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新区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长春新区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长春新区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长春新区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长春新区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新区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如图,点O为四边形ABCD内任意一点,E,F,G,H分别为OA,OB,OC,O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A.9 B.12 C.18 D.不能确定2.介于两个相邻整数之间,这两个整数是()A.2和3 B.3和4 C.4和5 D.5和63.下列实数中,是方程x2-4=0的根的是(A.1 B.2 C.3 D.4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5,则第三边长为()A.3 B. C.8 D.3或5.若分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6.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能取的最大整数为()A.0 B.-1 C.-2 D.-37.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12,P是对角线BD上一点,分别作P点到直线AB,AD的垂线段PE,PF,则PE+PF等于()A.6 B.3 C.1.5 D.0.75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l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y=2x+2,则原来的直线解析式是()A.y=3x+2B.y=2x+4C.y=2x+1D.y=2x+39.在菱形ABCD中,,点E为AB边的中点,点P与点A关于DE对称,连接DP、BP、CP,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0.如图,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α,得到△EBD,若点A恰好在ED的延长线上,则∠CAD的度数为()A.90°﹣α B.α C.180°﹣α D.2α11.如图,在△ABC中,AB=AC,∠BAC=58°,∠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连接OC,则∠AOC的度数为()A.151° B.122° C.118° D.120°12.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G是BC的中点.将△ABG沿AG对折至△AFG,延长GF交DC于点E,则DE的长是()A.1 B.1.5 C.2 D.2.5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如图,直线y=kx+b与直线y=2x交于点P(1,m),则不等式2x<kx+b的解集为______.14.化简________.1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_______.1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B、D重合),折痕为EF,若BC=4,BG=3,则GE的长为________.17.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成的形式(,为常数),则=_________,=_________.18.为了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并给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次的频率是_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已知是不等式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的值.20.(8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的中点,AC与BE相交于点F,连接DF.(1)在不增加点和线的前提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连接AE,试判断A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延长DF交BC于点M,试判断BM与MC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1.(8分)某学习兴趣小组参加一次单元测验,成绩统计情况如下表.分数7374757677787982838486889092人数11543231112312(1)该兴趣小组有多少人?(2)兴趣小组本次单元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3)老师打算为兴趣小组下单元考试设定一个新目标,学生达到或超过目标给予奖励,并希望小组三分之一左右的优秀学生得到奖励,请你帮老师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数中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目标数;如果计划让一半左右的人都得到奖励,确定哪个数作为目标恰当些?22.(10分)计算:(2﹣)×÷5.23.(10分)已知在中,是边上的一点,的角平分线交于点,且,求证:.24.(10分)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5.(12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1,-2),C(5,-2),D(5,2),将正方形ABCD向左平移5个单位,作出它的图像,并写出图像的顶点坐标.26.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连接OB,OC,并将AB,OB,OC,AC的中点D,E,F,G依次连接得到四边形DEFG.(1)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2)若OB⊥OC,∠EOM和∠OCB互余,OM=3,求DG的长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C【解题分析】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AB,FG=BC,HG=DC,EH=AD,再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题目详解】解:∵E,F分别为OA,OB的中点,

∴EF是△AOB的中位线,

∴EF=AB=3,

同理可得:FG=BC=5,HG=DC=6,EH=AD=4,

∴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3+5+6+4=18,

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中点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四边形EFGH各边是原四边形ABCD的各边的一半.2、B【解题分析】

根据无理数的估算得出的大小范围,即可得答案.【题目详解】∵9<15<16,∴3<<4,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根据题意估算出的大小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B【解题分析】

先把方程化为x1=4,方程两边开平方得到x=±4=±1,即可得到方程的两根.【题目详解】移项得x1=4,开方得x=±1,∴x1=1,x1=-1.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类型有:x1=a(a≥0),ax1=b(a,b同号且a≠0),(x+a)1=b(b≥0),a(x+b)1=c(a,c同号且a≠0).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4、D【解题分析】

由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确定,故应分5是直角边或5是斜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题目详解】当5是直角边时,则第三边=;当5是斜边时,则第三边=.综上所述,第三边的长是或1.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A【解题分析】

直接利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分母不为零,进而得出答案.【题目详解】解:∵分式有意义,∴x+1≠0,

解得:x≠-1.

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6、B【解题分析】

由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得2k+10,求得k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题目详解】∵反比例函数y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2k+10,∴,∴k的最大整数解为-1,故选:B.【题目点拨】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函数图像所在的象限确定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7、B【解题分析】∵菱形ABCD的周长为16,∴BC=4,菱形面积为12,BC边上的高为3,∵∠ABD=∠CBD,P到BC距离等于h=PE,∴PE+PF=h+PF=3.所以选B.点睛:菱形的面积公式有两个:(1)知道底和高,按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S=ah.

(2)知道两条对角线的长a和b,面积S=ab28、B【解题分析】在直线上取一点(-1,0),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后坐标为(-2,0),设平移前的直线解析式为:y=2x+b,把(-2,0)带入,得b=4,所以y=2x+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点的平移相同.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9、B【解题分析】

根据菱形性质和轴对称性质可得AP⊥DE,PA=PB,即DE垂直平分PA,由中垂线性质得,PD=CD,PE=AE,由三角形中线性质得PE=,得三角形ABP是直角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DAP=∠DPA,∠DCP=∠DPC,所以,∠DPA+∠DPC=∠DAP+∠DCP=.【题目详解】连接PE,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BC=CD=AD,因为,点P与点A关于DE对称,所以,AP⊥DE,PA=PB,即DE垂直平分PA,所以,PD=CD,PE=AE,又因为,E是AB的中点,所以,AE=BE,所以,PE=,所以,三角形ABP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所以,.因为DP不在菱形的对角线上,所以,∠PCD≠30〬,又DC=DP,所以,,因为,DA=DP=DC,所以,∠DAP=∠DPA,∠DCP=∠DPC,所以,∠DPA+∠DPC=∠DAP+∠DCP=,即.综合上述,正确结论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核知识点:菱形性质,轴对称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线性质.解题关键点:此题比较综合,要灵活运用轴对称性质和三角形中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性质.10、C【解题分析】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可以求得∠CAD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由题意可得,∠CBD=α,∠ACB=∠EDB,∵∠EDB+∠ADB=180°,∴∠ADB+∠ACB=180°,∵∠ADB+∠DBC+∠BCA+∠CAD=360°,∠CBD=α,∴∠CAD=180°−α,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B【解题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垂直平分B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O=BO、OB=OC,利用等边对等角及角平分线性质,内角和定理求出所求即可.【题目详解】连接BO,延长AO交BC于E,∵AB=AC,AO平分∠BAC,∴AO⊥BC,AO平分BC,∴OB=OC,∵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O=BO,∴AO=CO,∴∠OAC=∠OCA=∠OAD=×58°=29°,∴∠AOC=180°-2×29°=122°,故选B.【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C【解题分析】

连接AE,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证Rt△AFE≌Rt△ADE,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题目详解】连接AE,∵AB=AD=AF,∠D=∠AFE=90°,由折叠的性质得:Rt△ABG≌Rt△AFG,在△AFE和△ADE中,∵AE=AE,AD=AF,∠D=∠AFE,∴Rt△AFE≌Rt△ADE,∴EF=DE,设DE=FE=x,则CG=3,EC=6−x.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6−x)2+9=(x+3)2,解得x=2.则DE=2.【题目点拨】熟练掌握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x<1【解题分析】

根据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图象即可求出答案.【题目详解】∵直线y1=kx+b与直线y2=2x交于点P(1,m),

∴不等式2x<kx+b的解集是x<1,

故答案是:x<1.【题目点拨】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14、【解题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求解即可.【题目详解】根据题意知:2-a≥0,a-2≥0,解得,a=2,∴3×2+0+0=6.故答案为:6.【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的应用,注意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5、1【解题分析】

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所以应先确定增根的可能值,让最简公分母,得到,然后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算出m的值.【题目详解】解:方程两边都乘,得∵原方程有增根,∴最简公分母,解得,当时,故m的值是1,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6、.【解题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ABC=120°,可以得到△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平角的意义,可以找出△BGE∽△DFG,对应边成比例,设AF=x、AE=y,由比例式列出方程,解出y即可.【题目详解】解:∵菱形ABCD中,∠ABC=120°,

∴AB=BC=CD=DA,∠A=60°,

∴AB=BC=CD=DA=BD=3+1=4,

∴∠ADB=∠ABD=60°,

由折叠得:AF=FG,AE=EG,∠EGF=∠A=60°,

∵∠DFG+∠DGF=180°-60°=120°,∠BGE+∠DGF=180°-60°=120°,

∴∠DFG=∠BGE,

∴△BGE∽△DFG,

∴,

设AF=x=FG,AE=y=EG,则:DF=4-x,BE=4-y,

即:,

当时,即:x=,

当时,即:x=,

∴,

解得:y1=0舍去,y2=,

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分式方程等知识,根据折叠和菱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转化,从而得到关于EG的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43【解题分析】

依据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求解可得.【题目详解】,,则,即,,.故答案为:(1);(2).【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准确应用.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18、0.4【解题分析】

根据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次的频率.【题目详解】由图可知:仰卧起坐次数在次的频率.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频率、频数的关系:.三、解答题(共78分)19、,原式【解题分析】

先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求出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最后代入求出即可.【题目详解】∵求解不等式,解得又当,时分式无意义∴∴原式【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整数解等知识点,能求出符合题意的m值是解此题的关键.20、(1)△ADF≌△ABF,△ADC≌△ABC,△CDF≌△CBF;(1)AE⊥DF,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解题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相关的条件找出全等的三角形:△ADF≌△ABF,△ADC≌△ABC,△CDF≌△CBF;(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DE≌△BCE,再利用全等的关系求出∠AHD=90°,得到AE⊥DF;(3)利用(1)中结论,及正方形的性质证明△DCM≌△BCE,得到CE=CM,结合点E为DC的中点即可证明点M为BC的中点.【题目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DC,∠DAC=∠BAC=∠DCA=∠BCA=23°,又∵AF=AF,∴△ADF≌△ABF,∵AC=AC,∴△ADC≌△ABC,∵CF=CF,∴△CDF≌△CBF,∴全等的三角形有:△ADF≌△ABF,△ADC≌△ABC,△CDF≌△CBF.(1)AE⊥DF.证明:设AE与DF相交于点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F=∠BAF.又∵AF=AF,∴△ADF≌△ABF.∴∠1=∠1.又∵AD=BC,∠ADE=∠BCE=90°,DE=CE,∴△ADE≌△BCE.∴∠3=∠2.∵∠1+∠2=90°,∴∠1+∠3=90°,∴∠AHD=90°.∴AE⊥DF.(3)如图,∵∠ADE=90°,AE⊥DF.∴∠1+∠3=90°,∠3+∠1=90°.∴∠3=∠3,∵∠3=∠2,∴∠2=∠3.∵DC=BC,∠DCM=∠BCE=90°,∴△DCM≌△BCE.∴CE=CM,又∵E为CD中点,且CD=CB,∴CE=CD=BC,∴CM=CB,即M为BC中点,∴BM=MC.【题目点拨】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来找到全等的条件从而判定全等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21、(1)30;(2)平均数为80.3;中位数是78;众数是75;(3)如果希望小组三分之一左右的优秀学生得到奖励,老师可以选择平均数;如果计划让一半左右的人都得到奖励,确定中位数作为目标恰当些.【解题分析】

(1)将各分数人数相加即可;(2)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3)根据(2)中数据即可得出;如果计划让一半左右的人都得到奖励,确定中位数作为目标恰当些,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题目详解】(1)该兴趣小组人数为:1+1+5+4+3+2+3+1+1+1+2+3+1+2=30;(2)本次单元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为:(73+74+75×5+76×4+77×3+78×2+79×3+82+83+84+86×2+88×3+90+92×2)=80.3(分),表格中数据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共有30个数,位于第15、第16的数都是78,所以中位数是(78+78)÷2=78(分),75出现了5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75分;(3)由(2)可知,平均数为80.3分,中位数为78分,众数为75分,如果希望小组三分之一左右的优秀学生得到奖励,老师可以选择平均数;如果计划让一半左右的人都得到奖励,确定中位数作为目标恰当些,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22、-【解题分析】

先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利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计算,最后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即可.【题目详解】原式=(4-)×÷5=(3-)÷5=-【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23、证明见解析.【解题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即可求得∠ABD=∠C,可证明△ABD∽△ABC,即可解题.【题目详解】∵平分,∴,∵,∴,∵,,∴,∵,,∴,∴,即:,∵,∴.【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比例相等的性质.24、(1)△CDF是等腰三角形;(2)∠APD=45°.【解题分析】

(1)利用SAS证明△AFD和△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作AF⊥AB于A,使AF=BD,连结DF,CF,利用SAS证明△AFD和△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FDC=90°,即可得出∠FCD=∠APD=45°.【题目详解】(1)△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