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F/20/wKhkGWXaGg2AFNPJAALOqkaUFgg138.jpg)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F/20/wKhkGWXaGg2AFNPJAALOqkaUFgg1382.jpg)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F/20/wKhkGWXaGg2AFNPJAALOqkaUFgg1383.jpg)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F/20/wKhkGWXaGg2AFNPJAALOqkaUFgg1384.jpg)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F/20/wKhkGWXaGg2AFNPJAALOqkaUFgg13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晦暗(huì)怅惘(wǎnɡ)戛然而止(ɡá)怒不可遏(è)B.卑鄙(bì)推搡(sǎnɡ)强词夺理(qiánɡ)接踵而至(zhǒnɡ)C.彷徨(pánɡ)堕落(duò)行将就木(jiānɡ)纷至沓来(tà)D.襁褓(qiǎnɡ)缄默(zhēn)不知所措(cuò)挑拨离间(jiān)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已经接连持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新进企业最重要的培育摇篮。B.新中国的70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站起来到强起来的70年。C.澳门会展业界、会展场馆以及各类酒店均展示了举办大型会议的丰富经验。D.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家眷(juàn)枸杞(qǐ)悬殊(sū)诸如此类B.清冽(liè)器皿(mǐn)溯洄(huí)消声匿迹C.赋予(fù)逸事(yì)萦绕(yíng)打报不平D.寒噤(jìn)敦实(dūn)沟壑(hè)目眩神迷4.(2分)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使一击,使其崩溃。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C.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努力去探求人生的道理。D.在鸦雀无声的欢呼声中,C919大飞机稳稳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上。5.(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等。B.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C.《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写,是道家的一部主要经典。D.《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表现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6.(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C.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D.在学习上,我们不仅要听老师的,更要有自我思考的意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亭亭净植_________(2)而名之不可_________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香味:莲——___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的品性。8、(3分)阅读杜甫两首诗,完成小题。(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9、(7分)诗、文名句填空。(①~⑤题为必答题;⑥~⑨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四句都答,只批阅前两句。)①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②是故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正义》)③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④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泂庭湖赠张丞相》)⑤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⑦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⑧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⑨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草木恩典李丹崖(1)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2)一是在草被割断或碾压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迷恋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3)二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就好像这些中药材的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便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100度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草才能彻彻底底地释放出香味。(4)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成熟。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5)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6)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7)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8)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习惯,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消退,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素,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9)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10)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任脚气滋生倒还有些可能。(11)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补了身体,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这样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才让我们有机会——食素,升华思想;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1.作者在文中说:“我迷恋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这句话中的“动物性”具体指什么?2.阅读全文,说说草木给了人哪些恩典。3.请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赏析第(5)段。4.通读全文后,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5.通读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谦和是一种力量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3.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任选一个分析其作用。4.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请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____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主人公____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______。13、(5分)语文实践活动(1)新时代楷模、原西北野战军战斗英雄、特等战功获得者、现年95岁的退休老人张富清,一生深藏功与名。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光和热,从不向任何人(包括子女)言及自己的战功,更没有因为自己战功赫赫而向组织提要求。他的英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一些人说他傻,还有些人表示不理解,但更多的人对老英雄的举动表示钦佩。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华的奶奶临时出门有事,她委托邻居肖阿姨转告张华的妈妈,她(奶奶)的妹妹突然生病了,她要去看一下,过三天才能回来,请他们放心。还请嘱咐张华的妈妈要准时给张华做饭。肖阿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请根据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题分析】
A.戛然而止(jiá)。B.卑鄙(bǐ)、强词夺理(qiǎng)。D.缄默(jiān)、挑拨离间(jiàn)。故选C。2、D【解题分析】
A.语义重复,删去“接连”。B.语序不当,“富起来”与“站起来”调换顺序。C.搭配不当,“展示”改为“积累”。故选D。3、D【解题分析】
A项,应为:殊(shū)。B项,应为:销声匿迹。C项,应为:打抱不平。4、D【解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有误,“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不合语境。A“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B“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C“格物致知”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ABC三项词语使用无误。5、D【解题分析】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不是对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故选D。6、C【解题分析】
C.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来试题,适用对象错误。故答案为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立说出2.B3.(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4.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5.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植”“名”的意思,注意积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需要结合该字所在的语句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兰花的香气,不是接近就可以闻嗅品赏的。所以,此句中“逼”的意思是“接近,迫近”。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而”“染”“濯”“清涟”“妖”的意思。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用选文原句进行回答。如本题从【甲】文中可以找出描写“莲”香味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从【乙】文中可以找出描写兰品位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5.试题分析:【甲】文将莲、菊和牡丹进行对比,突出莲的高洁。同时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用莲花的高洁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文王、孔子、屈原”都是品行高洁之人,作者将兰比作这些人,实际上暗示着兰花高洁的品性。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8、1.B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B项“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赏析不准确。“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句中描绘了一位苍颜白发、愁绪满怀、为国为民为个人飘零身世而忧心忡忡的老诗人形象。诗人梳理满头白发,白发飘落殆尽,几乎托不住结发的簪子了,诗人禁不住悲从中来,想起山河破碎,故国沦陷于叛军之手,归乡无期,生离死别,辗转流离,鲜花溅泪,鸟鸣惊心。万端愁苦,融于憔悴不堪的老人形象之中,此二句总结全诗,深化诗的主旨。2.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写法。“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体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归心似箭的惊喜之情。人的情感充溢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强烈地感染了诗人的兴奋和愉悦。9、其名为鲲学然后知不足系向牛头充炭直气蒸云梦泽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食或尽粟一石曲径通幽处客舍青青柳色新寂寞沙洲冷【解题分析】
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朔”“鲲”“蒸”“泽”“粟”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动物性”的原意是“动物原始的残忍性”;在文中具体指通过用镰刀割断草、用车轮碾压草、用铡刀把草“斩首”的手段来闻到草香的残酷行为。2.食素,升华思想;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除此之外,草木还可以净化环境,滋补身体,培养高雅,构建和谐。3.本段运用了议论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把羊吃草和“我”看羊吃草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细致感人;本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羊吃草的情景描写得美丽如画。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喜爱、崇敬和赞美之情。5.示例:草木平凡而伟大,它们奉献给人的是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恩典,它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我们要像草木一样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动物性”在文中具体指通过用镰刀割断草、用车轮碾压草、用铡刀把草“斩首”的手段来闻到草香的残酷行为。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草木给人的恩典包括:食素,升华思想。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草木还可以净化环境,滋补身体。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3.本题考查段落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段运用了议论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本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喜爱、崇敬和赞美之情。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草木平凡而伟大,它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11、1.谦和是一种力量。2.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3.(一)道理论证(二)举例论证示例:(一)句引用孔子的精辟见解,有力的论证了“和”的重要性,增强了论证的权威和说服力。(二)句举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先生的例子证明了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个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示例:蔺相如之所以对廉颇谦和忍让,是因为他与廉颇都是赵国重臣,如果他们针锋相对,势必会削弱赵国力量。但是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秦王命赵王鼓瑟,不仅是对赵王个人的戏弄,更是对赵国的侮辱,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只能与秦王针锋相对。(言之有理即可)【解题分析】1.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首先读懂文章的内容,要看题目,看首尾,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提取关键句或概括即可。本文可以明确的题目“谦和是一种力量”就是中心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一定要在通篇阅读后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议论文的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可以明确文章③④⑤段的中心句(分论点)。用原文首句作答即可。即③段首句“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④段首句“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⑤段首句“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3.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礼之用,和为贵”明显使用了道理论证(引证),有力地证明了语段的观点句,即“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运用了举例论证(例证),有力地论证了语段的观点句,即“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对“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的看法和理由。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而两国相交,秦王的做法是对赵国的侮辱,所以不能忍让,要针锋相对,据理执争,不卑不亢,敢于斗争。据此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题目点拨】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保尔)示例: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解题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饱尝了生活的苦难,炼就了革命精神和反抗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只有十六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无论在战争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保尔·柯察金都表现出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牢牢禁锢在床上,但他占胜了精神与肉体的打击,拿起笔来歌颂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英雄。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小说标题的含义,也启示人们:只有经过战火的不断洗礼,挫折的不断淬炼,并且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最终才会凭着顽强的精神和智慧勇气逐渐成长为钢铁战士。13、(1)示例:老英雄张富清一生为国建功,淡泊名利,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敬仰和学习。我们要学习和传承老英雄的崇高精神,胸怀祖国,努力学习(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要呼吁社会、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张富清这一类英雄的光辉事迹,让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先进事迹,深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头脑中,排除我们心中的一些杂念和错误观点。(2)张华妈妈:张华的奶奶说她去看望她生病的妹妹去了,要去三天才回来。另外叫你记着准时给张华做饭。【解题分析】
(1)开放性试题。围绕“学习英雄”的主题,结合所给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张富清老英雄让人肃然起敬。他对于奉献选择了高调,对于功名选择了低调,彰显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锤炼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所以我们要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学习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学习他勇担重任、为民奉献,学习他坚守信念、不忘初心,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2)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听话人的关系。示例:张华妈妈,你好!张华的奶奶让我转告你,说她要去看望她生病的妹妹去了,过三天才回来。另外叫你记着准时给张华做饭。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范文】成功的喜悦人生之旅,有太多的陷阱和荆棘,老师、家长、同龄人都这么说。于是乎,人生路上多了“保护神”,时刻提醒我们“莫踩雷区”。我们自己呢,还会什么?会不会冲出保护,去实践,去重新打量世界?于是,我终于有了一次“壮举”。暑假中的我,天天饱受“折磨”,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干。趁着一个星期天,我溜了出来,可巧,正遇上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历史遗迹保护装修合同增项条款
- 2025年度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管理人员聘用合同
- 2024交通安全的总结范文(30篇)
- 2024-2025学年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
- 2025年典型国际铁路运输合同
- 2025年中介居间合同示例
- 2025年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共建协议
- 2025年住宅按揭贷款协议书样本
- 2025年停车场地合同模板
- 2025年涡轮螺桨发动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中建八局分包入场安全指导手册v2.0111
- AutoCAD 202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 纺丝原液制造工(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大梅沙河道河道流量水位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紧固件常用标准件汇总图
- 人教版初二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英语单词表
- 绘本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 HCIE-Transmission H12-931认证培训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
- 车辆委托保管合同 车辆委托保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