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排排巨浪接踵而来,它们翻滚着拥挤着咆哮着撕咬着,如千军万号滚滚而来。B.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C.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如林,水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让到过这里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连连称赞!D.一到晚上,这里到处播放乐曲,音量毫无节制,震耳欲聋,彻夜不息。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彗星萦绕振耳欲聋偷偷摸摸B.毁灭懈怠历历在目强词夺理C.惟幕肤躁鸡毛信件川流不息D.彷徨敦实风云变换多多益善3.(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卑劣(liè)驰骋(chěng)沼泽(zhǎo)强词夺理(qiáng)B.瞭望(liào)迂回(yú)龟裂(jūn)目眩神迷(xuàn)C.蛮横(hèng)虔诚(qián)晦暗(huì)不修边幅(fú)D.堕落(zhuì)妩媚(wú)抉择(jué)瞬息万变(shùn)4.(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继续描写,也可以事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5.(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__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____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 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绽放闪烁飘散跳动 D.闪烁跳动绽放飘散6.(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略胜一筹闻明遐迩海阔天空苦心孤诣B.长吁短叹任重道远孤注一致恍然大悟C.振耳欲聋自暴自弃见异思迁触目伤怀D.鸦雀无声唯命是从滔滔不绝不能自已7.(2分)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B.古代女子15岁行成人礼,称之为“及笄”,称这个年龄为“及笄之年”。C.“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D.24节气中的“小满”即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已经成熟,可以收割。8.(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A.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B.我们要学会在荣誉面前不骄做自大,在失败面前不妄自菲薄。C.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卫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D.东营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9、(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sù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根据拼音写汉字:sùsù()yùn()育(2)给加点字的注音:风雪载途()衰草连天()(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4)文中()处填入哪个标点更恰当()A.,B.;C.、D.!(5)文中画线句子的主语是:()(6)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我国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除了立春,春季还有五个节气:雨水、惊蛰、春分、、。(7)语段运用说明方法,按照顺序,概括了一年当中的物候现象。10、填空。(8分)填空(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抒发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过去的地球何时最热,何时最冷阿西莫夫地球上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太好,气候经常变得非常坏,部分地区已绝对无法居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差别。水体比陆地有更大的储存热量的能力。当水体和陆地都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水体的温度要比陆地表面温度上升得小得多。同样,当天气变冷时,水释放热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温度。陆地虽然也释放出同样的热量,但其温度却下降得更低。在炎热的天气下,海水比相邻陆地要清凉,而在寒冷天气下,又比相邻陆地温暖。因此,大洋可以对相邻大陆气候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岛屿沿岸地区的“海洋性气候”一般都比较温和。远离海洋的陆地没有能使其气候得到调节的机会。夏季极热,冬季又变得非常冷。这种地区处于“大陆性气候”条件下。一般来讲,你也许会以为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那里有6个月的时间得不到阳光。就南极来说,这也许是对的,因为南极位于陆地之上。然而,最低温度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洲内离海洋最远的某个地点。所观测到的最低温度达到-89℃。在北极地区,温度最低处既不在北极也不在其附近地带。北极是北冰洋的中心,那里的海水可调节温度。北部最寒冷的地区是在西伯利亚中部离海洋很远的地方,几乎不在北极圈之内。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镇在冬季时最低温度可达-70℃,但在盛夏时节,气温又可高达37℃。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海洋调节的情况下,温差可达107℃(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就是这样的地区,那里夏天极热,冬天又极冷)。地球上大陆以前的排列方式与现在不同。地壳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拼贴而成,这些板块的运动把大陆向各个方向运移。每隔相当长的时期,大陆就会被推挤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称为“泛大陆”,(Pangae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地球的一切”)。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大约2.55亿年前,当时早期的爬行动物(即恐龙和人类的祖先)已开始发展。想象一下泛大陆吧!所有大陆拼在一起,它是亚洲的3倍。泛大陆的中心部位也许比现在大陆的中心离海洋的距离要再远2000英里。如果泛大陆的中心部位向北或向南足够远的话,那么那里的隆冬季节要比今天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冷,夏天又要比今天任何地方都要热。参加应用研究合作计划的一些科学家在托马斯·克劳利(ThomasCrowley)领导下,利用计算机建立起了一个泛大陆气候模型,并于1989年春季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正像所估计的那样,泛大陆内部的气候十分恶劣。夏季温度一般可达到46℃,甚至更高,而冬季总是在0℃以下。泛大陆内部有许多地区的气候与西伯利亚和加拿大中北部地区的气候一样恶劣,甚至更坏。如果把这些地区圈绘出来,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面积至少是目前具有这种恶劣气候地区的8倍。泛大陆内部的一些地方也许经历了最高温度,它们所处的位置与现在的巴西和西非地区相当。夏季和冬季温差最大的地区是在现在的南部非洲。这些地区化石极少。泛大陆中部的气候也许太恶劣了,以至于生命无法在那里生存。泛大陆中部离海洋太远,所以无论什么风都不能使雨水抵达那里,从而形成一种炎热干旱的天气,生物难以生存。幸运的是泛大陆破裂了(它迟早总要这样)。泛大陆碎片上的气候都要比泛大陆时的气候温和。靠近大陆的海洋外缘中总是充满了生命。大陆块越多,海滨也比单独一个大陆时要漫长。因此只要我们不去破坏环境,我们就会生活得非常舒适。(选自《新疆城》,有删改链接一含有大量水分和水蒸气的森林等植被对气温也具有稳定作用,茂密的植被不仅能把太阳能吸收储备在有机质中,植被还吸收许多水分,茂密的森林相当于陆地的水库,森林树冠可以截留20%左右的雨水,另有7%左右的雨水被树干、树干上的苔藓和林下的枯枝落叶层所吸收。林地土壤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渗入土壤的雨水有5%~80%被储存起来。(选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二学术界研究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氫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2000年到2012年,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从5389百万吨增长到16572百万吨。另一方面,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被征用建成城市和工厂,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加之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选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的一项是()A.水体和陆地吸收或者释放同样多的热量时,水体的温度变化比陆地表面温度变化要小。B.南极一年有6个月的时间得不到阳光,且位于陆地之上,故它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C.泛大陆的隆冬季节要比今天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冷,夏天又要比今天任何地方都要热。D.泛大陆内部夏季和冬季温差大,气候十分恶劣,这跟我们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关系。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用泛大陆气候模型的研究成果这一材料是为了证明人类必须保护好环境这一观点。B.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推进,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便于理解。C.链接一以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茂密的森林因含有大量水分,可以起到稳定气温的作用。D.链接二用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的事例,说明近些年二氧化碳排放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大约255亿年前,当时早期的爬行动物已开始发展。4.作者认为过去的地球在什么时候最热呢?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点作答。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近大白山朱明东①大兴安岭有名山,有顶无尖,体高态峻,南陡北缓,西高东低,半山以上浑浑圆圆,积雪难融,皑皑呈状,故曰大白山。②车出呼源小镇向西南行驶不到十分钟,大白山就赫然入目。我之前认为,在大兴安岭不会找到太高的山,几百米高就算不错了。在湖北那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你们的大兴安岭高吗?我都如此作答。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显超过了千米。算我孤陋寡闻吧,轻视了大兴安岭的山,而今给了我补课的机会。走近它,走近它,我大步地向山前走去。③大白山不是一下子陡起来的。山脚下一条两千余米的简易栈道平稳地往山上铺,缓缓的,人在上面走,很轻松也很舒服。不说女人在上面多出款款相,即便是男子在上面走,也多出了一份风雅来。可舒服没有保持多久,栈道就走完了,山也忽然有了坡度。刚才的树还是高大挺拔,可越往上走,树的躯干与姿态都发生了变化。树林先是像好蓄长发的老者,浓浓密密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和桦树等树木拥拥挤挤,姿态万千。攀着攀着,高个儿的树少了,矮个儿的树多了,树已不是一棵棵或者一片片,而是一丛丛的了。乍一看,它们就像一盆盆静态的景。原来这就是偃松灌丛和赤杨偃松灌丛啊。这些没高度的树在渐起的坡上不似植着,倒像给山坡盖上了一床被。它们互相较着劲往上长,在山石突兀处与高大的树一样,迎送风雪沐浴星辰,故也勃勃耐看。④大白山树茂石盛。石盛之山,要么有花岗岩要么有火山岩,而大白山二者均有。放眼望去,凡有裸石,其貌虽苍然,却无奇丑厥状。山路向上,树丛稀疏处,宽宽地裸露出大大小小的岩石,白的黑的黄的褐的散散乱乱,一块块如风化了的魂湮没了的躯,似断了的刀挫了的锋。蹲下身随意拾起一块石头,凉凉的冷,让你感知到大白山上有雪未消融。⑤寻雪,雪一定在乱石上方。石上有寒意,寒意养冰雪。雪还真的出现了,不是一捧一捧,而是那种雪结着冰、冰压着雪状。一片一片的,白得让人心动,白得让所有岩石化成银块块银坨坨。大白山真的成了银山。正涌起一份欣喜,四下却起了雾。起初那媚着的阳光,渐渐消失在清冷的空间。⑥大白山的云雾是出了名的美,很多摄影爱好者常以能拍摄到大白山的云雾而得意。云有形,雾无状。大白山的云雾出于林中没于林中。通常云起时,雾就敛于林中,一旦时机成熟就涌了出来,伴着云一起白团团地在山腰处游动起舞。我在云雾间行走,山路却开始逼仄。坡有些陡,额上的汗多了起来,却无热感。温度向与高度成反比,越往上攀,身上越觉得冷。刚上山时,还是T恤衫,现在只好将外衣从背包里拿了出来。雾起起伏伏,一团一团,一片一片。所有白的石,白的雪,所有的景观都被罩成一个银白的世界。⑦在雾的衬托下,大白山就像一幅水墨画般诱人。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周身都醉了。几只大鸟从林中飞起,鸣叫几声后向远处飞去,原来是飞龙鸟。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大白山因高而多禽多兽,兽有黑熊出没,野猪乱行;禽有松鸡掘地,飞龙腾空。飞龙是鸟,貌似鸽子,头小颈短胸凸脊平,趾有鳞如龙爪,故得此名。飞龙鸟味美肉鲜,清末曾为贡品。既然是珍品,遭捕杀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年,珍奇鸟类尚未明确保护,明捕暗捕兼而有之。一入冬,一些人就进山专门捕杀飞龙鸟。好在没过多久,国家对野生动物加大了保护力度,包括飞龙鸟在内的大白山上的动物们,总算过上了安生的日子。⑧山一程,路一程,气喘吁吁上山顶。登上山顶的一刻,一道阳光穿过云层映到我的脸上,所有的轻松顿时从身上涌了出来。大白山真是一座美丽的山,它南依大平原,北连大林海,在伊勒呼里山脉上就这样轻轻的一卧,俨然成了岭上的岭、山上的山。其高有云雾飞,其低有河流过,滋养四下树与林,造福一方人与物。如此有意蕴的山岂不是神山?阳光渐渐增强,冲散了四下里成团成片的雾,而脚下绵绵不尽的群岭,像大树破土的根系一样起起伏伏,任万棵树呼风唤雨,任千条河流淌奔忙,各色景致旋即鲜活起来。再看山顶一侧,一座坚实的防火瞭望塔正忠实地矗立在我的身旁。在高山之巅,还有如此高大的塔,岂不是最美的眺望去处?我要登上这座高山顶上的塔,在云浮云动中,把所有的风光都一网打尽,满载收藏。(选自2019年01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作者依次描写了大白山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鸟兽,层次分明地写出大白山的美。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作者的视线随脚步由上而下,细写了大白山的树。B.第④段“大白山树茂石盛”这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对偶,表现大白山多禽多兽的特点。D.第⑦段描写的鸟兽画面呈现动态,使大白山的景物更鲜活。3.第②段中写“我”之前对大兴安岭的认识有何作用?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树林先是像好蓄长发的老者,浓浓密密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和桦树等树木拥拥挤挤,姿态万千。5.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1.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2.第五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够正确?()A.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D.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三、写作。(50分)14、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将文题“________的故事”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题二:请以“难忘那迷人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不得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B【解题分析】

A.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B.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齐。使用对象错误。此处可用“良莠不齐”。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故选B。【题目点拨】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2、B【解题分析】

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C.惟幕——帷幕;肤躁——浮躁;D.风云变换——风云变幻;故选B。3、C【解题分析】

A.强词夺理(qiǎng)。B.迂回(yū)。D.堕落(duò),妩媚(wǔ)。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项“唐朝诗人”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陶渊明是东晋诗人。5、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通读文段,查看选项中的供选词语,分析解答的切入点。本题词语的选用主要看词语的搭配习惯,四个词语中,与“缤纷的花炮”搭配恰当的是“绽放”;与“斑斓的脸谱”搭配恰当的是“闪烁”;与“醇美的墨香”搭配恰当的是“飘散”;与“凄美的弓弦”搭配恰当的是“跳动”。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故选C。6、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闻名遐迩。B孤注一掷。C震耳欲聋。7、D【解题分析】

D.24节气中的“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故答案为D。8、A【解题分析】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此题明显用错了语境。故选A。9、(1)簌簌孕(2)zàishuāi(3)销(4)A(5)叶子(6)清明谷雨(7)举例子时间【解题分析】

(1)簌簌:①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②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2)风雪载(zài)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3)销声匿迹: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不可作“消声匿迹”。(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年年如是”没有很强烈的感情,所以不能用感叹号,不能选D。“年年如是”和“周而复始”是句子的谓语成分,所以中间不能用顿号,故不能选C。而分号一般要在逗号基础上再用,故不能选B。故选A。(5)本题考查句子成分。“植物的”是定语,“叶子”是主语,“渐渐”是状语,“变黄”是谓语。(6)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春季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7)举例子:“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举出燕子、不谷鸟归来等例子说明立春时万物复苏。时间顺序: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是按照时间顺序在介绍。10、(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燕然未勒归无计(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俗子胸襟谁识我【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词默写,注意不要多字、错字、漏字。本题需要注意“生前身后”、“勒”等字词。二、阅读理解。(42分)11、1.A2.A3.不能去掉,大约是大概的意思,表估计或不确定。说明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2.55亿年前,是一种推测。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发生在2.55亿年前,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4.地球处于泛大陆时期。一是依据物理和地理规律,水体有比陆地更大的储热能力,水体影响周边陆地气候,陆地离海洋水体越远,影响越小;二是依据事实,南极北极最冷的地方都在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三是依据科学家建立的泛大陆气候模型所得的研究结论;四是依据地质学研究发现,泛大陆中部化石极少,表明气候恶劣,生物难以生存。【解题分析】1.B.最低温度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洲内离海洋最远的某个地点。C.如果泛大陆的中心部位向北或向南足够远的话。D.无中生有,材料没有说跟我们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关。故选A。2.用泛大陆气候模型的研究成果这一材料是为了证明泛大陆中心部位的气候十分恶劣。故选A。3.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大约”本义: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近似;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表估计或不确定。语境义:推测出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2.55亿年前。去掉后不实事求是。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4.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可分析第11段“正像所估计的那样,泛大陆内部的气候十分恶劣。夏季温度一般可达到46℃,甚至更高”等句,即可得出地球处于泛大陆时期最热的结论。二问,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2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差别。水体比陆地有更大的储存热量的能力”,第5段“最远的某个地点。所观测到的最低温度达到-89℃。在北极地区,温度最低处既不在北极也不在其附近地带。北极是北冰洋的中心,那里的海水可调节温度。北部最寒冷的地区是在西伯利亚中部离海洋很远的地方,几乎不在北极圈之内”,最后一段“泛大陆中部离海洋太远,所以无论什么风都不能使雨水抵达那里,从而形成一种炎热干旱的天气,生物难以生存”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12、1.石头雪云雾2.A3.欲扬先抑,“我之前认为在大兴安岭找不到太高的山”,写出“我”对大兴安岭的轻视,这是“抑”;然后写“我”登上大山领略到的奇景,这是“扬”,从而突出大白山的美丽。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白山树林的浓密和生机勃勃,富有情趣。5.表达了作者对大白山造福一方的热情赞美,抒发了作者对大白山的热爱。【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可知,文章[0-9]{1,}.(9分)[0-9]{1,}.(9分)[0-9]{1,}.(9分)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A项错误,第③段写作者由山脚往山上走,作者的视线随脚步由下而上。故选A。3.本题考查欲扬先抑手法。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二段先写了我之前对大白山的认识“我之前认为,在大兴安岭不会找到太高的山,几百米高就算不错了。在湖北那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你们的大兴安岭高吗?我都如此作答。”表现了我对大白山的轻视,因为我认为在大兴安岭找不到太高的山。这属于“抑”。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后面所见到的大白山的美。“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显超过了千米。”和我的印象形成对比。接着三段往后依次描写了大白山的各种美景,这些都是“扬”,这种手法更加突出大白山的美,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树林先是像好蓄长发的老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树林比作老者。用“拥拥挤挤”这个写人的动词来写各种树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两种修辞的运用都生动的表现了大白山树林的浓密和生机勃勃。5.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最后一段写作者登上大白山所看到了美丽景象,“大白山真是一座美丽的山”“其高有云雾飞,其低有河流过,滋养四下树与林,造福一方人与物。如此有意蕴的山岂不是神山?”“再看山顶一侧,一座坚实的防火瞭望塔正忠实地矗立在我的身旁。在高山之巅,还有如此高大的塔,岂不是最美的眺望去处?”这些句子流露出了作者对大白山的热情赞美,因为大白山景色美丽,造福一方。表达了作者对大白山的无限热爱之情。13、1.①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②蚊子往往顺应雨的趋势落下;③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2.列数字,打比方。列数字,文中用“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蚊子所受的冲击力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科学性。打比方,把“雨滴”比作“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蚊子身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对蚊子造成的压力之轻,体现来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3.B【解题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文段,再根据问题筛选概括。从“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可以概括出: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从“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可以概括出:蚊子往往顺应雨的趋势落下;从“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可以概括出: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2.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从“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可以判断出,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蚊子所受的冲击力的程度;从“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可以判断出,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雨滴”比作“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蚊子身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对蚊子造成的压力之轻。3.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B.错在“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原文依据“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故选B。三、写作。(50分)14、文题一例文:餐桌上的故事生活的滋味,像餐桌上那一串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又路过那个街道,那个屋子。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红彤彤,圆滚滚的冰糖葫芦。外祖母宠溺的眼光还浮现在眼前。岁月悠长,可那段记忆,又酸又甜的记忆,更令我挥之不去。小时候,在乡下,外祖母经常带我去赶集。集市上有平常买不到的东西,一应俱全。我坐在外祖母自行车的后面,用那白胖胖的小手指着这一个,还看那一个,用那稚嫩的声音说着吵着都要。外祖母骑着车子,一直点头说:“好,好,孙女喜欢都要了。”我正在后座咯咯地笑着,忽然,听到一阵“叮”的声音,那不正是我最喜爱的冰糖葫芦吗?我催促外祖母赶紧骑向街道的尽头,外祖母加把了劲,陪我穿过人山人海的人群,只为让她亲爱的孙女满意,能吃上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听见她亲爱的孙女甜蜜的笑声。之后,每次与外祖母去赶集,都要买一串冰糖葫芦,那像一个小小的约定,那里有我爱吃的也有外租母爱看的。岁月,静好,生活的滋味有外租母陪我的甜。有陪伴就有分离,生活的滋味也有与外祖母分离的痛。那天,南风呼呼地刮着,我与父母搬去县城的家,临走时,外租母来送我们,一个步履艰难地老人一步一步走着,岁月的疤痕已经爬满了她的双手与脸庞,可对我来说,那脸庞就是世界上最温暖亲近的了,那双手,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双手。外祖母走近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用那沧桑的声音说:“到了城里啊……好好读书……那里好……等你长大了,回来接我。”我点点头。外租母从祖父那里接过来一样东西——冰糖葫芦,我接过来,紧紧握着,我强忍着泪坐进车里,向我最爱的人说了再见。离开的那一刻,我潸然泪下,像大水决堤,那一刻,我明白了“人有悲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