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产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相对价格差异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古典贸易理论)或要素禀赋的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因此两个国家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的差异越大,其相对价格差异就越大,两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同时,贸易形态应为产业间贸易,如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相反。所以,贸易应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且为产业间贸易。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六十年代后,国际贸易出现了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多,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比重在下降。二是产业内贸易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行业内国际分工模式。三是从贸易的市场结构来看,随着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兴起,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使得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的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
对于这些新的情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已难以作出有力的解释,这从现实层面上对传统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在要素禀赋理论仍是一枝独秀时,一些经济学家从另外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提出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代末,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定,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第二节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技术差距理论,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GapModel),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1961年,美国学者M.V.波斯纳(MichaelV.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该理论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在创新国(Innovation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A国(创新国)出口B国(模仿国)进口A国生产A国出口,B国进口A国进口,B国出口B国生产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模仿时滞tt1t2t3从创新国创新成功并开始生产一种新产品到模仿国完全掌握这种新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达到一定规模,能满足国内需要,不需再进口这种产品时为止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时滞(ImitationLag)。模仿时滞进一步又可分为反应时滞(ReactionLag)和掌握时滞(MasteryLag)两个阶段,其中反应时滞的初期称为需求时滞(DemandLag)。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产品生命周期原是一个销售学的概念,指工业产品从试制、投放到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淘汰出市场的全部过程。商品与生物一样存在一个出生、成长和衰老的过程。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在其发表的《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对技术差距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扩展,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Cycle)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从而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在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创新、成长再到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多种不同的投入要素。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投入要素的比例会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投入要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变化就使得生产由最初集中于技术和资本丰裕的创新国,逐步向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转移和扩散就像波浪一样向前传递和推进,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经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比较优势的变化净出口O发展中模仿国(如中国)贸易发达模仿国(如日本、欧洲国家)贸易创新国(如美国)贸易t第三节产业内贸易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二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例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但同时又从日本、德国、韩国等地大量进口汽车。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
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一)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2、季节性产品贸易3、转口贸易活动4、经济合作和经济技术因素产生的产业内贸易此外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政府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二)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在国际经济学中,产品的异质性被认为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这种差异在产品中体现为: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水平差异是指具有同样质量,但其特色和特质不同的商品。垂直差异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三、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2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3需求偏好相似与经济发展水平。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二次大战后,面对要素禀赋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B.Linder)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提出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heoryofPreferenceSimilarity),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overlappingdemand),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即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一、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命题需求偏好相似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命题的基础上的:1.国内市场的需求决定企业潜在的出口产品;
2.一国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其需求结构;
3.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的国家贸易基础越雄厚。二、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yyAyBOPCDEFGHq如图,横轴表示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所需的商品越高档,则其品质等级就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消费者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也就越高,二者的关系由图中的OP线表示。现在,假设A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A,则A国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于以D为基点,上限点为F,下限点为C的范围内。假设B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B
,则其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于以G为基点,上限点为H,下限点为E的范围内。对于两国来说,落在各自范围之外的商品不是太高档就是太过低劣,是其不能或不愿购买的。二、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图中A国的品质等级处于C和E之间的商品、B国的品质等级在F和H之间的商品,均只有国内需求,没有来自国外的需求,所以不可能成为贸易品。但在E和F之间的商品,在两国都有需求,即存在所谓的重叠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A、B两国均可出口或进口。
三、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评价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从生产或供给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林德将需求引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可谓独树一帜。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其开展贸易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则相反,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越有扩大相互贸易的可能性。随着各国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重叠需求的商品会不断涌现,根据重叠需求理论,国际贸易的规模也会相应地不断扩大,不断会有新的贸易商品出现。这对于解释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五节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古典、新古典的传统贸易理论都假设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即假设产出的增长与下降与要素投入的增长或下降的幅度是一样的,所有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在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前工业化时代,这个假设基本是接近现实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即存在着“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产出水平增加的比例高于生产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EconomiesofScale)与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EconomiesofScale)两种。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积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一)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我们假设,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及市场规模均相同。所以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那么问题是,在没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两国之间还会有贸易吗?当存在外部规模经济且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规模从事某一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即某一国家率先进入某一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后,强烈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巩固其作为大生产者的地位,尽管其他国家存在更廉价生产这种产品的可能性。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为了用内部规模经济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我们假设日本和美国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都生产资本密集性的工业品,如汽车。但汽车的种类很多,至少有卡车和轿车两种。由于两国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都相同,生产汽车的成本曲线也一样。在两国发生贸易之前,各国各自生产一部分卡车和一部分轿车。如果两国允许贸易,市场就不再局限于本国。企业可以增加产量从而产生规模经济使成本下降。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囊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工业制造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但具体哪一国集中生产哪一种产品,则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自然(竞争)产生,也可以协议分工。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双向贸易"(行业内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由规模经济而形成的分工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分工原因是不同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分工的原因与依据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来源是技术和生产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因此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根基是比较优势。因规模经济形成分工的原因并不是比较优势,因为这里我们假设两国在要素禀赋、技术水平等方面完全相同,这种分工的原因与分工利益只来自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无关。总之,规模经济可以很好地解释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产业贸易现象,它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优势一起成为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重要工具。三、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在引入规模经济后,因为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技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完全对立的,所以我们需要考察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在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基础上,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这里的不完全竞争主要指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状态。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贸易利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竞争程度加强、产品多样化提升和厂商实现内部规模经济。第六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产品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进而具备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方面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动因。无论是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是新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方面都只是关注要素禀赋、技术或市场结构等单一要素的作用。波特认为这些理论的解释力不足,无法充分解释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为什么有些国家在特定产业的竞争中成功并取得国际垄断地位,而其他国家却在竞争中失败。20世纪90年代,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三部曲之一《国家竞争优势》中,把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繁荣不是固定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体系模型
波特认为,国家是企业或者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企业或者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或者说国家竞争优势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肇庆学院《管理会计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员工绩效质量个人贡献度评价体系
- 保险行业投资分析模板
- 20XX年度绩效总结模板
- 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2019年房地产经纪人协理《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真题汇编
- 人资行政岗位述职报告模板
- 有关保护环境的调查报告
- 二零二五版带利息支付的商业汇票贴现合同样本3篇
-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钢筋材料供应协议3篇
-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 202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桥梁监测监控实施方案
-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岗位职责-五项制度
- 钢结构安装施工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抗菌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太平洋保险在线测评题
- 珠宝玉石居间合同范本
- 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水平测试二级-模拟真题01含答案
-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Topic-2单元测试
- DZ∕T 0291-2015 饰面石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