拉说:“说说你自己的事情吧!你怎么进法院的?为什么来这儿?快回答,你这个小兔崽子!”“家里不够吃的,”小托布拉轻声回答,“这个地方真好啊。”“说老实话,”马夫头插了一句,“不然,我们就让你去清扫那匹大红公马的马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