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2月联考新教材新高考语文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2月联考新教材新高考语文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2月联考新教材新高考语文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2月联考新教材新高考语文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2月联考新教材新高考语文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科学的发展已经战胜了地理的限制,今日中国已不再是封闭在“四海之内”。中国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虽然还落后于西方,但来得迟比不来好。说东方被西方侵略,并不确切,不如说是现代化侵入了中世纪世界。中国要在现代世界生存,就必须现代化。人们会问一个问题:既然中国哲学产生于过去中国的经济环境之中,它的内容是否只对过去的中国才有意义?

这个看法,也对,也不对。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的哲学里,总有一些内容只对处于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有用。但是,除此之外,还会有一部分哲学思想具有持久的价值。我不敢说那是绝对真理,任何人都不可能担当起判定绝对真理的任务。

让我们从希腊哲学中取一个实例:亚里士多德曾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性,这是古代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对他的思想制约。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的全部社会哲学都只具有一时的意义。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思想。中国实现工业化后,旧的家族制度势必衰颓,儒家对家族制度所作理性论证的话也将随之而去。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儒家的社会哲学中就都是相对的东西了。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和中国的社会虽然不同,却都是属于我们称之为“社会”的这个大概念。有关希腊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理论,其中有一部分是只对希腊或中国有效的理论,但同时,也都有一部分是有关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正是这后一部分,具有持久的而不是一时的价值。

这个道理也同样可以应用于道家思想。道家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这显然是错的。现代人相信历史是进步的,认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国在于人类未来的创造,而不是在已经过去的古代。但是,有些现代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这与道家的思想不无相似之处。

哲学还提供一种人生的理想。这种理想中有一部分是提出这种人生哲学的哲学家所处的时代、地区和经济条件的产物,但也还有一部分是对于人生的一般见解,因此,不是只有一时的意义,而还有持久的意义。儒家的人生哲学大概可以属于这一类。按照儒家的理论,理想的人生虽然包含对宇宙的高度认识,但还是处在三纲五常的范围之内。这些人际关系的内容性质虽然随环境而变化,但是理想本身不会改变。如果认为,五种伦常关系的某些内容已经失去时效,因此儒家的人生理想应当全部抛弃,这显然是错的。反过来,如果因为儒家的人生理想应当保持,从而认为五种社会关系也不应改变,这显然也是错的。

我们在学习哲学史时,应当对其中哪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每一种哲学中都有水久性的东西,各种哲学也总有其共同性的东西。正因此,不同的哲学才能互相比较,并进行翻译诠释。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将来是否会改变?也就是说,新的中国哲学是否会不再把哲学思想局限于“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这是当然的,它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事实上,它已经在变化。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材料二: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代表和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把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前提。它关注和追求的重点首先是从人自身内部来探究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道”的统一,而并非是人对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认知和作用。它重视人自身的内圣、反省和心性的澄明,为人们提供一种人与自然或人与“道”相统一的内在路径和模式。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为拯救现代性危机提供一种重要的中国方案。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就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塑造和构建一种合理的“现代性”理论。当代哲学家认为,人们普遍谈论的现代性存在着危机甚至是某种重大的危机。这种现代性危机的根源何在?笔者以为,现代性危机是人未能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手段空前提高。同时,人类自身的需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变成了对商品价值的追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作为物质财富是具体的,有限的。因而,人们对使用价值、物质财富的追求也是有限的和有止境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直接的使用价值和物质财富,而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增殖和扩张是无限的,没有止境的,因而,人们对价值的追求也是无限的和无止境的,这必然会使致富欲和贪欲成为绝对的欲望而占统治地位。据此,我们有理由认定,现代性危机的实质,就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达的条件下,人的欲望的无节制地膨胀,使人渐渐沦落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而没有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人能否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这首先是道德、伦理和价值观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可以说,现代性危机的最终解决或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可以归结为社会成员具有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也正是如此,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彰显出它的现代性和重大功用。

(摘编自侯才《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有哲学中,那些不能经受时代考验的内容只对处于当时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具有意义。B.中国旧的家族制度会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衰弱,儒家相关理性论证的意义也将随之改变。C.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和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都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社会。D.人因自身的需要和欲望恶性膨胀,而沦落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是现代性危机的根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哲学中“变”与“不变”的内容进行辨认并作合理的逻辑分析,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目标。B.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哲学都有不变的和变化的东西,班以它们之间能够互相比较和翻译。C.新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虽在变化,但其哲学思想仍会被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D.马克思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要追求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变成了商品的价值。3.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哲学中的“常”的

一项是(3分)

(

)A.《周易程氏传》:“但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B.《论语》:“学而优则仕。”C.《尚书》:“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D.《论语》:“上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将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放在中国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进行分析。B.文章在阐述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时,注重论述的思辨性,有助于读者深入把握中国哲学。C.文章对比了道家和现代人对“人类的理想国”的不同看法,证明道家哲学同样有“常”有“变”。D.文章在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和对待其两种错误态度后,指出学习中国哲学的方法。5.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为什么对当代中国人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粒米的旅程迟子建①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有一种花朵最具济世之心,一直开到人心头,那是粮食结出的花朵。从春到夏,它们迎着煦风,啜饮雨露,沐浴阳光,采山间精气,合着江河的节拍,潜心孕育。直至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它们才吐露芬芳、麦穗、稻穗、谷穗、苞米穗、高粱穗,如花一样随风起舞时,一股特别的馨香在空气中弥漫,收割的喜悦挂在农人的脸上。那金黄橙黄赭黄的粮食花儿,润肺腑、滋五脏、舒筋骨、强体魄,是我们生命的动力之源。而我印象最深的三种粮食花儿,是小麦、玉米和大豆。我童年在北极村时,家家住着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有自留地,主种蔬菜。而远离居民区的黑龙江畔,每户还有一两片大地,种的多是麦子。麦子播种后几乎不用管它,很快就出苗了,在春风中噌噌长了起来。我去江边刷鞋子时,只要几天不见,就发现麦苗又出息了,它们长个子的速度比我快。麦子什么时候悄悄怀胎结粒的呢?②也许就在清晨鸟儿婉转地鸣叫的时刻,在正午阳光照彻心扉的时刻,在黄昏被薄雾给披上轻纱的时刻,在夜露温柔地滑过脸颊的时刻。总之麦子悄悄抽穗了,你经过麦田时,麦芒伸出带刺的舌头,调皮地刮你的手了。家中的园田快罢因的时候,江畔的绿麦稳变成黄麦稳了,这时小孩子们喜欢掀麦穗烧麦子吃。若是大人允许,可把麦穗带回家,在晚炊的余火中大大方方烘烤,待香味飘出,捻出麦粒放入口中,又软糯又筋道,还有股清甜气,实在是好享受。若大人们心疼麦子,觉得不收割就吃实在是糟蹋,只好在野地偷着笼火烧麦子,吃得胆战心惊的,但美味的诱惑总会战胜恐惧,所以秋天的麦田尽头,哪家不遗留着一两摊烧麦子的灰烬呢,那是我们留给童年的鬼脸。麦子收割后去壳脱柱,磨成面粉。这样的面粉不白,但营养丰富。吃着刚出锅的喷香的新麦馒头,就着油煎的黑龙江鱼干,觉得好日子不过如此了。玉米可种在家门口,也可种在大地。它是脾性好的作物,喜光,耐旱,对肥料依赖度不高。它们疯长时,就像遮阴的树,是我们藏猫猫的好去处。夏日你躺在玉米地的垄沟里,空中的老鹰找你都难。玉米结稳后至着脑袋生长,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③吐出的花丝因品种不同,有雪白的,有橙黄的,还有金红的。那些牙口不好的人家,很早就掰嫩玉米吃了;而喜欢老玉米的人家,会等到玉米皮被秋风吹得跟纸一样干脆了,再掰了吃。老玉米香,就是费柴火。烀玉米的日子,只炖个菜就是了,所以从小我就知道,玉米是粮食。那些籽粒饱满的玉米,总会选个一二十穗,一些留作来年作籽,另外一些等过年时,搓下玉米粒嚼爆米花,那是节日的小点心。而啃过的蜂窝眼似的玉米棒,也能派上用场,晒干后可当痒痒挠。我们那儿的大豆,准确地说是黄大豆,也多种在大地上。黄豆很皮实,出苗后除了铲草,似乎不需特别打理。它们开的花儿素雅,紫色或是白色,花落后荚果就现身了。黄豆的荚果附着细密的绒毛,像一把把小刀垂吊着,一派武林气息。晚夏时节,立芙长得肥大了,很多人家就卤煮毛豆吃,这也是男人们下酒的好菜。待到深秋干脆的豆荚裂开了,就得赶紧将它们收回来,不然豆子会嘣出来,滚进垄沟,对农人来说,那相当于丢了金子。黄豆打回来会摊在院子晒得更干一些,然后用木棒捶打,金黄的豆子疼得受不了,瞪着眼咕噜噜地跳出来了。收获了的黄豆装入麻袋,放进仓棚,会一天天地矮下去。主妇们常舀了豆子,去豆腐坊换豆腐吃,而小孩子们时不时地盛上一碗,炒豆子吃。到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就是豆子的天下了,家家好酱豆,④捣碎后码成长方块,用报纸包裹了,扎上纸绳,放在被架子上,让它们在时光中长出云一样的菌丝,待到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取下酱块捣碎,放进缸里,兑上盐和水,大酱便踏上了发酵的旅程。到了春末,菜园的蘸酱菜下来时,它们修成正果,金黄透亮地登堂入室,成为餐桌的主角。我童年记忆中粮食的种植,还都是传统的农耕方式。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具渐次退场了,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从翻地、打垄、播种、施肥、浇水、施药到收割,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在北国黑龙江,四月五月是候鸟归来、播种和播秧的时节,到了风和日丽的七月八月,长势喜人的农田中,我童年记忆中的这些粮食花,就在日出月落间曼妙地开放了。九月十月你准备采撷这沉甸甸的花朵吧,它会让家中仓廪殷实,一个冬天都不惧风雪。一粒米从胚芽到成熟,要历经风雨雷电的洗礼,历经旱涝和霜冻的考验,所以每粒米都是天赐之物,要格外珍惜。外祖母是饥荒年代的过来人,我小时候吃完饭,若是碗里剩几粒米,她就会责备我,给我讲不同版本的濒危的人只要含着一粒米,可以起死回生的故事,听得我再不敢浪费一粒米,因为一粒米就是一束生命的火焰。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米又何尝不是一个世界呢。我们永不背弃这个世界,人间烟火才会生生不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感受到长在龙江大地上的麦子、稻子、谷子、苞米、高粱等粮食给北极村人带来的滋养,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感受最深。B.快要收割麦子时,孩子们喜欢烤麦穗吃,或偷偷摸摸,或大大方方,贪图的是又软糯又筋道的美味和清醒气,以及童年的快乐。C.黄豆可以做成豆腐吃,也可以炒着吃,还可以把它绊成酱豆,让其发酵做成豆酱,春末时用它来搭配蘸酱菜,能成为餐桌的主角。D.本文和经达夫《故都的秋》都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浓墨重彩式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表现作者对生命力的热情赞美。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点明龙江大地上的粮食之花对当地人的滋养,引出下文对一粒米的旅程的叙写。B.句子②写作者对麦子结粒时间的猜测,按照清晨、正午、黄昏和夜晚的顺序来写,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C.句子③对玉米吐出的花丝的颜色的细腻描写,为下文写粮食的成熟过程历尽大自然的洗礼和考验埋下伏笔。D.句子④用一连串的动词详细描写黑龙江人做豆酱过程,是为了强调出大酱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8.文中详写小麦、玉米和大豆这三种粮食的旅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5分)答:_9.本文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即通过生活中细小琐碎的常见现象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剿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速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节选自贾谊《治安策》)材料二:二世皇帝,势为天子,富有天下。人迹所至,舟样所通,莫不为郡县。然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间左之戍,收太半之赋,百姓之随逮肆刑,挽格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天下赦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惨。戍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伐棘枣而为矜,周锥凿而为刃,剡撕茶,奋儋假,以当修戟强弩,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糜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势位至贱,而器械甚不利。然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积怨在于民也。(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胡亥今日A即位B而明日射人C忠谏者D谓之E诽谤F深计者G谓之H妖言I其視J杀人K若艾草L管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狱,案件,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狱”意思相同。B.亡,通“无”,没有,与《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意思相同。C.兵,武器,与成语“纸上谈兵”“调兵遣将”“兵贵神速”中的“兵”意思都不同。D.席,像卷草席般,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席”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秦二世生性并不邪恶,只因赵高用不正确的道理来教育他,才使他成为暴君。B.材料一认为,商汤和周武王因靠德行治理天下,所以他们的统治才能够延续到子孙几十代。C.材料二认为,虽然秦二世的统治范围非常广大,但他的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徭役赋税繁重。D.材料二认为,陈胜勇于反抗暴政,很有号召力。他在大泽乡向秦朝发难,振臂一呼,天下响应。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2)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14.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骊山三绝句①苏轼其一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其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上皇②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其三海中方士觅三山,万古明知去不还。咫尺秦陵是商鉴,朝元③何必苦跻攀。【注】①本诗写于宋英宗治平元年,作者罢凤翔签判任,过长安,游骊山所作。骊山,在陕西省临流县东南,与蓝田县蓝田山相连。②上皇:指唐玄宗。③朝元:朝元阁,唐玄宗在骊山所建。15.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句总领全诗,叹息前王依仗天下太平,在“功成”之后不能“善持盈”。B.其一后两句写诗人怜惜骊山之土太辛苦,暗含对统治者尖锐的讽刺,用语精妙。C.其二前两句写政权更迭、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从中可见诗人对权力斗争的热衷。D.组诗借古讽今,劝诫统治者吸取前车之鉴,和《阿房宫赋》表达了相同的主题。16.诗中叙写了前朝帝王哪些昏庸亡国的做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扬州自古繁华,但姜夔感受到的却是凄凉,其在《扬州慢》中含蓄写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描写了陶渊明归隐后抬首远观之景,又表达了他无意仕途、热爱隐居生活的心境。(3)洲、汀、渚,指水滨或水中之地,常有禽鸟飞翔、栖停于其上,古代诗文中对此多有描写,如“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__①__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坎坷与风浪的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__②__、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歌和滟预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__③__、提心在口的心情中,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0.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痹病”中“项痹病”的范畴。项痹病属于肢节痹病,系因肢体经络为外邪或内伤劳损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而致。青少年学生每天高强度伏案学习,颈项部气血运行瘀滞,筋脉失养、__①_。青少年要预防颈椎病,首先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坐如钟”。看书、看电视时尽量不要倚着沙发,或半躺半靠在床头。在学习的过程中,桌子与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同时要自然端坐,胸部挺直,头微微前倾。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颈部按摩运动,这样,__②__,而且对保护视力也有好处。其次,__③__。仰卧位时,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使头部保持略后仰的状态。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使颈部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侧卧位时,仍应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同时切忌不要“高枕无比”。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部描写高三生活的电视剧《鸣龙少年》受到很多同学的热捧。小李同学:《鸣龙少年》让我感动的是雷鸣、桑夏等教师成立全新的“高三11班”,帮助学生迎战高考所付出的努力。雷鸣专门挑选“年级后一百、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关系、建立乐观的心态、重拾梦想。小赵同学: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能被人理解、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并得到相应的指导才是他们最大的需求。剧中老师雷鸣、桑夏等人的出现,恰好填补的就是这个空缺。雷鸣提供给这群不谙世事的少年大量“信息差”,比如全文全理在就业时的前景,实际上是在鼓励当代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意识的觉醒。小张同学:《鸣龙少年》的特别之处在于让孩子们学会开始面对一生漫长而复杂的“考试”。人生其实不只是高考那一场考试,而是一直在考试,包括考研保研、出国留学、就业跳槽、婚姻育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的某些现代人和无政府主义者意思不完全一致,无政府主义者不仅有现代人,也有古代人。而根据原文“有些现代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这与道家的思想不无相似之处”可知,文中指的就是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的某些现代人,而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且“无政府主义”与“原始社会”也不能等同。)2.D(A项,“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目标”错,根据原文“我们在学习哲学史时,应当对其中哪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可知,这么做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方法或基本要求或基础。B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哲学都有不变的和变化的东西”错,根据原文“每一种哲学中都有永久性的东西,各种哲学也总有其共同性的东西。正因此,不同的哲学才能互相比较,并进行翻译诠释”可知,哲学中的不同的东西不是各种哲学之间可以互相比较和翻译的原因。C项,“但其哲学思想仍会被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错,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新的中国哲学将不会任其哲学思想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3.B(A项,强调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变是生命的本质,是道家哲学中“常”的内容。B项,强调学习好的,学有余力的,都要去做官。这种观点将学习和做官挂钩,体现单一的价值观,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是儒家哲学中“变”的内容。C项,强调人不学习就什么都看不见,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是儒家哲学中“常”的内容。D项,强调君子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哲学中“常”的内容。)4.D(“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错,根据“按照儒家的理论⋯⋯范围之内”可知,文章没有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而是分析了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局限性。)5.①中国传统哲学虽然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具有持久的价值。②中国当下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给当下中国人带来现代性精神危机,中国传统哲学人格论可为其提供一套拯救现代性危机的方案。③它指导当下中国人关注自身需求和欲望,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相统一的路径和模式。(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6.D(“都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浓墨重彩式的描绘”错,本文没有对自然景物进行浓墨重彩式的描写。“表现作者对生命力的热情赞美”错,《故都的秋》没有表达对生命力的热情赞美。)7.B(A项,“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错,句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为下文写粮食的成熟过程历尽大自然的洗礼和考验埋下伏笔”错,句子③对玉米吐出的花丝的颜色的描写,只能说明玉米长势很好,品种也多,没有表现出玉米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和考验的过程。D项,“不可或缺的地位”错,烀大酱虽然在黑龙江人的生活中很重要,但说“不可或缺”表述过于绝对。)8.①小麦、玉米和大豆是东北最常见的三种粮食,也是作者印象最深的三种粮食,详写这三种粮食表现出粮食带给当地人的烟火气。②从结构上来看,文章详写这三种粮食,为后文由个别到一般的升华蓄势,深化文章主题。(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5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文章选取东北地区的小麦、玉米、大豆三种常见的粮食,并简要叙述它们从播种到成熟的过程。②从烤小麦、烀玉米、做大酱等日常生活,体现出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启发读者思考粮食与美好生活的关系。③从长辈人对粮食的珍惜,启发读者思考粮食所代表的生命意义。(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CFI(“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作“胡亥”的谓语,故在“射人”后面断开。“忠谏者谓之诽谤”和“深计者谓之妖言”句式一致,可在二者之间断开。原句标点为: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11.A(A项,二者意思不同:前者是刑罚的意思,后者是诉讼案件的意思。C项,“纸上谈兵”中的“兵”指用兵的策略,“调兵遣将”中的“兵”是兵力的意思,“兵贵神速”中的“兵”是用兵的意思。D项,“结发同枕席”中的“席”是席子的意思。)12.A(“秦二世生性并不邪恶”错,从“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可见材料一认为秦二世本性是邪恶的。)13.(1)他们的社会风气本来就不认为谦逊推让重要,他们所崇尚的是指责人的过失或揭发人家阴私。(“贵”“上”“告讦”各1分,句意1分)(2)百姓随从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肆刑”“首路”“一旦”各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用残酷的刑罚来统治天下,导致百姓憎恨。②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二世生活奢侈糜烂,不顾百姓生死,而激起民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统治长久,是因为他们辅助太子有这些办法。到了秦朝就不是这样。他们的社会风气本来就不认为谦逊推让重要,他们所崇尚的是指责人的过失或揭发人家阴私;他们本来就不是讲究礼义,他们崇尚的是刑罚。使赵高辅助秦二世,教他的是断案,所练习的不是杀人割鼻子,就是灭门三族。所以秦二世今天登上皇帝位而明天就杀人,把忠心进谏的话说成是诽谤,深远的计谋当成妖言,把杀人看作是割草一样。难道只是秦二世的性恶吗?还有一个是用来教育他的东西不合理的缘故。用德行教导他们的,德行被推广而民众和气快乐;用法令来威逼他们的,法令到了极点而民众的风气哀怨。哀乐之感,便是祸福的应证。秦王想尊崇宗庙而安定子孙的想法,与商汤、周武王相同,然而商汤、周武王扩大了他们的德行,六七百年而不失败,秦王治理天下,十多年就大败了。这没有别的缘故,商汤、周武王确定取舍审慎而秦王确定取舍不审慎。天下,是重要的工具。现在人们把器物放在安稳的地方就安稳,放在危险的地方就危险。天下的情况与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在于天子怎么放置它。商汤、周武王把天下放于仁、义、礼、乐的位置,而恩德广被四方,禽兽、草木茂盛,恩德加于蛮貊四夷,接连子孙几十代,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秦王把天下放在法令刑罚的位置,恩德一点没有,而埋怨仇恨遍布社会,平民百姓憎恨他如仇敌,祸害差一点临身,后来子孙诛死断绝,这是天下人都看到的。这不是很明显的效验吗!材料二:秦二世皇帝,据有天子的权势,占有天下的财富。凡是人迹到达的地方,舟船通航之处,没有不建立郡县的。然而放纵耳目的奢欲,穷尽奢侈糜烂生活的变化,完全不顾百姓的饥寒和财物的匮乏。发起万乘车辆,而修建阿房之宫,征发闾左的贫民,收取天下大半的赋税,百姓随从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天下人民像焦烤灼热一样饱受煎熬,悲痛就像服用苦药一样猛烈,上下不得安宁,官吏百姓相互失去依靠。前往戍守渔阳的士卒陈胜,从大泽乡兴起,挽起胳膊露出右臂,号称大楚,而天下像回声一样响应。在这个时候,没有坚固的铠甲尖利的兵器,坚硬的弓弩和强大的冲车,他们砍伐酸枣树作为矛柄,纳入矛头作为锋刃,举起锐利的木棍,拿起扁担锄头,用来作为长戟强弩,攻打城池占领土地,没有敌人不投降土地不被攻下的。天下因此像蚂蚁出洞一样混乱,风起云涌席卷天下,方圆达数千里。义兵势力地位都是最低贱的,而兵器也是最为不利的。然而一人倡导而天下响应,是因为在人民中积聚了怨恨。15.C(“从中可见诗人对权力斗争的热衷”错,从“事悠哉”中可见诗人对权力斗争的漠视。)16.①“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两句写秦始皇和唐玄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做法。②“举烽指鹿事悠哉”化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写周幽王和秦二世昏聩颟预、不辨是非的做法。③“海中方士觅三山”写秦始皇派方士去东海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事,“朝元何必苦跻攀”写唐玄宗建朝元阁和秦始皇攀比的昏庸做法。(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7.(1)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示例二:清晨泛中流

羽族满汀渚(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示例三: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18.①若隐若现

②全神贯注

③战战兢兢(每空

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表达流畅也可给分)19.B(A项,用典。B项,比喻。C项,借代。D项,反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项。)20.①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形容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的词语来形容三峡的雄奇秀美。②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湍急的特点。(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1.(示例)①从而导致颈椎病

②不但能够很好地保护颈椎

③要避免不良的睡姿(每空

2

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表达准确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22.(示例)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同时切忌“高枕无忧”。(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在“仍应”后面加上“将”;二是不合逻辑,删去“不要”。每改对一处给2分,其他答案修改正确且不改变原意也可给分)23.【写作指导】材料是三位同学对电视剧《鸣龙少年》的点评,小李同学侧重于“因材施教”,小赵同学侧重于“平等交流并做出指导”,小张同学侧重于面对人生各种“考试”。任选其中一种看法来谈都可以。【参考立意】①创新教学方式,弘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公平教育的理念。②倡导“既像朋友,也像亲人,又像人生导师”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③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和沟通,才能获得最佳教育效果。④我们一生都是在考试。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才能真正通过人生这场考试。⑤人人可成才,关键在于发现闪光点。⑥教育的内核不在于应试,而在于直面成长中的问题,学会成长。⑦好的艺术创作应该反映人民生活,引起人民共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议》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华法系影响日渐衰微。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仙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丁文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不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后,不少人试图在中国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摘自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材料二:中华法系是中华法治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堪称传奇的佳话。中华法系在秦汉变法中萌芽,在唐风宋韵中长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中展开,编织着东方大国气韵生动的法治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法理经义。中华法系,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法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过往里,中华法系在时间、内容和思想上保持了高度的延续性。中华法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其不拘泥于立法、审判这样的法律技术操作,而是着眼于整个文明秩序的建构。申言之,中华法系将“天理”“国法”“人情”相结合,共同形塑中国古代的法理传统与治理机制,建构三位一体的文明秩序,生生不息地滋养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术”“道”合一,恒久绵长。就“天理”而言,其在内容上通常指特定的自然秩序、政治秩序或道德秩序,涵盖了道义、伦理和正义的原则,体现了特定时代国家和社会层面普遍的共识、真理和价值观,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就“国法”而言,其是立法者有意识地规范创设,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通常以律令的形式呈现。所谓“法者,天下之理”,在中华法系下,法律是“理”的体现,“国法”源于“天理”,两者间具有一脉相承性。就“人情”而言,其产生于个人互动间,是法律运行中的柔性因素,在立法上表现为“缘情制罚”,司法上则表现为在个案中以“情理”分析法律适用的恰当性。在三者之间,“天理”具有不证自明的最高权威性,“国法”循“天理”而定并表攸信的现出高度的确定性和强制力“人情”则需结合风俗习惯等,对具体情形作个案式评后判。因此,“天理”“国法”_具有兼顾成文法与习惯法,兼有普遍性与不公个别性的特点。在不完全精确的意义上,可将“天理”人“国法”“人情”一一对应于自然法、成文法、习惯法。值得一提的是,既不同于西方自然法学派对价值论的过分强调,也不同于法律实证主义将道德与法律截然二分的立场,在传统法系下,“天理”“国法”“人情”表现为并列关系,并建构了一种“大法观念”。例如,就立法活动而言,大清律例序言记载:“简命大臣取律文及递年奏定成例,详悉参定,重加编辑。揆诸天理,准诸人情,一本于至公而归于至当”,体现了“天理”“国法”“人情”间的互动关系。又如,就司法活动而言,南宋《名公书判清明集》有云:“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于二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通行而无弊矣”,体现了“国法”和“人情”共同作用于个案裁判中。在中华法系下,“天理”“国法”“人情”相互作用,旨在共同形塑古代社会的治理机制与文明秩序。言其共同形塑治理机制,是指社会治理被视为一项“系统工程”,而“国法”只是治理工具之一。“自古有天下者,虽圣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为治,是故道之以德义,而民弗从,则必律之以法,法复违焉,则刑辟之施,诚有不得已者。是以先王制刑,非以立威,乃所以辅治也”,可见,律法在整个社会治理中并不是万能的。言其共同形塑文明秩序,则是因为中华法系下的行为规范由“天理”“国法”“人情”三者所共同塑造。在古代法制下,“国法”并未承担确定全部行为规范的功能,行为规范由“天理”““人情”共同参与划定。基于这一背景,中华法系中“天理”以“礼”为主,划定了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国法”以“刑”为主,划定了底线性的行为规范;“人情”以“情”为主,划定了具体场景下的行为规范。三种行为规范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古代社会的文明秩序。中华法系虽孕育、形成于中国本土,但影响遍及域外、发展盛于千年、魅力于今不减。翻开典籍,回眸中华法治的印记,总有说不出的感动和莫可名状的欣喜。(摘编自张文显《中华法系何以独树一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B.“国法”是立法者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工具,它源于“天理”而又超越“天理”,是“天理”的具体表现形式。C.虽然“天理”“国法”“太情”严格对应自然法、成文法、习惯法,但是中华法系对价值论、道德与法律有其独特认识。D.在中华法系下,社会治理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国法”只是一种治理工具,必须和“天理”“人情”合一起形塑治理机制。2.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末以后中华法系影响日渐衰微,这给照搬西方法治模式带来了一定的迫切性。B.中华法系不拘泥于立法、审判等法律技术操作,具有“术”“道”合一的特点。C.清代立法“准诸人情”,南宋司法“不拂于人情”,可见“国法”不悖乎“人情”。D.以“礼”“刑”“情”为主划定的行为规范对塑造当今社会文明秩序有参考意义。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天下无讼”的一项是(3分)A.《易经·讼》:“讼,有孚:室惕,中吉,终凶。”意为讼并非吉利、理智、中和的解纷方式。B.《教民榜文》:“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C.《韩非子·有度》:“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乡土中国·无讼》:“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都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4.材料一介绍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5.请从“大法观念”的角度分析下面材料中的案例。(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昆明的骨骼胡性能云贵高原,山中的平地被称为坝子,而昆明就落户在云南面积第二大的坝子里。高山之坝,群山共同抬起的山中平地,土地肥沃,是离天空最近的粮仓。这个坝子河道纵横,像浓缩版的江南水乡。除了穿城而过的盘龙江外,还有二十多条河流带着从天空接纳的雨水,注入滇池,形成大自然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潘家湾、董家湾、螺蛳湾,从这座城市留下的一些地名中,隐约还能看到滇池曾经留下过的水痕迹。可以说,千百年来,至柔之水浸孕了昆明的每一个角落,也塑造着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性格。再加上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这座城市阳光灿烂,气温宜人,昆明人的性格也因此多了几分温润和柔情。但这只是昆明人性格容易被人注意到的一面。其实,昆明人也因为长久生活在阳光下,就会有不堪阴霾长久笼罩产生的愤懑、决绝与反抗。每年的夏末秋初,昆明会有一个延续二三十天的雨季,那时的昆明人会因秋雨的缠绵变得沉默和若有所思。他们渴望雨季过去,期盼久违的阳光再次君临。所以,真正了解昆明的人会发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虽然包容、隐忍,但他们绝不是软弱和退缩,他们只是骨头深裹在肉里,不到万不得已,你触摸不到它的硬度。可当有人触及到昆明人的原则和底线,一向柔软的他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并且不妥协、不畏惧,成为令人意外的孤勇者。元末明初,朱元璋派沐英率领明军入滇。平定云南之后,留下来主政的沐英,常在河道中清洗自己的战马,这条河便被昆明人称为洗马河。翠湖以西,洗马河以北,是一片宽阔肥沃的土地。戎马一生的沐英,仿效西汉大将周亚夫屯兵种柳,在这块土地上设置兵营,操练部队,人们称之为“柳营”,开启了昆明讲武练兵的.历史。“柳营初试马,虎帐夜谈兵。”祖先已然远去,昆明人继承了先辈强悍的基因,血管里“回荡着马蹄的声音”,性格中有着不为人知的铁血一面。一个人,只有柔软的肉身是支撑不起来的,它还需要坚硬的骨骼。小到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因甲午海战失败,决心重整军备,云南便于过去“柳营”的所在地,设立了陆军武备学堂。八年后,为轮训在职军官,清政府要求“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时任云南总督的锡良,便将武备学堂改办为“云南陆军讲武堂”。那个时候,包括创办者本身,都没有意识到,这座建于翠湖西岸的讲武堂,会在未来深深介入中国的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走向。今天来昆明观光的人,只要到了翠湖,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个绕不开的去处。黄颜色的墙体、石砌的墙角、木质的楼梯与楼板,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置身其间,你会隐约听到回荡着的兵戈之声。如今的讲武堂旧址虽然在四周高耸的现代建筑中显得低矮,但这座云南最大的“走马转角楼”仍旧透出一股不凡的气息,它是昆明这座城市在精神上的地标建筑,它的历史,它创造的功绩,曾让二十世纪的云南容光焕发。四十年前我到昆明读书,安顿好后的第二天,立即去了翠湖边的讲武堂。那是深秋季节,我来到外祖父五十年前读书的讲武堂,站在游人稀少的院中空地,我想象他当初在这儿就读时住的房间,想象他们当时的操练,想象无数热血男儿青春与热血激荡的场面。外祖父告诉我,当时教他们刺枪术的,是来自山西的教官,功夫了得。外祖父也许是得到了他的真传,因此在谈到与敌人拼刺刀时的体验,这个讲武堂的学员说得云淡风轻。抗战期间,以讲武堂毕业生为骨中的滇军转战山东、江苏、湖北等近十个省区,参女加了包括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内的二十来次重大战役,死伤无数。听听滇军六十军的军歌吧:“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崇山峻岭,开到了抗敌的战场。兄弟们,用血肉争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离昆明百里之遥的云南江川烈士陵园内,有一座墓,其碑文上刻有“抗日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之墓”字样。这是一个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抗日名将,曾与朱德为同学,参加过讲武堂存续期间的一切战争。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秋天,作为军长的唐淮源率第三军进入山西中条山。第二年,他的母亲在离昆明百里之遥的云南江川病逝,回家为母亲奔丧的唐淮源重返部队时说:“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1941年,中条山战役爆发,战斗极为惨烈,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第三军从军长到士兵无一人后退,无一人投降,几乎全军战死。今天,讲武堂中心操场的东北角,还摆放着一门古老的火炮,铁铸的炮管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光芒,它应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看上去沉默、威严,仿佛一位对往事沉思的勇者。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百年缩影,是昆明这座春光永驻的城市硬朗的一面。正是因为有了讲武堂,昆明这座城市才有了柔软中的硬度,包容中的坚持,平和中的刚毅,有了支撑这座城市精神的坚硬骨骼。(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昆明的至柔之水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让昆明人的性格之中多了几分温润和柔情。B.作为云南最大的“走马转角楼”,今天的讲武堂在高楼环立下依旧显得气度非凡。C.外祖父回忆自己当年对阵杀敌情景时,云淡风轻的叙述中折射出往昔的青春热血。D.作者对讲武堂的相关描述,意在追溯个人的家世并深情赞美这座城市的铮铮铁骨。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将“昆明的骨骼”作为文章的核心立意,以此把不同时代的事件串联,使得行文脉络清晰而流畅,颇具艺术匠心。B.本文刻画人物时虽着墨不多但无不生动传神,如对滇军将领唐淮源的描写,融语言、动作、神态于一体,尽显其英雄特征。C.本文结尾用古老的火炮来象征讲武堂的百年沧桑巨变,以“硬朗”总结概括昆明的精神特质,点明文章主旨并呼应标题。D.本文的语言简洁凝练、明白晓畅而不失生动形象,如“阳光再次君临”“骨头深裹在肉里”等语句修辞精当、富有表达张力。8:文中四、五两段在叙述昆明讲武练兵的史事时,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思考。请结合作品加以14分析。(4分)9.文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徽庙过河数日,宣谕曰:“我梦四日并出,此中原争立之众。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①否?”臣曰:“本朝德泽在民,至深至厚。今虽暂立异姓,终必思宋,幸宽圣念。”又曰:“我梦想不妄,第记此梦”出御衣衣衬一领,拆领,写字于领中曰:“可便即真,来救父母”并押计九字,复缝如故,付臣。徽庙圣训曰:“如见上奏,有可清中原之谋,急举行之,无以予为念。且保守宗庙,洗雪积愤”又宣谕曰:“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用宦官,违者不祥。故七圣相袭,未尝易辙。每念靖康中,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止此,要知而戒焉。”徽庙又令奏上云:“恐吾宗之德未泯士众推戴时宜速应天顺民保守取自家宗庙。若不协顺,记得光武未立事否?”(节选自《北狩见闻录》)材料二:昔少康复立而祀夏,宣王复立而继周,光武复立而兴汉,晋元帝正位于建邺,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乎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味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节选自《宋史·高宗纪》)【注】①康王:指宋徽宗之子赵构。在金兵北掳徽钦二宗后,赵构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恐吾宗之德[A]未泯[B]士众[C]推戴[D]时E宜速应天[F]顺民[G]保守H取自家宗庙。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庙。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入于太庙”的“太庙”意思相同。B.易,意思是“改变、变换”,与现代汉语成语“移风易俗”中的“易”意思相同。C.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文中指遵循先王法度;也可指墨守旧说或者恪守成规。D.垂,意思是“接近”,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的“垂”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河数天后,徽庙梦见四个太阳一起升起,他觉得这代表中原争夺帝位的人很多,因此对中原百姓是否愿意拥戴康王感到忧虑。B.徽庙希望康王将来如能扫清中原,一定要赶紧行动,洗雪耻辱;他认为今日之祸皆因于靖康年间诛罚太重,于是要康王引以为戒。C.高宗中兴之初,虽然时局危险、兵力虚弱、财政匮乏,但是借助四方勤王的军队和朝廷内外的贤臣,天下之事还是大有可为的。D.高宗先后被奸臣迷惑和掣肘,贬谪和杀害忠良之臣,以致坐失良机,自己却又苟且偷安、忍受耻辱,最终难以逃脱后人的讥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本朝德泽在民,至深至厚。今虽暂立异姓,终必思宋,幸宽圣念。(2)顾乃播迁穷僻,重以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乎艰哉!14.徽庙对于康王有哪些期望?结果如何?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湘江道中李含章打桨湘南路,疏帆挂雨轻。青山如旧识,华发是新生。苦竹深藏寺,春潮半入城。行人正愁绝,怕听鹧鸪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以“打桨”“帆挂雨”等词句照应题目,点明诗人的出行方式。B.诗人将所遇青山比作相识多年的故友,暗示着自己漂泊江湖的生活遭际。C.诗人感慨自己华发初生,这与苏轼的“早生华发”一语有异曲同工之处。D.诗歌颈联运用以动衬静来描摹苦竹藏寺、春潮入城等景象,极富画面感。16.本诗尾联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运用了“鹧鸪”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对人们日常饮食起居的态度提出要求之后,接着又对人们做事与说话的方式提出要求的句子是:“

,

。”(2)歌曲《奉献》以“长路奉献给远方”中的“长路”意象来书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涉江采芙蓉》中类似的句子是:“

,

。”(3)小刚在向外国友人介绍古诗文中对音乐的侧面描写时,可以引用的句子有“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七月的黄昏。秋在孩子的心坎上点了一盏盏小萤灯,插上了蝙蝠的翅膀,配上金钟儿的音乐。蝉唱完了一天的歌,把静黑的天空交托给避了一天暑的蝙蝠,游水似地,仙任它们在黑暗之流里起伏地飘水,萤火虫点了那把钻向梦境的火炬,不辞劳苦地拜访各丁文角落的孩子们。把他们逗得抬起了头,拍起子手,舞蹈起来。多少不知名的虫子都向有大小亮光的地方扑了来。硬壳的,软囊的,红的,豆背的、花生味的,香瓜味的,

的小昆虫一齐出游了。满草坪上忙着的净是孩子,有的张开了小胳膊,学鸽子盘旋,嘴里还哼着鸽哨般的声音;有的正用巴掌替自己的歌打着节拍;还有一些孩子正围着一棵松树,干着一件煞是有趣的事。安稳的孩子们,盘腿坐在小土坡上,一个谜语道出,十几个小脑瓜都仰了起来,想从那黑黑太空中的红碎小窗户里窥探一些隐秘。一颗顽皮的星星坠了下来,他们

地发出一阵惊呼。这新奇的惊喜,会暂时撇开猜谜这回事。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富有童趣,请分析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喜欢吃点热乎乎的食物来温暖身体,甚至也要把水果加加热。不过,有些人可能会担心:

?其实,水果加热吃,营养损失没那么大,而且熟吃还别有一番风味。在蒸、煮、炖这样的低温烹调下,水果中的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成分会部分降解,产生醛、酮、醇等有香气的物质,所以煮一碗梨汤,我们能闻到特有的香味,

,跟加热也有关系,不过最好别特别长时间地煮水果,除了怕营养损失得多,水果本身的果香也损失得多。而高温烹调比如烤,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还会跟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不仅这个反应会赋予水果焦黄的色泽,也会产生各种香气物质,这就是为何水果加热后别有一番香气的原因。不过水果是否适合加热吃,除了考虑营养损失,

。像猕猴桃这样浆果类水果因为质地太软,加热就很容易烂成泥,另外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特别丰富,生着吃还酸甜可口,非要煮着吃,着实有点可惜。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下列句子中的“关系”和“跟加热也有关系”中的“关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事关系到她的前途。B.他在学校里有着不错的人际关系。C.他们因为防空的关系,已从城里搬到城东去了。D.抗战以后,地方组织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