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七章: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_第1页
《自然地理学》第七章: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_第2页
《自然地理学》第七章: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_第3页
《自然地理学》第七章: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_第4页
《自然地理学》第七章: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界一、概述(一)地球上的生物圈

在地球上存在着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连续薄层,称之为生物圈。范围:所以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厚度约达20公里。而生物的大部分个体集中分布于地表上下约100米厚的范围内。二、生物分类

(一)分类原则物种间的演化进程与亲缘关系(二)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书276页)(三)分类体系:1、界:二界分类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四界: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从原核生物界分别进化为真核生物中能够合成有机物、行自养生活的植物界,分解有机物、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界和以摄食有机物为主、体内有消化管道的动物界的四界系统。五界:原核生物界:单细胞、原核,包括细菌和蓝藻两大类;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真核,包括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真菌界:有细胞壁、不能移动、异养生活、生物体由菌丝体构成。植物界:动物界。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维管植物2、植物界分为七大类植物

(二)低等植物

藻类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生物或呈叶状体与丝状体。主要生活于水中,陆生较少。

地衣:

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体

高等植物:1、高等植物的有机体是多细胞的,并有根、茎、叶的分化。2、该类植物可分为二支:苔藓植物:它们的个体很小,一般高度不超过10厘米,有茎、叶的分化而无真根,体内也没有维管组织,多分布于陆地潮湿阴暗的地方。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最大特征是体内出现了维管组织,并促使植物体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苔藓返回蕨类植物:是体内首先出现维管束的植物。蕨类仍然无种子,依靠孢子繁殖。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分布普遍。

苏铁蕨是一种外形似苏铁的蕨类植物。华南有野生。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保护,呈裸露状态。该类植物多数具针状叶,都是木本植物,而且许多是常绿的高大乔木,常形成大片的针叶林,以分布于寒温带地区和高山上为主。松柏纲:是现代最繁荣的裸子植物苏铁的雌花苏铁雌球花的大孢子叶外被淡黄色柔毛,因而整个雌花球呈淡黄色。

台东苏铁

Cycas

taitungensisC.F.Shenetal.这株人工种植的台东苏铁已经开花。这是台东苏铁的雄球花。铁树又名苏铁、凤尾树、避火蕉、原产我国南部与印尼、菲律宾等地。在原产地10余年生即可开花;若有开花期一致的雌雄两株放置一起,还能年年开花结出受精种子。长江流域以北,由于日照较长却积温不够,难于开花,故有“六十年一花”或“千年铁树难开花”之说。银杏的雌花

银杏是裸子植物,这里可以看到短枝顶端伸出的雌花,胚珠裸露没有被孢子叶包被。胚珠受粉后长成具有肉质假种皮的果实

GinkgobilobaLinn.银杏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这是一枝带果的枝条。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马尾松为裸子植物,属松科,是最常见的松树。高大乔木,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红褐色,叶二针一束,细柔。球果长卵形,有短梗常下垂。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出现最晚(白垩纪后期)、进化程度最高级的一个类群,也是现代植物中种类最多、生长形式和营养方式多样、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类群,从而在陆地植被景观中居于重要地位。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鲜丽的花朵和种子被果皮包裹着,使种子受到保护,被子植物名称即由此而来。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Linn.千日红属苋科,为一年生草本观赏花卉。株高30-80厘米,叶对生,茎直立,下部多分枝,头状花序生枝顶,有白、红、紫红等花色品种。常栽培作花坛的布置。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glabra

Choisy

光叶子花是深圳市市花,它属紫茉莉科,原产巴西,现已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是我国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可盆栽,布置花坛,或作绿篱。光叶子花的园艺栽培品种繁多,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花色的,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叶色的叶子花。白睡莲NymphaeaalbaLinn.白睡莲是著名的水生观赏花卉,原产于黄河下游等地,现广为栽培。花瓣洁白如玉,淡黄色雄蕊居中,素雅的品味,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风度。白睡莲不仅花美,圆形的叶,有光泽,置于水面亦富有观赏意义。

Averrhoa

carambolaLinn.

阳桃为小乔木,羽状复叶,5-9片小叶。总状花序短,生枝顶,老枝,或生于老树干。花小,紫红色。花后结多汁浆果,果卵形具5棱。热带水果之一。荔

Litchichinensis

Sonn.

荔枝为常绿乔木,小枝圆柱形,灰褐色。一回羽状复叶,小叶2-4对,小叶片卵状长椭圆形,全缘。顶生圆锥花序,花小,绿白色,本园花期3-4月。本种既是果树,也是重要蜜源植物龙

眼EuphorialorganLour.

龙眼与荔枝同为无患子科珍贵果木。它与荔枝形态接近,区别在于龙眼羽状复叶小叶4-5对,较荔枝多,龙眼花瓣存在,果外皮较光滑,而荔枝花瓣不存在,果皮具瘤状突起。龙眼也是华南地区主产水果之一。胜红蓟

AgeratumconyzoidesLinn.胜红蓟系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90厘米。叶对生,卵形成菱状卵形。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生茎顶,总苞半球形,2层,管花,蓝色或白色。原产墨西哥,我国南方常见杂草,鱼苗的重要饲料,鱼农称之为“养鱼花”。油

Elaeis

guineensis

Jacq

油棕为乔木,高4-10米,茎粗30-50厘米。叶羽状全裂,长3-4米。雄肉穗花序由多数指状花序组成,雌花序球状。果卵形,橙色至紫红色。种子含50-60%的油脂。有“世界油王”之美名,为高产木本油料植物大

Musa

paradisiacaLinn.

大蕉属芭蕉科多年生大型草本,有地下根茎,地上由多数叶鞘包围形成假茎,叶大型长椭圆形,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苞紫色,每片内贴生花数朵,花后形成二排果实芭蕉。第二节生物与环境一、生态因子的概念(书279)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水、土、光、气、热)阳生物因素种间关系种内关系二、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1、光照条件:光照强度: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荫植物;光周期:长日照植物(14~17小时),如大麦等;短日照植物(8~12小时),如水稻等;中间性植物(约12小时)2、温度条件:低温胁迫、高温胁迫3、水分条件:陆生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4、空气条件空气运动:风使植物变形(286)光与植物水分与植被5、土壤条件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的肥力水平:贫养植物、富养植物对盐渍土的适应:盐生植物:聚盐植物(真盐植物)、泌盐植物沙生植物6、生物条件(288)竞争、寄生、捕食、原始合作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901、趋同适应(生活型)与趋异适应(生态型)2、生殖策略:K对策者与r对策者

木麻黄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中国引种约有8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均有栽培。树皮深褐色。小枝绿色,代替叶的功能,叫叶状枝。叶退化呈鳞片状,每节着生鳞片状叶6~8枚。喜光。喜炎热气候。喜钙镁,耐盐碱、贫瘠土壤。耐干旱也耐潮湿。木麻黄根系具根瘤菌,是在瘦瘠沙土上能速生的主要原因。木麻黄生长迅速,抗风力强,不怕沙埋,能耐盐碱,是中国南方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木麻黄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风力强,不怕沙压,能耐盐碱。在滨海地带营造木麻黄林,即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又可改善立地条件,为引进更好的树种创造良好条件,是我省沿海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木麻黄是从澳大利亚等地引进的外来树种。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木麻黄引种种植以来,现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如在福建沿海,沙质海岸上就建立起长达

3000

多公里的木麻黄防护林带。

木麻黄不仅适宜砂土栽植,也能在山地红壤上生长,特别是有的品种的短枝、粗枝木麻黄,更耐盐碱,是盐生植物家庭中的成员之一。这是因为它的茎、叶上分布着许多分泌腺,根部吸收盐分以后,可以通过地上的茎、叶排出体外,不致使体内积累过多的盐分。每当大海风期间,木麻黄茎部充水膨胀,表皮闪闪发亮。这些发亮的东西,就是水分蒸发掉了而留下薄薄的一层盐结晶体。

它的每一条根梢上都生着很多瘤状物,这些瘤状物,身居土壤,却能逮住空气中的氮素,化游离在氮为固定的氮,改良了土壤的肥力,丰富了树木的营养,据科技人员的计算,生长

6

个月的细枝木麻黄,可以固定

60

毫克氮素;一株一年生的木麻黄移植苗,根部瘤状物可达

155

个,每年公顷木麻黄可生长在周围的土壤里固氮

60kg

第三节生物群落及其特征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多生物种、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即生物群落。有关概念:种群――在自然界,每一物种都拥有许多个体,并占有一定空间,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个体群,人们把占一定空间的某物种的个体群叫做种群。群落――种群的集合体就是群落。植物群落――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和其他植物在一起同住结合,这种植物之间,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有规律的集体群,叫做植物群落。红树林湿地群落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不同的种类组成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群落各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关系取得协调与平衡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植物生长型(乔木、灌木、草本和苔鲜)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生活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生境不同生物群落按一定规律分布在种类-面积曲线图中,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表现面积”,或称最小面积。表现面积具有的特征: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面积物种数最小面积植物群落的表现面积随植物群落类型的不同而异热带雨林和山地雨林:2500-4000m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00m2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00m2东北针叶林:400m2物种的多样性概念:物种多样性又称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物种多样性指数:例:辛普生(Simpson)指数:

总个体数为N,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为ni,Pi=ni/N,

假设N=100,共2个物种,n1=50,n2=50,则:P1=1/2,P2=1/2,L=(P1)2+(P2)2=0.5假设n1=1,n2=99,

则:P1=1/100,P2=99/100,L=(P1)2+(P2)2≈1(三)植物区系成分意义:

植物群落种丰富度仅能表达种的数量多寡,当需要同时考虑植物个体数量在种间的分配情况时,就得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标。它不仅仅反映了群落或生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以及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如果其生长环境稳定,群落结构分化多样,则该植物群落就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现代环境恶劣,其物种多样性则较低。群落的外貌与植被的生活型外貌是认识和区分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植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与群落种优势种的生活型。优势种

-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生活型——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可选择典型少数特征来反映植物综合适应特征------更新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高等植物分为5大生活型类群: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隐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高位芽植物(大于25厘米)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地表至25厘米)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地面芽植物(地表)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隐芽植物(较深土层)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比较湿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下器官中储存营养物质。一年生植物(种子)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层:森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利用光照强度:全日照、10%、1-5%、微光2、水平结构均匀型、随即型、集群型3、生态结构:层片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层间植物:群落中,有一些植物,如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它们并不形成独立的层次,而是分别依附于各层次直立的植物体上。生物群落的动态1.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季相(Aspection)

在不同的季节植物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和群落环境发生周期性变化。2.生物群落的演替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Succession)分类: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按群落演替发展方向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水生演替系列P303(二)演替实例:◆水生演替①沉水植物阶段:5-7米;②浮水植物阶段:2-3米;③挺水植物阶段:1米;④湿生草本阶段;⑤木本植物阶段:――中生性群落;①地衣阶段;②苔藓阶段;③草本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木本植物阶段:顶级群落。

顶级阶段: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旱生演替群落的分类

我国普遍采用的植被分类单位主要分类单位: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系统植被型组(vegetationtypegroup)

植被型(vegetationtype)

植被亚型(vegetationsubtype)

群系组(formationgroup)

群系(formation)

亚群系(subformation)

群丛组(associationgroup)

群丛(association)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2)各分类单位的依据植被型组——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我国1980年版中国植被》共分了10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荒漠、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植被亚型——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来划分亚型,如温带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我国植被共分为29个植被型。如在针叶林植被型组下有5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如兴安落叶松林);温性针叶林(如华山松林、油松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如马尾松林);热性针叶林(如台湾松林)群系组——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的;如草甸草原亚型可分出:丛生禾草草甸草原,根茎禾草草甸草原和杂类草草甸草原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兴安落叶松群系、黄山松群系对于大多数群系来讲,不需要划分亚群系群丛——是植被分类的主要基本单位。层片结构相同且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命名:列出各层的优势种如:马尾松-杜鹃-铁芒萁群丛马尾松+细叶青冈-杜鹃-铁芒萁+里白群丛第四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一起构成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物质、能量(连续)交换1、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主指绿色植物生物群落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微生物无生命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

生产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分布形成复杂的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论:(1)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2)植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的4、生态系统的功能初级生产量(第一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总第一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净第一性生产量)生物量现存量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太阳能呼吸呼吸呼吸呼吸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呼吸10010-201-40.1-0.84、生态系统的功能单向、逐级递减百分之十定律(林德曼效率)生态金字塔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生态平衡1、概念2、表现(1)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2)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特点----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4、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和危害(1)生物变化直接原因--开垦、捕猎,使某些生物绝灭或涉临绝灭间接原因--外界环境变化得不适于原有生物生存(2)非生物环境变化滥垦、滥伐、施肥、污染等

(一)中国外来入侵种综述1、什么是入侵物种?非自然分布地区的种(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的种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的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种2、为什么外来种引起入侵?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3、入侵种引起什么问题?直接减少物种数量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4、入侵种使我们造成什么损失?(1)生物多样性极其功能的丧失,这包括:

生态系统效益

生物资源

社会效益

40%的世界经济和大约80%贫困人口的需求来自生物多样性。(2)当地物种和生态景观特有性的丧失

生态旅游收入

当地土特生物产品

社会效益

全球化越盛行,当地特有性价值越高(3)周围农业和林业收入的减少

害虫控制花费

杂草控制花费

土壤肥力降低

水资源调节能力下降

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依赖于其周围或更远地区良好的生态系统作为害虫和火灾的屏障,并保护土壤、营养和水资源(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入侵种

——植物部分图1.紫茎泽兰(解放草、破坏草)(Eupatoriumadenophorum)。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解放草、破坏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和风景林薇甘菊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为一种恶性杂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在我国见于东北、华北、华东和湖北豚草空心莲子草

(水花生、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现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毒麦

(Loliumtemulentum)原产欧美洲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各地,是我国限制检疫对象,我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互花米草

(Spartinaalterniflora)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引入我国,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飞机草(香泽兰)(Eupatoriumodoratum)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云南发现,现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危害多种植物和牧场。

假高梁(石茅、阿拉伯高粱)(Sorghumhalepense)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分布与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30多种家作物的杂草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原产巴西,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河道、破坏水生态系统等。水葫芦(三)中国现在正在开展的最危险的大规模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的项目1、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过程中大面积种植外来物种

包括桉树、外来松树、外来落叶松和在不适宜的海拔和地区种植经济树。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控制和草料栽培中主要依靠从国外(特别是美国)进口草种,有关中国当地草种的培育、研究和利用却十分少。2、保护区绿化

城市绿化

(大量外来入侵种都是为观赏植物引进)

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淡水和海水养殖业对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严重的3、我们能作什么?(1)外来物种的有意引入和传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什么物种

引入到哪里

引入多少

应用面积

在保护区极其附近禁止引入外来种

禁止有意引入,除非证明不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当地物种没有同样的功能

在所有的植被恢复项目中禁止使用外来物种(2)提倡使用当地物种加强当地物种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当地物种的种源培育研究发动民众采集和培育当地物种种子

农田周围越来越多的肿柄菊群落已经直接危害到农业生产,而大面积生长和扩增的肿柄菊,不断排挤本土植物,威胁着云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肿柄菊为密集型克隆植物,具有较强的克隆繁殖能力,能通过靠近地表的茎或倒伏枝进行克隆繁殖,在它每年5至10月份的生长旺季,克隆繁殖现象相当普遍。肿柄菊通过植株密度的快速增加,排挤其它植物的生长,从而形成密集型的单优势种垄断群落。

肿柄菊属于菊科肿柄属植物,原产于中美及墨西哥,是一种优良的观赏和防止土壤侵蚀植物,故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种。如今,肿柄菊已遍布亚洲、南非、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专家解释,逃逸种是通过种群自身的繁衍,重新分布在一个新的地区或区域的外来种。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及台湾均有逃逸种群分布。肿柄菊在云南最早逃逸的可能时间是上世纪30年代,最初逃逸地是南部的热带地区,而云南全省已形成逃逸种群的外来植物至少有300多种。现代生物高速灭绝190019501975199020001种/年6种/年400种/年约1万种/年约5万种/年天山雪莲雪莲主要生长于天山和阿尔泰山的雪线附近,我国二级濒危植物。新疆在2004年限采<80万株。红豆杉红豆杉又叫紫杉红豆杉的价值

红豆杉是世界一级保护植物,可提炼目前效果最好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其售价达>30

万美元/kg

,而1kg紫杉醇需要15~30吨红豆杉树皮来提炼。红豆杉◆发菜是一种菌类植物,寄生在荒漠草原的针茅草上,在我国的内蒙古、甘肃、陕西一带相当常见,其具有含水固土作用,可降低草原沙漠化速度。◆内蒙古中西部等地有2亿多亩草原(占内蒙古大草原总面积的18%左右),因挖发菜而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正处于严重的沙化过程中。★发菜危机非法采发菜四、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荒漠苔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1、热带雨林——主要特征:(1)种类丰富,优势种难分;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如菲律宾一个雨林地区,每1000面积约有800株高达3m以上的树木,分属于120种。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十分密集,所以雨林也有“热带密林”之称。(2)外貌特殊,分层不明显

①高位芽占优势;

②林冠不整齐;

③中型单叶为主;

④季相不显著。(3)乔木高大、层次复杂

①层次多,界限不明显;

②树干高大挺直;

③树皮薄、光滑;(4)板根、茎花和绞杀植物常见;(5)藤本、附生和寄生植物丰富;(6)植物终年常绿生长,花期长和多。热带雨林绞杀现象藤本植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指主要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有红树植物。◆主要特征:①种类成分比较贫乏,以红树科为主,红树植物有马鞭草科、紫金牛科、海桑科、棕榈科和卤蕨科等;②群落外貌差别大;③具有盐生植物特点;④支柱根和板根发达;⑤通气组织发达,呼吸根较多;⑥胎生现象明显。红树林红树林深圳红树林红树林第二节亚热带地区亚热带森林带

1)常绿阔叶林带

2)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常绿阔叶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