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亳州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亳州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经过这场危机,卡斯特罗深感古巴不过是超级大国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他不仅更加不信任美国,而且对盟友苏联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场危机A.推动了古巴走上独立道路 B.客观上使得美苏走向缓和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D.表明美苏冷战的中心转移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3.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该诗歌颂了火药制成爆竹产生的绚丽美景,这一时期火药发挥的最重要作用应是A.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B.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C.使世界战争走向现代化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申根区”是指履行1985年在卢森堡申根镇签署《申根协议》的26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该区域内的各个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这反映了当今世界A.人口迁移自由无限制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C.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D.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5.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规定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其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D.表明了法律的宽松与灵活6.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隋代官仓的设置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7.“(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A.进行二次革命 B.实行“实业救国”C.改造文化心理 D.实施预备立宪8.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京沪铁路工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和《跟着共产党走》,涌进庆祝的巨流。一个黄包车夫高兴得逢人便说:“我拉了二十多年车,没像今天这样快活过。往日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他们欢庆是因为A.辽沈战役的胜利 B.平津战役的胜利C.淮海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9.冷战结束后,欧盟东扩吸纳了东欧国家,但欧盟不但未能因此而强大反而导致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致使欧元区面临解体的危险。这佐证了A.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减弱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区域集团化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0.“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11.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2.对下面时间轴呈现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③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⑤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13.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4.下图是19世纪30年代法国画家的经典作品。该作品①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②透露出自由的主题与强烈的激情③讴歌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伟业④成为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珍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16.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头辩论。从决议在议事会提出,经过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到最后形成决议,几乎都是口头进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 B.推动了智者运动的兴起C.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 D.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17.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A.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 B.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C.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D.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18.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19.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汉书》曾记载,公元前108年春,长安举行盛大角抵戏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的轰动效应。这折射出当时A.恢弘磅礴的时代气魄 B.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C.明礼修身的道德追求 D.雅致清谈的人生态度20.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A.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教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现象21.下图剖析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内部的社会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B.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与保守性C.西方宗教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中国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22.《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23.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21日宋美龄广播了蒋介石的《告印度人民书》英文稿。文中说,中印两国人民命运相同,因此应并肩作战。他同时要求英国能够“不待印度人民有任何的要求,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使他们能发挥精神和物质无限之伟力。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反映了A.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英、印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远东事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D.中印对日作战已经转入反攻24.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2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全家处死”。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当在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6.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27.从八大到十一大,新中国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首位。从十二大到十七大,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政策或方针是A.“一边倒” B.和平发展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29.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越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 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30.《三等车箱》是1862年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画家杜米埃的作品。作品描绘了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都各有生活的苦衷。该作品A.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绝望B.抨击了法国的政治制度C.是反传统反理性绘画风格D.抒发了强烈的个性色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动建立了全球贸易机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8年—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1966年—1977年增长了9.2%,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是1980年的两倍。同时,新型合作对新经济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司取代传统跨国合作企业,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从全球化中获益,又对全球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一极”。大国关系的伙伴化,使大国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借重,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态势。——唐书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版)》(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结束以来推动“新经济秩序”建立的因素。指出推动这一“秩序”发展的亚太地区经济组织。(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教育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1904年1月,清廷批准《奏定学堂章程》,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袁世凯为自己当皇帝复辟帝制,重新尊孔,在教育方面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面对这种情况,“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研究新学制,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摘编自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重视养老问题,周代即对有8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实行减免徭役政策,汉代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规定不赡养老人者“弃市”(一种处罚措施);魏晋时期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官方养老院——孤独园,由国家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唐朝法律规定: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意思是家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否则要被治罪。宋代《宋刑统》将不孝作为十恶之罪,对不孝之罪惩处比较重。明代养老制度堪称完备,不仅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还设养老苑、惠民药局,收养孤赛老人。——摘自根据微信公众号唐语海谈《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材料二在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济贫院等社会救助机构承担了类似“养老院”的作用.940年,英国社会救助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并鼓励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在制定1948年的《国家救助法案》时,当时的健康部长提出用“养老机构”替代“济贫院”,以确保所有想要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都可以轻松入住。世纪60年代初,健康部再次提出健康和福利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将老年人维持在社区中。20世纪70年代,英国官方发布了“老年人更加幸福”的报告,提倡让大多数老年人离开照护机构而回到家中接受服务。——摘编自石琤《英国养老服务政策对中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养老的特点,并分析古代养老制度产生的原因。(2)分析近代英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评述的是美苏对抗在古巴引发的导弹危机,由于两国认识到核战争的危险,危机过后双方都主动缓和了关系。B正确;古巴独立在1962年之前已经完成,A排除;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不是古巴导弹危机导致的,C排除;冷战的中心始终在欧洲,D排除。故选B。2、B【解析】

材料文字“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表明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其主张被秦王采纳,在全国实行郡县制,B正确;郡县制在秦以前的战国时期已经存在,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战国是否实行郡县制的信息,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联系所学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史实分析解答。3、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时期”是指明代(13世纪到17世纪)时期,这正好是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期;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外传改变了使西欧的历史进程,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经济上由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发展,相对孤立的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火药外传)。4、D【解析】

根据“26国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内”对“国际旅行者”,“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结合所学可知,申根区的出现反映了欧洲为代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集团化”得到发展,D项正确;申根区是对“国际旅行者”而言而不是对人口迁移所说,A项错误;这是一个旅行自由的协议,与政治多极化无关,B项错误;协议对成员国某一方面加强合作,不能反映当今世界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C项错误。5、A【解析】

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和“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可知,罗马法和中国《刑法》均反对以强迫或惩罚当事人的方式来获取证据或供述。这些规定强调获取证据必须合法。故A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弱势群体”、“法律的宽松与灵活”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B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6、B【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如“广通仓、常平仓”的设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B正确;粮仓的设置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新突破,A错误;C、D与材料无关。7、C【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并没有在思想上对旧文化造成打击,它失败后,中国很快就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对辛亥革命进行补课。所以近代先进的中国从学制度改变成学习西方文化,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来达到改造文化心理的作用。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的近代化8、D【解析】

依据材料“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京沪铁路工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和《跟着共产党走》,涌进庆祝的巨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欢庆是因为南京解放,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有关,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排除。9、D【解析】

材料“欧盟东扩吸纳了东欧国家,但欧盟不但未能因此而强大反而导致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致使欧元区面临解体的危险。”表明欧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可以得出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曲折的,故D正确;当今世界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多极化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突显大国的影响,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问题,故C不正确。10、A【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附会汉朝法谭,作为审判的依据”可以得出,汉代审理案件的时候将儒家经义和法律融合,体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审判依据的变化,没有体现司法被破坏,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汉代立法以儒家为依据,故C不正确;由材料“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D不正确。11、A【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详解】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者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故A正确;B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说法也不科学,不管列强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损害中国利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奋起反抗,故排除BD;大众传媒对民众有影响是外因,关键是内因民众自身的觉醒,故C错误。【点睛】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12、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都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思考,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相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则,②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培根认为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这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说明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④项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历史信息都没有体现上帝的地位和作用,①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科学给人类幸福的内容,《独立宣言》也不是科学成果,③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知识的作用;⑤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C【解析】从材料中“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可以看出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暴动,这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对象包括他们;B选项说法错误,与实际情况相悖;D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14、D【解析】

19世纪30年代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经典作品《自由引导人民》透露出自由的主题与强烈的激情,讴歌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伟业,成为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珍品,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自由引导人民》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①错误,与之组合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5、C【解析】

根据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项排除;根据常识,士大夫阶级并不等于广大国人,故B项排除;“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这种说法属于绝对化错误,故D项排除。16、B【解析】

口传以及口头辩论在雅典的社会生活中意义重大,这种对辩论术重视的现象促进了专门教授类似知识群体的兴起,即智者运动兴起,B正确;重视辩论并不会削弱雅典的政治理性,反而更加追求逻辑、理性,排除A;题干与雅典法律无关,排除C;雅典城邦政治下,公民素养较高,排除D。17、B【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未,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结合所学知识,这句话指的是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这与原来的自由放任的不同。因此,美国的创新是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故选B;A项的“防止”过于绝对化,排除;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用国家权力主导市场,C错误;材料是经济内容不是政治的分权制衡,D错误。18、C【解析】

表格“宜子孙及酒食”“(值)钱七千二百”说明古代手工冶金的技术和工艺成就较深,故C正确;材料没有直接说明手工业的来源,故A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冶金,不是盐铁官营,故B错误;国家征税不符合表格主旨,排除D。【详解】19、B【解析】

角抵本来是作战时手脚并用,争斗相搏的手段,后来演变为摔跤之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角抵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说明人们对角抵活动的喜爱。角抵表现出尚武的精神,体现出人们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故选B;A是汉赋的表现,排除;C是知识分子学习礼乐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的人生态度,材料体现的是汉代,排除。20、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现象,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故选D;AC两项均不能体现社会底层民众的心理变化,而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故这两项均不是主要依据,排除;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甲午战争后登上政治舞台,但很快以失败告终,并未在近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取得较大的成效,排除B。21、A【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矛盾,使国内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反映题干主旨,排除;近代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中出现了新的因素,即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中国所带来的民族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暴动此伏彼起,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孔子、孟子排名第一、第二,可知儒学影响深远,A项正确;孙中山排名第三,不能说明其“影响力巨大”,B项符合题意;学生崇拜人物中有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等可知国人对西方哲人有初步了解,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弱化对帝王的崇拜,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项表述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23、A【解析】

抗战时期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强调两国合作,表明支持印度民族解放的外交立场反映出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英印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具体“远东事务”和“国际社会”的关系,C项错误;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刚刚成立,中印对日作战还不具备反攻条件,D项错误。24、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25、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并且不允许复立丞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首先废除了丞相制度,故选C项;宋元时期丞相制度都没有被废除,排除AB项;清朝在明朝之后,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C。26、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的下议院权力不断扩大,世袭的上议院权力缩小,但是保持传统拥有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否决权,表明英国议会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故选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实践专制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C;材料体现代议制中的制衡原则,符合代议民主精神,D错误。27、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由毛泽东时期的革命外交转变为新时期的“无敌国”的外交,中国的外交越来越成熟。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在国际交往中一直遵循这些原则,并把它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方针,排除A项;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并非中国外交方针,排除B项;“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题干“一以贯之”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28、D【解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29、D【解析】

唐代交州、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而兴盛越来,唐朝还设置“市舶司”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知,唐代的对外政策较为开明和开放,故D正确;A项错在“主导着”,叙述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是国策,故B错误;对外贸易对沿海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但不能说依赖,故C错误。30、B【解析】

依据材料中“《三等车箱》是1862年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画家杜米埃的作品。”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抨击当时的法国政治制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绝望,而是对现实制度的一种批判;C选项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强烈的个性色彩的抒发。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因素:美国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动;新型合作。(。如答“关贸总协定”或“全球公司的推动”也可给分)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如答“东盟”也给分)(2)原因: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科技与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伙伴化大国关系的深入发展。重要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解析】

(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美国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动建立了全球贸易机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新型合作对新经济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等信息可知,二战结束以来推动“新经济秩序”建立的因素有,美国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动,新型合作等。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新经济秩序发展的亚太地区经济组织有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等。(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两极格局的终结”,“大国关系的伙伴化”,“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一极’”等信息,从旧格局解体、科技和经济发展及大国关系等方面,概括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影响:根据材料二中“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国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借重,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态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联合国的作用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说明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32、(1)前期教育改革奠定基础;旧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政府的重视;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2)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有利于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风尚改变:推动了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