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摸底考

(2021.8.26)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2)老子认为,百姓只要做到“___________,则无败事”。(《老子》四章)

(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且得体的一句是()(2分)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稿子上有几处不大通畅的语句,我大胆加以斧正了。

C.拙作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其中定有许多不妥之处,现寄给您,请不吝赐教。

D.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明白,特来信垂询。

(2)调整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序,使句子连贯,以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咖啡的老家是非洲。

②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编年史上已经提到这种常绿植物了。

③“可可”这个词,原文就是印第安人创造的。

④苏联书籍曾经称赞中国茶是“埃及金字塔的同年者”。

⑤可可的故乡在美洲。

⑥亚洲的中国是茶的老家。

⑦这三种饮料原产地分布于三个大洲。

⑧世界三大饮料,是茶、咖啡和可可。

A.⑧⑦⑥③⑤①④②B.①⑤③②⑥④⑧⑦

C.⑥①⑤⑧⑦③④②D.⑧⑦⑥②④①⑤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7分)

导演的限制与自由

①导演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近代戏剧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流派认为,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导演创作,可以发展或充实剧本,但却不能违背原作的立意与风格。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美国的贝拉斯科、中国的焦菊隐等,都持这种观点。

②也有人认为,导演是现代戏剧的核心,他可以随意篡改或解构剧本,甚至干脆不要剧本,正如他有权设计布景,有权摆布演员,有权使用音响灯光一样。一些先锋派导演或理论家多持这种观点。如果把这种“导演中心”论限制在演出的范围内,还是有道理的,作为某种创新实验,更是无可厚非,但要推行于全部戏剧活动,恐怕就行不通了。

③导演的职责是排戏。作为整个创作群体的一员,导演的基本职责是把剧本搬到舞台上去,使文学形象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舞台形象。而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所以一个导演必须具备广博的社会、历史、人文知识,方能深入发掘原作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其次,导演是演出的组织者。为了把各种艺术成分组织起来,融为一体,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舞台形象,导演必须谙悉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第三,导演还承担着培养演员的责任。演员是舞台艺术的中心,当然也是导演的主要表现手段。选好演员,往往戏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导演,在排戏当中,能以各种方式启发演员,激起演员的创作欲望,从而大大提高演员的艺术表现能力。现代剧坛上的许多优秀演员,都是在一些著名导演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

导演与剧组关系图

④导演艺术是以剧本为基础,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导演创作不仅受到剧本的制约,而且必须在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导演是戏剧艺术里限制最多,也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戴着脚镣跳舞。所以,《艺术形态学》的作者莫·卡冈说,“导演是最少独立性的艺术,因为它是其他所有艺术的上层建筑,而它控制其他这些艺术,使它们互相‘迁就’,最终创造出以它们的综合为基础的新的艺术。”

⑤有时候,因为演员、舞台或社会环境的限制,即使是名家执导,也会把一些优秀剧作给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欧阳予倩先生曾先后三次执导曹禺的《日出》,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1937年2月)是个业余剧团,因为找不到扮演翠喜的演员和做效果的人,不得不删去整个第三幕,结果让专程赴上海观摩演出的曹禺很不高兴,认为它没有体现出原作的立意来。4个月后,欧阳予倩为中国旅行剧团导演《日出》,就保留了第三幕。为什么呢?因为该团是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聚焦了不少人才,可供导演支使,为其二度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演出大获成功。特别是扮演翠喜的青年演员王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欧阳山尊总管舞美灯光效果,做得也很有层次情调,台口处那面背对观众的空架衣镜和全剧繁复的音响效果,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看后非常满意。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由此可见一斑。

⑥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导演又是戏剧艺术里表现手段最多,自由度最大的工作。对剧本,他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力,对演员,他有遴选和调教的职责,对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他有根据整体构思和排演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自由。限制与自由都是相对的。譬如有些剧本,本身平平,乏善可陈,但是到了优秀导演手里,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排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好戏来。郭沫若的《蔡文姬》(1959),又是写自己,又是替曹操翻案,主题分裂,台词啰嗦,就连作家本人都说它“很不成熟”。但幸运的是遇到了焦菊隐这样的好导演。焦弱化了作者对曹操文治武功的阿谀奉承,突出了蔡文姬的人生悲剧,刻意追求舞台艺术的民族化,使之成为那个朝代最富创意,也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⑦剧本是演出的基础但不等于演出,演员、舞美、灯光、音响都很重要,但分开了就难以为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是导演,导演才是舞台演出的真正作者。

(选自《戏剧艺术十五讲》,有删改)

3.第④段中的“戴着脚镣跳舞”形象地描述了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处于______和______的矛盾状态。(2分)

4.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是导演。

B.作者反对“剧本中心”论,而主张“导演中心”论。

C.焦菊隐成功改编《蔡文姬》说明剧本对导演限制很小。

D.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受限于剧本、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

5.下列对文中“导演与剧组关系图”各种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导演是戏剧演出的组织者,直接管控监制。

B.舞美的质量由技术指导负责,与导演无关。

C.舞美包括布景、道具、灯光和效果四要素。

D.舞蹈是由导演做领舞和舞蹈演员共同完成。

6.第③段提到“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请以高中教材中学过的剧目为例进行分析。(4分)

7.第⑤段论证了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①来到爱荷华城后,每天都震撼于此处日落的美。我很难找到确切的词汇来形容眼前日落的盛况,因为猛然发现自己的中国经验完全无法适用。

②在国内,日落也是美的,你会看到一枚咸鸭蛋般的夕阳缓缓落下,落下后,天边飘荡着绛紫色的襟带。爱荷华的日落很晚。夏天,夕阳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依依不舍地退场。并且,日落最初昭示她的存在并非以溏心蛋那样的形状,她早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你看到的是整片天空的万道光芒,所有的云朵都是大块大块的金色,奔腾、立体、连绵不绝、充满力量,叫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镀金浮雕。

③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日落总使人遗憾。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读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一直有个困惑:斯嘉丽在失去女儿邦尼,丈夫瑞德也离开自己之后,究竟是哪来的勇气,独自站上荒原面对夕阳,说出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一天”?

④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天,我在克林顿街等校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眼见着晕染整片天空的耀人金色渐渐被殷红取代。然而,当我坐校车再耗费半小时光景回到位于西校区的宿舍时,刚下车的我竟然发现:即使黑夜已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炫目的金光。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日落释放的信号,是温暖,是希望,是永恒的光芒。

⑤光这个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英译就是“点亮”。光与黑暗的分界也就是文明与愚昧的划分,甚至可以说,光早已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学标准。

⑥西方人理想的家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玻璃窗要擦得通透,让阳光能够完完全全照进来;客厅里设有壁炉,不仅是为了冬日取暖,也是漫漫长夜光芒的所在。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公园里是成片的草地,你会看到人们在草地上或坐或躺或野餐,尽情享受阳光的滋养。

⑦常常在这种时候,我会感慨,东西方文化竟是如此不同!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诸多发明,然而玻璃这东西恰恰不是我们发明的,甚至也不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或者可以这么说,玻璃这东西应该是被我们的美学排斥的——太通透,让所有东西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呢?确实,在传统的东方,纸才是符合我们生活趣味的发明,它让明烈的阳光减去锐利的锋芒,又让门窗上精心设计的寿字阑干以一种柔和的形态投影在地上。如果说西方人爱的是光,那我们东方人确实更爱阴翳。

⑧如果你醉心于中国的园林,那你恐怕要觉得西方的公园多少是缺乏诗意的。我们的美源于一个“遮”字,芳草古木要用小桥流水或亭台楼阁掩去一部分,若隐若现,如此,才有了移步换景,才有了曲径通幽。

⑨不仅如此,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美的感知,西方和东方也迥然相异。

⑩无论是文艺复兴的画作,还是之后的印象派,西方人眼中女性的美很大程度上由光展现,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德加画中的芭蕾女孩,画家都用心将光引到画上,照亮女性。

.同样是女性的美,在东方的文艺作品中则更多借助被遮掩的部分来显现,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手中的扇子,偶尔甩起的长长的水袖,常常会遮去容貌的一部分。这被遮掩的一部分便脱离了现实的桎梏,任凭各人天马行空的揣想。日本文坛巨匠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中,岛村初次见到叶子的描写就洋溢着一种东方的情致。

.川端呈现的是阴翳中似幻似真的少女叶子的面庞,正因为模糊不清,才成为想象的对象,成为情感的对象。最后真作假时假亦真,表面上窗玻璃映出的叶子的脸庞是虚像,但这一刻却是唯独属于岛村的对叶子的“看见”,没有别人可以拥有这样一个叶子。

.我固然能感到西方的光芒对人的感召和鼓舞,但更喜欢东方人和阴翳玩的游戏,东方强于感官,而西方胜于逻辑,各有所长,但我们似乎不认为“强于感官”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今的我们还剩下多少阴翳可言呢?我们的公寓、大厦也都安上了玻璃,厕所铺上白色的瓷砖,宛然脱胎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我们也都熟练掌握了西方的礼仪,说话时要和对方保持眼神的交流以示尊重——连对方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也能清晰数出的时候,留给美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呢?

(有删改)

8.概括第①段画线句中作者“震撼”的具体原因。(3分)

9.分析第③段写作者小时候读《飘》的困惑,用意是什么?(4分)

10.赏析标题“西方的光,东方的影”。(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语出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2.下列可以收入本作品的诗歌集是()(2分)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

13.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清新流畅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

14.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2)世以此多焉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圣惧,自免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2)系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1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19.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2分)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

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

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20.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钱伯庸文序

明·曹学佺

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见。作揖曲躬之际,阔别致谢,寒温者尽。及其执茶对坐,别无可说,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

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又草草读过而已。

噫!此所谓时套也。

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俗套矣。

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以之初书谒见于予。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

21.下列与本文体裁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

A.《送东阳马生序》B.《后序》

C.《白莽作序》D.《伶官传序》

22.赏析画直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3.对“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文的风格走向时髦,也是因为人们相见或听曲时的行为方式引起的。

B.写作文的人追求时髦,也是因为受到社会上待人接物风气的不良影响。

C.写作文讲究虚浮时髦,也是由于人们肤浅不正确的评价所逐步导致的。

D.作文的风格时髦虚浮,也是由于人们只重形式不讲内在主题淡漠所致。

24.从文中看,造成文章落入时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简析曹学佺对钱伯庸和《师说》中韩愈对李蟠欣赏点的异同。(4分)

三作文70分

26.作文

有人说,人终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见”,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答案

1.(1)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慎终如始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1)C

(2)D

3.限制(制约)自由(每空1分)。

4.D(3分)(AB两项其实都是文中提到的某一学派的观点,并非本文作者观点。D项的例子在文中不是论证导演受限制的大小,而是论证导演的自由度)

5.C(3分)

6.答案示例:《窦娥冤》(1分)叙写了善良孝顺的窦娥蒙冤致死的故事(1分),反映了封建社会草菅人命、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1分),寄托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1分)。

评分说明:涉及教材中作品,又如《雷雨》《哈姆雷特》(1分);作品的相关内容(1分);反映的文化内涵(2分)。

7.答案示例一:论证并不充分(1分)。欧阳予倩第二次导演《日出》的事例只论证了演员对导演制约(1分),而没有明确论证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1分)。

答案示例二:论证充分(1分)。重点通过欧阳予倩两次指导《日出》的事例(1分),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阐释演员对导演创作的制约,(1分)也兼论了舞美条件对导演效果的影响。(1分)

评分说明:只答充分或不充分,不阐述理由的不给分。选择答论证不充分的,最多给3分。

8.①爱荷华的日落很晚;②落日的景象极为壮丽多姿,充满力量。

9.丧女和丈夫离开应是斯嘉丽人生中的极大不幸,但她依然对人生与未来满怀信心。这与作者传统的中国式情感体验完全相反。照应上文议论“在西方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完全不一样”,为下文作者在美国实际观赏日落时感受到的“温暖、希望、光芒”的全新体验作铺垫。

10.内容上:以“光”与“影”分别代指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与审美观,将抽象的理论借助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表达出来,便于读者理解,使文章富于感染力。.

形式上:以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为题,整饬简洁,高度凝练。②“光”与“影”是文章的线索,将各种素材有机组织在一起。

11.答案示例:作者认为东西方的审美观念迥异,东方强于感官,西方胜于逻辑,原本各有所长。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接受西方的审美观念,而丢弃东方审美观念中的独特价值,则是不足取的。这种思考对当下人有警醒的作用。在文化观念碰撞日趋频繁的当下,我们不仅要充分看到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美,更需要深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发现其价值,不要陷入文化虚无的泥淖之中。

12.C

13.B

14.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是“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这是直接写自己的归志,属于直抒胸臆。“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既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之意,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同时也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中,虽是针对尾联设题,但也要关注全篇,从全诗来看,此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纸上。

1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