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西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
生物学试卷
I.下列关于人体内CO2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参与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B.能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能通过葡萄糖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产生D.是一种代谢终产物,通过肺排出体外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CO2是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
运动进行调节。
人体细胞外液中的CO2参与形成HCO37H2c。3离子缓冲对,能维持细胞外液pH值相对稳定。
【详解】A、人体内CO2能参与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A正确;
B、人体内CO2能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脑干,加强呼吸运动,B正确;
C、人体细胞中葡萄糖通过无氧分解产生乳酸,无CO2产生,C错误;
D、CCh是一种代谢终产物,可通过肺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Co
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
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正常状态下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为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T,时细胞体积的变化量与原生质体的变化量相等
B.T,时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而T3时相反
C.T2时物质A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Tz时细胞失水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细胞已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
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植物细胞在物质A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
推测该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详解】A、该细胞含有细胞壁,当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时,细胞壁的体积变化很小,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原生质体伸缩性大,因此,0-口时细胞体积的变化量与原生质体的变化量不相等,A错误;
B、「时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减小,细胞失水,此时由于细胞质在外层,所以细胞质基质先失水,渗透压上升,
这时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而T3时相反,B正确;
C、分析曲线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说明物质A可以进入细胞,而且一开始就通过细胞膜
进入细胞内,而不是T2时开始进入,C错误;
D、T2时细胞失水量达到最大值,T3时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说明此细胞未死亡,D错误。
故选B。
3.细胞中几乎所有的代谢都需要酶的催化,下列关于酶的叙述,笛送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
B.在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都存在着分解葡萄糖的酶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酸与底物混合前要调节pH
D.在真核细胞中,核外也有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分布
【答案】A
【解析】
【分析】1、影响前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醐浓度,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
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
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
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激素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能是依赖于影响酶基因表达来调节细
胞代谢,A错误;
B、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者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所以细
胞质基质存在大量的分解葡萄糖的酶,B正确;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混合后再调整,调整过程
中会有大量反应,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存在DNA分子,可以进行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
酶)和转录(需要RNA聚合酶),所以核外也有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分布,D正确。
故选Ao
4.研究小组做了一项实验,让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每隔一定时间,破碎大肠杆菌得到放射性RNA,
分别和T2噬菌体的DNA以及大肠杆菌DNA进行杂交,得到了a、b两条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镇送
的是()
与DNA杂交的
T1放射5性RNcA的比:例
感染时间
A.实验中的放射性碱基可采用3H标记的尿喘咤
B.放射性RNA链的长度通常等于指导其转录的DNA
C.曲线b表示大肠杆菌DNA与放射性RNA杂交的结果
D.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逐步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头部内含有DN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
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2、根据题图分析,RNA分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DNA分子杂交,通过杂交判断标记的RNA的模板是
噬菌体DNA还是大肠杆菌DNA。根据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分析图表可知,在感染初期所提取
的RNA主要是大肠杆菌转录的RNA,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提取的RNA主要是T2噬菌体转录的RNA。
【详解】A、RNA中含有碱基U,DNA中不含,本实验要得到放射性RNA,因此实验中的放射性碱基可采
用3H标记的尿喘呢,A正确;
B、转录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且基因含有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进行转录时,是以编码区为模板合成
RNA,因此转录出的RNA链的长度通常小于DNA的长度,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曲线b代表的RNA的放射性在感染初期较高,说明是大肠杆菌转录的DNA,C正确;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曲线b代表的大肠杆菌转录的RNA放射性逐渐减弱,说明其基因表达逐步减弱,
D正确。
故选B。
5.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
塑料片100个,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
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B.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甘酸
C.能搭建出川。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由脱氧核甘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甘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
4种:腺喋吟(A)、鸟喋吟(G)、胸腺喀咤(T)和胞喀嚏(C)»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甘酸链
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
多脱氧核甘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
的原则为A-T、G-C,因此Q票吟数目(A+G)=嗓咤数目(T+C)o
【详解】A、假设脱氧核甘酸为n个,则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为n+(n/2-l)=14,则n=8,组
成该DNA分子片段的脱氧核甘酸数为8个,即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A正确;
B、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故不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甘酸,B错误;
C、碱基对只能搭建4对,不能搭建出“。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
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4个碱基对,D错误。
故选Ao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某同学从植物中提取了W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效果。在平板中央处打孔后加入提取物W,在适宜条件下
培养一段时间测量抑菌圈的大小并计算抑菌圈平均增幅速率,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
00群
50信
00察
50誓
00
封
507
00k
50殛
00遒
50S
A.将一定量菌液与冷却后的灭菌培养基混匀并倒平板可得到试验菌平板
B.在平板上打孔的钢管需要灼烧灭菌,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平板
C.提取物W在培养基中扩散,加入提取物W后的2小时可获得最佳抑菌效果
D.菌体浓度、提取物W的浓度和扩散时间会对抑菌圈直径的大小造成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信息:抑菌圈的出现是因为W物质将微生物杀死所致,因此抑菌圈直径越大,
表示W物质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越强,抑菌效果越好。题图信息显示:随着提取物W扩散时间的延长,抑
菌圈平均增幅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但是抑菌圈的直径逐渐增大,说明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详解】A、菌液中含有试验菌,将一定量菌液与冷却后的灭菌培养基混匀并倒平板可得到试验菌平板,A
正确;
B、在平板上打孔时,需要防止打孔的钢管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平板,因此在平板上打孔的钢管需要灼
烧灭菌,B正确;
C、抑菌圈的大小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提取物W在培养基中扩散,加入提取物W后的2小时,抑菌圈的
直径没有达到最大值,说明还没有获得最佳抑菌效果,C错误;
D、试验菌的数量随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多,W物质的分子数量随提取物W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多,抑菌圈
直径的大小随着提取物W扩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因此菌体浓度、提取物W的浓度和扩散时间都会对抑菌
圈直径的大小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Co
7.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
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
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
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臼、a2、a3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菊、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
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
化和发展。
【详解】A、三种雄虫的三种生殖对策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A错误;
B、大、中、小雄虫都能与同一类雌虫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期、
a2,a3,说明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三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
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的作用是促使H+由胞外主动运输至胞内
B.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酶X所处溶液pH背光侧低于向光侧
D.酶X的直接作用是使多糖链断裂、细胞壁松散,促进细胞伸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最明显生理效应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用生长素处理茎切段后,不仅细胞伸长了,而
且细胞壁有新物质的合成,原生质的量也增加了。由于植物细胞周围有一个半刚性的细胞壁,所以生长素
处理后所引起细胞的生长必然包含了细胞壁的松驰和新物质的合成。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前人先后提出了
“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该题用图形诠释了“酸生长理论”的基本机理。
【详解】A、由图可知,结构A参与H+运输到细胞壁需要ATP供能,因此胞内至胞外属于主动运输,A
错误;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因此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图示可知酶X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较快,因此酶X所处溶液H+
浓度更高,pH背光侧低于向光侧,C正确;
D、从图中可知,酣X的直接作用是使多糖链断裂、细胞壁松散,促进细胞伸长,D正确。
故选Ao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1:2019年10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细胞氧感应机制发现者,他们研究发现,当细胞缺氧
时,缺氧诱导因子(HIF-la)与芳香煌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
素(EPO)o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当氧气充足
时,HIF-la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提供了思路。
资料2:为适应不同水体的溶氧环境,鱼类的生理、生化以及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鲫鱼在低
温、低氧条件下可以生存数月,此时鲫鱼进行无氧代谢,将产生的乳酸直接转化为酒精分泌到水中,肺鱼
在河水干涸时,利用身上的黏液粘住泥土,形成特殊的“鱼茧”。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借“鱼
茧”顶端的小孔与外界相通,完全靠鳗呼吸,可生存数月之久。
9.以下是氧感应机制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簿送的是()
A.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细胞中HIFP-la的含量会增多
B.EPO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C.氧气充足时,HIF-la被降解以减少EPO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细胞内,催化HIF-la合成的酶活性可能要比一般人高
10.下列相关叙述塔送的是()
A.鲫鱼产生的乳酸和酒精均直接被排出体外以减轻对细胞的伤害
B.肺鱼通过休眠的方式降低细胞呼吸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在
C.改变代谢方式和代谢途径是鱼类适应低氧环境的策略之一
D,农业中化肥的大量施用和生活、工业污水的排放等易造成低氧环境
【答案】9.B10.A
【解析】
【分析】1、据题意可知:当氧气充足时,HIF-la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低氧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HIF)
会大量生成,从而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主要作用于造血干细胞来增加红
细胞的数量,从而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HIF的生成与降解处动态平衡。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鲫鱼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可以生存数月是因为鱼类的生理、生化以及组织器官
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鲫鱼能进行无氧代谢,将产生的乳酸直接转化为酒精分泌到水中。肺鱼在缺水
时,利用身上的黏液粘住泥土,形成特殊的“鱼茧”。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
【9题详解】
A、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由于缺氧,HIF-la合成增多,促进机体适应低氧环境,A正确;
B、据题意可知:EPO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因此其靶细胞不是红细胞,B错误;
C、氧气充足时,HIF-la被解体以减少EPO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为了适应低氧环境,HIF-a的合成会增多,促进其合成的酶的活性可能比一般人
高,D正确。
故选B。
【10题详解】
A、鲫鱼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直接转化为酒精分泌到水中,并没有以乳酸的形式排出体外,A错误;
B、肺鱼形成特殊的“鱼茧”,通过休眠的方式降低细胞呼吸以适应干旱的环境,B正确;
C、鲫鱼的代谢方式、代谢途径和肺鱼的代谢途径(水中用鲤呼吸,干旱环境下用鳏呼吸)发生改变是鱼类长
期适应低氧环境的策略之一,C正确;
D、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活、工业污水的排放等易造成低氧环境,D正确。
故选Ao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氧感应机制、生物适应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
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认知功能迟缓等症状。目前抑郁症被列
为世界第四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2021年11月,中国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
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资料1:单胺类学说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脑内的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系统功能失调。其中一项研究
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5-羟色胺(5-HT)等物质的含量降低有关。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
子,神经细胞分泌出的S-HT有一部分会被突触小体重新摄取。
资料2:另外的研究发现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一种
多肽类激素)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
H.SSRI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能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受体部位神经递质的
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突触小泡
5.羟色胶0底5-羟色肢
突触间隙二^^转运载体
受体蛋白
A.由题意可知,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B.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SSRI可提高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的概率
D.抑郁症可能与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过高有关
12.下丘脑的CRH神经元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埼误的是()
分泌“
CRH
+
垂体二
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
肾上牌颇
分泌
肾上腺皮质潮I素一
A.CRH的产生、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B.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抑制CRH神经元的分泌
C.CRH神经元与垂体细胞上都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D.抑制CRH受体基因的表达是抑郁症的治疗思路之一
【答案】11.C12.D
【解析】
【分析】1、识图分析可知,图中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该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前膜上的5-羟色胺转运载
体摄取到前膜内,而SSR可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导致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
升高,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一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内质网“出芽”形
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一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一细胞膜。
3、紧扣题干信息”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
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答题。
【11题详解】
A、据题干信息“提高受体部位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可以推测,此时5羟色胺属于兴奋性
神经递质,A错误;
B、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能使兴奋传递中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错误;
C、识图分析可知,SSRI可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浓度,
从而提高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的概率,C正确;
D、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抑郁症可能与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过低有关,D错误。
故选Co
【12题详解】
A、CRH是多肽,产生、分泌过程需要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参与,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
构与功能上的联系,A正确;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关系,类似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时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从而抑制下丘脑的CRH神经元的分泌,B正确;
C、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和垂体的活动,因此CRH神经元与
垂体细胞上都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C正确;
D、抑制CRH受体基因的表达,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CRH分泌增多,不利于抑郁症的治疗,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
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
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染色体工程也叫染色体操作,是按照人们的需求对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操作,添加,削弱或替代染色体,
从而达到定向育种或创造人工新物种的目的。分析以下操作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成功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并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
母细胞中,得到仅含1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SY14,SY14能够存活且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
项研究开启了人类“设计、再造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获得SY14运用的可遗传变异原理是,SY14
的染色体DNA上有(填“16”或“多于16”)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珍珠贝(2n)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刺激卵母细胞继续完成第二次分裂并
排出第二极体。若用细胞松弛素阻滞第二极体排出,可获得三倍体珍珠贝;若阻滞正常珍珠贝受精卵的第
一次卵裂,则可获得倍体珍珠贝;其中倍体珍珠贝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
的干扰等优点。
(3)二倍体大麦(*)x二倍体球茎大麦(g),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
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下列关于植株甲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B.植株矮小C.高度不育D.含同
源染色体
(4)下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培育成功导入了长穗偃麦草(2n=14)抗病、高产等基因的小麦(6n=42)二体附
加系的一种途径,其中W表示普通小麦的染色体,E表示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E染色体组随机进入细胞
一极。图中B是倍体;植株丁自交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
普通小麦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市
呼-21;:7Fr?2W4%③49W+个7F姆42W+1E空42W+2E
长穰偃麦草、甲乙
14E42W+14E42W+7E
【答案】(1)①.染色体变异②.多于16
(2)①.四②.三(3)ABC
(4)①.四##异源四②.(42W+2E):(42W+1E):42W=1:2:1
【解析】
【分析】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产生可育配子,因而无法产生后代,例如
利用二倍体的花粉培育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植株矮小。
3、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是异源四倍体,
其通过过程产生的甲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子一代的幼苗,甲是异源八倍体;
普通小麦与甲杂交产生的乙是异源七倍体,其再与普通小麦杂交,产生的丙含有的染色体为42W+O7E,
丙自交选育其中的丁为单体附加,丁再自交获得戊为二体附加。
【小问1详解】
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该过程发生染色体结构上的拼接,属于染色体变异;RNA聚合酶识别并
结合到相应结合位点后启动基因的转录,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基因首端,因为SY14的染色体是由
16条染色体融合而成,因此融合后的染色体DNA上含有的基因数多于16,可知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也
多于16个。
【小问2详解】
当用细胞松弛素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时,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加倍但未分离,会形成四倍体;
三倍体珍珠贝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正常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产生后代,因而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
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等优点。
【小问3详解】
二倍体大麦和二倍体球茎大麦分别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
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因此植株甲的
体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植株矮小;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细胞中含有2个染
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由于细胞内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甲植株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因而高度
不育。故选ABC。
【小问4详解】
Fi是普通小麦(6n=42)与长穗偃麦草(2n=14)杂交得到的,含有3+1=4个染色体组,因此R是(异源)四
倍体:丁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2W+1E,自交后代中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仍为42W;因为丁体细胞只含有一
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植株丁自交
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42W+2E):(42W+1E):42W=1:2:1。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染色体数目以及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培育新物种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染
色体分配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14.下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葡甲糖—NAD*、H+
ADP+Pi
CJH$OH+COJ
丙酮酸+HQ+N,
COj+NADH
图1图2
(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_________(填场所)被消耗。
(2)酵母菌在0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02的存在会抑制图1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
精产生,为验证该假说,实验小组将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填“含线粒体的沉淀物”或
“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2,
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滴加等量的酸性的重铭酸钾溶液进行检测。按照上述实验过程,观察
到,说明(2)中假说不成立。
(3)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中ATP合成过程中能量转换机制,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
(I)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II)构建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2所示。ATP的中文名称是。
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可以模拟酵母菌细胞中(填场所)合成ATP的能量转换过程。
(4)科学家利用上述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
人工体系
组别H+通过I的转运H+通过11的转运ATP
大豆磷脂构成的囊泡I11
1+++有有产生
24--+无无不产生
3++-有无不产生
注:“+”“一”分别表示人工体系中组分的“有”“无”。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结果可知,1可以转运H+进入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
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囊泡外。
②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③上述实验表明,如果利用人工体系模拟叶绿体产生ATP,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H+电化学势能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①.上清液②.甲、乙试管都显灰绿色
(3)①.三磷酸腺甘②.线粒体内膜
(4)①.#高于##大于#②.H+通过n(向囊泡外)转运③.ATP中的化学能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
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
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小问1详解】
丙酮酸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若是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消耗,若
是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被消耗。
【小问2详解】
由题图可知,酶1是催化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说明酶1位于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破碎后
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主要成分是细胞质基质,含有酶1)分为甲、乙两组,在两支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
向甲试管通入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的
重铭酸钾溶液进行检测。若甲试管由橙红变灰绿色即是产生了酒精,说明。2对酶1没有抑制作用,如果甲
试管不变色,说明02对酶1有抑制作用。按照上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甲乙试管都显灰绿色,说明两支试管
都产生了酒精,说明假说不成立。
【小问3详解】
ATP分子的中文名称是腺甘三磷酸。根据图形分析: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I)和
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H)构建ATP体外合成体系,该图可以模拟的是膜结构上合成ATP的过程,所以
是线粒体的内膜上合成ATP的能量转换过程。
【小问4详解】
①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高,并且大于囊泡外的H+浓度。
②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人工体系可知,第一组的体系中存在存在H,因此在第一组中,伴随H+通过H向
囊泡外转运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③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人工体系产生ATP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H+电化学势能-ATP中的化学能。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ATP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
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
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U}\m
水分产黄叶
=F>|河蟹
coj
耳底栖生物
肥料+藻类
无W浮游生物
机
盐
残体
残体、排泄物
稻田微生物E
残饵、粪便
(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上图为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如图)。流经
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o连续低温的气候使稻田中某
种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制约因素。
(2)间作一般是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是在不同时期播种,在前季作物生
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
落的垂直结构和。
(3)糖厂利用甘蔗生产糖之后的糖渣可以作为猪饲料,猪粪和蚕排泄物排到鱼塘成为塘泥,塘泥可作为肥
料种植甘蔗和桑树,这其中蕴含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除此之外,生态工程还需遵循的
原理。(至少列出3点)
(4)图1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I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
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该河流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
下列问题:
①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途径涉及到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流向给丙、。
【答案】(1)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饲料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②.非密度
(2)季节性(3)①.循环②.自生、协调、整体
(4)①.水草一甲t丁②.流向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解析】
【分析】1、据题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水稻、杂草、藻类;稻田中的小动物和河蟹属于
消费者,河蟹与稻田中的小动物、杂草的关系是捕食。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主要意义是
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2、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身等生态学基本原
理。
【小问1详解】
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模式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故流经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水稻、杂草、藻类等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人工输入的饲料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密度制约因素和
非密度制约因素,后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等,连续低温的气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小问2详解】
间作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在空间位置的分布提高了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套种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体现了季节性。
【小问3详解】
甘蔗生产糖之后的塘渣可以作为猪饲料,猪粪和蚕排泄物排到鱼塘成为塘泥,塘泥可作为肥料种植甘蔗和
桑树,使物质得到了循环再生,蕴含着生态工程循环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
环、自生,故除此之外,生态工程还需遵循的原理还有整体、协调、自生。
【小问4详解】
①水鸟以各种鱼类为食,因此图1食物网遗漏了水草一甲一丁这条食物链。
②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有流入丁和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乙的能量去向还有流入丙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以
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群落的特征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
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断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生产生活和科技的发展,需要很多微生物知识,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蓝莓酿制的蓝莓酒,被称为“液体黄金”。如果酒的生产流程,压榨前需除去果柄,此操作要在
冲洗___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进行。若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酿制蓝莓酒的菌种应使用
培养基。喝剩的蓝莓酒开盖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酸,原因是。
(2)对微生物纯培养时,常使用如图所示的平板划线法接种,在图中(填图中序号)区域
更易获得单菌落。
(3)法常用于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稀释,然后取少量菌液涂布在培
养基表面,这种方法得到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4)在稀释105倍的培养基内,得到下表统计结果,其中最准确可信的是组。对该菌种数目
统计时,常用的方法是活菌计数法和计数法。
组别平板数统计的菌落数取平均值
甲组两个250和220235
乙组三个160、240和110170
丙组四个280、200、340和160245
丁组五个120、60、270、220和130160
(5)相关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微生物培养基应进行___________后才能倒掉。
【答案】(1)①.之后②.选择③.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醋酸(2)③
(3)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低
(4)①.乙、丁②.显微镜直接计数法(5)灭菌处理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酹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
酶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l206+6凡0+602.6。。2+12凡0+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
反应式如下:c6Hl206f2co2+2C2H5。"+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
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稀释涂布平板法在计数时取样越多各样本平均数越接近实际值,故每个稀释度应至少涂布3个平板,取
其平均值.由于在涂布时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的情况,使测定的密度少于实际的数量。
【小问1详解】
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一般先冲洗后去除果柄。若从混杂的维生物中分离酿制蓝莓酒
的菌种应使用选择培养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因此喝
剩的蓝薄酒开盖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酸。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平板划线法得到的平板,依据是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最后一
次划线结束时更容易获得单菌落,图中③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小问3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之前,需要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然
后取少量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这种方法得到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
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形成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701.1-2024外科植入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第1部分:粉料
-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计算语言学概论》课件
- 体癣的临床护理
- 《试乘试驾培训》课件
- 2021年连锁包点行业巴比食品分析报告
- 皮肤松弛的临床护理
- JJF(陕) 074-2021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校准规范
- 《计数器和寄存器》课件
- 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方向计划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课件
- 攻读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书
- 2024网络课程录制合同
- 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教案
- 中建工业厂房电气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英语通识阅读教程 文学篇 课件 Unit 2 Emotion and Ego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 高尔夫文化与礼仪慕课测验作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