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练考点·练考卷目录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1真题回归 1考题预测 2考点二现代中国经济发展 3真题回归 3考题预测 10考点三中共土地政策 12真题回归 12考题预测 13高考模拟卷(16+4) 15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1.(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2.(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1912年8月,北洋政府计划将轮船招商局收归国有。10月,股东们在《民立报》发表文章称:“不知公司改革,权在股东,苟非转售外人,即在专制时代亦不能横加干预。”经过一番较量,最终政府打消了收购意图。这体现了轮船招商局()A.彻底改变经营模式 B.践行实业救国理念C.充分利用政府保商政策 D.官商博弈中的有效运作2.如表是《1871~1921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统计表》。其中甲应是(

)甲乙丙丁1871—1873年34.73.70.50.21881—1883年23.84.93.70.21891—1893年20.44.74.50.61901—1903年15.912.58.50.81909—1911年16.515.57.13.51919-1921年29.217.614.01.4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3.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呼声与改革高涨一时,但大多女子很快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依附别人或充当婢、妾,受其压迫。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束缚 B.新的经济基础尚未确立C.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D.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4.如图为1931年4月30日《申报》第1版上的香烟广告,图中文字为:“沪上嗜烟仕女为国权问题特开圆桌会议,最后表决一致赞成拥护国权,即日起纸烟亦非国权不吸。”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A.广告成为主要营销手段 B.近代女性政治意识逐渐增强C.民众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D.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加剧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运动浪潮席卷全国各地,被称为“中国第一代电影皇后”的上海影星蝴蝶,意在借助其明星效应,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与行为(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妇女事业受到社会关注C.上海引领女性运动走向 D.国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6.对于最初接触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存在着对“男女混杂”的担忧,因此早期的经营者为消除这一疑虑,单独辟出女座(间)。但随着人际流动的频繁,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对“男女混杂”习以为常。这一变迁()A.体现了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 B.表明男女社会平等已经实现C.受维新变法解放思想的影响 D.是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的表现7.1915年初,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打不开销路,但下半年开始其产品销路增加,一时供不应求,“近见贵公司所出品‘飞艇’牌、‘喜鹊’牌、‘三喜’牌等烟,此数种申江社会颇为欢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文明开化的新习俗形成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运动推动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3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大量外国商品充斥市场,致使国货严重滞销。原本风雨飘摇的民族工商业面临破产倒闭,东南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达之域,亦无法幸免。九一八事变后,国货运动再次升温。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商会通过颁布《国货陈列组织章程》《上海市商会国货商场营业员服务须知》等相关规程,推进国货运动。商会还创办专门的国货商场以满足商人与民众的双重需求。为进一步规范国货市场,国民政府工商部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作为舆论风向标与引导者的新闻媒体聚焦于国货运动的重要性、规范国货的条例与规则、振兴国货的各类机构与举措等问题。如改善奖励国货条例、规定国家保护工业种类、设立各种工业原料购买合作社、设立工业研究所等。国民政府特把1933年定为“国货年”,并通过举办国货展览会、创办国货刊物、学生救国会、国货运动促进会等多种方式使普通百姓意识到消费国货的重要性、国货运动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国货运动不解自散。——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次升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启示。考点二现代中国经济发展1.(2022·福建卷)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 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 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2.(2022·江苏卷)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3.(2022·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4.(2021·天津卷)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5.(2022·重庆卷)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6.(2022·辽宁卷)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2·湖北卷)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 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8.(2022·山东卷)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9.(2022·全国甲卷)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10.(2022·浙江卷6月)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11.(2022·全国乙卷)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12.(2022·湖南卷)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13.(2022·浙江1月)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浦东还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民间戏言“到上海要摆渡,到农村跨一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随后,金融街、科技园区等相继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下列各项中,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C.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D.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4.(2022·重庆卷)1978年底,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在香港公开宣布:“不久以前,我们在对外贸易上,还有两个禁区。第一,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贷款,不干……第二,外商在中国投资不干。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基本上国际贸易上惯例的做法都可以干。”这一转变(

)A.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B.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标志着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5.(2021·江苏卷)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 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6.(2021·海南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17.(2021·辽宁卷)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18.(2021·山东卷)《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 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19.(2021·全国甲卷)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20.(2021·浙江卷1月)下图所示为某次重要会议的出席证。这次会议提出A.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启动国有企业改革21.(2023·福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第二节巩固新生政权与社会改革第三节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第四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五节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六节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三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第四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22.(2022·河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23.(2022·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二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24.(2021·北京卷)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材料一“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材料二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25.(2021·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26.(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27.(2023·江苏卷)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和妈妈去旅游(宣传画,1985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28.(2023·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份人才招聘启事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居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9.(2023·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歌词曾一度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2.20世纪60、70年代,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其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地区。期间,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三线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

)A.意在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后方 B.开启新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C.改变了西部工业的落后面貌 D.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3.如果以1963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为100.0,到1978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150.44,而同期的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太原的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268.54。到1980年,贵阳、昆明、兰州都已经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三线建设的开展 B.城镇化发展迅速C.改革开放的深入 D.西部开发的推进4.1960年11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5.1993年1月,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中影公司不再统管35毫米国产电影的发行工作,由制片厂与省或市级发行公司直接交易;允许国营电影制片厂同港、澳、台电影公司合拍影片;电影票价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该文件的出台()A.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B.开启了中国电影行业近代化进程C.标志国营电影制片公司退出历史舞台 D.导致中国电影独立发展进程中断6.建国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1985年,政府提出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分配制度。就业政策的转变()A.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B.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D.保障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7.1978—1998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发展到671个,增加了2.48倍;建制镇由2173个发展到18925个,增加了7.71倍,小城镇的增幅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增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C.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8.“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材料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高频词生产农民困难户社会主义劳动社员差别合作社资本主义农业频次111847457514841393330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高频词生产收入经济农民大队农村干部致富社会主义党员频次1241201141149172453938361987—2012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高频词经济地区社会主义农村企业扶贫分配农民群众先富频次389318270187172166145143123113——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考点三中共土地政策1.(2022·天津卷)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部分活动1922年1月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2月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1922年5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2年7月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1922年9月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2.(2022·重庆卷)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3.(2022·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二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1.198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第一个肯定包产到户的中央文件。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将土地承包期政策延长15年不变。2004年后,中共颁布一系列文件,对土地承包中的纠纷解决及经营权流转问题采取系统化、科学化的措施应对。这些做法(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D.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2.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一份重要文件中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要坚持“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可能性”。中共中央的这一要求旨在(

)A.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B.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改革C.继承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D.指导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3.某学者对抗战前后中国华北农村乡村治理结构的研究如下表所示。表中所示变化有利于(

)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乡绅(宗族)—农民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农民A.促进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觉醒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中共夺得民族战争的领导权 D.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4.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公买公卖”“红军不拉夫”“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标语,在红军所到之处随处可见。上述红色标语的宣传旨在(

)A.赢得群众支持,传播党的革命形象 B.开展扩红运动,解决兵员短缺问题C.实行对敌统战,鼓励敌军反戈投诚 D.进行思想整风,增强中共的凝聚力5.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时间主要内容(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农民对共产党的拥护程度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6.因地主逃亡、佃农抗租,1861年,江苏常熟“着佃启征田赋”,改地主交粮为佃户交粮,佃农在交粮之后,仍有交租义务。苏州长洲县发布告示招徕流亡地主回乡收租,并“令各乡官设局照料”。上述史事,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国(

)A.推行平分土地政策 B.得到农民广泛支持C.革命纲领的空想性 D.领导集团发生分裂7.1931年2月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通过《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改为没收富农出租土地,保留其经营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土地政策的改变(

)A.得益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B.根植于社会性质的改变C.依托于工农联盟的巩固 D.立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土地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土地制度安排的探索。阶段文物或情景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一长汀县古城区岩杭乡出具给乡民的分田字据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二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息三1947年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1947年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决定没收地主土地,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剩刚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四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五四川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撤社建乡”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永包制,航分结合,双层经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历程,并分析其历史启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某一时段,围绕“社会矛盾与土地政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高考模拟卷(1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下图为洪宪元年一份关于再次婚嫁的文书。这件珍贵的文物见证了()A.北洋政府的反动 B.新旧观念的碰撞C.社会进步的趋势 D.现代文明的普及2.1897—1927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比较表纱锭布机华厂外厂华厂外厂实数(枚)占比(%)实数(枚)占比(%)实数(台)占比(%)实数(台)占比(%)1897年23430359.316054840.72016100--1913年48419258.833896041.2201650.4198649.61919年65874853.357701046.7265040.5389359.51927年201858857.4149729442.61210950.31197349.7由上述数据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C.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快 D.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3.1922年《申报》刊文指出,家中男女“皆需有经济之独立能力”,且一不靠遗产制度生活,二不只靠男子生活。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生活所需,更有两大好处:“一则可以减轻男子之劳力,一则可以使男女两方面之位置平等。”这从侧面说明(

)A.男女平等逐渐实现 B.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C.大众传媒迎合女性受众 D.女性主体意识觉醒4.1921年签订的《中德协约》规定:德国以现款400万元及津浦、湖广铁路债券交与中国作为战事赔偿的一部分,并放弃庚子赔款;中国同意解禁战时被查封的德国在华财产。这说明中国(

)A.五四运动成果斐然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实业救国实践告捷 D.国际地位有所上升5.1923年,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决定收回粤海关部分权益,英美等国调集兵舰二十余艘于黄埔海面进行威胁。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联络广东工人联合会、新学生社、民权运动大同盟等组织,成立国民外交后援会,支持广州政府的斗争。据此可知,当时(

)A.三民主义得到了真践行 B.民族解放获得了新动能C.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 D.关税斗争促成国共合作6.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制方案,其原则主要为:(一)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二)发挥平民教育的精神;(三)谋个性的发展;(四)注意国民的经济力;(五)注意生活教育;(六)使教育易于普及。这反映出(

)A.近代教育理念得到贯彻 B.北洋政府是新型民主政府C.大革命的社会影响广泛 D.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7.民国初年,山西乡绅针对当地实行放足的做法,指出:妇女放足之令,吾晋严密,并不稍宽,里中寻常鸣锣告众,若仍不放,必行重罚……现时所行之政,莫此为要,殊令人难解。这说明,当时(

)A.放足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核心 B.移风易俗遭到民众抵制C.政府执行力成习俗变革关键 D.乡绅积极参与地方治理8.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民国时期的家庭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原有的家长制受到冲击 B.聚族而居的状态被打破C.外在冲击及内在变革的推动 D.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产物9.中华民国建立后,在张謇等人的主持下,北洋政府开始系统地制定、颁布经济法规,到1921年为止,北洋政府累计颁布经济法规40余项,同时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这些举措(

)A.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 B.导致民族经济得到独立发展C.改善了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 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10.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通电向全国宣布起义消息。中华民国时期,“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上述现象说明清末民初的中国()A.革命成败受制于通讯变革 B.新技术影响社会发展C.科学观念为社会普遍认同 D.民众的政治觉悟提高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根据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经济工作路线方针,这些政策的调整(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经济工作路线方针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949—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构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6—1978年,尽管中间出现误判和曲折,但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梦想没有变,仍旧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大工业项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78—2017年,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共十九大以后,党领导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开创新时代的发展空间,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工业化的更高形态A.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B.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建成了最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指导12.中共的财政金融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1937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在延安成立;1938年,边区银行发行了与法币等值的贰分、伍分、壹角、贰角、贰角伍分、伍角共6种“光华商店代价卷";1941年,中共就辖区的财政困难,调整政策,全面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自行发布货币一一边币。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财政金融发展轨迹表明(

)A.中共以财政金融为主要方向抗击日本经济侵略B.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发展具有一定地区独立性倾向C.国民政府未对中共进行财政支援D.中共探索建立银本位近现代金融体制13.1938年11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国抗战开始后,人民军队必须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成为游击军和游击战,才能同敌情和任务相符合。这一作战原则(

)A.促进国共两党合作 B.推动三三制政策实施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与持久战方针相适应1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认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内容是“集体化加机械化”模式。20世纪60年代,在逐步了解、研究了西方国家农业发展的事实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转变为有步骤地实现“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电气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 B.经济体制改革已逐步展开C.对苏联农业模式有所反思 D.政策制定受意识形态影响15.据如表可知,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苏区政府(

)文献及时间内容《井冈山土地法》1927年明确规定一切土地均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兴国土地法》1929年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公有土地,暂时允许一部分农民拥有少量土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无代价没收地主、军阀、官僚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A.依靠民众开展广泛的土地革命 B.土地政策赢得了农民衷心拥护C.从国情出发不断调整土地政策 D.土地法实施仅限于农村根据地16.1945年7月,一位民主人士对自己的延安之行深有感触:他们(中国共产党)知道贫农的要求,(贫农)不一定在乎自有其田,只在乎有田可耕,下是减轻租额;他们知道贫民要求有钱可借,于是不禁止债主放债,但严定减租保息。这可以印证,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A.抛弃了“耕者有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