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一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一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一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一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一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一

1.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

常人,遂相亲附。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

于邺。光武见之甚欢。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

往往群聚。更始诸将皆席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于

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

止于中,与定计议。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更始大将

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等合军十余万,

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II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

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

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部,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遂渡汾阴河,入夏阳。

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

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不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

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

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十三年,天下平定,封禹为高密侯。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

既定,常欲远名势•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显宗即位,

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己/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B.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C.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D.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年号名,指公元23年至25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建立的更始政权。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后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C.癸亥,天干地支之一,其排序为干支组合的第60个,它的前一位是壬戌,后一位是甲子。

D.东向,室内座次方位,以坐东向西为尊,《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中的“东向”与此处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禹心怀天下,为百姓计。他向光武帝进言时;认为更始政权的将领贪图个人享乐,并没有安定天下百

姓的意图,他建议光武帝招揽英雄,成就帝业,解救万民。

B.邓禹英勇神武,带兵有道。他打败并斩杀了更始大将军樊参;带兵攻打王匡、成丹等人的军队,步步紧

逼使王匡整日不敢出兵,后一举攻克敌军。

C.邓禹深得民心,众望所归。邓禹与更始将领交战时,赤眉军趁机入城侵扰残杀百姓,百姓纷纷投奔到邓

禹的车下,邓禹于是名震关西,深受皇帝褒奖。

D.邓禹正直清廉,不慕名利。天下平定之后,邓禹常常想要远离名利场;他对子孙教养得法,可以成为后

世学习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

(2)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14.本文作者评价邓禹与光武帝之间的关系“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结合文

本分析邓禹为何能够深得光武帝信任?(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感皇恩

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1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开篇“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散文式的语言平易浅白,就像随口哼出的一支山歌小曲儿,余韵悠

长。

B.上阙在塑造主人公形象上,先由景物入笔,以田居小景写人,“池上饮”“林间醉”则从正面着笔,技巧高

超。

C.下阙“风景争来趁游戏”表面写自然风景,实则写人,有程颍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

D.“剩活人间几岁”点出词人余日无多的暮景,正因如此,才要称心如意而活。潇洒之中流露出衰飒悲惋之

感。

16.结句“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婚俗礼仪“六礼”中的“亲迎”环节,就是今天的迎亲,场面热烈隆重。《诗经•氓》中的

“,"正是婚礼“六礼”中的亲迎之礼。

(2)《送东阳马生序》对太学中的其他人“烽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3)古诗文中,含有“沧海”这一意象的句子很多,比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比如

10.C(“更始诸将”为本句的主语。“忠良明智”“深虑远图”为两个四字短语。句意为:更始各将领都是些平庸

的人从民间崛起,志在发财,争相使用威力,早晚自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

主上安抚百姓的。)

11.D(“东向”指“向东”,面向东,古人室内食礼以坐西向东为尊位。)

12.B(由“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可知王匡的军队不是被邓禹逼迫不敢出

兵,而是认为日子不好不敢出兵。)

13.(1)正好日暮,战事已罢,军师韩歆及诸将看到兵势已受到摧残,都劝邓禹乘夜离去。(“会”“夜去”

各1分,句意2分)

(2)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独自攻克敌人而且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都远望着互相牵挽背负着来迎接邓

禹的军队。(“独克共相携负”各1分,句意2分)

14.①邓禹从始至终忠诚地追随光武帝,打败更始军、赤眉军,立下汗马功劳。

②邓禹受百姓追随,深得百姓信赖,为光武帝稳固帝业。

③邓禹为官深明大义,为天下苍生着想,不追求名利。(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3分。)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也游学京师,邓禹

虽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数年后回家。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

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后来听说光武安定河北,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追光武到邺县。光武

见到邓禹很喜欢。邓禹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动辄以数万

人,在三辅一带往往群聚假借名号(起事)。更始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向在于发财,争相使用威力,

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

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光武帝大悦,因此令左右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

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策略计划。建武元年(25年)正月,邓禹自箕关将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守关

不开,邓禹连攻十天,破关。更始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渡过大阳准备进攻邓禹,邓禹派遣诸将迎击于

解县南面,大破樊参军,斩樊参首。于是王匡、成丹等合军十多万,再共同击邓禹,邓禹军不利,樊崇战

死。正好日暮,战事己罢,军师韩歆及诸将看到兵势已受到摧残,都劝邓禹乘夜离去,邓禹不听。第二天

癸亥,王匡等认为,癸亥属于六甲凶日,整天没有出兵,邓禹因此得以停整兵器,重新调整部队。第二天

早晨,匡全军出攻邓禹,邓禹下令军中不得妄动;王匡军到了营下,邓禹传令诸将鼓噪并进,大破王匡军。

当月,光武在部京即位,派遣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邓禹这时只有二十四岁。于是邓禹渡过汾阴河,

进入夏阳县。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在衙县抗拒邓禹,邓禹再次将

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

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独自攻克敌人而且部队纪律严明,(百姓)都远望着互相牵挽着、背负着来迎接邓

禹的军队,归顺的每日上千人,人众号称上百万人。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

白发垂髯,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帝赞扬他,几次写信赞美他。建武十三年

2

(37年),天下平定,封邓禹为高密侯.邓禹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天

下已经平定,他常常想疏远名势。他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

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因此帝更加尊重他。显宗即位,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拜为太傅,朝见时令他

面向东站立尊如宾客,甚被尊宠。居岁余,卧病。永平元年(58年),邓禹年五十七岁逝世。谥曰元侯。

15、D(“剩活人间几岁”无“衰飒悲惋之感"。)

16、①“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意为:谁说神仙所居之处,远在尘世之外?②词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

己营造的田居之所,亦不逊于神仙居所的肯定之意。③体现了词人欣于所得的情致,以及闲适、旷达的襟

怀。(一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7.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扁畜。使者

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日:"两国相击,

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赢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

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

间厚遗阕氏。阑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

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

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

患之。刘敬日:"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

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日「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阔氏。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

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阙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

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

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

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

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

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

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

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

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

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3

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B.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阕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赢瘠老弱。(4分)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阚氏。(4分)

14.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惜黄花•菊赵以夫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

黄冠潇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天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今为米负初心,且

细摘、轻浮三雅【注】。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注]三雅:泛指酒器。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秋时节,众芳已经凋谢,反衬出菊花凌霜绽放、金黄灿烂的风姿。

B.“照眼如画”“满地金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菊花之美。

C.词人着野服,戴黄冠,充满古香逸韵,对暖春开放的桃李不屑一顾。

D.词人忆往昔未入仕途的生活,怡然自得,有”采菊东篱下”的雅趣。

16.“故园茅舍”为什么让词人魂牵梦萦?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和优秀才能。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借善飞的鸟和善攀爬的猿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考虑到“,",因此写信详细地说明变法的理由,希望

对方能够宽恕自己。

10.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

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11.D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在内。

4

12.B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的直接原因是他怀疑王黄与汉朝有密谋。

13.(1)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

【评分标准】4分。矜,夸耀;见,显示;徒,只;羸瘠,瘦弱的牲畜。每点1分。

(2)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为阕氏。

【评分标准】4分。诚,如果:妻,做妻子;奉遗,赠送财物;慕,爱慕,敬仰。每点I分。

14.①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②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③给边塞之民以实惠。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汉高祖住在晋阳城,听说冒顿单于住在代谷,准备去攻打他。他派人去侦察匈奴,冒顿单于将匈奴强壮的

士兵、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汉军使者只看到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往匈奴的使者有十来批,都

说匈奴可以攻打。高祖又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等他回来,汉军就发动全部三十二万的兵力向北追击

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

老弱的士兵。我认为匈奴不可攻打。”这时汉军已经出发,高祖非常恼火,用刑具将刘敬押到广武城。正

月,高祖先到了平城,但部队还没全部到达,冒顿出动四十万精练的骑兵,把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之久。

高帝用陈平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厚礼贿赂润氏。阚氏对冒顿说:“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现

在即使得到汉朝的土地,而单于您最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国君也有神灵保佑,希望单于您考

虑吧."冒顿与王黄约好会合的时间,而王黄的部队却没有来,冒顿怀疑他们与汉朝有密谋,便打开包围

的一个角。正遇天有大雾,汉派使者来来往往,匈奴没有察觉。陈平请求高祖命令士兵用强弩再加两支箭

面向敌军,从解围的一角直接冲出去•高祖出了包围圈。高祖到广武后赦免刘敬。匈奴屡次侵扰汉朝北部

边境,高祖非常担忧。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士兵因战争已很疲劳,因此不能用武力征服冒顿。

冒顿杀父自己代立单于,凭借武力建立权威,是不能用仁义说服他的。只可用计策做长远打算。”高祖说:

“怎么做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

立她为阕氏。陛下按时节将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经常慰问赠送他们,再顺便派能说善辩的人士用

礼节奉劝他们。这样可以不用战争便使匈奴逐渐臣服。”皇帝说:“好。”冒顿去世后,他的儿子稽粥即

位,皇帝派诸侯王的女儿做单于的阕氏。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

牧狩猎,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

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然而现在远方的戍卒

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不了解匈奴的作战能力。不如选一些人长期居住在那里成家立业,从事耕作,并

且防备匈奴的入侵,利用地形建成高城深挖沟堑。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每个城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

边塞的百姓,如果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就不可能使他们长久居住在危险困苦的边地。匈奴入侵时,有人

能阻止他们入侵,(敢于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抢掠的财物),就将其中的一半给他,官府出钱赎回所掠夺的

人口。像这样(边塞的百姓受到这种待遇)乡里之间就会相互救助,攻击匈奴时不避死亡。这样做不是对

皇上感恩戴德,而是想保全亲戚保护财产。这样做,利益将传到后世,陛下将得到圣明的美名。”皇上采

纳了晁错的建议。

15.C“着野服,戴黄冠”的不是词人,而是“似高人”的菊花。

16.①故园茅舍中菊的傲然高洁、充满古香逸韵的品格让词人崇尚。②故园茅舍中往昔有菊相伴的隐逸生活

让词人怀念。③如今词人离开故园茅舍,为生计辜负初心,只能在醉梦中疏解无奈、遗憾之情。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3.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登嘉靖八年进士,知东平州。设方略捕

盗,民赖以安。

三十年秋,上边务事,谓:“去秋俺答掠兴、岚,即传箭征兵,克期深入。守臣皆途闻之。而巡抚史道、

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待其压境,始以求贡上闻。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他境。今山西之

祸,实大同贻之。宜亟置重典,以厉诸镇。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

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大同最敌冲,为镇巡者较诸边独难。今宜不拘资格,

精择其人。丰给禄縻,使得收召猛士。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彼必不为苟且旦夕计,又必稍宽文纲,

非大干宪典,言官毋得轻劾,以坏其成功。又寇贪而好利,我诚不爱金帛。东赂黄、毛三卫以牵其左,西

收亦不剌①遗种,予善地,以缀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他所条

析,咸切边计。帝嘉其忠恳,进秩左参政。

松疏上,当事者已恶其侵官。及迁擢,益忌之。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②听用,欲因以陷之。寇大入,抵

太原。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玲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松虚议无

补,遂斥为民,家居十余年。屡荐,辄报罢。

三十五年,起陕西参政,复条严保甲、均赋税数事。三迁江西左布政使,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南丰、

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倭功,两赐银币。

居三年,召理部事。代郭朴为吏部尚书。奏言:“抚按举劾,往往失实,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且巡抚

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申饬其欺玩者。”帝嘉纳之。

松洁己好修,富经术,郁然有声望。晚主神柄,以振拔淹滞为己任。甫七月,病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胡松传》)

【注】①亦不剌:古部落名。②三关:泛指边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B.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C.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D.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以传箭为号。文中指朝廷传令征兵以抗击侵扰。

B.秩,俸禄,也指官员的品级。文中“进秩”指皇上奖赏胡松,为他增加俸禄。

C.条,文中指“条陈”,下级向上级分条陈述事情、建议或意见。

D.钱柄,文中指根据资格条件,选拔任用官吏、考核官吏的职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松进言边关要务,矛头直指镇守大同的官员,说他们面对敌情不仅不作防备,还贿赂敌寇借道大同侵

袭其他地方。

6

B.胡松认为大同是抗敌的最重要的地方,跟其他边关比,镇守此地更难,因此他认为必须不拘资格,精心

选人去镇守。

C.胡松抓住敌寇贪婪好利特点,建议用各种手段去贿赂他们,让他们首尾受制,互相戒备,这样就可以坐

收其利了。

D.胡松上疏引起了当事者的不满,后来接连有官员论列其罪,说他空谈于事无补,于是被贬为民,不被任

用有十多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听用,欲因以陷之。

(2)抚按举劾,往往失实,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

14.“恭肃”有忠诚守正、刚毅决断之意。请结合文中实例(不少于两例)分析胡松谥为“恭肃”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步入衡山

[南宋]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听到小溪那边有鸡鸣之声,推断应有人家,这是以倒装手法起笔,写入山见闻。

B.颔联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尤其以“凤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满山“竹笋”,美感十足。

C.颈联写乌云缭绕如瘴气,雨小如丝,但山道并不因此而泥泞,以此可知诗人游兴不减。

D.全诗紧扣题目落笔,脉络清晰,前三联可谓移步换景,写衡山之景,最后以感慨收束。

16.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这两句以好马为喻,从反面论证了坚持下

去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道理。

(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

因是“。”《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两句

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

10.D

11.B"指皇上奖赏胡松,为他增加俸禄”错误,这里指晋升他的官阶。

7

12.A“还贿赂敌寇借道大同侵袭其他地方”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

他境”,意思是又暗地里对敌人进贿赂,叫敌人不要侵略自己的分地,希望嫁祸给他人的防区。

13.(1)不给他兵权,让他在三关听候调用,想趁此来陷害他。(“畀”,给;“听用”,听候调用;“因”,

趁机。)

(2)巡抚、巡按推举弹劾,常常与事实不符。(这样)赏罚不当,拿什么来激励规劝人呢?(“举劾”,

推举弹劾;“何”,什么;“激劝”,激励规劝。)

14.胡松任职期间,设计捕捉盗贼,使百姓安居;上疏皇上言边关事务,抓住要害;被无故弹劾,重新起

用后依旧上奏如故。这充分表现出他忠君爱民、勤于国事、正直、有决断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进士,任东

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

嘉靖三十年秋天,他奏上边关要务十二事,说:“去年秋天俺答骚掠兴、岚两县,立即传令征兵,约定进

击敌人,守臣都熟知这件事。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的守备防御则向来没有准备。等到大兵压境,才

向皇帝奏报俺答求贡。又暗地里对敌人进贿赂,叫敌人不要侵略自己的分地,希望嫁祸给他人的防区。现

在的山西之祸,实是大同兵变所留下的。应当尽快以重法进行处置,以勉励诸镇。大同自从兵变以来,壮

士大多逃往漠北而被敌寇所用,现在应当招他们回来。有携带牲畜及生产器械归来的人,这些东西归他们

所有。安抚而使用他们,都能成为劲旅。怎能遗弃他们而资助强大敌人呢?大同是抗敌的最重要的要道,

镇守这个地方的人比其他边关更难。现今应当不拘资格,精心选择人才担任。多给他禄粮,使得他能招收

猛士。又让他长期任其职,不到十年不能代替。他知道他不会突然调迁,一定不会有苟且的短期打算,又

应该稍微放宽法网,不是很严重地违反法典,言官不得轻易弹劾,以免破坏他成功。再加上敌寇贪婪好利,

我们应该不惜金帛。东边贿赂黄、毛三卫用以制其左方,西边收亦不敕遗部,给他好的牧地,用以连结其

右方,让他们首尾受制,自顾不暇,则我方可以起承其敝,坐收全胜了。”他的逐条分析,都切中边关之

要害。皇帝嘉奖他的忠恳,进升他为左参政。

胡松的上疏,当事的人已厌恶他侵权。等到胡松升迁后,就更加忌妒他。不给他兵权,让他在三关听用,

想以此来陷害他。敌寇大肆入侵,抵达太原。给事中冯良知于是弹劾胡松以空言冒赏,毫无寸功。记功科

道官张尧年、王衍弹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说胡松的提议是空谈,于事无补,于是胡松被贬斥为民,回家

乡居住十余年。屡次被推荐,总未得到批准。

到嘉靖三十五年,胡松被起用为陕西参政,又逐条奏上严保甲、均平赋税数件事。三次迁官后为江西左布

政使,江西多盗贼,胡松奏请设立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派将士讨捕盗贼,依次削平了盗贼。因为会

师讨伐广东巨寇张琏及援助福建破倭贼之功,受到皇上两次蜴赠银币。

过了三年,诏封为理部事。代郭朴为吏部尚书。他向皇帝奏言:“巡抚、巡按推举弹劾,往往失实。这样

赏罚不当,拿什么来激励规劝人呢?而且巡抚年终例行有册子献上,排列所属的官吏贤与不贤,现在搁置

不行,请求告诫整治其中欺玩的人。”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他的话。

胡松洁身自好,富有治理之术,颇有声望。晚年掌管选拔官吏之权,以选拔滞于仕途的官员为己任。刚刚

任职七月,病故。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恭肃。

15.B"以‘凤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满山‘竹笋'”错,凤尾,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写漫山遍野的翠竹,

迎风摇曳,枝叶繁茂,整整齐齐。此句没有运用比喻。

16.(1)对官场生活的厌倦;(2)对自然山水的热爱;(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7.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8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

风,就见之。介执杖屐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

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

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

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

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

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

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处州商税。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

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

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

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

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张孝先曰:“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洙泗以下,伊洛盛矣。二程之吟风,

游杨①之立雪,师弟子之义,至今犹令人景慕。乃余观孙明复隐居泰山,石介师礼事之。宾客至,介侍立

执杖屐甚恭谨。鲁人皆嗟叹,谓乃今复见师弟子礼。此在周、程未起时,亦宋朝道学之盛有开必先耶!余

感古道而识于此。”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①游杨:“游”指游酢,“杨”指杨时,均为北宋著名理学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B.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C.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D.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篇/录之藏于秘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订,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合称“五

经”。

B.学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又称教官、祭酒、博士、提学、学政、教授和教谕等。

C.国子监,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为最高学府。始于晋国子学,清末被废除。

D.洙泗,即洙水和泗水,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以“洙泗”代称孔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复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在泰山南面隐居,著书立说。

B.孙复学问渊博。他担任侍讲官,被皇帝召到迩英阁说诗,遭人诋毁而停讲。

9

C.孙复因孔直温狂妄不当的谋划而受到牵连,后因赵概等人上书才免于被贬。

D.孙复治学严谨。他研究《春秋》,不迷于传注,不曲解经义,探得经之本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4分)

(2)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4分)

14.张孝先对这篇文章作了评注,请简要概括评注的内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王昭君歌

刘长卿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顾”与“自矜”进行对比,交代了王昭君遭到宫廷画师的陷害而远嫁的原因。

B.“啼不语”描绘了王昭君临行时的情态,通过细节刻画了她难以言表的内心苦痛。

C.“长向”一词表明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延展,从时空角度强化王昭君愁怨的绵长。

D.“琵琶弦中苦调多”与“千载琵琶作胡语”两句都借琵琶表达王昭君的哀怨悲切。

16.诗歌的七、八两句描写塞外景色,你认为对刻画王昭君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阳货劝孔子从政时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离骚》中","

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2)《六国论》中写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也最终灭亡,但苏洵对齐国“"表达不满,对赵国

\表示可惜,态度截然不同。

(3)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说服南越王内附汉朝,终军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人常以

“长缨”“请缨”入诗,表达杀敌报国之情,如“,一”室

10.(3分)C

11.(3分)A(应是“编年体”。)

10

12.(3分)B(“担任侍讲官”“停讲”,两处错。)

13.(1)(4分)给事孔道辅为人刚直严厉,不随便与人交往,听说先生的风范,前去拜见他。评分建议:译

出大意给2分;“妄”“风”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一定要有老师,古代求学的人没有不是这样(需要向老师学习)的,而后世很

少有践行(尊师风尚)的人。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给2分;“学者”“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①称赞古代尊师重教的风尚;②高度评价石介对孙复执弟子礼的行为;③阐明尊师对宋代道学

兴盛的影响。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此处无对比,此句也并非交代昭君远嫁的原因,而是为了表现昭君的自尊自信。)

16.(6分)①通过“北风”“浮云”“万里”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路途遥远,衬托王昭君远行的艰难;②

通过急切南飞的大雁,反衬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③通过“独见黄河流”暗写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孤独寂寞

和内心烦乱。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示例:①问长

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②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③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④无路请缨等终军之

弱冠……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

安能助朕求贤乎!”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

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

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

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诸宰相侍宴,上谓王珪曰:“卿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玄龄以下,

卿宜悉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对日:“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

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上深以为然,众亦服其确

论。上问侍臣日:“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魏征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

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上日:“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

乎?"对曰:“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上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日:"舜造漆器,谏者十馀人。此何

足谏?"对日:“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将以金玉为之。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

复谏矣。"上目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

危亡得乎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

A.上日/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

危亡/得乎/

B.上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己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

危亡/得乎/

C.上日/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己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

无危亡/得乎/

D.上日/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

危亡/得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阁,即上文“尚书”的别称,掌管制令决策,为唐代最高行政机构。

B.识鉴,古人讲究品评人物,根据人的言行等断言其将来的成就或结局。

C.尧舜,即唐尧与虞舜,都是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后用来泛指圣人。

D.漆器,古代漆器是珍贵的器物,制作工艺繁复,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房玄龄、杜如晦身居高位,当广求天下贤才,却因细务耽搁求贤,因此下令解除其处理辞讼

的权力,交由左右丞掌管。

B.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都深受唐太宗信任,唐太宗与房玄龄谋事,常待杜如晦来决断,而

最终又会采用房玄龄的策略。

C.王珪奉唐太宗之命品评诸大臣,认为几位大臣与自己相比,竭忠尽智,恪尽职守,各具才能,他的评论

获得唐太宗及群臣的肯定。

D.唐太宗认为,齐文宣昏庸而杨遵彦竭诚治国;魏征不赞同唐太宗的看法,认为杨遵彦仅能挽救国家危亡

而已,说不上能治理朝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

(2)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谏矣。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2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15.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从侧面摹写箫声的凄切婉转,悲咽低回,

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要以能者为师,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因为

“,,

,O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着意描写景物动态,使全诗充满春日活力与生机的诗句是:“,

10.C

11.A

12.A

13.(1)至于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我和这几位相比略有长处。

(2)忠臣敬爱君主,一定要防止奢侈的苗头,如果祸乱已经形成,就没有什么可再劝谏的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宗说:“是的。我有过失,您也应当在其初开始时就劝谏。我看到前代帝王拒绝劝谏,大多说‘己

经做了',有的说'已经答应了',终究不肯改正。这样做却想要国家不灭亡,能做到吗?”

唐太宗紧承褚遂良的话“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谏矣”来说的,唐太宗同意褚遂良的

话,故“然”单独成句,应在“然”后断开,排除AD;

“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为定语后置句,“拒谏者”是定语修饰的是帝王,若放在下句“多云业已为之”

做主语,则语义不通,故应在“拒谏者”后断开,排除BD;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掌管制令决策,为唐代最高行政机构”错,在唐代掌管制定决策的是中书省,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A.“因此下令解除其处理辞讼的权力,交由左右丞掌管”错,“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

关仆射”,解除的是“尚书细务”,而不只是辞讼的权力。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3

(1)“激浊扬清”,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其中“浊、清”为形容词作名词;“嫉恶好善”,憎恨坏人坏

事,鼓励好人好事,其中“恶、善”为形容词作名词;“于……”,和……比;“微长”,略微的长处。

(2)“渐”,征兆,迹象;“若”,如果。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广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

近,听说你们审理案件,天天没有空闲,这怎么能辅佐我求得贤才呢?”因此下令尚书省把琐碎事务交付

左右丞,只有大事需要上奏的才向仆射禀告。房玄龄通晓政事,又精通文献经典和法律制度,昼夜尽心,

唯恐有事情处理不当。他使用法律宽松平正,听说他人有长处,就好像自己也有一样高兴。选举人才不求

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强求他人。和杜如晦一起引荐选拔官员,不遗余力。太宗朝的政治格局,都是他

们二人设定的。太宗每次与房玄龄商量事情时,必定会说:“没有杜如晦就不能决断。”等杜如晦到了,

最终又会采用房玄龄的策略。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各位宰相陪侍宴会,唐太宗对

王珪说:“您见识高明,辨别能力强,又善于言谈议论,玄龄以下的各位大臣,您都品评一下,说说您和

他们几位相比怎么样。”王珪回答说:“勤勤恳恳为国奉献,尽心竭力无所保留,臣不如房玄龄。文武双

全,出将入相,臣比不上李靖。陈述奏章详尽明确,意见上传下达中肯允当,臣不如温彦博。处理繁琐艰

难的事务,各项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臣不如戴胄。以君主赶不上尧、禹为耻,专以苦言进行劝谏,臣不

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与这几位相比倒是略有所长。”太宗认为王珪说得很好,各位宰相

也佩服他精确的评论。唐太宗问侍臣说:“自古以来,有的君主昏庸而臣下竭诚治国,有的君主贤明而臣

下作乱,这两种情况哪一种较好?”魏征回答说:“君主贤明,那么善恶赏罚得当,臣子怎么能乱国。假

使君主昏庸,放纵暴虐,拒绝劝谏,即使有良臣,又怎么能有作为!”太宗说:“齐文宣得杨遵彦,不是

君主昏庸而臣子贤明吗?”魏征回答说:“杨遵彦仅仅能延缓国家灭亡而已,怎么能说得上是治理朝政呢。”

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禹王制造漆器,劝谏的就有十多人,这有什么值得劝谏的呢?”褚遂良回

答说:“奢侈是国家危亡的根源。漆器不能满足,将会进一步用金玉制造器物。忠臣爱护他的君主,一定

要防止奢侈的苗头,如果已造成祸乱,就没有什么可再劝谏的了。”太宗说:“是的。我有过失,您也应

当在其初开始时就劝谏。我看到前代帝王拒绝劝谏,大多说‘已经做了‘,有的说'已经答应了‘,终究

不肯改正。这样做却想要国家不灭亡,能做到吗?”

14.B

15.①杜诗认为无论桃花深红还是浅红,都惹人喜爱,表现爱花、赏花的喜悦之情;

②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是写

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的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在两种颜色之中,作者不能

比较出更爱哪种颜色,表现了两者之间的难以取舍,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刘克庄的诗句“不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不喜爱深红色,喜爱的是浅红色”,作者在两种颜色中有一

个明确的喜爱者,表现了作者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体现的是作者坚定而平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