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 课件 第01、2章 绪论、产业结构演变_第1页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 课件 第01、2章 绪论、产业结构演变_第2页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 课件 第01、2章 绪论、产业结构演变_第3页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 课件 第01、2章 绪论、产业结构演变_第4页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 课件 第01、2章 绪论、产业结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2本章要点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结构。3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对产业经济学发展史的考察和学习,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学习经济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意义的理解,加深对国家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理解,激起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兴趣和社会历史责任。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加深对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主要内容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经济理论背景产业政策实践背景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6?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1776年发表《国富论》,创立了古典经济学,即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单个经济主体;谋求个体最优;局部均衡。国民经济总量;总量均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经济理论背景

7一、

经济理论背景

在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在交叉点上形成了产业分析在“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两个端点的连线上找出路,把手伸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推动了产业分析理论的相继问世: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分类为基础,寻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为主线;产业联系理论:以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结构为对象,以各产业部门之间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所发生的投入与产出量化关系为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关系。总量分析向微观深入个量分析向宏观延伸产业分析8产业政策政府制定的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理论二、

产业政策实践背景9二、

产业政策实践背景

(1)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将传统的基础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化肥、运输列为重点整合和发展的产业,政府制定相应的合理化计划,颁布了《钢铁和煤炭合理化施政纲要》、《企业合理化促进法》等法规,对这些产业实行倾斜发展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将石油化工、汽车、家电和电子工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先后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等法规,对重化工业、电子工业的加快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将高级机械、电子产品和电子计算机等附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以重点扶植,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60年代中期以后10二、

产业政策实践背景

(2)各国产业政策实践的总结韩国在1950年3月公布的《稳定经济的十五项原则》中,就明确规定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发展产业;法国从1947年开始实行指导性计划,并采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计划实施的保障,等等。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演化等客观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11三、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产业经济学的萌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马歇尔对工业组织的论述。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1890)的第4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研究了产业组织。他指出,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他所说的组织包括:分工、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大规模生产等。马歇尔冲突:规模效益与垄断在英文中,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与产业经济(IndustrialEconomy)是同义语;在西方,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也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12三、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贝利A.Berle1932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E.A.Camberlin

1933大企业生产及价格政策梅森E.Means

1939产业组织理论贝恩Z.Bain

1959详尽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的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对在现代产业中居重要地位的寡头垄断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成立了专门研究产业组织的小组,培养了一批产业组织的研究人才。系统阐述了“结构-行为-绩效”模式,创立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哈佛学派。13三、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

霍夫曼W.G.Hoffmann

1931经济发展条件克拉克Clark

1940动态比较费用论筱原三代平1955雁行形态论赤松要1957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和40多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统计分析了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的结构演变规律和发展阶段作了开创性研究。后发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进口→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出口;轻工业重化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国际转移。14三、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产业关联理论研究: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W.Leontief)研究了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创立了投入产出经济学。

苏联“1923-1924年度国民经济平衡表”的编制1925编制1919年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31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1936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

194115三、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乔治·斯蒂格勒(G.eJ.Stigler)

1968行为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米塞斯(L.vonMises)哈耶克(F.A.Hayek)1980可竞争市场理论鲍莫尔(W.J.Baumol)

1982管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交易费用理论

1990S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1971产业结构演变的标准结构霍利斯·钱纳里(H.Chenery)1986产业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

1990全球价值链升级

斯特恩(sturgeon)200116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17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18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结构理论IndustrialStructureTheory产业组织理论

(IndustrialOrganizationTheory)产业布局理论IndustrialLayoutTheory产业政策研究IndustrialPolicyTheory产业关联理论

IndustrialLinkageTheory产业发展理论IndustrialDevelopmentTheory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19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企业产业国民经济部门产业内产业细划分产业粗划分现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垄断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国民收入理论的多部门化经济政策学图1-1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示意图宏观经济学20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推进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并建立统一的经济学体系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架起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的桥梁。21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为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经济发展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一直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难题;各地区协调发展,构建合谐社会是经济学家面对的新课题;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22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方法自组织理论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23一、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着重考察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与内部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对象内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目的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24一、系统方法国民经济是由各产业部门构成的系统;产业又是由各个细分的产业构成的系统;细分的产业又是由各个企业构成的系统。从更高层次上寻求出路

——考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整体最优

——考察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变革结构

——考察系统内要素与要素的关系25二、自组织理论方法自组织理论的主要概念:组织与自组织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26二、自组织理论方法开放是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孤立系统:与环境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Dis≥0Des27二、自组织理论方法远离平衡是有序之源平衡系统:无差异的,均匀的近平衡系统:存在微小差异,可以用线性关系描述远离平衡系统:存在显著差异,要用非线性关系描述281.4.2自组织理论方法微小涨落是系统演化的内部诱因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根本机制协同作用反馈作用相干作用超循环29二、自组织理论方法产业经济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系统,创新就是产业经济系统中的涨落现象,这种涨落通过产业经济系统中的相干作用、反馈作用、协同作用等非线性相互作用而放大成巨涨落,便形成新产业,改变原有产业结构的格局。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变动、产业成长都有其内在演化规律,这种内在演化正是一种自组织的涨落放大过程。30三、系统动力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分析系统内各部分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划出各部分的因果反馈回路,进一步划出系统动态流图,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并运用一套专用的计算机语言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产业经济学正是将产业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产业经济是十分有效的。现在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用系统动力学来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演变等诸多产业对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31四、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简称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作为生产单位或消费单位的产业部门、行业、产品等)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运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把一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从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间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系加以量化,以此分析该国在这一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特性。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范围目前已很广泛。它既可以应用于分析和计量一个地区(省、市、地、县)的经济活动、一个部门(行业)的经济活动、甚至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用于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包括许多国家的世界模型)。32复习思考题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学有那些联系和区别?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产业经济学有何现实意义?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本章要点1.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2.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3.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4.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各类动因。5.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和运行机制。6.运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绘制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图,结合中国的阶段性发展实际,探析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主要动因。课程思政目标1.通过对历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对比,了解我国产业类别的变迁,体会政府在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2.体会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分析,领会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速度,增强民族自信。3.了解中国产业结构演变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学会思考造成这些挑战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自主向上的精神。4.通过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学习,更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36你知道什么是产业吗?请列举几个你所了解的产业。37身边各种各样的“产业”38主要内容第一节产业分类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第三节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第四节现代化产业体系39第一节产业分类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三、霍夫曼产业分类法四、三次产业分类法五、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六、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七、产业地位分类法八、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九、标准产业分类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他按实物形态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也把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其中每个部类又分为两个小的副类;从价值形成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目的是分析不同物质生产部门的相互关系,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包括的具体部门如下: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列宁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物质生产特点不同为标准的分类方法。这里所讲的生产特点的不同,主要指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过程、加工方式和劳动产品的不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就是将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个产业大类的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包括的具体部门如下:三、霍夫曼产业分类法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他为了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而将工业划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三大类,每个工业大类里分别包括各种具体工业,具体工业如下所示:

霍夫曼的这一分类方法的目的是分析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霍夫曼比例)问题。四、三次产业分类法(AIS分类法)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畜牧业、狩猎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服务业:商业、金融业、保险业、生活服务业、旅游业、公务业(科学、教育、卫生、政府)、其他公益事业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五、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初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包括食品、纺织、皮革等产业。中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包括非金属矿、橡胶、木材与木材加工、石油、化学、煤炭等产业。后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后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包括服装和日用品、印刷出版、粗钢、纸制品、金属制品和机械制品等产业。六、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由于产品的技术、特征各不相同,各产业在生产单位产量时所需投入的各个生产要素的量有很大差别,因此,以生产要素的集约度或密集度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产业特征包括的具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在生产的产品中活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传统种植、食品、服装、服务等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在生产的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钢铁、机械、造纸、化工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在生产的产品中技术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航天、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测控仪器等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体的产业研发、设计、教育、文化创意等产业七、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其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瓶颈产业因未得到应有发展而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会使产业结构体系的综合产出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与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先行产业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广义的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八、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是根据产业发展的技术状况和阶段进行分类的方法。1.按技术先进程度进行产业分类传统产业(traditionalindustry)是指其应用的技术并不代表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产业。高技术产业(high-techindustry)是指其应用的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高,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2.按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产业分类幼小产业:开发初期生产规模小、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而不能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兴产业: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的不同。朝阳产业: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它常常与夕阳产业相对应。衰退产业:由于技术逐渐老化、需求逐渐萎缩、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引起规模收益逐渐下降、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继续衰退下去,得不到政府的有关扶持,也没有某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改革原有的技术条件而即将退出市场的产业。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退出市场的产业。八、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九、标准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从1948年诞生至今,已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最成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分类标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经过四次修订,最新的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从2017年正式开始使用。50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2.0版(1968)部门分类包含产业主要部门1农业、林业、狩猎和渔业主要部门2采矿和采石业主要部门3制造业主要部门4电、气和水主要部门5建筑业主要部门6批发、零售、餐馆和旅馆主要部门7运输、储存和通讯业主要部门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主要部门9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主要部门0无法充分描述的活动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1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2.0版(1968)大项123制造业4……90中项31323334……38金属制品39小项381382383384运输工具细项3841造船及修理38423843汽车3844航空工业3845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2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4.0版(2017)门类类说明门类类说明A01-03农业、林业及渔业L68房地产业B05-09采矿和采石M69-75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C10-33制造业N77-82行政和辅助活动D35电、煤气、蒸气和空调的供应O84公共管理和国防;强制性社会保障E36-39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P85教育F41-43建筑业Q86-88人体健康和社会工作活动G45-47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的维修R90-93艺术、娱乐和文娱活动H49-53运输和储存S94-96其他服务活动I55-56食宿服务活动T97-98家庭为雇主的活动;家庭自用、未加区分的物品生产和服务活动J58-63信息和通信K64-66金融和保险活动U99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活动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A农业、林业、牧业、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食品加工业……27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3其他制造业411通信设备制造业★412雷达制造业413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419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11传输设备制造业4112交换设备制造业

4113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4119其他通信设备制造业

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4部门包含产业C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部门包含产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服饰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35专用设备制造业36汽车制造业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仪器仪表制造业41其他制造业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图中标注蓝色的产业与2002年分类有所不同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A.农、林、牧、渔业(含5个大类)K.房地产业(含1个大类)B.采矿业(含7个大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含2个大类)C.制造业(含31个大类)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含3个大类)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大类)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含4个大类)E.建筑业(含4个大类)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含3个大类)F.批发和零售业(含2个大类)P.教育(含1个大类)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含8个大类)Q.卫生和社会工作(含2个大类)H.住宿和餐饮业(含2个大类)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含5个大类)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含3个大类)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含6个大类)J.金融业(含4个大类)T.国际组织(含1个大类)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自2017年10月起实施。它把中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九、标准产业分类法57产业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稳定联系方式,即产值、产量、资金、劳动力等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不同的产业分类形成不同的产业系统,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交换设备制造业………………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58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一)马克思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更快的增长规律(三)配第-克拉克定理(四)库兹涅茨法则(五)霍夫曼的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60

(一)马克思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

按价值形态划分,社会总产品由三个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

按实物形态划分,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生产相应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称为第Ⅰ部类,以及消费资料的生产,称为第Ⅱ部类。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1年内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多于两大部类1年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以便第2年有多余的生产资料用于扩大再生产。

可用公式表达为Ⅰ(C+V+M)>Ⅰ(C)+Ⅱ(C),也可简化表达为Ⅰ(V+M

)>Ⅱ(C)。61(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技术愈发展,手工劳动就愈受排挤而为许多愈来愈复杂的机器所代替,也就是说,机器和制造机器的必需品在国家全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资本发展的规律就是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快。因此,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62

(三)配第-克拉克定理

1690年,威廉·配第(W.Petty)出版了《政治算术》,提出了不同产业之间收入差距会推动劳动力向更高的部门转移的思想。1940年,克拉克(C.G.Clark)出版了《经济进步的条件》(TheConditionsofEconomicProgress),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和总产出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比较和分析,揭示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力会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继而向第三次产业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威廉·配第

(四)库兹涅茨法则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GDP之父”西蒙·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做了进一步探讨。他从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搜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库兹涅茨于1971年出版了《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把三次产业分别称为A(agriculture)、I(industry)、S(service),并分析了国民生产总值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其考察分为横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表2-6国民生产总值的横断面考察(选57个国家,按1958年的人均GNP,从低到高分为8组)分组12345678国家数666156666人均GDP($)51.882.61382213605408641382各部分份额(%)A53.644.637.932.222.517.412.89.2I18.522.424.629.435.239.552.950.2S27.933.037.538.442.343.135.340.6A(agriculture)、I(industry)、S(service)表2-81960年59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份额(按人均GNP由低到高分8个组)分组12345678国家数566186666人均GDP($)72.31071472183825889991501各部分份额(%)A79.763.966.259.637.822.818.912.6I9.915.216.020.130.240.947.248.1S10.420.917.820.337.037.333.940.3A(agriculture)、I(industry)、S(service)66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随着经济发展、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或称之为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同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或称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次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然而,第二次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综合各国的情况,则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的国家中均呈上升的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未必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同步上升,综合起来看,是略有上升且不是始终如一地上升。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的库兹涅茨表述劳动力的相对比重(1)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2)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3)=(2)+(1)时间系列分析横截面分析时间系列分析横截面分析时间系列分析横截面分析第一产业下降下降下降下降(1以下)下降(1以下)几乎不变第二产业不确定上升上升上升(1以下)上升(1以上)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上升不确定微升(稳定)(1以上)下降(1以上)下降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的库兹涅茨表述68(五)霍夫曼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Hoffman)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霍夫曼依据对20多个国家工业内部结构时序划分和计算分析,把工业发展划分为如下4个阶段。霍夫曼系数=69表2-1霍夫曼比例及工业化阶段划分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5(±1)2.5(±1)1(±0.5)1以下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统治地位,资本品工业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费品工业的规模仍然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比消费品工业更快地增长。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处于主体地位,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五)霍夫曼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70(一)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

按照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不同,产业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产业结构或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并且会发生演变,存在着产业结构先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然后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变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演变趋势,这种演变趋势是需求拉动、利益推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

产业结构表现出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慢,比重下降,加工工业增长速度快,比重上升。各种不同的产业对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即加工的次数、环节、持续过程的长短等)有高低的不同,通过加工所增加的价值也有大小的差别。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越来越占优势地位、起主导作用的趋势。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三)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

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会随主导产业的转换而演变。科技进步引致的产业革命催化出新兴产业,淘汰传统产业,从而使得产业结构的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近年来,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战略等国家战略不断催生着第四次产业革命,这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改变着全社会的生产方式和需求结构,孕育着新的主导产业,并打造新的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73第三节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需求因素二、供给因素三、科学技术因素四、制度因素五、国际因素一、需求因素(一)需求总量需求总量是产业数量的多少及规模的大小,总量的多少会影响产业规模的大小。需求总量越大,要求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越多,相应的产业总体规模也会越大,产业结构规模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二)需求结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的状况及其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程度、收入水平高低、人口结构和消费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投资结构:投资结构是指投资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之间的分配情况和比例关系,也是制约产业结构的直接因素,它能够从多方面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消费与投资的比例结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直接决定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与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的比例关系。二、供给因素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包括地面资源、地下资源和地理位置等。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等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化资本供应状况资本供应的总量规模、增长速度、充足程度、价格水平(利息率等)76科学技术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主导产业更替三、科学技术因素主要指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和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经济政策等,这些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有的因素对产业结构直接发生作用,比如市场机制或计划机制、重工业优先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或农轻重协调的平衡发展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等,能够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有的因素对产业结构间接发生作用,比如微观企业制度、财政金融制度、收入分配政策、人力政策、技术政策等,则是通过影响制约产业结构的需求、供给、科学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变化,间接地导致产业结构的演变。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四、制度因素78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因素五、国际因素79第四节

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运行机制80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具有当代领先、具有竞争优势又面向未来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81包含完整产业结构、各类优质要和复杂协同关系的有机整体。

“四位一体”现代化产业体系主体框架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全局系统,主要由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个子系统集合构成。系统固有的目的性决定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而各子系统也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目标的调整而重新定义各自的优化方向和主要功能,并充分利用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同关系,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全局系统的整体发展效应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运行机制83“四位一体”现代化产业体系运行机制图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运行机制84案例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工业经济的结构变迁一、案例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的发展趋于合理,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所属阶段年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ⅠⅡⅢⅠⅡⅢ第一阶段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