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_第1页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_第2页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_第3页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_第4页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预防保健科01.传染病报告管理内容及要求02.03.传染病报告相关法律法规04.我院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目录重点传染病防控01传染病报告相关法律法规一、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2006《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二、传染病防治法01

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法律责任

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02传染病报告管理内容及要求传染病信息报告01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一、医疗机构职责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考核与评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的同时,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私营、民营医疗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均应按照规范和指南的要求执行。一、医疗机构职责二、报告病种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40种。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共2种。②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共27种。③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④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病。包括新发、境外输入的传染病,如人感染猪链球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01三、登记与报告B入/出院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等11项。C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D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A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0项。(注意现地址实在不知道可以填个大概,不能有空)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影像登记0101三、登记与报告02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03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及时检查报告卡内容,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核实无误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04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患者本次病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复诊和备注);如对该患者的报告情况不清楚,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则不再进行报告;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时应再次报告。05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SARS、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重点传染病报告06梅毒Ⅰ.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Ⅱ.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Ⅲ.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按疑似病例填报。丙肝Ⅰ.既往已治愈再次感染的病例需要报告。Ⅱ.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不分急性慢性)Ⅲ.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填报“急性”或“慢性”。Ⅳ.18个月及以下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应以HCVRNA阳性作为其HCV感染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Ⅴ.HCVRNA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不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按抗-HCV检测结果阳性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应订正为其他疾病。血吸虫病Ⅰ.既往感染已治愈再次感染的需要报告。Ⅱ.国外输入的病例需要报告,按照“未分类”填报,并在备注栏中标明“血吸虫病种类+输入国家”。Ⅲ.对于血清学检查阳性,有流行性病学史,未做病原学检查的病例,只能按照“临床诊断病例”+“慢性”上报,不能报作“确诊病例”+“慢性”。乙肝Ⅰ.乙肝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需要网络报告。Ⅱ.以往曾在本院或其他医院诊断并明确报告过的乙肝病例,不需再次报告,应在门诊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诊病例并备注。乙肝诊断定期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开展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呈报本单位领导,同时在院内通报。如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网络直报人员应立即向诊断医生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及时向本单位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三、登记与报告07方法:登录诊疗平台,选中一个时间段,导出在excel内,查看全院门诊日志、住院日志、检验影像异常信息等登记是否完整,有无迟报、漏报传染病。建议:县级医院1周/次乡镇卫生院2周/次四、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正面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病例追踪、核实和随访。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病人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的传染病应分别报卡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丙肝病例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其余病种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报告医生:诊断传染病的医生背面需要填写诊断依据的疾病: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肝炎、梅毒四、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0304020501需要填写诊断依据的疾病: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肝炎、梅毒报告卡背面(附卡)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丙肝病例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其余病种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现住地址: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病人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的传染病应分别报卡。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病例追踪、核实和随访。五、报告卡订正与删除

病例发生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报告单位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应及时更新诊断日期;而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确诊病例,诊断日期可不更新订正卡重卡删除时须填写被保留传报卡的卡片ID。删除卡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字体显示为蓝色,经审核删除后可恢复;未审核删除后无法恢复删除卡根据省市级考核要求,从2019年开始删除卡片纳入疾控对报告质量的考核五、报告卡订正与删除03我院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我院目前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1、报卡类别未勾选。建议:在报卡时,记得在初次报告后勾√,订正的报告卡在订正报告后勾√。2、门诊日志(10项)及出入院登记(11项)项目不全的较多,主要是门诊日志的身份证号码和地址,请尽量完善,不要留空白。(今年疾控要求的主要检查项目)3、现住址填写不规范。建议:现住址要填详细。现住址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4、病例分类不准确。建议:乙肝、血吸虫病、确诊丙肝病例需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在相应的类别前划“√”。另乙肝、梅毒病例等需分类准确,如乙肝病例需分类是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等。5、发病日期、诊断日期不准确。建议:仔细询问患者,如实记录,发病日期应在就诊前或同日,但不应全部是诊断的同一天。诊断日期需精确到几时,且报告传染病病例应及时,按报告时限及时、准确填报。6、只是来我院打针拿药的门诊传染病患者(如乙肝、梅毒),此种病例可不报卡,但下了传染病诊断的一定要点复诊及备注清楚。7、报卡很被动,没有责任心。建议:所有医生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主动报卡并联系传染病管理人员,及时完成直报,保证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8、传染病诊断相关的歧义诊断多,如腹泻、感冒等,直接下这些诊断也需要报卡。检查会看患者病历及用药,请下诊断明确(如可下非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上感等)正面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病例分类须准确,并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报告医生:是诊断传染病的医生,字迹应工整。实足年龄横线后只填写数字,岁不用填写,在年龄单位后岁月天后勾√。报卡类别需勾选初次报告诊断日期需精确到几点按报告时限,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及时上报报卡诊断分类及注意事项根据疾控要求的传染病上报标准及我院实际情况(有些疾病我院无法出检验结果)1)乙肝必分型(急性或慢性),肝功能异常报确诊病例(主要看ALT转氨酶),肝功能正常报病原携带者。2)梅毒复查阳性后报疑似病例(一般报的隐性梅毒)。3)戊肝报临床诊断4)梅毒、甲肝、肺结核等一般报疑似病例。5)手足口病、水痘、菌痢疾、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报临床诊断。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报确诊。7)流行性感冒报临床诊断或确诊

注意:1)报卡肝功能异常主要看ALT(男性>50,女性>40),最好备注症状。2)梅毒必复查定量阳性后再报卡。3)如有肺结核疑似病例请报卡后一定要填转诊单,转县医院结核门诊(门诊转金

城,住院转新政)4)如有初诊已报过卡的患者来复诊,在诊断未发生变化下,一定要点选复诊,并备注复诊04

重点传染病防控控制传染源

隔离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可能传染病的动物等)。一旦发现尽快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最常用的卫生措施是消毒。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三个基本环节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乙类传染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5N1、H7N9)、SARS、麻疹、流脑、百日咳、肺结核、白喉、猩红热;丙类传染病有流感、流腮、风疹。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通过呼吸、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等呼吸活动时呼出气流中包含大量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和飞沫核等,直接吸入或通过沉降到物体表面被健康人体二次接触(接触传播)或者蒸发为飞沫核后经由空气(空气传播)被健康人体吸入体内从而引起感染。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及飞沫传播)以及空气传播。一是利用广播、发放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宣传个人防护知识,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讲礼仪,有症状、早就医等。二是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按照要求加强病例监测,病人隔离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病例隔离管理AEBDC通过病例流调,按病种管理要求,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询问症状、实验室检测等),进行追踪和风险告知。密切接触者管理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手段,建立起免疫屏障。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加强消毒,掌握消毒浓度、消毒方式,定期通风换气。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以腹痛和腹泻症状为主,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甲肝、戊肝、感染性腹泻等。夏秋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少数病例病情严重。

主要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疲乏等。

传播途径:“病从口入”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病人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含有大量致病细菌和病毒,可污染水、食物、玩具和日常物品,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肠道传染病防控按照要求加强病例监测,病人隔离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病例管理健康教育查找传染源消毒对污染的水源和食品要及时消毒,病人用厕所、粪便和被污染的物品应做到随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水。通过流调、判断疫情,对排泄物、呕吐物、食品、水源采样,查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狂犬病防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全球范围约98%以上人狂犬病是因暴露与狂犬病犬所致!暴露后处置三个环节规范的伤口处理(早、全面、彻底)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尽早、足量)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在第一时间处理,越早越好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加强犬伤规范门诊的建设,科学规划辖区内犬伤门诊的布局和数量;按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要求,对犬伤门诊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规范处置和应急处理能力;多部门协作,采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开展犬只管理、狂犬病危害、狂犬疫苗作用等知识宣传。防控措施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俗称“打谷黄”)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法定乙类传染病;也是人兽(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从而引起人的发病和人间流行,又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与流行形式间接接触感染人在参加各种活动时,躯体接触被传染源排出钩体所污染的水体或其他环境都可能被感染,是人群感染的主要方式流行形式:稻田型、洪水型及雨水型(1)稻田型发病主要集中在稻收期间,稲收结束,流行终止(2)洪水型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发生,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3)雨水型流行主要集中在持续降雨后,流行期较长诊断标准(WS290-2008)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30天接触疫水或带菌动物血液/尿液2早期典型临床表现:

三症(寒热、酸痛、全身乏力)三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3实验室诊断:从病人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中分离到钩体从病人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中检测出钩体核酸病人恢复期血清中钩体抗体效价较早期血清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400(非流行区)顺口溜: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2020年四川省报告钩体病68例,死亡4人,仪陇县报告了32例,死亡2人。发病数占全省总报告病例的47.06%。1、治疗:病人治疗原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