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福建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福建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福建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福建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福建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福建版)一、积累与运用(25分)为推动经典阅读,传承优秀文化,班级开展“文人、文化与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走近古代文人】1.下面是“走近古代文人”活动的开场白,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10分)文人,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格独立,信念坚定:面对生命和道义的取舍,孟子毅然做出了“①,②”的选择;宋濂读书条件虽苦,仍用“③,④”自勉。同时,他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苏轼尽管“鬓微霜”,仍想“⑤,西北望,⑥”,展现杀敌报国之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则用“⑦,⑧”抒发报国理想;范仲淹来到边塞,尽管思念家乡,但是仍然唱出“⑨,⑩”的雄浑之声。

【活动二:走近传统文化】2.下面是小语同学的乐游三坊七巷随笔,请帮助她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9分)白墙斑驳,青苔黑瓦,①(fēi)红的灯笼摇曳生姿。晨光里的三坊七巷铅华洗尽,静谧安宁。历史()了三坊七巷,如今三坊七巷也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近年来,三坊七巷积极开展“非遗进古厝”,引入了多个具有闽地特征的文化场馆。同时在南后街吸引了永和鱼丸、同利肉燕、聚春园等老字号入驻。游客(),行止所见之处无一不()着独属于闽都的文化气息。三坊七巷,正在以默默努力的姿态,②(qiǎo)然惊艳着时光,她美丽的风采将③(juān)刻在老福州的史册上。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 ② ③(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成就接踵而至浸透 B.造就接踵而至浸透C.造就纷至沓来浸润 D.成就纷至沓来浸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三坊七巷积极推行“非遗进古厝”,引入了多个具有闽地特征的文化场馆。B.三坊七巷积极开展“非遗进古厝”的活动,引入了多个具有闽地特征的文化场馆。C.三坊七巷积极发展“非遗进古厝”的活动,引入了多个具有闽地特征的文化场馆。D.三坊七巷积极举办“非遗进古厝”,引入了多个具有闽地特征的文化场馆。【活动三:走近经典名著】3.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著作经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书中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设置波澜,追求离奇巧合。结合你读过的《西游记》或《水浒传》,举其中一个例子,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曲折情节来吸引读者的。(90字左右)(6分)二、阅读(65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7分)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①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释】①卧龙:指诸葛亮。②跃马:指公孙述,他在西汉末曾趁乱据蜀,号“白帝”。4.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时间,突出秋日特点。B.颔联:夜晚听到军中悲壮的鼓角声,看到峡江中星河的倒影随波摇动。C.颈联:听到征战的消息,远处传来渔夫樵子悲凄的歌声。D.尾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终归于黄土,我的寂寞苦闷又算得了什么呢?5.第一句诗中的“催”字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①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与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②而出,欣然承③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邀其比肩而游亲为束发。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卒,时年二十七,其诗歌世传者鲜焉。(有删改)【注释】①吾曹:我辈,我们这些人。②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③承:接受。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公大惊/以所乘马邀其比肩/而游亲为束发。B.二公大惊/以所乘马邀其比肩而游/亲为束发。C.二公大惊以所乘马/邀其比肩而游/亲为束发。D.二公大惊以所/乘马邀其比肩而游/亲为束发。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使用《古代汉语词典》选择义项若:①如同,像;②连词,假如;③代词,你,你的。(1)若:遂相与过其家关联教材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2)相与:其诗歌世传者鲜焉关联教材陶后鲜有闻(《爱莲说》)(3)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3分)(2)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3分)9.文中体现李贺“有才华”的事件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两件。(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三沙岛上抗风桐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②然而,三天两晚的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③人生第一次来到三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还有个名字叫麻枫桐,印度洋海岛常见的树种,我国的台湾和西沙群岛也有很多,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⑤抗风桐?我是第一次听说这树名。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着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对生,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中心风力达14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榄仁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被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⑥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⑦第二天一大早,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刚升起,我们就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据说,有关南海诸岛的潮涨潮落景、金戈铁马事、波涌浪卷情,几乎都可以在赵述岛上领略和参悟。⑧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⑨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和党工委,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⑩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⑪边上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从老家琼海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7月1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⑫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⑬在赵述岛,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共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⑭将要离开三沙的时候,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它的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中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⑮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沙岛上抗风桐”既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B.为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符名友的爷爷是最早来到赵述岛的人。C.第⑪段以“边上的渔民”之口叙述符名友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D.本文与茅盾的《白杨礼赞》均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主题。11.文章第⑤段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榄仁等树木的遭遇,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12.联系全文,按照要求赏析。(6分)(1)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赏析句子)(3分)(2)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赏析加点词语)(3分)13.第⑩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14.文章第⑭段中“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邱爱金①如今,国风音乐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文艺潮流。无论是五声音阶、民族乐器的使用,还是传统戏腔、古典诗词的现代演绎,国风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将古风古韵和当代生活、当代人的审美旨趣结合起来,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是国风音乐创作绕不过去的课题。只有兼顾传统与新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创作开拓国风音乐的新境界,才能让这股文艺潮流深入人心、流传久远。②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通过音乐创作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国风音乐的特点。中国广播艺术团原创出品的《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它以清新、隽永的音乐语言演绎这一古老的智慧结晶,让听众沉浸式感受节气变化,欣赏由音乐描绘的时间画卷。应该看到,国风音乐的“国风”不仅是指具体的旋律、乐器、曲调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孕育这些元素的丰厚的文化土壤和美学精神。中华美学强调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这些都是我们在音乐创作中可以借鉴和发扬的国风古韵。③国风音乐要把握时代脉搏、对接当代需求,努力创作契合当代人审美旨趣的优秀作品。随着网络视听平台的勃兴,国风音乐的听众范围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创作者不断创新,在拓展国风音乐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更好地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国风音乐《芒种》在间奏部分将古筝和小提琴旋律糅合,并加入青年人喜爱的流行电音,让人耳目一新。类似的创作还有很多,它们在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意蕴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中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当然,跨界融合不是机械堆砌、生拉硬拽,而是在差异中寻求互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之间搭建沟通桥梁。④互联网为国风音乐繁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借助媒介优势与科技力量,创新传播手段,让更多人走近国风音乐,感受其无穷魅力。随着国风音乐爱好者增多,各大网络视听平台相继创设“国风专区”。国风音乐《探窗》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唱腔结合,悦耳动听,古韵绵长,因被广泛运用于短视频中而迅速走红,播放量达五千多万,吸引年轻听众主动了解京剧艺术。技术赋能有利于精准寻找兴趣听众,并扩大受众范围,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听众对于自己喜欢的国风音乐形式或艺术家仅通过一个“关注”按钮,便实现了实时联结。当艺术家推出新作品时,平台会即刻将相关内容推送给用户。用户还可以通过弹幕等实时互动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进行切磋交流,帮助更多人了解国风音乐精华,不断扩大国风音乐的“朋友圈”。⑤深入传统文化宝库,不断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下审美旨趣的新作品,国风音乐将以时尚灵动的形象带给我们更多美的享受。(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31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围绕“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这一论点展开论述。B.国风音乐要成为文艺潮流,需研究如何将古风古韵和当代生活、当代人的审美旨趣相结合。C.文章以《芒种》为例论证了中西合璧的跨界融合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D.国风音乐《探窗》融合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唱腔,并通过互联网走红。16.如何才能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请概括作答。(6分)17.中国广播艺术团受邀到某校表演国风音乐《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现场反响热烈。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给演出的艺术家们拟写感谢信的正文。(3分)感谢信尊敬的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你们好!此致敬礼!××中学学生会2023年11月5日(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材料一】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材料二】【材料三】近年来,由于缺乏劳动教育,我国不少大中小学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愿意劳动、不懂劳动的现象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埋下了隐患。重构劳动教育体系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真切感受劳动的魅力和价值,养成“动”起来的习惯,这也是锻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此次教育部把劳动课、信息技术课都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面独立出来,单独设立劳动课,不仅能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而且能使学生学到很多生活常识,提高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