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从工业时代降临,整个世界的乐器“进化"便戛然而止。除了电子乐器意味着另一时代的到来之外,自从有了钢琴,就基本不会再产生“新物种”了。钢琴就是工业时代的“乐器之王"。
传统乐器以自己的容颜品貌,展示出小作坊的生动表情。能工巧匠,把一个人嘴上的“短歌行”“水磨腔"活是活现地搬到竹子上。只需一炷香工夫,就能让“短笛无腔信口吹”,就能让“万里归船弄长笛"。手边材料,长短不一,粗细不一,型号不一,轻重不一,没有尺码,没有量具。所有者的身躯就是标准,所有者的臂长就是量尺。遵循的标准就是主人自己,依度的尺码就是主人自己。那种标准,温暖人心!然而“标准”来了。横平坚直,方圆有度,一刀切下来,个性顿失。“乐器创新"“乐器改革”的狂飙中,强大的“国家"身影,笼罩了“民间”。木质竹制的柔软身段,被生硬的钢铁替代。“乐器之王"就是终结者!工业时代,“千万臣民”的不幸到来了。如此说来,“钢琴"这个词的中文译法的确是个“隐喻”——与农耕文明相对立并无情吞噬农耕文明的冷冰冰的“琴"。
钢琴不同于传统乐器的最大之处就在于运作方式上动用了机械臂。指头不再直触琴弦,绕了个弯子。琴键撬动机械臂,机械臂推动小榔头,小榔头敲击琴弦。手指延长了,够不着的地方,“长臂”唾手可得;达不到的地方,“长臂"尽入囊中。小榔头敲击琴弦的频率可以无限加快。依靠千百次的“点击量”,显示出机械装置无与伦比的灵巧。尽管人类抵制将人类视为机械并执意将乐器作为机器来操纵的倾向,但肢体不及,不得不求助于机械。演奏不再是手与弦、唇与哨的直触,而要通过一个媒介。媒介延长了距离,也缩短了距离。人类渴望拓宽音域,先秦编钟音域可达六个八度,其以并肩累加的方式来提高效率,但耗费资源且超出控制,不得不由数人敲击。但钢琴拓宽的方式不同。数百根琴弦斜拉竖扯的钢琴,只需一人,够不着的地方,机械臂上阵,不但有效拓宽而且节约资源,所有音级轻而易举地操控于两手。
机械臂在乐器史中出现最晚,但越是晚出,力量越强,人类的迷恋程度也越大。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突发奇想却改变一切的事件,那么它很可能就是乐器史上的这一刻。它引发了一系列人类不能掌控的跃进。机械臂真的如科幻电影设想的那样对人类的音乐感造成了威胁,完成了壮举,同时也令人感到恐惧,因为在它身上作出家不但把制作乐器的基本原理淘汰了,而且把创造器乐的音乐思维淘汰了。关键就在这里——乐器被人类发明之后反过来对发明者自己进行了一番改造,如同人类发明的计算机在围棋上战胜了人类自己一样。这件乐器展示的集合方式,有效地改造了作曲家的思维,迫使作曲家创造出按照它的方式形成的规则,一大批顺从钢琴规律的作曲家,制造出一浪高过一浪的音流,淹没了旧时技法。巴赫①之所以成为巴赫就是因为十二平均律的实践,而十二平均律的实践载体,就是钢琴。“大机器"性能齐全包办一切,让手工时代终止于它轰然作响的那一刻。“大家伙”带着诸多强势与多声思维结盟,包揽天下,无所不做,让别人没饭吃。如果能够举出一件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乐器的话,那么钢琴排在头位,当不为过。人们不得不顺应不可逆转的湖流,尊重文明发展的必然进程。这是钢琴上的第二个黑色“隐喻"——铜墙铁壁一样坚硬无比,排斥拒他。
更为重要的是钢琴“肚子”里贯彻的十二平均律。作为一种“话语",“十二个格子”方方整整,覆益世界。这意味着地球上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音乐、不同耳朵,都被强制性地塞进了一个齐齐整整十二等分的“耳道"。于是乎钢琴就成了标准“音体系”的代言者,理所当然成为“话语权成"的象征。各个民族间不能交通的音高一律被“大家具”硬性纳入一个模式。黑白分明,排列有序,计算精密,俨然天条。“等距"的文化意义可比机械的技术意义大多了。各民族乐器上那些宽窄不一、参差不齐的“品”以及体现的忽高忽低、游离游移、韵味无穷的音,都一变而成键盘上宽窄相同、宽幅相同的“等分格子"。不但等量等距,而且等高等低。微小差异,忽略不计。因此,钢琴上的音律,就等于铁律!
不可思议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地方乐器,竟然在二十世纪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俯首称臣,接受“铁律”!古琴的绰注,古筝的按操,二胡的压弦,琵琶的扯弦,一律规范为等分的十二。国乐在十二个格子旁受伤,音乐感被硬邦邦的“铁律"严重惊扰。一断以律,世风立变。建立在争相趋附的持续需求上,一批批“钢的琴”被制造出来,作为主产地的欧洲,由一两位领航者和一大群技工,开始以家族战方式,继而以雇佣制方式,最后以跨国制方式,获得了整个世界的销售空间。成批的钢琴销往中国,让这里的孩子不再操持二胡、椰胡、极胡、高胡,更让这里的孩子不再相信秦腔、南音、粤曲、湘韵的“音准"。这就是钢琴上的第三个黑白相间的双色“隐喻”——柔软的音律等于刚性的铁律——钢琴等于铁律!
(摘编自张振涛(钢琴与铁律——一件乐器的人类学镜像》)
【注】①巴赫:德国作曲家、演奏家,被晋为“西方音乐之父",其代表作《平均律钢琴曲集》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化”在文中指乐器的更新迭代。钢琴出现以后,世界上未出现新型乐器。
B.“千万臣民"指传统乐器,作者认为它们因不符合工业时代的标准化而被排斥。
C.有了钢琴机械臂,演奏者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触钢琴的琴弦就能演奏出乐曲。
D.文章第五段中,“肚子”与“耳道"这两处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相较于钢琴,农耕文明时代的传统乐器富有个性且变化多端,其标准与制造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在拓宽音域方面,编钟与钢琴采用的方式不同。相较而言,前者的操作不方便;后者的操作方便,只需一人即可完成。
C.文中将计算机在围棋上战胜人类和乐器被人类发明后又反过来改造了人类进行对比,证明钢琴的出现是不可逆的湖流。
D.巴赫顺从了钢琴的规律而不采用原有创造器乐的音乐思维,将十二平均律实践于钢琴,创造出乐曲,从而成就了自己。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柔软的音律等于刚性的铁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农业时代的乐器结构简单,未超出动手范围,很多情况下用不着图纸数据。钢琴不同,若无图稿模具,很难造出来。
B.钢琴采用十二平均律作定律标准,使所有的音形成固定音高,在合奏与伴奏中为人声和乐器提供了音准依据。
C.由黎英海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采用中国特有的叠句曲式写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且演奏效果较好的钢琴变奏曲。
D.唐代,一些胡乐器在进入中原后得到了改良,人们在其中加入多种“中华元素",使它们逐渐为中原所喜爱。
4.文章称钢琴为“乐器之王”,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概括。(4分)
5.明代朱载堉创建的“十二平均律"并没有在中国实现。张振涛曾表示应“对十二平均律没有在中国实现而心怀感激”。张振涛提出此种观点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这种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萨阿鲁
十七
刚入秋的萨阿鲁山脉高山草句一片金黄。低海拔混交林五彩的颜色满沟满岔。橡子砸在地上,密密铺了一地,这可忙坏了过冬的松鼠。此时,獾也在橡树林里,跑来跑去。
橡树叶在蓝天下呈现撼天动地的黄金色,在萨阿鲁低海拔渐呈黛青色的山脉中,异常醒目,十里八里一眼就能看得见。在迎来两场小雪后,萨阿鲁的秋季很快就结束了。
乔携最亲密的伙伴——布吉,来到山里拾掇柴火,为了度过风狂雪猛的寒冬。
夏季的萨阿鲁高山草甸捧出遍地蘑菇迎来獾、熊、松鼠、狼、兔子、野牦牛、野山羊这些山之精灵。布吉也来,在草窠中找寻七彩蘑菇。
布吉是一条牧羊犬,能与山神心灵相通。这是乔经历了萨阿鲁雪夜寻路才猛然醒悟到的。
布吉跳跃在河滩色彩斑斓、大小凌乱的鹅卵石间,时而跑近乔刷一下存在感,金黄的毛发,在河滩起起伏伏。
踩着铺满橡子、落叶的松软地面,乔在一棵需要三人合围的云南松树干上发现几绺棕熊毛发,在晨光中颤动,从树上地上的爪痕分析,这是一头雌熊。
乔在心里激灵了一下:五六年没见到熊了,是那头受伤的小熊长大了吗?瞥眼看布吉,它正抓挠着地上的落叶。
顺着熊的掌即穿沟越涧,攀山过峦,蹚小溪涉急流,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这是定曲河,金沙江的一条支流。
掌印在河滩上突然变得杂乱无章,雌熊犹豫了。最终,她还是去了河对岸一眼看不到头的黑松林。黑松林树高林密。熊进了密林,如同角鲨从浅滩回到了汪洋大海。
蹲坐的布吉突然对着宽阔的河谷哐哐吼起来,声音却疲沓无力。
这时,松涛怪声咆哮着从河谷上方奔袭过来。黑松被飓风刮倒,发出噼嘭巨响,大地震颤。乌云压住黑松林,狂风裹住黑松林。天空暗下来,雪花砸下来。
乔打了一个冷战,把衣服裹了又裹。布吉藏在主人身后噤了声,披头散发,眼帘低垂。
萨阿鲁山脉除了砍山的人,几十公里没有人迹,黑夜即将铺盖而下,雪夜里的人九死一生。
回望来路,天地间混沌无隙,山神把一切搅拌在了一起。现在,唯有顺着定由河往下,逐水而居的人会欢迎一个独臂男人和一条驹的。
乔向定曲河下游走去。
但是,形影不离的布吉坐着没动,任凭疾风把它的金色长毛吹成一绺一绺一簇一簇,上下左右挣扎,似乎要弃它而去。
大约三公里后,定曲河面逐渐变宽,河滩平坦,水流减缓,此时雷越来越密了,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但他听到了一个声音,他担心起来,猛跑一段,声音突然变大,他一下子绝望了。山神发怒了。
就在前面,一架巨大的瀑布赫然在目,呈现出逼退百万雄师的气势。
乔只得往回走。刚转过身,布吉迎面冲了过来。它一直跟在乔的身后。
面对乔,布吉如临大敌般狂吠,它被山神附体了。布吉咬住乔空荡荡的左袖,拼命拽。乔倒向倒在地上,右肩撞击在一块被石上,血流如注。雪水浸过,撕心裂肺地疼。乔躺在地上对准布吉的腰踢了一脚。布吉嗷鸣一声,望望倒地的主人,担头上了慢坡,进入橡树林中消失了身影。
乔挣扎到一棵橡树下,靠在树干上休息一阵,然后包扎好伤口,抬眼时,夜色从四面合围过来,地上的雪映照着天光,苍白清冷,拒人千里之外。乔蹭着树干站起来,穿过几棵黑松的阴影,定曲河就在下方,已经看不见水流,回眼时,顿觉四周静悄悄的——原来风停了雷也停了,天空云团飞旋。这是风暴雪的前奏。乔赫然,脑海里一下子空空如也。
风暴雪在孕育中,天色再降一个维度。萨阿鲁山脉的风暴雪曾经下过七天七夜,填满沟壑,为越冬的精灵们架起一座屏障。谁能接近他们?萨阿鲁山神怒目圆睁呢。
乔爬到一探巨松下,准备喝水吃点儿东西。
干粮才吃一块,水才抿一口,布吉忽然冲了出来,对着主人龇牙咧嘴,不怀好意。
乔忍无可忍,决心要揍一顿这个被山神附体的叛徒。他撵着布吉穿过密实的黑松林,一片片高大灌木、一大片枯黄草场。当他气喘吁吁几乎虚脱掉倒在草地上,发现已经到了山顶,四周山影耸峙。
迟疑间,风暴雪唰地一下就到了,五步以外的世界瞬间荡然无存。
布吉向山下逃去,风暴雪里它折了回来,嚯嚯嘶吼着跑在主人的身侧。
山的北坡,没有树,全是草,肆虐的风雪遮盖了草场的宽度。跌跌撞撞的下山路异常艰难。
第七次歇息的时候,风突然停住,雪却更密实了,乔的手脚开始麻木,布吉撕扯着他撑着地面站起来,刚要迈步,在雪花狂飙的雪幔里看见了一团闪烁的灯火。乔心头一热。
——山下有人!
泪水滑出眼眶,乔奔过去搂住布吉,一人一狗顺着山势滑了下去。
那团灯火下有人向他们跑过来。
(有删改)
文本二:
总的来说,情节的功能,第一是通过设置极端情境将角色打出常规,第二是暴露角色第二(深层)心态,第三是造成角色之间的情感错位,即关系亲密的角色之间不是“心心相印"而是“心心相错”。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第三点;错位。打出常规的效果固然是深层心理,但是深层心理的最佳效果却是使在同一感情结构中的角色产生错位,而正是情感的错位,又激发出情感更深层的奥秘,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摘编自孙绍振《文学创作论》)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风暴雪到来之前,“蹲坐的布吉突然对着宽阔的河谷哐哐吼起来",这一细节体现了布吉能预感到危险的来临。
B.“布吉咬住乔空荡荡的左袖,拼命拽”,结果乔被拽倒于地。这一情节显示,乔与布吉的矛盾冲突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C.文本一对萨阿鲁山脉的介绍,如除了砍山人,几十公里人迹罕至,“雪夜里的人九死一生",凸显了乔与布吉处境的凶险。
D.文本一后面写乔“泪水滑出眼眶”“奔过去搂住布吉"等,体现了乔在风暴雪中看到生存希望时的激动和对布吉的感激。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多次描写布吉的毛发,如“金黄的毛发,在河滩起起伏伏”“披头散发",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布吉的心理。
B.文本一通过一些细节刻画乔的形象,如“乔打了一个冷战,把衣服裹了又裹”,写出了雪花落下时乔的反应,真实而细腻。
C.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续使用动词,如“穿"“越”“攀"“过”“蹬"“涉”,展现了乔的行动轨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D.文本一多角度描写萨阿鲁山脉的风暴雪,如“乌云压住黑松林"“狂风裹住黑松林”“地上的雪苍白清冷",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8.文本一前面几段花了大量笔墨描写萨阿鲁山脉高山草甸,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学校文学社邀请你对《萨阿鲁》这篇小说进行评论。请依据文本二中的理论,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①,纪纲驰紊,断可知焉。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疆埸彼此,干戈侵伐。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刺举分竹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封君列国,藉其门资中,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崇贵,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微舒;卫宣则父子聚麀,终诛寿、翔。乃云为已思治,岂若是乎?总而言之,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
中书舍人马周又上疏曰:
“伏见诏书令宗室勋贤作镇落部,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臣窃惟陛下封植之者,诚爱之重之,欲其绪裔承守,与国无疆,可使世官也。何则?以免、舜之父,犹有来、均之子?况下此以还,而欲以父取儿,恐失之远矣。悦有孩童嗣职,万一骄逸,则兆庆被其陕而国家受其败。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侵制思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之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方授,则输翻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昔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世者,良由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大思。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封建第八》)
【注】①虞,夏之朝;指舜和禹之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A循良之B才C膺D共治之E奇F刺举G分竹H何世无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断可知焉”与“至于暂天断发"(《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断”意思不同。
B.干戈,喻指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此相同。
C.“贻厥子孙"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两句中的“厥"均为代词。
D.窃,属于谦词,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窃"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周朝实行分封国祚绵长和秦朝废除分封二代而亡的历史,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定制分封宗室和功臣。
B.李百药在上疏中指出,实行郡县制,选用贤能之人担任地方官员,这样有利于国家,百姓也会称颂国君。
C.在给唐太宗的上疏中,李百药和马周除了举例论证,还使用了其他的论证方法,如马周使用了假设论证。
D.马周在上疏中指出,唐太宗可以给有功之臣和宗室子弟分封一些土地,但是不能给他们的后代授予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4分)
(2)然则向之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4分)
14.李百药认为“世袭分封制”有哪些危害?请依据原文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②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①汩;搅混。②纤辔;回车,走回头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一大清早远道来访的田父,诗人十分激动,拿出一壶酒招待他。场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禀气寡所谐"呼应“疑我与时乖”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一句意思接近。
C.本诗与曹操的《短歌行》均为古体诗,后者语言风格质朴刚健,展现出的诗人人生追求与前者不同,
D.本诗叙事亲切,采用的田父与诗人交流的形式与苏轼《赤壁赋》采用的主、客问答的形式相似。
16.《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回绝了渔父的劝告;本诗中,诗人回绝了田父的劝告。同是回绝,两人的理由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刘读《红楼梦》,读到了晴雯抱屈而死,死前“一夜叫的是娘”,不禁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___,___"。
(2)清代乾隆年间,有人盛赞苏州是“商贾辐辏,百货骈阗”,这与柳永《望海潮》中“___,___"两句描绘的钱塘景象极其相似。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不直抒时光流逝之慨,睹物思人之伤,而借写庭中的枇杷树“___,___”,寄寓深沉的情思,含蓄隽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安丘城有一条老街。老街的两旁,栽种着与南国的榕树或北方的白杨①的葡萄,且整条街的天空被绿的叶紫的果组合着,更有秋天响亮的阳光从黝黑弯曲的葡萄枝杆上缝缝流泻,泻下一片班驳迷人的光影。
老街有个老人,叫朱瑞祥。他是安丘植物分布的活地图。哪个村有一棵古树,哪座山有几种稀有野草,他②。比如,古村落小麦峪东边丘陵上有一棵梾木,老朱心怀爱慕,不辞辛苦走远路,观察拍摄梾木的枝枝叶叶。夏天的时候,他来得晚一些,梾木等得花儿都落了,老朱与梾木相约:明年初夏再来。一个老人,穿越闹市,去偏僻山村看望一棵梾木,和它经历小满小暑小雪,领受谷雨寒露霜降,相见如老友晤面,不见之时。③。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更有秋天的阳光从葡萄枝杆上照射,留下一片斑驳迷人的光影",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夏日酷热难当,来一块汁多味甜的西瓜消暑解渴,顿时感觉凉爽。那么,A?一种说法是五代时期,但此种说法缺少证据。日前的考古显示,西瓜至迟在西汉就到了中国。
西瓜自汉代就传入中国,但为什么没什么人提及呢?特别是唐朝,大量的唐诗,也未提及。那时的文人,大凡吃到点好吃的,总思不住哼唧几句。我的推测是,B,不受待见,所以没有广泛推广种植。西瓜从野生品种的味淡到今天的味甜,是科技干预和植物不断进化的结果。C,要等到南宋。①官员洪皓出使金国,被金国扣留他长达十五年,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得以归国。归来时,洪皓带回的西瓜种子,开始在杭州等地种植。
古人视西瓜为“瓜果之王”,名人雅士吟诗咏赞。最脍炙人口的当属文天祥的《西瓜诗》:“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品。下咽顿有烟火气,入齿便有冰雪声。"②写法新颖别致,把西瓜的形、色、味及切瓜动作、吃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可以堪称妙极。
今人描写吃瓜场面也别有一番趣味。汪曾祺在《夏天》中写道:西瓜以蝇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滥,连眼睛都是凉的。另一位作家则这样写道;中午鼾睡醒来,父亲小胖赤膊,持大菜刀,抱大瓜。我们多子女家庭,瓜大如斗也不嫌大。父亲敲敲,听听,看看,大小孩子则猜猜红瓢、黄瓢、皮薄、皮厚、沙不沙、熟不热、甜不甜……刀起瓜开,一声情不自禁的唏溜。
20.请在文中A、B、C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某杂志社编辑部在审稿时,一致认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逗号与顿号很有表现力。假如你是编辑,请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年,大学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平定天下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筑墙和积粮是物质储备,称王是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客观存在的危机,化用朱升的名句,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挖洞者,备战也;积粮者,备荒也。备战备荒乃为强军之举,亦是富国之道。当然,我们强军富国,绝不是为了称王称霸。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虽说是治国方略,但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少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12367111215
答案ACBBABDA
1.【答案】A(3分)
【解析】“钢琴出现以后,世界上未出现新型乐器”说法不当,根据“除了电子乐器意味着另一时代的到来之外"“就基本不会再产生‘新物种’了”等分析可知,选项说法太绝对。
2.【答案】C(3分)
【解析】两者不是对比,应是类比;另外,证明的观点应是钢琴使用了机械臂“引发了一系列人类不能掌控的跃进"。
3.【答案】B(3分)
【解析】A项是介绍钢琴的复杂性;C项是介绍传统音乐艺术与钢琴的融合;D项是介绍唐代胡乐器在中原地区的改良。
4.【答案】①钢琴拓宽了音域,能演奏出所有音级;②改变了作曲家的音乐思维;③钢琴性能齐全,其他乐器很难与之相比;④钢琴采用十二平均律,成为标准“音体系”的代言者。(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思想观点,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要研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简要概括“文章称钢琴为‘乐器之王’"的原因;然后,找准相关要点在文章中的位置,并进行概括。
5.【答案】原因:会使中国传统音乐失去多样性;会影响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每点1分)
评价:张振涛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分)“十二平均律”在中国实现可能会带来不利,但也要看到“十二平均律"在文化上的意义,如能使得“各个民族间不能交通的音高”统一标准,便于交流;另外,也应看到“十二平均律"在西方取得的成就,如巴赫在钢琴上实践“十二平均律”而取得的成就等。这说明我们对“十二平均律"没有必要回避和排斥。(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本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探究的能力。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可分析出第一问的答案,即十二平均律会使中国传统音乐失去多样性,会影响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他的这种观点的评价,既要看到合理性,即传统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被“硬性纳入一个模式”,但也要看到这种观点的局限性。从原文的第5段来看,“十二平均律"存在文化上的意义,能使得不同民族的音乐便于交流;从原文第4段来看,西方实践“十二平均律”也是取得一定的成就的。
6.【答案】B(3分)
【解析】从全文来看,此刻乔与布吉的矛盾冲突并没有达到顶点。后面布吉“对着主人能牙咧嘴,不怀好意"时,矛盾冲突达到了顶点。
7.【答案】A(3分)
【解析】小说多次描写布吉的毛发,能够暗示布吉的心理,并没有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
8.【答案】①展示了萨阿鲁山脉高山草甸景色的优美,“精灵们”生活于此的和谐;②与后文可怕的风暴雪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萨阿鲁山神"对“精灵们”的庇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前面描写了橡树林和各种小动物的生活场景,展示出景色的优美,“精灵们"生活的和谐;后文描写风暴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对比中凸显了“萨阿鲁山神”对“精灵们"的庇佑。
9.【答案】①小说设置让乔和布吉遇到“风暴雪”,这一设置“将角色打出常规"。②面对困境,乔和“能与山神心灵相通”的布吉本来关系亲密,但产生了冲突,小说体现了“情感的错位"。③面对“风暴雪”这一灾难,乔的举动是徒劳的,内心既有恐惧,又有误解布吉的愤怒,还有最后的猛然醒悟,其深层心态不断暴露出来,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为丰富。④乔对布吉的多次误解也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从而让乔成功走出困境,最后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得以化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要求“依据文本二中的理论",学生首先应梳理清楚文本二中的理论。首先,孙绍振这段话强调小说要设置相关的情节“将角色打出常规”。具体到这篇小说,作者设置了“风暴雪"这一突发事件。其次,情节将角色“打出常规”能够暴露角色的深层心理。面对“风暴雪",在徒劳的挣扎之后,乔内心既有恐惧,又有误解布吉的愤怒,还有最后的猛然醒悟。再者,面对同一情境,乔和布吉表现不相同,且二者之间发生了“冲突”,体现了“情感的错位"。最后,这段话还强调情感的错位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乔对布吉的多次误解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让乔成功走出困境,最后二者之间的冲突也得以化解。
10.【答案】CFH(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句意思:用贤良的人才,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考察进用,哪个朝代没有贤良的人才?
11.【答案】B(3分)
【解析】文中的“干戈”运用借代的修辞,代指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也运用借代的修辞。12.【答案】D(3分)
【解析】“不能给他们的后代授予官职"错,由原文“必有材行,随器方授”可知,功臣和宗室子弟的后代中如果有才能,可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
13.【答案】(1)我听说治理国家、保护百姓,是国君的职责;尊奉国君使之安稳,是百姓的大义。(“经"“庇”“安"“大方”各1分)
(2)既然这样,那么原来认为是对他们的爱护,其实恰恰是用来伤害他们。(“然则"“向”“所以"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经:治理;庇:保护;安:使……安稳;大方:大义。(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向:原来;所以:用来。
14.【答案】①会造成征伐不断,天下动荡;②被分封诸侯的后代骄奢淫逸,不能治理好封国。(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数世之后……干戈侵伐”可概括出第一个要点;
由“封君列国……乃云为己思治,岂若是乎"可概括出第二个要点。
15.【答案】A(3分)
【解析】由原诗可知,是田父提了壶酒远道前来问候诗人。
16.【答案】屈原:不愿意玷污自己廉洁正直的道德品性,宁可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世俗的尘埃;(3分)陶渊明:不愿意曲意于仕途而违背自己的本性,宁愿“褴缕茅檐下”以适其性,也不愿奔走庙堂去追逐荣华富贵。(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答案】(1)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内容分别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柳永《望海潮》和归有光
《项脊轩志》,都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学生应理解情境,再联系相关篇目的内容作答。18.【答案】①截然不同②如数家珍③牵肠挂肚(每空1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语境强调安丘城老街两旁栽种的葡萄与“南国的榕树或北方的白杨"不同,据此可以填写“截然不同”;第二空,前面语境强调朱瑞祥“是安丘植物分布的活地图",对植物分布非常熟悉,据此可以填写“如数家珍”;第三空,语境强调朱瑞祥喜爱梾木,“相见如老友",不见之时则非常想念,据此可以填写“牵肠挂肚”。
19.【答案】①“响亮的阳光"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天阳光的明亮;②以“黝黑弯曲”形容葡萄枝杆,绘形绘色;③叠词“缓缓",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照射带给人的轻柔的感觉;④“流泻”“泻"写出日光像流水般流淌,强化了日光的流动感;⑤原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使前后连贯,形象地让读者感受到秋日阳光的流泻而下。(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先弄清楚原句在语序、句式和表达重心等方面的特点,再结合改句和原句的不同之处选取赏析的角度,最后组织答案即可。
20.【答案】A:西瓜是何时传入中国的B:那时的西瓜不甜C:大量种植西瓜(每空2分,意思对且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衔接连贯能力。根据后面的语境,A处可填写“西瓜是何时传入中国的”;根据后面的语境,B处可填写“那时的西瓜不甜";根据后面洪皓的内容,C处可填写“大量种植西瓜”。
21.【答案】①将“他"删去或者将“他”放在“被"的前面;②将“可以”删去或者将“(以)堪"删去。(每修改正确一句得1分,两处全部修改正确得3分。其他修改方法正确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不合逻辑,可将“他”删去或者将“他"放在“被”的前面;语句②,语义重复,可将“可以"删去或者将“(以)堪”删去。
22.【答案】①逗号停顿时间较顿号稍长一些,父亲的一串动作,用多个逗号隔开,就像一组慢镜头逐一呈现,具有画面感;②小孩子对瓜的各种猜想,用一组顿号隔开,表现了对吃瓜的急切期待,富有情趣;③多个逗号与顿号连用,快慢有致,能让读者体会到儿时吃瓜的氛围感,富有韵味。(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敲敲"“听听”“看看"是父亲切西瓜前的一连串动作,先敲打,并听听声音,来检测瓜是不是成熟,相看一下瓜的长相猜测一下瓜是不是甜。这些动作用逗号隔开,相当于把父亲切瓜前的动作拉长,特别具有画面感。小孩子猜测的内容用顿号隔开,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所以表现出孩子们对吃瓜的急切期待。先放慢镜头写父亲准备切瓜,再加快速度猜瓜,这样就快慢有致,让人感觉趣味多多,体会到儿时吃瓜的氛围感和和谐感。
23.【写作指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朱升提出的策略,这一策略蕴含着准备与目标的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称王"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等;“筑墙”“积粮"是为“称王”所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 2024跨国医疗设备采购合同
- 2024铁路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4年长途汽车运输合同:长途汽车客运合同:边境旅游线路定制运输服务3篇
- 2024版技术服务长期合作协议3篇
- 2024渣土运输服务合同协议书
- 历史对比视角
- 2024钢筋买卖合同范例:简约风格
-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
- 2024版国内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合同
- 法学概论-课件
- 厦门物业管理若干规定
- 外科护理学试题+答案
- 齐鲁医学屈光和屈光不正汇编
- 货架的技术说明(一)
- 【高等数学练习题】皖西学院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工抵房协议模板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学习心得
- 【部编版】2022年语文七年级上:作文能力提升—谋篇布局(含答案)
- 稀土高铁铝合金电力电缆应用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