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社戏(区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社戏(区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社戏(区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社戏(区一等奖)_第4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社戏(区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导入新知同学们,今天我们看戏(电视剧或者电影),要么是在宽敞的电影院,要么是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已经很少有千山万水专门去看戏的经历了。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你和你的小伙伴们,走上几里路,去看一场戏,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鲁迅当年与小伙伴们一起看戏的场景可是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社戏》一文,与他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份难忘的记忆。题目解读“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即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社戏的演出,众彩纷呈,四邻乡里,皆可前往观看。参加敬祀的族人还可以分用丰盛的祭品,称作社饭。社酒是不可或缺的唯一的饮料。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丰收、逐瘟疫。初读感知1、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为详写。初读感知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我”、母亲、外祖母、阿发、双喜和六一公公。初读感知3、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3段):写小住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一般乐事。第二部分(4-30段):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31-40段):写看戏次日的情形。初读感知其中,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作四个层次。第一层(4-9段):写去看戏前的波折。第二层(10-13段):写去看戏途中的情景。第三层(14-21段):写在赵庄看戏的情形。第四层(22-30段):写看戏归来的情形。走近作者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字词积累词语积累:归省:回家看望父母。撺掇:劝诱,这里是鼓励别人去做的意思。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现常指在时代潮流中搏击风浪的人。惹眼:显眼,引人注意。弥散:弥漫消散。惮:怕,畏惧。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课文精读精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课文精读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1)“我”可以免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友爱和情趣。课文精读句子:“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2、“我”在平桥村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找出写“我”受到优待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这些地方你看出平桥村有什么样的民俗风情呢?

民俗:热情好客、风尚淳朴。课文精读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思考下面问题。课文精读1、读下面这个句子,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从这一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想看戏的心情之迫切,为后文夜航看戏这一主要情节作了铺垫。课文精读精读第二部分第二层次,思考问题。课文精读1、品味“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这句话是心理描写,也是夸张手法的运用,写出了“我”终于可以去看戏时内心的喜悦之情。课文精读2、再读第10段,体会该段的语言特色。作者用一组简短而轻快的语句,加上一系列的动作:望见、跳、拔、点、磕,再结合心理描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夜航看戏时欢快的心情。课文精读精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问题。课文精读1、“我”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这一心情的?“我”的心情是无限欢喜的。作者用比喻的方式,把赵庄戏台比喻为“仙境”,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对舞台上的表演,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来描写,既符合孩子看戏的天性,又能表现出看戏时的欢快心情。课文精读2、浏览17-21段,这几段既写了“我”看戏时的表情,也详写了舞台上的表演。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呢?从看戏时“我”和伙伴们的表现来看,“我”们喜欢的都是打戏,对于坐着唱的文戏都不喜欢。这很符合小孩子看戏的天性。作者这样写,把本来平淡的看戏过程也写得充满了童趣,读来也觉得趣味盎然。课文精读精读第二部分第四层,思考问题。课文精读1、“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对看戏仍很留恋,这从“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中可以看得出来;但小伙伴们却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似乎对返程更感兴趣。课文精读2、在归程中,作者着重写了小伙伴们偷豆、吃豆的过程,这有什么作用?写偷豆、吃豆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小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也写出了乡村孩子的憨厚无私,同时,这也是“看戏”这一高潮带来的欢乐的延续,对于表现看社戏的乐趣有很好的补充作用。课文精读精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课文精读这部分重点写六一公公夸奖和送豆的事。这样写的作用有:一是收束全文,使“看戏”这一故事有一个完满的结尾;二是照应前文,再次写出了平桥村民风的淳朴。1、这部分重点写了什么事?有什么作用?课文精读2、仔细品味文章结尾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吃豆不在于豆的味道,看戏也不在于戏的内容,重点是吃豆的气氛,看戏的心情。和小伙伴们偷豆吃,那是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小伙伴们一起看戏,那是一种平等的心灵的交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与小说的前半截形成鲜明的对比,批判戏园里看戏时城里人的傲慢与冷漠。写法探究本文标题为“社戏”,所以看戏当然是重点,这一部分也写得最详。看戏前写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是在为看戏作铺垫,看戏后写六一公公的夸奖和送豆,是照应看戏前表现村民的淳朴,所以这两部分都写得较略。1、详略得当写法探究虽然看戏是重点,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看戏途中的喜悦和看戏回来的欢快心情,而是把这种心情寄托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第11、12段看戏途中和第22段看戏归来,都加入了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正是这些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我”和小伙伴们欢快的心情。2、融情于景拓展延伸课后从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中选择一到两个中短篇小说来读一读,特别是集子中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这两篇。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们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巩固提升

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绞洁棹桨疲倦B.絮叨弥撒屹立C.纠葛偏僻惹眼D.家眷怠慢嘱付C巩固提升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一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从侧面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也体现出了伙伴们看戏心情的迫切。课后板书平桥村我受到的优待民风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