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武汉为例摘要:从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入手,对武汉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武汉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提出了城市化区域经济影响效应增强的对策。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障碍因素;武汉OntheUrbanizationEffectsonRegionalEconomy——ACaseStudyofAnYangAbstract:Regionaleconomicimpactofurbanizationonthetheoreticalanalysis,thecityofAnyangeffect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toanalyzethesituation,summeduptheurbanizationeffectonregionaleconomicimpactofbarrierstoplay,andfinallyputforwardtheregionaleconomicimpactsofurbanizationEnhancedeffectofcountermeasures.
Keywords:urbanization;regionaleconomic;countermeasures;Anyang1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要素及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撑,而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聚集与辐射双重功能,起着主导作用。城市化也叫城镇化,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增多及城市规模扩大,而广义的城市化则还包括城市地域扩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及城市职能结构优化、城市整合发展等多方面的含义[1]。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发展效应集中体现于促进区域消费总量增长、引导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消除人地矛盾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2]。1.1城市化对区域消费的拉动效应城市数量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将促进区域消费总量的提高,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区域发展重要动力源泉。据统计,我国现阶段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3.0个农村人口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3]。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将极大地发挥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说城市化是过剩经济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化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促进区域消费总量的提高,而且将带来区域消费结构与消费层次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区域高技术含量、高价值、新兴产品的需求增长,出现抑制传统产业、拉动新兴产业、不断调整产品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导致恩格尔系数下降,非物质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旅游、教育、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性产业的发展。1.2城市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拉动效应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发展经验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城市化推进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化的变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外向化、整合化与生态化发展。城市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将会影响到区域产业的结构与层次。当城市处于中心城市化阶段时,随着生产要素、产业及职能向城市核心区的中心聚集,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心城市以单一的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商业、贸易、服务业、邮电、通讯、交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商贸、金融、服务等职能迅速向城市核心区聚集。伴随着各种要素向中心城市的进一步聚集,中心城市由于经济、人口密度过大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心城市空间扩展、城市新区开发、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十分迅速,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使城市核心区居住、传统工业企业外迁,城市核心区成为商贸、金融、信息、咨询等现代第三产业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新区开发使各类开发区不断涌现,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外向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外向化、知识化发展。1.3城市化促进了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表现形式,由要素聚集向扩散转移,主要是指中心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空间扩展、职能结构优化等而带来的要素、产业与职能等向城市周边地域扩散,从而使周边广大农村地域的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先行是城市化的基础,是农民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的强大的引力。在武汉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就业规划、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劳动技能培训和医疗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全面惠及大部分农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尚未形成稳定的状态。形成大量既没有被城市接纳、又不愿意或被迫离开乡村的大量的边缘人口,这些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大部分没有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284万农村户籍人口中,长年在农村居住的户籍人151仅206万人,有78万人主要在城镇投亲靠友、务工经商,或游离于城乡之间,其中的绝大部分与农村家庭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由于在城市没有稳定的职业、住所和相应的社会保障,没有形成稳定的转移。还有部分“离土不离乡”的农村人口,没有走出农村,其中大部分不会成为稳定的城市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仅完成一半。工业化、城市化没有使农民从地理空问的变化,转向生存方式和社会身份的变化。农村、农业内部劳动力转移速度相对缓慢。2007年,在六个远城区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郊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而在郊区183.18万从业人员中,有58.58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占32%,比产出比重高出16个百分点,反映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中从事种植业的人员高达92.3%,比产出比重高出33.6个百分点,农业内部劳动力的转移同样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农业内部劳动力转移的滞后导致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进而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偏少。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农村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偏低。武汉市农村常住户130万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仅18.28万人,占14.1%,其中工业从业人员仅10.21万人,占全部农村常住劳动力的7.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10名以后。5.城市发展模式制约城乡双向交流和融合长期以来,中心城区建设主要是“摊大饼”式的建设环线,城市化基本上是由城市核一t2,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限制了中心区的扩散和辐射能力。由于政府、金融、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部门基本都集中在中心城区,随之聚集到城区的大量人流、物流、车流大大超出了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由此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交通拥堵不仅增加了人们的通勤时间,而且增加了物流的经济成本,使得企业和居民在选择生产地和居住地时为提高办事效率和减少通勤时间而不得不考虑离市中心相对近一些的地区,也影响了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扩散和转移。6.城乡一体化的制度障碍尚未消除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中心城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心城区形成了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但远城区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全市284万农村户籍人口中,长年在农村居住的户籍人151仅206万人,有78万人主要在城镇投亲靠友、务工经商,或游离于城乡之间,其中的绝大部分与农村家庭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由于在城市没有稳定的职业、住所和相应的社会保障,没有形成稳定的转移。还有部分“离土不离乡”的农村人口,没有走出农村,其中大部分不会成为稳定的城市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仅完成一半。工业化、城市化没有使农民从地理空问的变化,转向生存方式和社会身份的变化。农村、农业内部劳动力转移速度相对缓慢。2007年,在六个远城区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郊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而在郊区183.18万从业人员中,有58.58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占32%,比产出比重高出16个百分点,反映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中从事种植业的人员高达92.3%,比产出比重高出33.6个百分点,农业内部劳动力的转移同样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农业内部劳动力转移的滞后导致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进而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偏少。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农村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偏低。武汉市农村常住户130万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仅18.28万人,占14.1%,其中工业从业人员仅10.21万人,占全部农村常住劳动力的7.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10名以后。5.城市发展模式制约城乡双向交流和融合长期以来,中心城区建设主要是“摊大饼”式的建设环线,城市化基本上是由城市核一t2,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限制了中心区的扩散和辐射能力。由于政府、金融、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部门基本都集中在中心城区,随之聚集到城区的大量人流、物流、车流大大超出了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由此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交通拥堵不仅增加了人们的通勤时间,而且增加了物流的经济成本,使得企业和居民在选择生产地和居住地时为提高办事效率和减少通勤时间而不得不考虑离市中心相对近一些的地区,也影响了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扩散和转移。6.城乡一体化的制度障碍尚未消除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中心城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心城区形成了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但远城区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一是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度派生的其他城乡差别政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真正向农村倾斜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特别是对小城镇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等投入比重严重偏低,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三是农村传统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居住模式,导致人15集聚度低,目前,武汉214万农村常住人口分散在15797个自然村中,平均每个自然村人口仅135人。7.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差距悬殊,农村相对滞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农村道路建设滞后,质量低下;农村文体设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医疗设施明显落后于中心城区。社会保障程度差别显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除部分个体工商户和临时就业人员尚未覆盖进来外,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而农村除局部地区实行社区养老金制度外,基本没有养老保险。8.农村区域的“中心地”功能偏弱全市具有城市功能的95个乡镇(包括具有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物业管理顾问合同范本:智慧社区解决方案3篇
- 2024民办学校教职工劳动合同解除争议处理范本3篇
- 2024年股权赠与协议书范本2篇
- 2024石材荒料矿山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合同3篇
- 2024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一体化运输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4S店试乘试驾活动安全保障协议3篇
- 俄语基础语法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交通学院
- 动物外科与产科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 高空垃圾处理安全协议
- 箱包市场硅藻泥施工合同
- 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与护理
- 接地隐蔽记录表
- 2023年1月自考07484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餐饮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最全海外常驻和出差补助管理规定
- 工厂消防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1-单元练习题+单元评价检测(含答案)
- 耳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 泌尿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 猪肉配送售后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